收藏 分享(赏)

普通遗传学第十一章 核外遗传 自出试题及答案详解第一套.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5529321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遗传学第十一章 核外遗传   自出试题及答案详解第一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普通遗传学第十一章 核外遗传   自出试题及答案详解第一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普通遗传学第十一章 核外遗传   自出试题及答案详解第一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普通遗传学第十一章 核外遗传   自出试题及答案详解第一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普通遗传学第十一章 核外遗传   自出试题及答案详解第一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核外遗传一、名词解释:1. 细胞质遗传(cytoplasmic inheritance): 2. 母性影响(maternal effect): 3. 植物雄性不育: 4. 核不育型: 5. 质-核不育不育型: 6. 孢子体不育: 7. 配子体不育: 8. 自体受精: 9. 细胞质基因组10. 前定作用11. 质粒12.附加体: 二、填空题:1、以条斑玉米 ijij与正常绿色玉米(IjIj)杂交,产生的后代为条斑(Ijij),再与绿色玉米 IjIj)回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有_。2、“三系”配套中的“三系”是指雄性不育的保持系、 和不育系。雄性的育性是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S(rf rf)是

2、控制 系基因型, N(RfRf)是控制 系的基因型。3、植物的雄性不育系自交表现为_,不育系与保持系杂交,后代表现为_,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后代表现为_。4、细胞核基因存在于_,细胞质基因存在于_。5、核基因所决定的性状,正反交的遗传表现_,胞质基因所决定的性状,正反交的遗传表现往往_。6、各种细胞器基因组主要包括有_基因组和_基因组。7、属母性影响的性状受 基因控制,后代表现型是由 决定的,在 代表现出孟德尔比例。8、属持久母性影响的锥实螺代的外壳旋向表型与 的基因型一致,代无论正反交均为 旋,代左右旋比例为 。9、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与细胞核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常表现明显不同的遗传特点,

3、这主要表现在:( ), ( ), ( )。10、 椎实螺的外壳旋转方向是属于( )的遗传现象。11、红色面包霉缓慢生长突变的遗传是受( )决定的12、草履虫放毒型的稳定遗传必须有( )和( )同时存在,而草履虫素则是由( )产生的。13、 草履虫放毒型试验表明,核基因 K决定( ),而草履虫素则是由( )产生的。14草履虫接合的结果是( ),自体融合的结果是( )。 15、草履虫放毒型遗传研究的意义在于阐明了( )关系,为作物育种上对( )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6、由核基因控制的植物雄性不育性,用经典遗传学方法一般难以得到它的( )。17、 核雄性不育性的利用受到很大限制是因为( )。18

4、、孢子体不育是指花粉育性由( )的基因型控制,自交后代表现为( )分离,配子体不育是指花粉育性由( )的基因型控制,自交后代表现为( )分离。19、 孢子体不育是指花粉育性受( )控制,配子体不育是指花粉育性受( )控制。20、设 N和 S分别代表细胞质可育和不育基因,R 和 r分别代表细胞核可育和不育基因,则不育系基因型为( ),恢复系为( )和( ),保持系为( )。21、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一般要具备( )、( )和恢复系,这样,以( )和( )杂交解决不育系的保种,以( )和( )杂交产生具 有优势的杂交种。 22. 在三系二区育种中三系指的是 ( ) 、 ( )和 ( )23. 在细胞

5、质遗传中,玉米雄性不育系的遗传是由( )所决定的;酵母菌的小菌落是受( )所决定的;紫茉莉的花斑遗传是受( )所决定的;草履虫的放毒型是受( )和( )所决定。24. 大多数生物线粒体 DNA 呈环状双链结构,对 mtDNAD 的遗传作图可以通过( )和( )等方法进行。三、选择题:1、玉米条纹叶的性状受叶绿体基因和核基因共同控制。今以 IjIj(绿)为母本,与 ijij(条纹)杂交,F2 代个体性状表现及比例为 ( )A、3 绿色:1 条纹或白化 B、1 绿色:2 条纹:1 白化C、全是条纹 D、绿色:条纹:白化是随机的2、高等生物细胞质遗传物质的载体有:( )A、质粒 B、线粒体 C、质体

6、 D、噬菌体3、下列那种叙述不是细胞质遗传所特有的( )A、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遗传 B、F1 代的正反交结果不同C、细胞质遗传属母性遗传因此也称母性影响 D、不能在染色体上进行基因定位4、下列有关 C 质基因叙说中,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A、细胞质质基因也是按半保留方式进行自我复制,并能转录 mRNA,最后在核糖体合成蛋白质。B、细胞质基因也能发生突变,并能把产生的变异传给后代,能引起核基因突变的因素,也能诱发细胞质基因突变。C、细胞质基因在细胞分裂时的分配是随机的,在子代的分布是不均等的。D、细胞质基因通过雄配子传递。5、当放毒型草履虫(K/K+卡巴粒)与敏感型草履虫(k/k)杂交,如果接合

7、的时间长,后代的情况为( )A、K/K+ 卡巴粒(放毒型)与 k/k(敏感型) B、K/k+ 卡巴粒(放毒型)与 K/k(敏感型)C、K/K(敏感型)与 k/k+卡巴粒(敏感型) D、K/k+ 卡巴粒(放毒型)与 K/k+卡巴粒(放毒型)6、紫茉莉绿白斑遗传实验中,绿色、白色、绿白斑三种枝条上的花粉分别给绿色枝条上的花授粉时,杂种植株表现为( )A、 绿 色 B、 白 色 C、 绿 白 斑 D、 绿 色 、 白 色 、 绿 白 斑 7、在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中,S(rfrf ) N( rfrf) 交 配 , 后 代 基 因 型 及 育 性 为( )A、 N( rfrf) , 雄 性 可 育 B、

8、N( rfrf) , 雄 性 不 育 C、 S( rfrf) , 雄 性 可 育 D、 S( rfrf) , 雄 性 不 育 8、 AA 草履虫和 aa 草履虫接合生殖产生的 4 个个体情况 ( )。A、都是纯合体。 B、都是杂合体。C、3 个是纯合体,1 个是杂合体。 D、2 个是纯合体,2 个是杂全体。9、草履虫的放毒型遗传属于( )A、细胞核基因控制的遗传 B、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遗传C、细胞核和细胞质基因共同控制的遗传 D、母系遗传10、下列哪一个成分是与细胞质基因定位无关的细胞成分?( )A、巴氏小体 B、叶绿体 C、线粒体 D、卡巴粒11. 紫茉莉的枝条有绿色、白色和花斑三种不同颜色,

9、其颜色的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用花斑绿色,其后代表现为( ) (A)绿色; (B)白色; (C)花斑; (D)绿色,白色,花斑。 12. 现代遗传学认为, 线粒体、质体等细胞器中含有自己的( )。 (A)蛋白质 (B)叶绿体 (C)糖类物质 (D):遗传物质 13. 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基因型为( ) (A)S(Rr) (B)N(rr) (C)S(rr) (D) N(RR) 14. 植物质核型雄性不育中的孢子体不育类型,如基因型为 Rr时,产生的花粉表现( ):(A)全不育 (B)一半可育 (C)全可育 (D)穗上分离 15. 植物质核型雄性不育中的配子体不育类型,如基因型为 Rr时,产

10、生的花粉表现( ):(A)全不育 (B)一半可育 (C)全可育 (D)穗上分离 16. 植物质核型雄性不育中的孢子体不育类型,如基因型为 Rr时,产生的花粉表现( ):(A)全不育 (B)一半可育 (C)全可育 (D)穗上分离 17. 植物质核型雄性不育中的配子体不育类型,如基因型为 Rr时,产生的花粉表现( ):(A)全不育 (B)一半可育 (C)全可育 (D)穗上分离 18. 所谓质-核不育是由质-核中相应基因的互作而引起的,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成功地利用了这种雄性不育,对于如下基因型哪些能组成理想的三系配套。( ) S(rr) N(rr) S(rr) S(rr)(A) S(Rr) (B)

11、N(RR) (C) S(RR) (D)N(Rr)S(RR) N(Rr) N(rr) N(RR) 19.花斑紫茉莉的花斑母本枝条与白花父本枝条杂交,杂种植株(F1)的表型为( )A.白色 B.花斑、绿色或白色 C.花斑 D 绿色20核外遗传物质载体是( ) 叶绿体 线粒体 病毒 质粒A. B. C. D. 21.()能抑制细胞质中蛋白质的合成, ()能抑制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功能。 ( )A红霉素、氯霉素 B 亚胺环己酮、氯霉素 C 亚胺环己酮、红霉素 L 链霉素、红霉素22在玉米中,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基因制造双交种,有一种方式是这样的,先把雄性不育自交系 A(S(rfrf) )与雄性可

12、育自交系 B(N(rfrf) )杂交,得单交种AB。把雄性不育自交系 C(S(rfrf) )与雄性可育自交系 D(N(RfRf) )杂交,得单交种CD。然后再将两个单交种杂交,得双交种 ABCD,问:双交种的基因型和表型及比例( )A.S(Rfrf)可育:S(rfrf)不育=1:1 B.S(Rfrf)不可育:S(rfrf)可育=1:1C. S(Rfrf)可育:S(rfrf)不育=1:2 D.S(Rfrf)不可育:S(rfrf)可育=1:223下列那一种是细胞质遗传( ). 果蝇的正常翅遗传 椎实螺外壳的旋转方向遗传面粉蛾的眼色遗传 .紫茉莉花斑遗传四、判断题:1、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系的遗传基础

13、是:不育系为 S(rr),保持系为 N(rr),恢复系为N(RR)和 S(RR)。( )2、在质核不育型中,只要细胞质基因或核基因其中有一个是不育基因时,都会造成该个体雄性不育。( )3、母性影响和母性遗传,是一种概念的两种不同说法。( )4、质体 DNA 可以进行自我复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稳定性,所以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它进行着有规则的分离,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去。( )5、核质互作不育系和其恢复系杂交,F1 代全部为正常可育株,F1 代自交,F2 群体中出现正常可育株和不育株,其比例为 1:1。( )6、椎实螺的右旋对左旋是显性,当含有纯合右旋和含有纯合左旋基因型的椎实螺交配后,F1 代为左

14、旋,当 F1 自交后,F2 代出现右旋:左旋=3:1 的分离。( )7. 草履虫的放毒特性依赖于核基因 K,因此,有 K基因就是放毒型,否则就是敏感型。( ) 8. 细胞质遗传的一个特点是杂种后代的性状通常表现不分离或不规则分离。( ) 9. 利用化学药物杀死一个正常植株的花粉,它的雌花与正常花粉授粉,受精获得的子代也就能表现出雄性不育的特性了。( ) 10. 已知一个右旋的椎实螺基因型为 Dd,它自体受精产生后代应该全部是左旋。( ) 11. 在植物雄性不育性遗传中,配子的育性受母体基因型的控制的现象称为配子体不育。( )12. 母体效应是母体基因型决定后代表型的现象,其遗传机制是母体基因的

15、延迟表达,如椎实螺外壳旋转方向的遗传。 ( )13. 核外遗传主要指细胞质遗传,即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如动物线粒体遗传。 ( )14. 锥实螺的螺壳旋向是由母体的基因型而不是表现型所决定的。 ( )15. 用玉米雄性不育植株和对育性恢复的植株杂交,后代全为可育。 ( )16.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和 DNA ( )五、问答题:1、细胞质遗传有何特点?2、正反交在 F1 往往得出不同的结果,这可以是:(1)伴性遗传 (2)细胞质遗传 (3)母性影响如果得到这样一种结果,怎样用实验方法来决定属于哪一种范畴?3、一个雄性不育植物,用对育性恢复基因 Rf 是纯合的花粉授粉,F

16、1的基因型怎样?表型怎样?用 F1植株作母本,用一正常植株(rfrf )的花粉测交,测交的结果如何?写出后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注明细胞质种类。4、举一个经典的孟德尔式遗传的例子,正交与反交的结果是不同的。5、一个 Dd 的椎实螺自交,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怎样?如子代自交,它们的下一代表型怎样?请说明。6、在小鸡的某一品系中发现有异常性状 T。你采取什么方法来决定此性状是染色体基因引起的,或是细胞质基因引起的,或是与“母性影响”有关,或是完全是由于环境引起的呢?7、如何区别性连锁性状和细胞质遗传的性状?8、麦粉蛾幼虫的体色和成虫的褐色眼,都需要犬尿素的存在。由于隐性突变基因 a 纯合时不能合成犬尿素

17、,因而幼虫身体无色,幼虫为红色眼。如果基因型为 Aa 的褐眼雌蛾与基因型为 aa 的红色雄蛾交配,其子代的表型如何?9、Sonneborn 发现草履虫的放毒品系和敏感品系之间杂交,产生 F1有放毒者(KkKappa)和敏感者(Kk),你预料从下面的杂交中能得到什么结果?(1)两个 F1放毒者之间杂交。(2)F 1放毒者和 F1敏感者之间杂交。(3)F 1敏感者自体受精。(4)KK 敏感者与 F1放毒者杂交。10、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是什么?现在推广的杂交水稻与细胞质遗传有何关系?11、杂交稻是利用哪些遗传学理论和技术培育出来的? 12、比较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和母性影响的异同。 13、在植物雄性不

18、育中,什么是核不育型和质核互作不育型?二者在遗传上各具有什么特点? 14、细胞质遗传的概念?特点?与性连锁遗传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细胞器有相对独立的遗传体系?15、细胞质基因与核基因有何异同?二者在遗传上的相互关系如何?16、如果你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植株,你如何确定它究竟是单倍体、远缘杂交 F1、生理不育、核不育还是细胞质不育?17、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18、什么叫细胞质遗传?它有哪些特点?试举例说明之19、何谓母性影响?试举例说明它与母性遗传的区别。20、如果正反交试验获得的F1 表现不同,这可能是由于 . 性连锁;. 细胞质遗传;. 母性影响。你如何用试验方法确定它属于哪

19、一种情况?21、 、试比较线粒体DNA、叶绿体DNA 和核DNA 的异同?22、植物雄性不育主要有几种类型?其遗传基础如何?23、一般认为细胞质的雄性不育基因存在于线粒体DNA 上,为什么?24、如果你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植株,你如何确定它究竟是单倍体、远缘杂交F1、生理不育、核不育还是细胞质不育?25、用某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得到F1 全部正常可育。将F1 的花粉再给不育系亲本授粉,后代中出现90 株可育株和270 株不育株。试分析该不育系的类型及遗传基础。26、现有一个不育材料,找不到它的恢复系。一般的杂交后代都是不育的。但有的F1 不育株也能产生极少量F2 花粉,自交得到少数后代,呈3:1

20、 不育株与可育株分离,将F1 不育株与可育亲本回交,后代呈1:1 不育株与可育株的分离,试分析该不育材料的遗传基础。27.简述并用图说明实螺的遗传?28. 如何证明 DNA 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简述具体的实验操作原理。29.何谓孢子体雄性不育和配子体雄性不育?请自拟基因型说明其花粉的育性表现。六、论述题1 论述雄性不育?2 请回答非孟德尔遗传的几种类型及其基本含义。 答案一、名词解释:1. 细胞质遗传(cytoplasmic inheritance): 由细胞质内的基因即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叫做,又称染色体外遗传、核外遗传、母体遗传等。 2. 母性影响(maternal ef

21、fect):正反交的结果不同,子代表型受到母本基因型的影响而和母本的表型一样的现象。又叫前定作用(predetermination)。 3. 植物雄性不育: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形成有功能的正常花粉;而其雌蕊却是正常的,可以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 4. 核不育型:是一种由核内染色体上基因所决定的雄性不育类型。 5. 质-核不育不育型:由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互做控制的不育类型。 6. 孢子体不育: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植株)基因型所控制的现象称为孢子体不育。 7. 配子体不育:花粉的育性受受雄配子体(花粉)本身的基因所决定的现象称为配子体不育 8. 自体受精:同一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受精结合。如:蚯蚓

22、、草履虫等低等动物。9. 细胞质基因组:所有细胞器和细胞质颗粒中遗传物质的统称。10. 前定作用:由受精前母体卵细胞状态决定子代性状表现的母性影响。11. 质粒:泛指染色体外一切能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单位,包括共生生物、真核生物的细胞器和细菌中染色体以外的单纯 DNA分子。12.附加体:整合或游离于细菌染色体上或之外二、填空题:1、条斑,IjIj,Ijij2、恢复系,核基因和质基因,不育,恢复,3、雄性不育,不育,可育4、细胞核内,细胞质内5、相同,不同6、线粒体,叶绿体7、核基因,母本基因型,F38、母本,右旋,1:39. 正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 连续回交不能使母本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性状消失 附加

23、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表现类似转导或感染。10. 母性影响 11. 线粒体12. 核基因 K 卡巴粒 卡巴粒 13. 卡巴粒的存在 卡巴粒 14. 异体授精 自体授精 15. 细胞核和细胞质基因的 植物雄性不育 16. 保持系17. 易恢难保 18. 孢子体(植株) 株间 花粉 穗上 19. 孢子体(植株)基因型 配子体(花粉)基因型 20. S(rr) N(RR) S(RR) N(rr) 21. 不育系 保持系 不育系 保持系 不育系 恢复系 22. 缺失分析 保持系 恢复系23. 核质互作 线粒体 叶绿体(质体) 核基因 (K) kappa 粒24. 重组分析 雄性不育系三、选择题:1、A

24、2、BC 3、C 4、D 5、D 6、A 7、D 8、B 9、C10、A11. D12. D13. D14. C15. B16. C17. B18. C19. B20. D21. C22. A23. D四、判断题: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_13. +14. +15. _16. _五、问答题:1、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有: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式的;F1 通常只表现母本的性状;杂交的后代一般不出现一定比例;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某性状只在表现母本时才能遗传给子代,故细胞质遗传又称母性遗传,但是一般由核基因所决定的性状,正交和反交的

25、遗传表现是完全一致的(伴性遗传基因除外),因为杂交形成的合子核的遗传物质完全由雌核和雄核共同提供的;通过连续的回交能把母本的核基因全部置换掉,但母本的细胞质基因及其控制的性状仍不消失;由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其表现往往类似病毒的转导或感染。由于细胞质遗传是由细胞质内的遗传因子决定的,其具有复制的半自主性,而且不具有染色体传递的均等性及规律性。其传递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因此后代不会呈现固定的分离比;另外由于精卵细胞中所含细胞质量不同,卵细胞具有更多的细胞质成分,因此多表现偏母遗传特性,由此也就决定了其正反交结果有所不同。2、1)如果亲本的不同表型在 F1中都有表现,但正交 F1表型象母亲,反交

26、 F1表型雄性象母亲,雌性象父亲,即 F1表型有性别之分,可判断为伴性遗传;2)如果正反交 F1表型只与母亲一样,说明是细胞质遗传或母性影响。3)如果让 F1自交得 F2 ,F 2自交得F3,F 2、F 3只与母本一样,说明是细胞质遗传,如果 F3中又出现了孟德尔分离比,即孟德尔分离比推迟一代出现,即可判断为母性影响。3、s(rfrf)s(RfRf)S(Rfrf)N(rfrf)S(Rfrf ) S (rfrf)4、红眼白眼 白眼红眼 F1 红眼 红眼 白眼5、Dd Dd DD 2Dd dd 右旋 右旋 右旋 DD 1DD 2Dd 1dd dd右 右 左6、做正反交:(1)T+(2)T+如果 T

27、是细胞质遗传的,这些杂交子代的表型将有差异(也就是(1)产生的都是 T表型,(2)产生的都是+表型)。如果 T是母性影响,那些不含有 T基因的生物,在发育过程中,性状可以逐渐消失(例如麦粉蛾幼虫的色素),也可以持续到整个生活周期,但到下一代时,将由新的母本的基因型校正(例如蜗牛螺壳的方向)。用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环境中繁殖,观察此性状是否表现;或者用基因型不同的品系在相同的环境中繁殖,观察它们发育是否一致,这样可以判断环境对性状的决定作用。如果这个性状的遗传不按照上面所说的模式,而是按常染色体或性连锁的孟德尔比率分离,就能确定它是由染色体基因引起的。7、一个细胞质决定的性状,正反交有不同的结

28、果(如(1)T+(2)T+),但每一个杂交产生的子代的两种性别的表型相同。性连锁性状正反交也产生不同结果,但是在子代两种性别表型有差异,即同配性别亲本对隐性基因是纯合体并且异配性别亲本带有显性等位基因时(如红眼 X+X+白眼 XwYX +Xw:X +Y,均为红眼;反交白眼 XwXw红眼 X+Y红眼 X+Xw:白眼 XwY),它们杂交产生的两种性别的子代的表型有所不同。8、 Aa 褐眼 aa 红眼1/2Aa 1/2aa幼虫:有色 有色成虫:褐眼 红眼9、(1)KkKk3 放毒(1KK,2Kk):1 敏感(kk)(2)敏感型接合后代的子代是敏感型,因为它们没有卡巴粒(Kappa),放毒型接合后代的

29、子代是 3 放毒:1 敏感的比率。(3)都是敏感型(4)KK 敏感型接合后代的所有子代,都是敏感型,因为它们没有卡巴粒; Kk 放毒型的所有子代都是放毒型,因为它们有卡巴粒,而且至少携带一份显性基因 K。10、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是什么?现在推广的杂交水稻与细胞质遗传有何关系? 答: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有: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式的;F1 通常只表现母本的性状; 杂交的后代一般不出现一定比例;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某性状只在表现母本时才能遗传给子代,故细胞质遗传又称母性遗传,但是一般由核基因所决定的性状,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是完全一致的(伴性遗传基因除外),因为杂交形成的合子核的遗传物质完全由雌核和雄

30、核共同提供的;通过连续的回交能把母本的核基因全部置换掉,但母本的细胞质基因及其控制的性状仍不消失;由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其表现往往类似病毒的转导或感染。 现在推广的杂交水稻就是利用细胞质遗传的核质型雄性不育性,实现“三系”配套所生产的杂交种。11、杂交稻是利用哪些遗传学理论和技术培育出来的? 答:杂交水稻主要是利用(1)细胞质遗传的理论:利用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互作控制 的雄性不育类型,通过选育水稻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配套 育成;(2)杂种优势理论:通过选育水稻三系配套,打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丰富了遗传育种理论和技术,利用了杂种优势

31、,获得了杂交水稻的成功。(3)遗传学的三个基本规律:双亲纯合,F1 才能整齐一致;F2 因基因的分离重组而表现衰退现象;由于连锁,难以固定杂种优势等。 12、比较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和母性影响的异同。 答: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和母性影响的共同之处是正反交结果不一样。 伴性遗传的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属于细胞核遗传体系,它所控制的性状在后代中呈现交叉遗传的特点,而且雄性的表现频率高于雌性。但是,基因的遗传仍然符合孟德尔定律。 细胞质遗传的性状是受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属于细胞质遗传体系,后代的性状来自于母本,而且不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 母性影响的性状实质上也是受细胞核内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

32、也属于细胞核遗传体系,是母体基因表达的产物在卵细胞中的积累而影响子代性状的表达,后代的分离也符合孟德尔比例,只不过是要推迟一个世代而已13、在植物雄性不育中,什么是核不育型和质核互作不育型?二者在遗传上各具有什么特点? 答:核不育型:是一种由核内染色体上基因所决定的雄性不育类型。 遗传特点: 发生败育时期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败育彻底。 多数受一对隐性基因(ms)所控制,能为相对显性基因(Ms)所恢复。易恢难保,很难使整个群体均保持不育性,因此限制了它的利用。质核互作不育型:由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互做控制的不育类型。 遗传特点: 败育时期在减数分裂后的雄配子形成期。由不育的细胞质基因和相对

33、应的核基因共同决定,既可以有保持系使不育性得到保持,又可以找到相应的恢复系,能三系配套而使用。 有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两种类型。 胞质不育基因的多样性与核育性基因的对应性。 单基因不育性和多基因不育性。 14、细胞质遗传的概念?特点?与性连锁遗传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细胞器有相对独立的遗传体系?答:细胞质遗传:由胞质遗传物质引起的遗传现象(又称非染色体遗传、非孟德尔遗传、染色体外遗传、核外遗传、母性遗传)。 特点:.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连续回交,母本核基因可被全部置换掉,但由母本细胞质基因所 控制的性状仍不会消失;.由细胞质中的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其表现往往类似病毒的转

34、导或感染,即可传递给其它细胞. 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遗传杂交后代不表现有比例的分离。(带有胞质基因的细胞器在细胞分裂时分配是不均匀的。) 异同:两者都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与性别连锁的为性连锁,细胞质遗传是由细胞质基因决定的,表现母性影响。有相对独立的遗传体系有:线粒体和叶绿体15、细胞质基因与核基因有何异同?二者在遗传上的相互关系如何?答:共同点:虽然细胞质 DNA在分子大小和组成上与核 DNA有某些区别,但作一种遗传物质,在结构上和功能上仍与核 DNA有许多相同点。均按半保留方式复制;表达方式一样, DNAmRNA核糖体 蛋白质均能发生突变,且能稳定遗传,其诱变因素亦相同。不同点:细胞质 DNA

35、 核 DNAc 突变频率大 突变频率较小较强的定向突变性 难于定向突变性c 正反交不一样 正反交一样基因通过雌配子传递 基因通过雌雄子传递基因定位困难 杂交方式基因定位c 载体分离无规律 有规律分离细胞间分布不均匀 细胞间分布均匀c 某些基因有感染性 无感染性 两者关系:核基因可以引起质基因的突变,质基因的存在决定于核基因,但质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够决定遗传性状的表现。16、如果你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植株,你如何确定它究竟是单倍体、远缘杂交 F1、生理不育、核不育还是细胞质不育?答:形态学鉴定:个体大小特别小,可能是单倍体。细胞学鉴定:鉴定染色体数是否正常?染色体配对是否正常?遗传学鉴定:F

36、1育性表现,可育隐性;不育显性?进行不同亲缘材料杂交?改变生物环境条件:育性改变?17、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答:真核生物有性过程:卵细胞:有细胞核、大量的细胞质和细胞器(含遗传物质) ; 能为子代提供核基因和它的全部或绝大部分胞质基因。 精细胞:只有细胞核,细胞质或细胞器极少或没有; 只能提供其核基因,不能或极少提供胞质基因。 一切受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其遗传信息只能通过卵细胞传给子代,而不能通过精细胞遗传给子代。18、什么叫细胞质遗传?它有哪些特点?试举例说明之答:遗传方式为非孟德尔式,后代无一定比例.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核遗传:表现相同,其遗传物质完全由雌核和雄核共同提

37、供的;质遗传:表现不同,某些性状只表现于母本时才能遗传给子代,故胞质遗传又称母性遗传。 )连续回交,母本核基因可被全部置换掉,但由母本细胞质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仍不会消失;由细胞质中的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其表现往往类似病毒的转导或感染,即可传递给其它细胞。基因定位困难。带有胞质基因的细胞器在细胞分裂时分配是不均匀的。 19、何谓母性影响?试举例说明它与母性遗传的区别。答:由于母本基因型的影响,使子代表现母本性状的现象叫做母性影响,又叫前定作用。母性影响所表现的遗传现象与母性遗传十分相似,但并不是由于细胞质基因组所决定的,而是由于核基因的产物在卵细胞中积累所决定的,故不属于母性遗传的范畴。举例

38、:如椎实螺外壳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和右旋,这对相对性状是母性影响。把这两种椎实螺进行正反交,F1 外壳的旋转方向都与各自的母体相似,成为右旋或为左旋,但其F2 却都有全部为右旋,到F3 世代才出现右旋和左旋的分离。这是由一对基因差别决定的,右旋(S+)对左旋(S)为显性,某个体的表现型并不由本身的基因型直接决定,而是由母体卵细胞的状态所决定,母本卵细胞的状态又由母本的基因型所决定。F1 的基因型(S+S)决定了F2 均为右旋,而F2的三种基因型决定了F3 的二种类型的分离,其中S+S+和S+S 的后代为右旋,SS后代为左旋。20、如果正反交试验获得的F1 表现不同,这可能是由于 . 性连锁;. 细

39、胞质遗传;. 母性影响。你如何用试验方法确定它属于哪一种情况?答:正反杂交获得的F1 分别进行自交或近亲交配,分析F1 和F2 性状分离与性别的关系,如群体中性状分离符合分离规律,但雌雄群体间性状分离比例不同者为性连锁;若正交F1 表现与母本相同,反交不同,正交F1 与其它任何亲本回交仍表现为母本性状者,并通过连续回交将母本的核基因置换掉,但该性状仍保留在母本中,则为细胞质遗传。若F1 表现与母本相似,而自交后F2 表现相同,继续自交其 F3 表现分离,且符合分离规律,则为母性影响。 21、 、试比较线粒体DNA、叶绿体DNA 和核DNA 的异同?答:与核DNA 相比,线粒体DNA 和叶绿体D

40、NA 具有某些特点,其中:线粒体DNA 的特点:. 线粒体DNA 是裸露的双链分子,一般为闭合环状结构,但也有线性的;. 线粒体DNA 分子量为60106,长度为1030mm;. 线粒体DNA 与原核生物的DNA 一样,没有重复序列;. 线粒体DNA 浮力密度比较低;. 线粒体DNA 碱基成分中G 和C 有含量比A 和T 少;. 线粒体DNA 两条单链的密度不同, 一条称重链(H 链),另一条称轻链(L 链);. 线粒体DNA 单个拷贝非常小,在细胞总DNA 中占的比例非常小。叶绿体DNA 的特点:. 叶绿体DNA 也是双链分子,呈裸露的闭合环状结构;.叶绿体DNA 约为150kb;. 叶绿体

41、DNA 一般是多拷贝的;. 叶绿体DNA浮力密度因物种而异,但与核DNA 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叶绿体DNA 碱基成分因物种不同而不同,高等植物叶绿体DNA 与核DNA 相同,但藻类植物中的CG 含量较核DNA 低;. 与核DNA 相比,叶绿体DNA 缺少5-甲基胞嘧啶。相同之处:三者都是遗传物质(DNA),能稳定遗传给子代,且以半保留方式复制,表达方式一样,也能发生突变,诱变因素相同。22、植物雄性不育主要有几种类型?其遗传基础如何?答:植物雄性不育主要有核不育性、质核不育性、质不育性三种类型:.核不育型是一种由核内染色体上基因所决定的雄性不育类型,一般受简单的1-2 对隐性基因所控制,纯合

42、体表现雄性不育。也发现由显性雄性不育基因所控制的显性核不育,它只能恢复不育性,但不能保持不育性。.质核不育型是由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互作控制的不育类型,由不育的细胞质基因和相对应的核基因所决定的。当胞质不育基因S 存在时,核内必须有相对应的一对(或一对以上)隐性基因rr 存在时,个体才能表现不育,只有细胞质或细胞核存在可育基因时能够表现为可育。根据不育性的败育发生的过程可分为:孢子体不育,指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植株)基因型所控制,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配子体不育,指花粉育性直接受雄配子体(花粉)本身的基因所决定。不同类型需特定的恢复基因。.质不育型是由细胞质基因所控制的不育类型,只能保持不育性

43、,但不能恢复育性。如IRRI 运用远缘杂交培育的雄性不育系IR66707A (Oryza perennis细胞质,1995) 和IR69700A (Oryza glumaepatula 细胞质,1996) 均具有异种细胞质源,其细胞质完全不同于目前所有的水稻雄性不育系。 这两个不育系属于细胞质型不育系,故其不育性都只能被保持而不能被恢复。23、一般认为细胞质的雄性不育基因存在于线粒体DNA 上,为什么?答:.在20 世纪60 年代已发现玉米不育株的线粒体亚显微结构与保持系有明显的不同,从而推断雄性不育性可能与线粒体的变异有关;.分子生物学上发现,玉米的4 种类型的细胞质,正常可育型N 和不育型

44、T、C、S。它们的线粒体DNA 分子组成有明显的区别,而叶绿体DNA 并没有明显的差别,且以这4 种类型线粒体DNA 作模板,在体外合成蛋白质,N 型合成的蛋白质与其它3 种均不相同,也推断存在于线粒体的基因组中;.已完成的玉米N 型和T 型的mt DNA 限制性内切酶图谱表明,N 型mt DNA分别含有6 组和5 组重复序列,但只有其中的2 组是两种mt DNA 所共有的。就限制性位点的分布及Southern 杂交的结果看,N 型和T 型所特有的碱基序列分别为70kb(N)和40kb(T),其余500kb 的序列相同,且已从T 型mt DNA 中分离出一个专化玉米T 型胞质不育基因Furf1

45、3。.Northern blot ting 分析表明,玉米正常株与C 型不育株的mt DNA 基因atpa ,atpb 和 ckx*的转录产物的长度和数目不同,可能与C 型雄性不育型的表现有直接关系。.除玉米外,在甜菜,矮牵牛,水稻等植物中,也发现不育系与可育系在叶绿体DNA 的结构上没有差异,但在线粒体上有明显差别。24、如果你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植株,你如何确定它究竟是单倍体、远缘杂交F1、生理不育、核不育还是细胞质不育?答:如果这植株是单倍体,那么这植株矮小,并伴有其它不良性状,雌雄均为不育,PMC 减数分裂中期大多数染色体为单价体;而如果这是远缘杂交F1 植株就较高大,营养生长旺盛,PM

46、C 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配对异常,雌雄配子均不育但雌性的育性强于雄性。生理不育是不可遗传的。核不育和细胞质不育均为雄性不育,雌配子正常可育,但核不育材料与其它材料杂交的F1 一般为可育,F2的育性分离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而细胞质不育的杂交后代可以保持不育(父本为保持系)或恢复可育(父本为纯合恢复系)。因此,可以从植株性状的遗传、植株形态、花粉母细胞镜检和杂交试验进行确定和区分。25、用某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得到F1 全部正常可育。将F1 的花粉再给不育系亲本授粉,后代中出现90 株可育株和270 株不育株。试分析该不育系的类型及遗传基础。答:该不育系类型为孢子体不育S(r1r1r2r2)S(r1

47、r1r2r2)N(R1R1R2R2) F1 S(R1r1 R2 r2)全部正常可育S(r1r1r2r2)S(R1r1 R2 r2) F1 1 可育(S(R1r1 R2 r2)+ 3 不育(S(r1r1r2r2)+ S(r1r1 R2 r2)+ S(R1r1 r2 r2)该不育系的不育类型的遗传基础为:其恢复基因有两个,存在基因互作。无论是杂交还是回交后代中,个体基因型中只有同时存在两个显性恢复基因时,才能起到恢复育性的作用。因此,在回交后代中出现1:3 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26、现有一个不育材料,找不到它的恢复系。一般的杂交后代都是不育的。但有的F1 不育株也能产生极少量F2 花粉,自交得到少数后代,呈3:1 不育株与可育株分离,将F1 不育株与可育亲本回交,后代呈1:1 不育株与可育株的分离,试分析该不育材料的遗传基础。答:该不育材料是由单显性基因控制的不育系,其基因型为(MS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