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六年级语文上册1.2.穷人课件1北师大版2019021517.ppt--点击预览
- 六年级语文上册1.2穷人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2019021414.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语文上册1.2穷人教案1北师大版2019021415.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语文上册1.2穷人教案2北师大版2019021416.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语文上册1.2穷人教案3北师大版2019021417.doc--点击预览
- 六年级语文上册1.2穷人课件2北师大版2019021515.ppt--点击预览
- 六年级语文上册1.2穷人课件3北师大版2019021516.ppt--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穷人列夫 · 托尔斯泰1828—1910 ,伟大的 俄国作家 。他出身贵族家庭,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1851年参军,不久开始创作小说 《 童年 》 。1856年退役后两度出国游历、考察。代表作: 《 安娜 · 卡列妮娜 》《 战争与和平 》《 复活 》 列夫 · 托尔斯泰的作品气势磅礴,场面广阔,人物众多, 心理描写逼真、细腻 ,语言质朴洗炼,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写作背景• 《 穷人 》 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 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 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 • 大声朗读课文,标出不会读的字。•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gē搁板tián填饱yuàn抱怨xiān掀翻āi唉声叹气guǒ包裹kuí wú魁 梧lín湿淋淋sī撕破méi倒霉lǜ忧虑都会了吗?一个怎样的故事?课文记叙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 ,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段落大意• 一( 1-2)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二( 3-11)桑娜去探望邻居西蒙,发现她已经死了,就抱回了两个遗孤。• 三( 12-27)渔夫出海归来,知道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抱回孩子抚养,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主人公何许人也?1桑 娜是个 怎样的人?2从课文里的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来?• 默读课文 1-11自然段,画出心理描写的句子,从中找出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 忐忑不安:心神不定9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 是他来啦? …… 不,还没来 ……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 嗯,揍我一顿也好。 ” 10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11“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 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几方面事情?• 一、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 二、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三、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嗯,揍我一顿也好!• 四、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 一、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 桑娜为什么会想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从课文的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 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桑娜沉思着: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可是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有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 “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 ” 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画着十字。 家境艰难,生活贫困• 桑娜一家生活贫困,那么他们家所住的房子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来?• 1、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配乐)• 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能干的品质• 二、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 阅读 3-7自然段,想想桑娜为什么把两个孩子抱过来?• 邻居西蒙的情况怎样?• 邻居西蒙生活困难,是个有两个孩子的寡妇,在一个寒冷的风暴之夜悲惨地死去。对于西蒙的状况桑娜是怎么想的?• 从 3-7自然段里找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3“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 ”4“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 ” 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 —— 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 ” 对女邻居非常关心、同情,是个心地善良的劳动妇女二、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 1、西蒙悲惨的遭遇• 2、桑娜的心地善良• 三、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嗯,揍我一顿也好!桑娜在收养小孩这件事上动摇过吗? 8-9自然段,哪句话可以看出来?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心灵•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 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 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 ”“ 这样做 ” 是指?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把他们抚养成人。面对西蒙的悲惨遭遇,桑娜本能地把两个孤儿抱回了自己的家。 “ 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 与 “ 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 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收养孩子的想法坚定不动摇。9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 是他来啦? …… 不,还没来 ……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 嗯,揍我一顿也好! ” 通过桑娜的心理活动,读者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 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桑娜• 环境描写 有力地烘托出桑娜 勤劳能干 的品质。• 关于桑娜 心理活动的描写 真实地展现了桑娜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 充满爱心、乐于助人 的穷苦劳动妇女的形象。• 四、 “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 有感情地朗读 12-27自然段。(配乐)• 桑娜和渔夫的对话中,出现了两次沉默,请找出来。• 20.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23. “我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死的,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 …… 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 ……” 桑娜沉默了。 第一次沉默• 20.两个人沉默了一阵。桑娜为什么沉默?渔夫为什么也沉默?桑娜沉默是因为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在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渔夫沉默是因为一方面还沉浸在与海浪搏斗的恐怖中,心里尚存余悸,另一方面生活艰难,压力沉重,看到桑娜沉默了,所以也不说话。第二次沉默• 23. “我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死的,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 …… 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 ……” 桑娜沉默了。此时的沉默带着试探性,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映,等待丈夫做决定。24.渔夫皱起眉,他的脸色变得严肃,忧虑。 “恩,是个问题 ”他搔搔后脑勺说: “恩,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 熬 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这一段对渔夫进行了什么描写?从 “熬 ”字你读到了什么? 动作、神态、语言这段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的过程, “熬 ”字可以感受到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可见渔夫和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心灵。 1穷人学习目标1.认读、掌握生字:搁(板)、帐(子)、(抱)怨、揍(一顿)、掀(起)、寡(妇)、魁(梧)、(倒)霉、熬(过去)2.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心惊肉跳、勉强、倾听、探望、张罗、忐忑不安、自作自受、黧黑等。3.了解课文内容,熟悉抓住人物、场景、理清线索的读书方法。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沙俄统治的黑暗以及穷人的贫苦生活。5.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人性之美,感受和学习穷人勤劳、善良的品质。学习重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2.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3. 练习续写课文。课时划分 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读、掌握生字:搁(板)、帐(子)、(抱)怨、揍(一顿)、掀(起)、寡(妇)、魁(梧)、(倒)霉、熬(过去)2.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心惊肉跳、勉强、倾听、探望、张罗、忐忑不安、自作自受、黧黑等。3.了解课文内容,熟悉抓住人物、场景、理清线索的读书方法。课前预习任务一、基础预习1.掌握课本上的注音词。2.查字典,给课后方格内的字注音并组两个以上的词语。3.查资料,了解并掌握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及代表作。二、课文预习认认真真读三遍课文:第一遍,轻声慢读,读准每个字,读通每句话。第二遍,快速默读,找出课文中依次出现的几个穷人是谁。第三遍,仔细默读,将作者叙述的内容在脑海里转换成画面,看看作者重点描述了哪几个场景。2课堂学习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穿上崭新闪亮的新衣服时,当你在宴席中享受丰盛的大餐时,当你在亲人的包围中感受着无比的幸福时,你可曾想到生活在极度贫困中的穷人?今天让我们跟随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走进穷人的世界,体验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心灵。二、预习检测1、给下列字注音。啸 汹 澎湃 佑 寡 蜷 揍 黧 搔 2、根据拼音写汉字。ɡē( )板 抱 yuàn( ) xiān( )起 āi( )声叹气 ɡuǒ( )紧 kuí( )wú( ) sī( )开 倒 méi( )3、填空。本文作者是 国的 ,他被誉为“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 》《 》《 》。4、反馈阅读情况。(1)指名若干学生,分段朗读全文。(2)抓住“穷人”“场景”,讨论课文要点。①课文中依次出现的穷人是:启发:其中作者要着力表现的穷人是谁? ②以桑娜的活动为主线,作者描述了以下几个场景:场景一: 场景二: 场景三: 启发:其中作者要着力描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三、细读课文,体会“穷”境1.谈话提示:托尔斯泰笔下的穷人究竟穷到什么程度呢?让我们走进他描写的第一个场景,看看桑3娜一家生活怎样。2.个人自读:找出体现穷的语句,体会体会。3.小组讨论:交流体现穷的语句,说说理由。4.班级交流:(可以打破课文固有顺序,言之成理即可)请同学们以“我从‘填课文内容’看出穷,因为 ”示例:我从“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看出穷。要是不穷,可以换新帆,不用去补了。5.引导深究:是啊!正因为穷,作为一家子的唯一顶梁柱,渔夫每天得在风浪中出生入死;正因为穷,作为家庭主妇,每天都得牵肠挂肚地等待丈夫。让我们再次细细地读第一部分,看看桑娜怎样焦急万分地等待丈夫,哪些情况让她焦急万分?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沙俄统治的黑暗以及穷人的贫苦生活。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人性之美,感受和学习穷人勤劳、善良的品质。学习过程一、配乐描述,导入本课学习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托尔斯泰到海边的渔家小屋里,听到了夜深人静的海上狂风的怒吼、波涛的轰鸣,而渔夫起早出海打鱼到深夜还没回来,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小屋里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可是始终没见丈夫的影子。桑娜再也坐不住,提着马灯到海边,可是天太黑,什么也看不见。后来,却让桑娜看到了一幅令人揪心的画面——那是怎样的画面呢?请打开课本。二、引读谈话,导出西蒙场景(引)海风卷着被刮断的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于是,桑娜想起了——学生:(引)桑娜一边想一边敲敲门,可是没人答应。于是,她又想——学生:(启)同学们,从刚刚老师与你们的交流中,你们对桑娜有什么认识?学生:(导)是啊,往往越是穷人,越是善良!让我们跟随桑娜,走进西蒙的小屋——桑娜,还有你们,看到了怎样一幅画面?谁能以朗读来描述这个画面——(指名朗读)4教者:(导)看了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感想?请联系有关语句说说。学生:(提示)这个细节,使我们很自然地想到西蒙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最放心不下的是什么?那情景你能想象到吗?学生:(想象描述)教者:(结)是啊,西蒙的家境,让人同情;西蒙的不幸,让人揪心;西蒙的孩子,让人特别心疼啊!让我们以深深的怜惜之情朗读这一段(学生齐读)三、品读课文,体会桑娜品质1.启发谈话,引导品读:能够心心相通的,也只有穷人了。桑娜看到西蒙死了,怎样做的?怎样想的?请同学们仔仔细细读下面的内容,找一找桑娜的表现,体会体会她的心情,从而感受她的品质。2.自读课文,圈划体会:3.交流心得,指导朗读:(程序:说出语句——谈谈感悟——尝试朗读——评议练读) 4.总结评赞,深化情感:看,这就是桑娜,毫不犹豫地抱回西蒙孩子的桑娜,甘受责罚也不后悔的桑娜,体恤丈夫又不舍弃邻居的孤儿的桑娜!多么质朴、多么善良、多么伟大的桑娜! 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全文整合,总体认识穷人。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沙俄统治的黑暗以及穷人的贫苦生活。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人性之美,感受和学习穷人勤劳、善良的品质学习过程一、完整认识桑娜(1)启发谈话:托尔斯泰的笔下,桑娜是个最值得称颂的穷人,除了善良,桑娜还有什么特点?请快速阅读全文,找出有关语句,发表你的看法。(学生读书)(2)交流看法: 二、全面认识穷人⑴启发谈话:那么,其他穷人呢?他们都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再一次快速阅读全文,找出5有关语句发表你的想法。(学生读书)⑵交流看法: 3.归结课文主题:大家学得很认真,读书的收获很大,感受很深。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学生归纳: 让我们记住这些可爱的穷人吧,记住穷人们闪耀着人性光辉的高尚品质吧!板书设计穷人桑娜 渔夫非这样做不可 皱起眉揍我一顿也好 脸变的严肃 总能熬过去(心理活动) (动作、神态、语言)善良当堂检测一、读拼音,写词语shū shì gē bǎn qīng tīng yán sù ( ) ( ) ( ) ( )dǎo méi kuí wú bào yuàn miǎn qiǎng( ) ( ) ( ) ( )二、选词填空抱怨 埋怨1.你没有做好只能怪自己不争气,不能( )别人。2.我( )小明睡过头了,没能搭上清早的班车。安静 平静3.老师说:“班会就要开始,请大家( )。”4.西湖( )得像一面镜子。6宁可……也…… 与其……不如…… 尽管……还是……5.桑娜觉得( )看着西蒙的孩子活活饿死,( )自己多受些苦,把他们抱回来。6.渔夫和妻子( )自己多受些苦,( )要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中抚养。三、将省略号的正确用法填入括号中①表明心理活动时断时续;②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③表示语意的跳跃;④ 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1.“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它们抱过来啊?……它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3.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 )4.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四、根据句子意思写词语1.自己做错了事情,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 )2.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3.形容对发生的意外事情非常吃惊。( )学后反思1《穷人》教学设计教材浅析: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表现了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教学要求1.学会“寡、忐、忑、魁”4 个会认字和“溅、帐、帘、忐、忑、魁”6 个会写字;掌握“溅起、帐子、眼帘、忐忑不安、魁梧、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能对人物进行评价,认识穷人的高尚品质。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内容,能比较正确地评价人物。教学难点: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苦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读通课文。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习课文内容,感知“穷”。教具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2.查阅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揭题谈话,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及背景同学们一定听说过世界上著名的一位大作家托尔斯泰吧?谁能说说他是哪车的作家?是一位怎样的作家?又有哪些著名的作品?(教师补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 世纪俄国伟大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托尔斯泰晚年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一篇短篇小说,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2.课题引入板书课题:穷人。学生读题。《穷人》是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穷人”是一个包括范围很大的词语,课文为什么用它来做题目?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2.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全班交流。搁板:屋内固定在墙上放置器物的木板。顾惜:顾全爱惜。2抱怨:心中不满,诉说别人不对。倾听:细心地听。宁静:(环境、心情)平静。沉思:静静地想,深深地思考。黧黑:皮肤黑而黄。忐忑不安:形容心情不安定。忐忑,心神不定。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已承受不好的后果,自食其果。作,读 zuò,不读 zuō。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张罗:本课是“料理”的意思。读作 zhāng luo。忧虑:忧愁、担心。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⑴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⑵给课文划分段落。⑶指名反馈,概括段意。第一部分(第 l、2 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第二部分(第 3—11 自然段)写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第三部分(第 12—27 自然段)写渔夫回来后知道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抱回两个孩子。三、学习课文,感悟“穷”1.教师导语:这篇课文课题是“穷人”,但文中未出现一个“穷”字,字里行间却“穷”意浓浓。现在,就请大家快速再读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穷”。2.学生自学课文,探究穷人“穷”在哪里。3.小组交流,畅谈对“穷”的理解。4.指名反馈,多角度感受穷人的“穷”。⑴从屋内的摆设看出“穷”。“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⑵从孩子的吃、穿看出“穷”。“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⑶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呼,感到心惊肉跳。”“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35.教师小结、过渡:渔夫每天早出晚归地捕鱼,即使是在风暴袭击的恶劣天气里,仍冒着寒冷与危险出海;而桑娜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即便他们这般勤劳,也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而且吃的只是黑面包和鱼,足可见他们是多么的穷苦,简直是在煎熬中度过。而邻居西蒙穷得没钱看病,只能死去,这穷苦的生活真令人心酸啊!不过穷是很穷,但桑娜家的小屋里却充满温馨。6.理解句子:“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⑴“温暖”是指炉火未熄灭,与外面的寒风呼啸形成对比。⑵“舒适”是指地面干净,食具闪亮,孩子安睡,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形成对比。⑶通过对比,体会桑娜的勤劳能干,也体会渔夫一家的生活虽艰辛,却也很温馨。四、课堂小结教师小结: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的贫穷、艰苦,但他们却顽强地生活着,用自己辛勤的付出维持着生计。渔夫为了一家人甚至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与风暴出海打鱼,生活的艰辛几乎把他们逼到了绝境。然而,就是在这般艰难的情况下,渔夫和桑娜还是主动收养了邻居的两个孤儿,我们等下节课再来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五、作业设计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能对人物进行评价。2.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语句,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3.联系上下文,了解人物的心理,体会省略号的作用。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摘抄文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的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1.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主要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2.口头填空,再次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艰辛与困苦,体会“穷”。他们每天只能 填饱肚子,吃的是 ,菜只有 。即便是这样的生活,也是渔夫 身体,冒着 出海打鱼,而桑娜自己也 地干活,才能维持的。3.教师小结、导人: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个孩子,为什么还要主动收养两蒙的孩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地界,去感受他们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4.教师小结第一部分(第 l、2 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这一部分的描写交待了三个要点:一是故事发生的环境——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穷困的家庭环境;二是介绍了人物——勤劳善良的桑娜和她的丈夫;三是渔夫为了一家人正在海4上打鱼,与风浪搏斗。这三点使读者看到了穷人渔夫一家的生活现状,起到了“点题”的作用,同时与后面故事的发展,与人物的精神、品质都有着紧密的联系。5.“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这里的省略号,表示钟声还在继续响。一方面突出表现了渔夫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不顾惜身体和危险出海打鱼,深夜还回上不了家的悲惨生活。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妻子桑娜担心着丈夫的安全,期待丈夫平安归来的焦虑心情。二、走进心理,体会品质1.进入桑娜的心理,体会她的善良。⑴快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第 3—11 自然段),找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儿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⑵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形容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忐忑不安)①理解“忐忑不安”:指心在上上下下的跳,形容心情不安定。忐忑,心神不定。②读第一个句子。讨论:“这样做”是指怎样做?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样做”指的是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里。“非这样做不可”是因为桑娜在当时的情形下,没有做过多的考虑,只知道自己应该也必须这样做,才能挽救那两个孩子。这是桑娜本能的行为,是她善良天性的自然流露。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⑶教师小结、过渡:虽然桑娜本能地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中。但她心里却十分清楚自己一家的生活处境。想到出海打鱼仍未归来的丈夫,桑娜的心是多么忐忑不安。①指名读第二个句子,说说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这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写出了桑娜忐忑不安时心里所产生的各种想法,中问用好几个省略号连接。②学生各自再用心读读句子,体会省略号的用法。这层中,连续用了五个省略号,主要是表明思路的断断续续和思考内容的变换,桑娜心理十分复杂与矛盾。有的省略号还有更丰富的内容,如,第一个省略号“……是他来啦?”省略了桑娜听到门口有什么响动,于是想到“是他来啦”。第二个省略号则省略了她往门口看了看这个动作,然后得出结论:“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回来啊?……他会揍我的!”原来是那样焦急地盼望丈夫归来,现在又担心他回来发现两个孩子后会不同意收留,这第三、四个省略号表现出桑娜此时矛盾的心理。“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个省略号表示桑娜下定决心,愿意承担一切。③理解词语:自作自受。“自作”在文中指擅自做主张,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自受”在文中指让丈夫揍我一顿。④从桑娜的忐忑不安到最后下定决心,你对桑娜又有了怎样的认识?(桑娜是一个极其善良的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⑷教师小结、过渡:为了挽救西蒙的两个孩子,做好挨揍准备的桑娜又开始犯愁着该怎么对丈夫说这件事情。①朗读第三个句子。②体会句中省略号的用法。(句中的省略号表示桑娜陷入了沉思之中。)2.教师小结。5桑娜是多么善良,多么富有同情心啊!为了帮助两个无辜的孩子,她宁可自己受苦受累。而作为桑娜丈夫的渔夫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渔夫回来后与桑娜的那一段对话吧。3.品读对话,进入桑娜与渔夫的心理,体会渔夫的善良。⑴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第 12—27 自然段)中的对话部分。⑵找找:对话中几次写到沉默?并联系上下文想象:桑娜和渔夫为什么沉默?在沉默中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⑶指名反馈,集体交流。第一次沉默是他们身处困境,却遭遇恶劣天气的无奈与苦闷。第二次沉默是他们对于邻居西蒙惨死,留下两个无辜的幼儿而感到难过与沉重。⑷教师过渡:刚才,我们在体会桑娜品质时,抓住了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段。那么,要体会渔夫的品质,你认为应该抓住哪个段落来体会呢?⑸指名发言,出示句子。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①指名朗读句子。②议议:渔夫的脸为什么变得严肃?他忧虑些什么?(西蒙死了,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确实是个严重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孩子是不能和死人呆在一起的,总要有人抚养。可是自己现在的生活已十分艰难,如果再添上两个孩子,往后的日子就更难过了。)③说说:渔夫经过一番简短的考虑,最后作出了一个什么决定?(把孩子抱来,一家人熬下去。)④理解句子:“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a.换词法理解“熬”字。(挺、度、顶、坚持、克服……)b.讨论:这里为什么要用“熬”而不用其他的字词呢?(体会:“熬”是极度忍受的意思。反映了渔夫明知困难大,却宁愿自己多受苦,也要帮助这两个孤儿的善良而美好的心灵。同时,也表现了渔夫的坚强,虽身处困境,却相信一定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⑹“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这里两个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4.品读结尾,再次体会人物品质。课文的结尾耐人寻味。“‘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帐子。”此时,丈夫和自己想到一起了,桑娜如释重负,外表平静而内心激动。因此,平静而欣喜地吐出那样的话,做出那样的动作“在这里啦”的“在”字是语句的重音所在,它饱含着桑娜“一块石头落了地”的轻松心情和“你不用催了,我已经这样做了”这样的潜台词。三、课堂小结1.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2.想象:渔夫一家今后的生活会是如何。3.教师小结:课文通过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表现了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四、作业设计完成自测题。1《穷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4、练习续写课文。【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教学难点】 练习续写课文。【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课件。【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解题1、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 ,板书课题。评:这样的导课设计,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以及作品特点,激发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开火车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第二段(3~11自然段):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2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第三段(12~27自然段):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评: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穷人(物质上的贫穷)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课件出示: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____;孩子们没有_____;吃的是_____,菜_____鱼。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_____!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____垂下来。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___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包住他们的小脚。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评:课文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抓住“穷”这个字眼,勾画理解词句,让学生了解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状况。四、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师:《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二、理解:“穷”人(精神上的富有)1、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2、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善良、爱帮助人、勤劳、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有同情心、淳朴……)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虽然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他们不是穷人!3、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 )4、请找出描写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勾出来。三、细读重点句,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并感情朗读1、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课件出示:⑴ 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读了描写环境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那就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3⑵ 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 (西蒙的贫穷艰难使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但她尽到了母亲的职责。 )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⑴ 桑娜沉思……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⑵ 她忐忑不安地想:……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 )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读了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个矛盾的心理过程通过读展示出来呢?抽生读。⑶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文中还有谁有?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渔夫高尚品质。⑴ 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⑵ 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读了人物对话的句子,我们被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所感动。自己都过得不容易,还要领养别人家的孩子,这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实在让人感动。 )⑶ 同桌分角色读: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第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在却不敢抬起眼睛看他;当丈夫询问她在家的情况时,她脸色发白,说话断断续续,丈夫平安归来,该有多少话要说呀,而现在却变得沉默,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探意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⑷ 课件出示:“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个熬字说明什么?(他为了抚养邻居家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劳动。他与妻子同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4、小结:4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学功底。评:环境、心理和语言的环节可以灵活调换。抓住本段的重点句,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渔夫善良的心;再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环境、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并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最能表达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还是从“穷”字入手,紧扣文眼,让学生理解他们道德情操的高尚,精神世界的富足,对比出了那些腐化堕落的所谓的贵族才是真正的穷人。三、小结全文、续写课文1、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2、学生续写。评:这样导入续写,能激发学生续写兴趣,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空间,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写作能力。3、学生交流续写,评价作品。四、推荐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时间多多拜读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 、 《复活》等。【板书设计】穷人 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 全课评析:本课设计旨在“删繁就简” ,在理清课文脉络,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后,紧紧抓住“穷”字深入学习,他们什么地方“穷”?为什么穷?为什么又可以说不穷?可以使学生借机了解时代背景和劳动人民生活的困苦,又通过重点词句的阅读思考很快抓住人物高尚品质,玩味课文语言,体会用词造句的生动准确,学习作者通过平实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与学生一起理解、赏析、朗读文中的词句,打破了传统的分段式教学程式,没有固定的答案,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既有较大的“运动量” ,又有较大的“吸引力” ,这样会有助于形成一个相对开放的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