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核舟记优质教案.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521451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舟记优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核舟记优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核舟记优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核舟记优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八 年级 语文 组集体备课教案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1课 题 核舟记主备人 备课时间 执教老师 上课班级参备人 执教时间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文常用实词:贻 诎 属等;积累常见文言文虚词:之 而等。2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3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以空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4、文章生动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颂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学习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重点: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2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教学难点: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

2、说明事物的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二次备课第 一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发现的消息传出后,成为文物界、收藏界的一大新闻。据专家鉴定,这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今天,我们有幸一睹尊容,一同走进魏学洢的核舟记开开眼界。二、查阅资料,走进作者.1、魏学洢(约 1596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在浙江省嘉兴市)人。其父亲魏大在明熹宗时做“给事中”官,因上流指责权奸魏忠贤结党树威,被逮捕下狱。魏学洢尽力营救其父,末成。其父被害死在狱中,学洢痛父冤枉,晨夕号泣,自己又受到阉党迫害威逼,不久悲愤而死,只活了 30 岁。他一生没做过官,生前好学善文

3、,撰有茅檐集。 三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罔(wng) 贻(y) 有奇(j) 黍(sh) 糁(shn) 髯(rn) 褶(zh) 膝(x) 篆(zhun) 狭(xi) 2、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准节奏。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四、对照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积累文言词语。 1、通假字 : 为字共三十有四 “有” 通“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诎右臂支船 “诎”通“曲”:弯曲 八 年级 语文 组集体备课教案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2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跟地面相平行的(跟竖直相对) 盖简 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

4、”通“拣” 挑选 2、词类活用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箬篷覆之 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竹叶做成的船篷。 石青糁之 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居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 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型发髻。 3、重点句子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其人视端容寂: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技亦灵怪矣哉: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掌握本课所学内容。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 2、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步骤 一、

5、复习导入。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朗读课文并思考: 1、理清本文的段落结构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2、弄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讨论明确:1、本文采用了“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形式。由评论引入所要说明的事物,结尾再总写,在总述事物概貌的基础上再作扼要的评论。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段) ,概括介绍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点明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及其来历。 第二部分(第 25 段) ,详细介绍核舟的形状、结构,叙述各部位的人与物的神情状貌。这是全文的主体。 可分两层。第一层(第 24 段) ,具体介绍核舟的正面,这是显示雕刻家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的主要部分。第二层(第 5 段) ,介

6、绍核舟的背面,写王叔远的题名和篆章。 (课文第二部分介绍核舟按空间顺序有主有次地说明。先介绍核舟的证明,再介绍核舟的背面。核舟的正面是主要部分,作重点介绍,核舟的背面是次要部分,作概略介绍。在介绍核舟的正面时,先介绍中间的船舱,然后介绍船头,最后介绍船尾。 )第三部分(第 6 段) ,总括核舟上的人,物种类和数字,赞美核舟雕刻者的精巧技艺。 3、总结内容:作者同对核舟形状和舟上的人物形象的细致描述,说明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扬了他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伟大成就。 三.赏析课文 (一)指名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并思考 1、概括第一段的段意。 明确:概述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 八 年级

7、语文 组集体备课教案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32、找出本部分中能总括全文,突出王叔远雕刻技艺特点的词语。 明确:奇巧。 3、本部分分别从哪些方面说明王叔远技艺的精湛? 明确:“能以-各具情态”分别从原材料的微小,表现题材的广泛,艺术构思的巧妙和高超的手艺说明王叔远技艺的精湛。 4、 “盖大苏泛赤壁云”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在全文起着桥梁作用,为下文张本,总起下文。 5、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 明确: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二)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并思考、讨论:(1)这四段文字是对“核舟”的具体细致的说明,作者怎样说明的?可分成几个层次? 第 24 段是一层,说明

8、的是船的正面;第 5 段是一层,说明的是船的背面。作者是按照由正面到背面、由主到次的顺序说明的。 (2)研读第二段。设计问题如下。 1、这一段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先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船舱,重点是介绍舱旁的小窗和所刻的苏轼十六字文句。 2、介绍“核舟”体积时,作者抓住了长度和高度,又写了众多小窗和对联,作者意在表现什么? 明确:以核舟“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小跟船舱及小窗景物之多之细相对照,突出王叔远雕刻技艺的“奇巧” 、 “灵怪” ,从而也突出了说明中心。 (三)指名朗读课文第三段并思考: 1、这一段是介绍船头部分,着重说明什么? 明确:着力表现苏武、鲁直和佛印三位游览者的神情

9、态度。 2、从“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和佛印的“矫首昂视”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什么? 明确: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表现他们豁达、豪放的胸襟,说明他们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却了现实的烦恼,而陶醉在眼前画卷的美好意境里。佛印的形象则是苏黄二人的陪衬,他的表情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 3、从作者对佛印的神态、动作的刻画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明确:一个不拘于世俗礼法、放浪形骸的和尚形象。 4、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为什么? 明确:是苏东坡。因为刻画得仔细,所以作者当然也写得细腻;同时还因为核舟的

10、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这样说明与主题吻合。 5、你从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 明确:如对东坡外貌的刻画,对东坡、鲁直“衣褶”的介绍,对佛印左臂所挂念珠的说明“珠可历历数也。 ” 小结第三段:这段文字,说明人物神情态度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描述每个人物又是按照由上部到下部的顺序,层次分明。 (四)指名朗读课文第四段并思考: 1、这一段文字的说明结构。 明确:运用了总分结构。先总说“揖左右舟于各一人” ,而后分说,从“居右者”说到“居左者” 。 2、这一段描述“舟子”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 明确:两“舟子”虽神情各异,一个“若啸呼状” ,仿佛是在那里呼唤清风,显得悠闲

11、自在;一个“视端容寂” ,仿佛在专注听“茶声” 。但表现了一个共同氛围,这就八 年级 语文 组集体备课教案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4是愉悦、轻松、活泼自乐。 小结:第 24 段是写船的正面,这一部分实际上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大苏泛赤壁”的生活画卷。 3、请同学们发挥想像力,想像一下当时苏轼跟他的朋友泛游赤壁时的情景。 引导:正当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时,三个知心朋友暂时把身边琐事放在脑后,乘一叶扁舟荡漾在大江之上,江面波平如镜,令人心旷神怡,清风吹来,荡起层层涟漪 (五)指名朗读课文第五段并思考: 1、这段文字中哪些说明可以表现雕刻技艺高超这一中心? 明确: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2、写船

12、正面用了三段文字,写船背面为什么只用一小段文字呢?这段文字可以省略不写吗? 明确:这是为了突出“核舟”的主题,同时也表现作者主次分明的技巧。 不能删掉。因为这是对前文说明的必要补充。 (六)指名朗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思考: 作者为什么要对船上的事物进行不厌其烦地点数和说明? 讨论明确:强调了尽管核舟的体积之小, ,让人对小小核舟所刻人、物之丰富叹为观止。此时,作者最后发出的感叹“技艺灵怪矣哉” ,也正是读者由衷地感受。 (七)语言赏析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

13、听茶声然。明确:第一句写出了佛印和尚的外貌和洒脱不群的神态,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呼之欲出与苏黄形成宣明的对比。 第二、三句描写细致入微,惟妙惟肖,一个悠闲自得,一个神情专注,渲染了舟中轻快愉悦的氛围。 四、总结写作技巧 1、以空间为顺序,层次清楚、主次分明。 2、语言简练、准确、生动。 3、本文中的数词用法跟现代汉语里的不同,中间没有量词介入,直接修饰名词。五、本课小结: 核舟记是古代说明文的精品,篇幅虽短,仅 400 余字,却完美地展现了“核舟”的形象。文章紧扣核舟奇巧的特点,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先概括介绍,然后按船舱、船头、船尾船背顺序具体说明,最后归纳小结。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的淋漓有致,确实令人惊叹。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效果: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地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地说明。 六、布置作业:背诵默写本文 2-4 段。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