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遗传学期末试卷(B)1、填空题。本题共有 15 个小题,30 空,每空 0.5 分,共有 15 分。1、病毒可分为 DNA 病毒和 RNA 病毒,大多数植物病毒属(RNA病毒 ) ,而动物病毒有些含 DNA,有些含 RNA,艾滋病病毒为( RNA 病毒 )细菌病毒则普片是(DNA 病毒)真菌病毒大多数是(DNA 病毒) 。2、人和水稻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46)和 (24) 。3、真核生物 mRNA 最初转录产物必须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有功能的mRNA。加工过程包括在 5端加(帽子) ,在 3端加 (多聚腺苷酸尾巴) 。4、基因 A、B、D 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并表现完全显性,杂合体
2、 AaBbDd 可产生(8)种遗传组成不同的配子,后代可有 (2)种不同的基因型。5、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独立分离进入不同配子,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进入同一个配子,这是(独立分配) 规律的实质所在。6、测交子代表现型的(种类) 和(比例) 是被测个体所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的直接反映。7、两个突变反式排列时不能互补,说明这两个突变属于(同一个顺反子) 。8、基因型为 AB/ab 的植株与基因型为 ab/ab 的植株杂交,如果这两个基因座位相距 10cM,则杂交子代中应该有(45% ) 的植株是AaBb 基因型。9、人类的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 造成的遗传疾病。10、有一对夫
3、妇(甲和乙)均为正常人,甲的父母也是正常人,但甲的哥哥有半乳糖血症(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而且已知乙是该病的隐性基因携带者。那么甲和乙的第一个孩子患半乳糖血症的概率是(1/6) 。11、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杂种优势必须借助于植物雄性不育性。所谓三系配套指的是(雄性不育系) 、 (保持系) 和(恢复系) 的配套。12、易位杂合体所形成的配子育性是(半不育) ,易位纯合体所形成的配子育性是(全可育) ,倒位杂合体所形成的配子育性是(部分不育) 。13、某一区段 DNA 单链的核苷酸顺序如下:A 链 TACGATTG,其B 链的核苷酸顺序为 (ATGCTAAC ) ,若 mRNA 转录是以 A
4、链为模版的,那么,mRNA 的碱基顺序为(AUGCUAAC) 。14、根据乳糖操纵子模型,结构基因的表达受控于一个开关单位,这个开关单位称(操纵子) ,而这个开关单位是否开放又受(调节基因) 控制。15、在一个遗传平衡的植物群体中,红花植株占 51%,已知红花(R )对白花(r)为显性,该群体中红花基因的频率为(0.3) ,白花基因的频率为(0.7) ,基因型 Rr 的频率为(0.42) 。2、选择题。本题共有 15 个小题,每题 1 分,共 15 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姊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 (D) 。A.前期 B.后期 C.前期 D.后期2、在生物体内,tRNA 参与的生化反应是 (B)。
5、A. 转录 B. 翻译 C. 复制 D. 前体 mRNA 的剪接3、金鱼草的红花基因(R)对白花基因(r)是不完全显性,另一对与之独立的窄叶形基因(N)对宽叶形基因(n)为完全显性,则基因型为 RrNn 的个体自交后代会产生 (A) 。A. 1/8 粉红花 宽叶 B. 1/8 粉红花 窄叶 C. 3/16 白花 宽叶 D. 3/16 红花 宽叶4、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与隐性基因携带者的女性结婚,生育一子一女,子女表现型均正常的概率是 (C) 。A . 100 B. 50 C. 25 D. 05、WastonCrick 所揭示的 DNA 模型,一个主要特征是 4 种碱基的比例表现为(D )A、A+T
6、/G+C=1 B、A+C/G+T=2 C、 A=G , T=C D、AG/T+C=16、在乳糖操纵元中,Lac基因编码的 蛋白结合在 ( B) 从而阻止 RNA 聚合酶起始转录。A、 结构基因 B、 操纵子 O 位点 C、启动子 D、乳糖7、一个 O 型血的女同志和一个 AB 型血的男同志结婚,生育的小孩的血型可能是(C )A、男孩是 AB 型,女孩是 O 型 B、AB 型或 O 型C、 A 型或 B 型 D、无法判断8、一般地说,X 连锁隐性突变比正常染色体隐性突变较易研究,其原因是( C)A. 隐性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容易检测 B. 隐性基因纯合率高 C.隐性基因容易在雄性半合子身上表
7、现出来9、大肠杆菌 A 菌株(met-bio-thr+leu+)和 B 菌株(met+bio+thr-leu-)在 U 型管实验培养后出现了野生型(met+bio+thr+leu+) ,证明这种野生型的出现属于(A )A. 转化 B. 接合 C.性导10、染色体上整合有 F 因子的大肠杆菌称为()A. F 菌株 B.F+菌株 C. Hfr 菌株 D.F菌株11、易位是由于两条染色体断裂片段错接形成,这两条染色体是( D)A. 姐妹染色单体 B. 非姐妹染色单体C. 同源染色体 D. 非同源染色体12、碱基替换是基因突变的重要分子基础之一。碱基转换指的是(A) 。A 嘌呤替换嘌呤 B 嘧啶替换嘌
8、呤C 嘌呤替换嘧啶 D 碱基类似物替换正常碱基1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B) 。A 前期 B 后期 C 前期 D 后期14、在人类 ABO 血型系统中, IAIB 基因型表现为 AB 血型,这种现象称为(B) 。A 不完全显性 B 共显性 C 上位性 D 完全显性15、三对基因不完全连锁遗传且完全显性时,F2 代可产生 类型的表现型(C) 。A 4 种 B 6 种 C 8 种 D 16 种3、判断题。本题共有 10 个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单倍体就是一倍体。 ( 错)2、由于 F 因子可以以不同的方向整合到寄主环状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从而在接合过程中产生不同
9、的转移位点和不同的转移方向。 (对)3、转化和转导在进行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中,其媒介是不同的,前者是噬菌体,后者是细菌的染色体。 (错 )4、F因子所携带的外源 DNA 进入受体菌后,通过任何形式的交换都能将有关基因整合到受体菌染色体组中。 (错 )5、近亲繁殖导致隐性基因纯合而表现,而显性基因却一直处于杂合状态。 (错 )6、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显性基因 A 的频率 p06,在平衡状态下,Aa 基因型的频率应该是 048 (对)7、高等生物上下代传递的是基因,而不是基因型。 (对 )8、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具有很大的差别而无法杂交,但原核生物的DNA 却能和真核生物的 DNA 重组。
10、 (对 )9、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F1 在生活力、繁殖力、抗性等方面都超过双亲平均值,甚至超过高亲值的现象。 (对 )10、某个性状的遗传力高说明这个性状的遗传传递能力强。 (错 )4、名词解释。本题共有 1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测交: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的亲本杂交,根据测交子代所出现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可以确定被测验的个体的基因型。2、共显性:双亲的性状同时在 F1 个体上出现,而不表现单一的中间型。3、基因型频率:在一个群体内某种(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例。4、 从性遗传:常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的影响,只出现于雌方或雄
11、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5、隔裂基因:一个结构基因内部为一个或更多的不翻译的编码顺序,如内含子所隔裂的现象。6、简并:一个氨基酸由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7、遗传平衡、基因平衡定律: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群体内,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如突变、选择、遗传漂移和迁移)干扰时,则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常保持一定。染色体组型指一个物种的一组染色体所具有的特定的染色体大小、形态特征和数目。8、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品种(或品系) 杂交,F1 代在生活力、繁殖力、抗病力等方面都超过双亲的平均值,甚至比两个亲本各自的水平都高的现象。9、雄性不育性:雌雄同体的植物,不能产生有正常功能的
12、雄配子,但雌配子的功能正常,能够接受外来花粉而受精结实,这种现象称为雄性不育,这种特性称为雄性不育性。10、假基因:在基因组中稳定存在,序列构成也酷似正常基因,但没有任何功能的 DNA 序列。它是相应的正常基因突变而伤失活性的产物。5、简答题。本题共有 4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1、试述性状的自由组合与连锁遗传的表现特征及其细胞学基础。答:自由组合 连锁遗传F1 形成配子2n 种,比例相等2n 种,但比例不等,亲本型多,重组型少F2 表现型2n 种,分离比例为(3:1)n2n 种,但不符合(3:1)n, , 亲本型组合个体数多于理论数,性状重新组合个体数少于理论数细胞学基础控制
13、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因而表现自由组合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而表现联系在一起遗传的现象2、在植物雄性不育中,什么是核不育型和质核互作不育型?二者在遗传上各具有什么特点?答:核不育型:是一种由核内染色体上基因所决定的雄性不育类型。遗传特点:(1) 发生败育时期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 ,败育彻底。(2) 多数受一对隐性基因(ms)所控制,能为相对显性基因(Ms)所恢复。(3) 易恢难保,很难使整个群体均保持不育性,因此限制了它的利用。质核互作不育型:由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互做控制的不育类型。遗传特点:(1) 败育时期在减数分裂后的雄配子形成期。
14、(2) 由不育的细胞质基因和相对应的核基因共同决定,既可以有保持系使不育性得到保持,又可以找到相应的恢复系,能三系配套而使用。(3) 有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两种类型。(4) 胞质不育基因的多样性与核育性基因的对应性。(5) 单基因不育性和多基因不育性。3、何谓“纯系学说”?为什么说“纯系”是相对的?答:约翰逊把这种自花授粉的一个植株的自交后代称为纯系(pure line) 。严格自花授粉作物,由基因型纯合的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群体的基因型也是纯合的。在一个自花授粉植物的天然混杂群体中,通过选择可以分离出许多纯系,在混杂群体中进行选择是有效的;纯系间的显著差异是稳定遗传的;纯系内的差异是不遗传的
15、,因而选择是无效的。但是,所谓纯系学也是相对的。首先,纯系概念是建立在单一性状基础上的,若从生物整体来看,完全纯合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其次,自然界中绝对的自花授粉也几乎是没有的,由于种种影响因素,总会出现某种天然杂交,导致基因重组。另外,自发突变也会改变基因的纯合。故此,所谓“纯”只是相对的、局部的和暂时的,对于非自交繁殖的动物更是如此,所谓“纯系内选择无效”的观点难以成立。前面已经指出,天然杂交和突变的存在,必然导致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变异,群体中变异的存在就是选择的基础。在实践中,尤其是对于那些经过长期种植和大面积推广的纯系品种,总会产生一些变异个体,因而可进行有效的再选择。例如,我国的稻、麦
16、、棉中许多优良品种就是通过连续选择而育成的。4、真核生物 mRNA 和原核生物 mRNA 有哪些区别?答:原核生物 mRNA 一般是多顺反子的,真核生物 mRNA 则是单顺反子的;真核生物 mRNA 的 5端有 7甲基鸟嘌呤帽子,3端有多聚腺嘌呤(polyA)尾巴,而原核生物 mRNA 没有这两个结构。六、计算题。本题共 2 小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1、有一果蝇的三点测验资料如下:+ b + v + d v b + v b d + + d + + + v + + + b d416 402 50 48 42 39 2 1试问:(1)这三对基因的排列顺序及遗传距离;(2)符合系数;(3)绘
17、出连锁图。答:(1)这三对基因的排列顺序为:v D b双交换值=( 2+1)/1000100%=0.3%v-D 之间的交换值=(50+42)/1000100%+0.3%=9.5%D-b 之间的交换值=(48+39)/1000100%+0.3%=9%(2)符合系数=0.3%/(9%9.5%)=0.35(3)连锁图v D b|_9.5_|_9.0_|2、在酵母中 ura3 是尿嘧啶营养缺陷型突变,lys4 是赖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在杂交 ura3+*+lys4 中,获得了 300 个无序四分子体,分类如下:ura3+ ura3 lys4 ura3+lys4 ura3 lys4 ura3+ura3
18、lys4 + +lys4+ + +lys4138 12 150请回答:(1). ura3 和 lys4 间的重组频率是多少?校正后的遗传距离是多少?(2).假设减数分裂中这两个位点间只发生 0,1,2 次交换,那么发生0 次,1 次,2 次交换的减数分裂的频率如何?答:首先对表进行分析:ura3+ ura3 lys4 ura3+lys4 ura3 lys4 ura3+ura3 lys4 + +lys4+ + +lys4数目 138 12 150分类 TT NPD PD1).由上可知:PDNPD,表明 ura3 和 lys4 之间发生连锁。ura3 和 lys4 之间的重组率 Rf=1/2TT+
19、NPD=(1/2*138/300+12/300)*100%=27%校正后的遗传距离=50*(TT+6NPD)=50*(138/300+6*12/300)=35 cM(2).在某一特定的染色体区域发生 0 次,1 次,2 次等不同类型交换的频率符合波松分布。用函数公式表示为 f(i)=e(-m)m(i)/i!.式中 i是交换发生的次数,f(i)是发生某一类型交换的频率,e 是自然对数的底,m 是每个减数分裂细胞在这一特定区域发生交换的平均次数。M=TT+6NPD=0.7发生 0 次交换的频率 f(0)= 2.018发生 1 次交换的频率 f(1) =1.413发生 2 次交换的频率 f(2)=
20、0.494。七、论述题。本题 10 分。1、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内重组既可以发生在姊妹染色单体间又可发生在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它们的遗传效应是什么?对后代的遗传变异有何影响?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发生在所有正在生长着的组织中从合子阶段开始,继续到个体的整个生活周期无联会,无交叉和互换使姊妹染色体分离的均等分裂每个周期产生两个子细胞,产物的遗传成分相同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母细胞相同 只发生在有性繁殖组织中高等生物限于成熟个体;许多藻类和真菌发生在合子阶段有联会,可以有交叉和互换后期 I 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减数分裂;后期 II 是姊妹染色单体分离的均等分裂产生四个
21、细胞产物(配子或孢子)产物的遗传成分不同,是父本和母本染色体的不同组合为母细胞的一半。有丝分裂的遗传意义: 首先:核内每个染色体,准确地复制分裂为二,为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遗传组成上与母细胞完全一样提供了基础。其次,复制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而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核中从而使两个子细胞与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 例如,水稻 n12,其非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的可能组合数为 212 = 4096。各个子细胞之间在染色体组成上将可能出现多种多样的组合。 此外,同源染色体的非妹妹染色单体之间还可能出现各种方式的交换,这就更增加了这种差异的复杂性。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22、:I.保证了有性生殖生物个体世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 通过减数分裂导致了性细胞(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即由体细胞的 2n 条染色体变为 n 条染色体的雌雄配子,再经过两性配子结合,合子的染色体数目又重新恢复到亲本的 2n 水平,使有性生殖的后代始终保持亲本固有的染色体数目,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 II.为有性生殖过程中创造变异提供了遗传的物质基础: (1)通过非同源染色体的随机组合;各对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以自由组合进入配子,形成的配子可产生多种多样的遗传组合,雌雄配子结合后就可出现多种多样的变异个体,使物种得以繁衍和进化,为人工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 (2)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的交换:
23、在减数分裂的粗线期,由于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对应片段可能发生交换,使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发生重组,形成不同于亲代的遗传变异。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减数分裂是遗传学的基础。具体表现在: I、在减 I 分裂过程中,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故在子细胞中只具有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正是基因分离律的细胞学基础。 2、同源染色体联会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对称的位置上可能发生片段交换,也就是父源和母源染色体之间发生遗传物质的交换。这种交换可使染色体上连锁在一起的基因发生重组,这就是染色体上基因连锁和互换的细胞学基础。 由于减数分裂,使每种生物代代都能够保持二
24、倍体的染色体数目。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重新组合,同源染色体间发生部分交换,结果使配子的遗传基础多样化,使后代对环境条件的变化有更大的适应性。保证了有性生殖生物个体世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通过减数分裂导致了性细胞(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即由体细胞的 2n 条染色体变为 n 条染色体的雌雄配子,再经过两性配子结合,合子的染色体数目又重新恢复到亲本的 2n 水平,使有性生殖的后代始终保持亲本固有的染色体数目,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 II.为有性生殖过程中创造变异提供了遗传的物质基础: (1)通过非同源染色体的随机组合;各对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以自由组合进入配子,形成的配子可产生多种多样的
25、遗传组合,雌雄配子结合后就可出现多种多样的变异个体,使物种得以繁衍和进化,为人工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 (2)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的交换:在减数分裂的粗线期,由于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对应片段可能发生交换,使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发生重组,形成不同于亲代的遗传变异。有丝分裂重组的特点及遗传学意义遗传学是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科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信息的组成、传递和表达规律的一门科学。遗传与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遗传与变异相辅相成,生物的适应与进化的基础是可遗传的变异,而变异的来源则是突变和重组。重组是遗传的基本现象,无论是高等真核生物,还是细菌、病毒都存在基因重组现象,
26、只要有 DNA 就会发生重组。一般认为的重组是指在配子形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重组,而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通常不发生配对。然而,已有实验证据表明,在果蝇和一些其它二倍体生物中确实会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遗传交换。二倍体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基因型与其不同的子细胞的过程称为有丝分裂重组(m itotic recomb ina-tion)或有丝分裂交换(m itotic crossing over)或体细胞交换(somatic crossing over)。 1 有丝分裂重组的发现 1936 年,Curt Stern 在果蝇中首先发现了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交换的现象。真菌被广泛用于有丝分裂分离和重组研究。真菌的无性世代主要是单倍体,为了观察分裂重组,首先必须创造二倍体真菌细胞。许多真菌可以自然形成二倍体。单倍体菌丝相互混合后发生融合,形成可进行有丝分裂的二倍体,称为异性核。二倍体在生长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中的一条又可能会丢失,导致二倍体的单倍化。所有隐性基因在单倍化菌丝的培养过程中都会表现出来,为基因连锁研究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有丝分裂重组使杂合位点纯和化。这种遗传交换信息也可以用于基因定位,其频率的高低反映距离的远近。有丝分裂重组频率很低,在已知进行有丝分裂重组的生物体中,有丝分裂交换发生的频率在 1%甚至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