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神鸟一、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课,掌握生字新 词,引导学生 体会“ 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2、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 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 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导学核心点:1、导学重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 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导学难点: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 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导学关键: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4、导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出示单元导读,明确训练重
2、点。2、导入:同学们从小就爱听故事, 爱读故事书,尤其喜欢童话、神话、民间故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单元就是民间传说故事,民 间故事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基体修改和加工。它们长期在民间流传,但无确定的作者。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今天我 们来学习一篇流传于蒙古族人民中间的故事神鸟。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2、分组学习生字。三)、自读全文,理清脉络。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前,有一只聪明伶俐,会说话的神鸟。许多国家的荒地、大臣、富翁都想得到它,但都没
3、有成功。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都被它用 讲故事的方法逃脱了。 )2、课文讲述了几个故事?试加以概述。(三个:猎人错杀忠实的狗、尽职的猫被农妇错杀、阿尔拜错杀善良的乌鸦的事)3、有表情的朗读你喜欢的故事。指生朗 读。4、回顾全文,文章采用了什么样的结构方式来讲述故事的?提示: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讲故事的方法三次逃脱了,这是课文中的大故事。在这个大故事中,又 隐藏了三个小故事。因此这篇文章采用了大故事中套小故事的结构来讲述故事。使得故事情节完整,让人一口气读完故事,并且内容更加丰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5 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小组合作探究)分两部分:(先总后分)一、 (13
4、)从前,有一只聪明伶俐,会 说话的神 鸟。许多国家的国王、大臣、富翁都想得到它,但都没有成功。二、 (4结束)依尔特戈尔可汗决心要把神鸟捉住,但三次捉到神鸟,都被它用讲故事的方法逃脱了五、质疑不懂的问题。 (小组合作相互释疑,解决简单的问题)六、出示目标:(或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1、学会 13 个一类字,三个多音字。会 认 7 个二 类字。理解“伶俐、婉转、吩咐、寒暄、粗枝大叶”等词语的意思。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结构,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板书设计:神鸟忠实的狗三个故事尽职的猫善良的乌鸦文章结构:大故事套小故事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结构、故事情
5、节。并在蒙古族的山林里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神鸟”。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吗?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从前,有一只聪明伶俐,会说话的神鸟。许多国家的皇帝、大臣、富翁都想得到它,但都没有成功。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都被它用 讲故事的方法逃脱了。 )2、理清文章结构。 (即分段)2、小组质疑上节课未解决的或有价值的问题,师梳理总结。二、出示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 课 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2、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三、合作学习,小组讨论。1、指名读 13 自然段。(1)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2)想象着神鸟聪明伶俐的样子,
6、自己读一读。2、默读课文(416),想一想:神 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组内互相说一说)抓住要点:(1)、有约定。神鸟老老实实让可汗捉住,又 约 定“既也”(指导朗读,并试用此关联词造句)(2)、讲的故事中狗、猫、 乌鸦的遭遇都令人惋惜与同情;(3)、可汗被打动,叹了气;(4)、神鸟逃脱。3、除了神鸟,课文还写了哪些人物、 动物?你 对他们有什么样的想法?文章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愿?(一)提示:(1)默读 3 个小故事,画出故事中的人物、动物。 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2)这样的狗、猫、乌鸦为什么被猎杀?(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汇报:(1)、分别谈谈你对猎人、 农
7、妇、阿尔拜,以及对狗、猫、乌鸦的看法。A 猎人(守信、不贪别 人钱财)杀狗(忠实)错B 农妇打死猫(轰苍蝇、赶蚊子、追赶、咬死老鼠:忠于职守)错C 阿尔拜:打翻毒水、找到泉水 被打死 -冤(2)、这样的狗、猫、乌鸦为什么被猎杀?(明理:如果遇事不经过仔细的调查,弄清事情的真相,那么,善良的人也会办错事,甚至会伤及无辜,伤害忠良)(3)练习朗读:同桌三人分角色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故事有感情地朗 读,要求要体现出人物的特点。 (抽一组读)(二)文章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愿?A表达了 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表达了 对狗、猫、 乌鸦 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品质的赞美之情。表达了 对可汗富有同情心、善良之心
8、的 赞扬。B 是怎么表达的?通过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通过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来表达的。4、齐读最后一段。“唉,算了吧,确 实没办法捉回它了” 可汗最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就回家了,与课文开头中哪句话完全不同?为什么这么说?这个结尾你看出了什么?(组内交流)(1)、可汗也富有同情心。(2)、神鸟确实聪明,它知道凡是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这样的故事打动,一定会发出同情的叹息声的。(3)、告诉人们:要做善良的人。四总结全文,深化理解。1、能结合全文说说神鸟聪明在哪儿吗?要点:人们捉不到它 捉到后与人们的约定 用惨遭错杀的故事打动人心,使人违背约定知道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打动,一定会叹息。2、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
9、什么教育?总结:神鸟以其聪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头。这是贯穿全文的大故事。而神鸟讲的 3 个小故事却是课文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表达方式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3、请你向文中的人物说一句话,或 赞美,或批评,或劝诫板书设计:神鸟忠实的狗猫的尽职乌鸦的善良(道理:告诉人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教学反思:2.*格萨尔王的故事一、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学会“酥、陌、犊、妥、缴、蹬、靴 ”7 个会认字,一个多音字“哈 ”。理解”“酥油、陌生、牛犊、妥党、交纳、 马靴“等词语。2、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
10、内容;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目 标:初步了解藏族传说中的神灵和英雄格萨尔王,了解藏族的民间文化。二、导学核心点:导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导学难点: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导学关键: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导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三、导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介绍格萨尔王: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那么你们知道其中五大主要民族吗? (汉、满、蒙、回、藏)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藏族绚烂而神奇的传说,听听藏族英雄格萨尔王的故事吧。二)、出示目标1、读通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
11、容。2、学会 7 个会认字,一个多音字“哈” 。理解 ”“酥油、爱戴、驰骋、咬噬、 饥馑、旷野荒郊、神采飞扬、富丽堂皇”等词语。三)、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四)、汇报交流.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格 萨尔王是谁?课文讲述了他的什么故事?在小组内说一说。2、试给课文分成三段,说一说每一段都讲了什么?(组内讨论统一答案)六)、汇报交流:1、我知道课文讲了什么。格萨尔王子名叫觉如,是藏族传说中的神灵和英雄。他按天神的旨意从岭部落来到玉隆,消灭恶魔,杀死强盗,使那里的商人生意兴隆。有一年,岭部落遭遇 连年不停的大雪,人畜很难存货, 觉如答应岭部落迁移玉隆,是岭部落的百姓在哪
12、里开始新的生活。觉如也成了他们的英雄。2、各小组汇报分段情况。第一部分:()概括介 绍格萨尔王是藏族传说中的神灵和英雄。第二部分:()简略地写格 萨尔王按天神的旨意从岭部落来到玉隆,消灭恶魔,杀死强盗,使那里的商人生意兴隆。第三部分:() 详写有一年,岭部落遭遇连年不停的大雪,人畜很难存货,觉如答应岭部落迁移玉隆,是岭部落的百姓在哪里开始新的生活。月入也成了他们的英雄。七)、有感情的朗读你喜欢的语段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二)、出示学习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2、朗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体会 课文的思想感情。3、读读嘉察的唱词,说说他唱“野牛”“ 老虎”是想说明什么。三)、学习课
13、文,深入探究。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内容,再 简要复述课 文。2、再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体会 课文的思想感情。(你认为格萨尔王是个怎样的人?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画出相关语句,旁批感受,后在三人组内说一说)【勇敢、善良、热爱百姓、爱憎分明。为民除害,造福百姓。随机指 导朗读】3、读读嘉察的唱词,说说他唱“野牛”“ 老虎”是想说明什么。 (指导朗读)4、谈谈学完本课的收获。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现出一位藏族人民心中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英雄形象。5、积累优美词句。 (先自己收集,然后小 组内互相 补充)板书设计:消灭地鼠恶霸勇敢、为民除害杀死强盗格萨尔王保护商人同意领地部落迁移到玉隆善良、造福百姓
14、分配领地3 冬不拉一、导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帮助学生认识生字;会写词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15.16 自然段。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体会故事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人民群众鲜明的爱憎和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品德的赞美之情。二、导学核心点:1、导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 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导学难点:了解人民群众鲜明的爱憎和对勇敢、善良、勇于 牺牲的品德的赞美之情。3、导学关键:背诵课文第 15.16 自然段。4、导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导学 过程设
15、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板书课题,谈话:通过预习,你 们知道“冬不拉” 这个名字指的是什么吗?王子的名字一种哈萨克族弹拨乐器的名字2.谈话:以前老师也认为冬不拉是一种乐器,读了这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关于冬不拉还流传着一个令人感动的悲壮故事呢。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内容。1、自 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交流理解的 词语。2、检查预习效果:三)、理清顺序,了解文章结构。1、速 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学生 归纳,师板书:a 瞎熊伤害人畜 b 王子除害牺 牲C 琴声 讲述故事)2、试给课文分成三段,并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同桌互相说一说)(
16、一) 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课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 )在萨哈克族人生活的地方 经常有一只瞎熊出没,伤害人畜。第二段:( )王子不 顾国王的阻拦去除瞎熊,在搏斗中和瞎熊同 归于尽。第三段:(1117)写一位叫阿肯的牧民用琴声向国王讲述了王子杀死瞎熊,牺牲自己的悲壮故事。从此哈萨克族牧民用王子的名字给这个乐器命名为“ 冬不拉”。(二)主要内容:课文讲的是哈萨克族民间传说:乐器“冬不拉” 的来 历。相传在很久以前,一位叫冬不拉的王子自告奋勇为人民除掉了瞎熊,自己也牺牲了。一个叫阿肯的老牧民用琴声把这件事告诉了国王。为纪念王子,人 们把这种乐器叫“ 冬不拉”。 )三)、朗读课文,做到
17、正确、流利。1、文中最打动你的是哪部分内容?为什么?板书设计:1、瞎熊伤害人畜冬不拉 2、王子除害牺牲3、琴声讲述故事第二课时一)、 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请齐读课题,初步了解 课文内容后你说一说“ 冬不拉”指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要细读课文,看一看这种乐器得名的由来。二)、回忆课文,理清脉络1、出示填空:本文先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这是按照()的顺序记叙的。(可板书)2、能根据板书说一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吗?三)、抓住重点,朗读理解,体会情感。1、默 读 2-10 自然段,思考:你 认为王子冬不拉是一个怎 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边读边画批。2、全班交流汇报:(学生从哪一点切入都可以
18、,教师最后梳理顺序)A 要点一:不顾个人安危(2 自然段)出示文字片“自告奋勇”一词什么意思?联系上文想想 为什么王子自告 奋勇去除掉瞎熊?(联系第一自然段及国王的表现,理解“一筹莫展 ”、“心急如焚” 、“愁眉苦脸” 等词语的意思。明白任务艰难,危险性大,别人无法完成,替父分忧,为民除害这几个意思。 )B 要点二:胆大心细,不辞辛苦( 5、6 自然段)先读一读王子是怎 样找黑熊、布置兽夹的?把描写他动作的词语找出来,从中你看出了什么?(不畏艰辛的为民除害,他决心坚定,胆大心 细。 )写黑熊的 这一自然段 删去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这部分写出了黑熊的狡猾,可以看出下面王子与瞎熊的搏斗时危险
19、万分的。 )C 要点三:勇敢无畏,不怕牺牲(7 自然段)王子与瞎熊是怎 样搏斗的? 读一读指名朗读 ,大家评一评。你感到这场 面怎么样 ?3、小结:冬不拉是怎样的一个人?再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加深体会。四、想象画面,朗读课文,体会情感。1、“冥思苦想”什么意思?人们深思什么,苦想什么,为什么这样冥思苦想?(指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词义:王子牺牲了,而国王又日夜盼望儿子平安归来,整日都坐卧不宁,怎么把这个噩耗告诉他,又不知于是他过于悲痛呢?)2、想出什么办法?3、出示文字:读琴声这一部分,说一说通过音乐阿肯是在讲述什么事情?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那个情节?(同桌互相交流)(一)琴声雄浑季激昂
20、描述的是王子骑着骏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道道河流,穿过一片片树林,他发现了瞎熊的足迹,安置捕兽夹,巧妙 伪装。(二)琴声低回婉转描述的是伪装被熊瞎识破,危机到来,王子与瞎熊的战斗就要开始。(三)琴声音韵铿锵描述的是王子和熊瞎进行激烈的搏斗。(四)琴声如泣如诉描述的是战斗结束了,熊瞎被杀死了,王子也牺牲了,人 们把王子葬在向阳的山坡上。4、指名四人读四种琴声,指名四人读四种相应的故事情节。5、带着想象,配乐朗读。6、配乐背诵(自由读、背)7、试着背一背,介绍自己是怎么背诵的?(想象画面背、回忆故事情节背、抓住四个 词语背等)8、用琴声叙述王子为民除害的故事,让你感受到什么?(音乐也是一种语言,
21、音乐的魅力,音 乐文化的特点)五、弄清来历,明白意义,体会情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乐器的来历。六、总结全文,归纳板书,提高升 华1、全文还有几处描写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请你找出来读一读。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和大家说说。3、归纳板书,提高升华:冬不拉自告奋勇承担重任视死如归不辞辛苦准备作战低回婉转毫不畏惧英勇搏斗音韵铿锵献出生命为民除害如泣如诉第三课时填空:琴声一开始雄浑激昂,如同,;一会儿低回婉转,像是,;一会儿音韵铿锵,好像;一会儿又如泣如诉,好像3、拓展:本段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4、同桌互相背诵 15、16 段,齐背。5、这个民间故事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勇
22、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品德的赞美之情)6、从故事中你对哈萨克这个民族有了怎样的了解?除此之外,你还对本民族有哪一些了解?7、本文写作手法:1、民间故事的一般模式(相传从此)2、用准确的词语、句子表达情感。 (让学生交流)4 火把节一、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掌握词语意思。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是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二、导学核心点:1、导学重点:体会火把节时彝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2、导学难点: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3、导学关键:掌握
23、词语意思三、导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那个民族的节日吗?(彝族)你知道那些和火把节相关的知识?简介彝族及火把节: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届时要杀牛、 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公主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 、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内容。三)、巩固练习
24、,检测预习。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分段轮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同桌交流。2、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 试概括出每部分的内容。(同桌交流)各组派代表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14)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一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第二部分:(510)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第三部分:(1113)写彝族火把节是一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是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五)、找出你认为能充分体现彝家人的热情的句子朗读并体会一下。1、出示句子:“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 欢度火把节。 ”要求: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体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好客和他们对生活的热
25、爱之情)2、学到这里,你是什么样的感情,是否被彝家人的热情和火把节热烈的气氛所打动?谈谈自己的感受。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 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的感受到了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下节课,再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火把节, 进一步感受节日的气氛吧!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彝家人的热情好客,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彝家的火把节,去了解彝族的民族风情以及火把节的来历和纪念意义。二)、出示学习目标: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1、彝家人为了火把节都做了哪些准备?找出相关的 语句。“我为你”A 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 (这些句子充分表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和对火把节的盼望)B 指 导朗
26、读:热情、盼望、兴奋地。2、课文描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在小组内说说你最喜欢哪些场面、情景?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A 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准 备节日的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跳舞B 出示 图片,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内容。3、默读文章第三部分,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传说,表 现出了彝族人民的哪些品质?(彝族火把节的来历。表现了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彝族人民具有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4、文中反复出现了一句话,你能找出来,并谈谈 它的作用吗?“来吧,”(这个句子把全文内容串联起来,向我们展示了激情四溢的彝族火把节。这个句子反复出现,使文章的感情更加强烈
27、, 让人们迫切的想到大凉山欢度火把节,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有一种回环之美。四、总结全文。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知道了火把节的来历,知道了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五、补充课外知识:彝族火把 节的传说。 (见教案 p35)板书设计:1、穿上节日的盛装,热情准备节日的饭菜。 【不惧 恶2、斗牛。势力火把节 3、摔跤勇敢坚强4、点燃火把不屈不挠】5、围着篝火跳舞教学反思:5 刘三姐一、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生字词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 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刘三姐嫉 恶如仇、敢于斗争的优良品质 。3、情感 态
28、度价值观:了解在壮族民间流传的脍炙人口的刘三姐的故事,了解以刘三姐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勇敢、纯朴、善良的美德。二、导学核心点:1、导学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刘三姐是怎样用歌声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2、导学难点:理解刘三姐唱的山歌的含义, 3、导学关键:体会山歌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三、导学 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1、放刘三姐选曲:山歌好比春江水2、谈话: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大家知道它出自哪里吗?对,这是广西壮族的山歌,歌者就是刘三姐,她是个正直勇敢的人,被老百姓誉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电影刘三姐就是根据壮族民间故事编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位歌者刘三姐。 (随机出示图片)
29、二)、出示教学目标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四)、自己读课文,看一看,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重点部分写了刘三姐的哪几件事?(先自己给课文分段,在书上做旁批,然后 组内交流)五)、汇报交流,巩固练习1、小组派代表交流分段情况。 (总分总)第一部分:(1、2)概括的写聪明伶俐的壮族姑娘刘三姐敢于仗义执言,用山歌作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深受乡亲们爱戴。第二部分:(3“ 再也无 计可施,灰溜溜的白下阵来.”)写刘三姐用山歌大灭了财主莫怀仁管家的威风,揭穿了莫怀仁霸占茶山的企图,并在“ 对歌”中使财主和秀才们灰溜溜地败下阵来。第三部分:(最后一段)总的血刘三姐的歌声传遍了家家户户,土豪劣绅听了非常害怕,乡亲
30、们听了拍手称快。2、课文写了刘三姐的三件事:第一件事:莫怀仁的官家仗势要抢阿牛的野兔,刘三姐路见不平,用歌声大灭了管家的威风。第二件事:刘三姐用山歌揭穿了莫怀仁想霸占茶山的银,莫怀仁恼羞成怒用“ 提亲”的鬼主意陷害刘三姐,刘三姐提出要结亲就对山歌 摆擂台。第三件事:写对歌情景。3、试用一段话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了聪明伶俐的壮族姑娘刘三姐有一副美妙的歌喉,他用山歌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深受乡亲们的爱戴。第二课一)、复习导入:二)、出示目标:1、理解 课文,了解刘三姐是怎样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2、理解刘三姐唱的山歌的含义,体会山歌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三)、自主学习,合作交
31、流1、自己读课文,做到能流利并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2、你 认为刘三姐是个什么 样的人?可结合她的三件事,画出能够体现它品质的语句,旁批出你的感受。然后在班上交流。3、讨论 :为什么土豪劣绅 听了刘三姐的歌声如坐 针毡,丧魂落魄?乡亲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称快?先在 组内交流,再 汇报总结 。(刘三姐用歌声仗义执言,揭露土豪劣绅欺压百姓的恶霸行径,使土豪劣绅的阴谋屡不得逞,所以。是因为刘三姐的歌声 为乡亲们主持正义, 说公道话。 )4、刘三姐唱的歌,你喜欢哪些,读一读,再 说一说,为什么?提出不懂的地方,交流体会。读了课文,我们感受到了刘三姐对贫苦百姓的同情。她嫉恶如仇, 对社会上的不平事,不仅
32、敢于仗义执言,而且用山歌作为与那些土豪劣绅做斗争的武器,其豪迈情怀和爱憎分明、善良勇敢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语文百花园一教学目标:1、在本单元学习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深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与热爱。2、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动口、动手、 动笔的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3、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教学重点:达到整理资料的两项要求教学难点:搜集资料的途径的落实,按主题分类的指导。教学准备:1、提前分组,落实搜集资料的途径。2、请组长填写表格。 (表格见后面)3、教师准备一些有关故事或歌谣。4、歌谣文字稿、一份小报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导语: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许多民间故事
33、,你们看有的神鸟,有的格萨尔王,有的冬不拉,有的火把节,有的刘三姐。在我们这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还有许许多多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呢!今天,我们就召开一个故事会,请各组同学来讲讲你们组搜集、整理的故事或歌谣。2、提出要求:(1)讲故事或歌谣时吐字清楚,内容健康、具体。(2)语气生动、用手势助说话气势。3、全班交流4、介绍过程刚才同学们故事讲的好,能把你们搜集过程或整理过程向全班介绍吗?(1)组长将填写表格利用投影给同学们看,并进行讲解。(2)组员补充并 说说体会表格一搜集途径时间小组成员搜集途径(画“”)具体内容采访图书馆上网读物表格二整理资料按主题分类故事名举例善良、美好的勤劳、质朴的勇敢、无
34、畏的聪明、智慧的二、各组把找到的民间故事及歌谣作为内容办一份小报,在全班展示并评出最佳编辑、记者、优秀小报。(出示老师找的歌谣,让学生读一读,出示教 师准备的一份小报请同学参看。 )编写故事教学目标;1、大胆想象,清楚完整地写一个故事。培养学生想象、书面表达能力。2、懂得续写故事所表达的意思应与原文内容一致。3、故事内容具体,有故事情节。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1、同学们,还记得神鸟的故事吗?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2、“神鸟”给可汗讲了三个小故事,什么内容,都是歌 颂什么,批 评什么呢?3、可汗不甘心失败,他又第四次捉住了神鸟,神鸟又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什么故事呢
35、?你们现在就是这只神鸟,想想,你准备讲什么故事呢?二、根据原文,选择材料1、同桌互相说说(故事中角色是谁?故事内容是怎样的?)2、全班交流。请 2-3 名说说3、评议:哪些材料选的好,为什么?4、小结:选材必须与原文意思一致,不能与课文内容脱节。怎 样保持一致呢?要点:(1)歌颂小动物某一方面的好品质。(2)被主人误解错杀了。(3)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令人同情。三、内容具体,情节感人1、出示例段,请大家修改2、看来,要使故事情节感人就要有具体内容。要点:(1)写故事时,要想好这个故事分为几个环节,每一步是什么?理清文章顺序。(2)写故事时每个人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的要写出来。(3)要把感人之处
36、、令人同情之处写具体。四、写出作文,互相评改1、学生自己写文 2、读文,学生 评议。 (按习作讨论平台中的三个问题评议)2、修改作文,抄写作文6、猫教学要求1学会 4 个生字,掌握“稿纸” 等词。理解 “古怪、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 积累“生机勃勃”等词语。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猫的特点。3品味“ 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 ,“生机勃勃” 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4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 热爱小动物的感情,激 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特点的。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真实具体地描写的
37、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学生介绍认识的猫。2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二、整体感知,掌握生字词1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自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交流。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第四自然段:写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三)、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小花猫的可 爱1自学第四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2学生汇报读懂的内容,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读懂了小猫很淘气
38、、好玩。教师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引 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学生: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教师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读出坚强、可 爱来。学生: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教师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3教师归纳: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你会怎么评价它?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这真是一只 老舍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生气勃勃 天真可爱)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么?说一说。(喜欢、喜 爱)一起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四)、课堂小结教师:可爱的一只小猫。全身
39、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明天再学。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教师:说说课文第四自然段讲了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指名回答。(讲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写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3教师:昨天,我们学了小时候的猫, 现在大家来完成一 项练习。小时候的猫很(淘气),它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 欢)它。4教师:你喜不喜欢老舍先生家的猫?为什么?同学们可能会觉得我们平时见过(或养过)的猫没有老舍先生家的可爱,那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仔细阅读课文,就会找到答案了。二、自学课文1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说说这三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
40、句话写的?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里?找一找,用横线画出来。2学生自学。3自学反馈。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里?(说它老实可是又贪玩 说它贪玩可是又尽职 高兴时温柔可亲 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它什么都怕,可是很勇猛)三、研读品味学习第一自然段。1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在我 们眼前出现了老实的猫、 贪玩的猫、尽职的猫,哪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2学生汇报。3教师过渡:作者通过细致地观察猫,才把猫的性格特点写得很具体。作者不但描写具体,写法也独到,请比较两组句子。A 句能换成 B 句吗?为什么? A说它老实吧 B它很老 实A说它 贪玩吧 B 它很贪玩4学生讨论。(A 句是通
41、俗的说法,同时还包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5教师:你喜欢老实的猫、贪玩的猫、 还是尽职的猫呢? 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读,请同学们听听他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或者还有哪些地方没注意到?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渎。2品味“ 蹭”字:“ 蹭” 是什么意思? 谁能表演“蹭”的动作?大花猫在“ 蹭”主人时,心里可能在想什么?(“蹭”的意思是摩擦。大花猫在“蹭” 主人时,就像孩子在向大人撒娇。)3A 句和 B 句哪句更好?为什么?A在稿 纸上踩印几 朵小梅花。B在稿纸上踩印几个小黑点。4教师:那么,大花猫在主人写作 时给主人“画”上几朵“小梅花” ,它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请你用大花猫的口气说说。5学生模仿猫的各种
42、叫声,理解“丰富多腔” 、“长短不同”、“ 粗细各异”、“ 变化多端”等词语 。6指导学生进行表情朗读。教师:这些都是大花猫高兴时的表现,它要是不高兴时就一声也不出。这只猫的性格可真是倔强呀。学习第三自然段。1教师:大花猫什么都怕,可是它却非常勇猛,不要说对付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2以“ 我们家的大花猫的确(实在)勇猛”为中心句说一段话。四、领悟写作方法1默读全文,思考回答:作者为什么能抓住猫古怪的性格和淘气这两个特点?2追问:这篇文章作者为什么写得那么真实具体?3教师:学了这课后,你学到了哪些写作知识?学生畅谈。五、课堂小结教师: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长大了也一样讨人喜欢。从老舍的
43、真实具体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喜爱自己家的猫呀!我想,不仅是猫,只要是小 动物,他都会因为他有一颗爱动物的心。7、珍珠鸟教学要求1学习和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 “信赖” 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 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依赖。揣摩 课文的表达方式。3理解“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这句话的含义。4激发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教学重点: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呵护它
44、们,才使得它们与“我” 越来越亲近,给“ 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教学难点:理解“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猫一课,懂得了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人和鸟儿友好相处的乐趣。(板书课题)2介绍珍珠鸟。珍珠鸟体形小,因后背有珍珠似的小白点而得名,是一种观赏鸟。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给课文分段。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课文主要描写了“ 我” 为珍珠 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环境,它们由怕人到能与“我”和睦相处。人、鸟之间的深情使“我”感悟
45、到“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段落层次。第一段(15):写“ 我” 为 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环境。第二段(613):描写“我” 与珍珠鸟和睦相处,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第三段(14末):人、鸟之间的深情使“我”感悟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四、学习第一段1教师:课文讲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可是为什么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一点儿也不怕人?请同学们默读第一段,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2指名读第一段,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3引导体会:开头用“ 真好” 反映了作者什么 样的心情?(喜悦、喜爱的心情)“巢”指什么?舒适而温暖的巢是 谁安排的?这 反映了“我”对珍珠鸟什么样的感情?(“巢”指一个简易的竹条 编成的笼子, 笼内还有一卷干草。舒适而温暖的巢是“我”安排的。 这反映了“我”对珍珠鸟的关爱之情。)“我”喜欢珍珠鸟还有哪些表 现?我把笼子挂在窗前。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阳光从窗外射入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喜爱地、 亲切地)五、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