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汉语学习网: 官方网站:中华汉语学习网: 官方网站:明清文学史试卷(第二套)一、填空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用西晋( )的三国志以及南北朝时( )的注作为历史材料,最终写成这部巨作。2 牡丹亭 “惊梦”一出中,步步骄一曲为“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 ( ) , ( ) ,迤逗的彩云偏。3元至治年间的( )是民间传说中三国故事的写定本,宋末元初的( )是现传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4继西游记之后,明末还出现了许仲琳的( ) 、董说的( )等神魔小说。5徐渭的杂剧集( )代表了明代杂剧最高成就,它由渔阳弄、 ( ) 、女状元、翠乡梦四个
2、短剧组成。6鲁迅先生对儒林外史的结构的概括是“虽云长篇, ( ) ”,讽刺艺术的概括是“无一贬词, ( ) ”。7明代传奇发展史的“汤沈之争” ,沈是指( ) 。 桃花扇的作者在“小引”中称自己的作品“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 ( ) 。 ”8对长生殿的创作影响较大的前代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 、陈鸿的( ) 、和白朴的( )等。9清代诗歌创作中, “肌理说”的代表人物是( ) , “格调说”的代表人物是( ) 。10八股文的别名还有( )和( )等。二、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 三国演义 “赤壁之战”的情节中,东吴实施“苦肉计”的是( ) 。A孙权、鲁肃B周瑜、黄盖
3、C周瑜、陆逊D周瑜、鲁肃2金圣叹删改的水浒传是( ) 。A七十回B七十一回C八十回D一百回3 水浒传中扈三娘的配偶是( ) 。A史进B张青C王英D燕青4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汤显祖“临川四梦”的是( ) 。A 紫箫记B 南柯记C 紫钗记D 邯郸记5明代第一部以昆腔演唱的传奇作品是( ) 。中华汉语学习网: 官方网站:中华汉语学习网: 官方网站:A 鸣凤记B 宝剑记C 浣沙记D 牡丹亭6下面哪一组是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形象( ) 。A婴宁、匡超人、张鸿渐B商三官、瑞云、江城C聂小倩、青凤、牛浦郎D娇娜、紫鹃、红玉7 桃花扇中, ( )一出描写了主人公李香君痛斥阉党的情景。A却奁B选优C骂筵D闲话8对红楼梦
4、的创作影响较大的是下列哪部作品( ) 。A 金瓶梅B 水浒传C 儒林外史D “三言”9 聊斋志异中能嗅出文章好坏的瞎和尚出自( ) 。A 贾奉雉B 于去恶C 司文郎D 叶生10下列哪部作品有“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之称( ) 。A 通天台B 清忠谱C 桃花扇D 长生殿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分)1章回小2前后七子3 醒世姻缘传4钱谦益四、简答题:(30 分)1简要评述公安派的理论主张。2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 ,这是清代诗人王士祯的一首诗,试作分析。3试以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为例,说明其写人物的方法。五、论述题:(分)1.以三国志通俗演
5、义为例,谈谈你对处理历史题材小说中虚与实关系的理解。中华汉语学习网: 官方网站:中华汉语学习网: 官方网站:明清文学史试卷(第二套)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陈寿、裴松之2没揣菱花、偷人半面3 三国志平话 、 大宋宣和遗事4 封神演义 、 西游补5 四声猿 、 雌木兰6形同短制、情伪毕露7沈璟、为末世之一救8 长恨歌传 、 梧桐雨9翁方纲、沈德潜10时文、制艺(制义、时艺、八比文等)二、选择题:1B2A3C4A5C6B7C8A9C10C三、名词解释:1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所谓章回,是指在小说中标明回目,分章叙事。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平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前后七子:前
6、后七子是明代的两个文学集团,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他们掀起了文学复古运动。3醒世姻缘传:是清代的一部长篇世情小说,署名“西周生” ,全书一百回,按照佛教的因果报应观念,先后写了两世的两种恶姻缘。作品对世态人情的描写相当真实而鲜活。4钱谦益:明末清初诗文作家。有初学集 、 有学集等。主张转益多师,屏弃复古,推陈出新,确立有清一代诗风。所作诗歌叙事抒情,各体兼擅,有较高成就。四、简答题:1公安派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诗歌创作主张,在创作上注重有感而发、直写胸臆,追求一种清新洒脱、轻逸自如、意趣横生的创作效果,但也有浅率化的弊端。2这首诗写诗人对南京的向往,
7、把一派“浓春”比拟作“残秋” ,表达了一种内心之愁。诗作风格清新温婉,自然入妙,富有韵致,体现了“神韵”诗的特点。3 儒林外史摆脱了传统小说的传奇化,淡化故事情节,也不靠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而是尊重客观再现,用寻常细事,通过精细的白描来塑造人物。如马二先生游中华汉语学习网: 官方网站:中华汉语学习网: 官方网站:西湖,没有惊奇的情节,没有矛盾冲突,只是按照马二先生游西湖的路线,将所见所闻如实写去,将人物的迂腐的性格写活了。五、论述题:1 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在陈寿三国志等历史记载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美学理想所创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有虚有实。清代章学诚认为它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 ,尤其是, 三国志通俗演义对小说与历史“质”的差异上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恰当的处理。它在按照一定的政治道德观念重塑历史的同时,也根据一定的美学理想来进行艺术的创造但它在虚实方面的成功结合,成为历史小说创作虚实结合的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