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 年).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517431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2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 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 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 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 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 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 年)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20 年) 国家林业局 二九年七月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必要性.1 一、油茶产业发展现状.1二、我国油茶产业发展沿革.4 三、当前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8 四、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必要性.11 第二章 油茶产品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15 一、市场分析.15 二、需求预测.18 三、发展潜力.19 第三章 规划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24 一、规划编制依据.24 二、指导思想.24 三、基本原则.25 四、规划技术路线.25 五、发展目标.28 六、规划期限.28 第四章 建设范围与建设布局.

2、29 一、建设范围.29 二、建设布局.29 第五章 建设内容与规模.33 一、油茶林基地建设33 二、油茶良种种苗繁育基地建设35 三、科技支撑保障体系建设.38 第六章 油茶加工与产业相关体系建设.44 一、油茶加工业.44 二、油茶市场流通体系建设.45 三、油茶市场监测和监管.46 第七章 油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48 一、油茶林早实丰产技术措施.48 二、病虫害防治.50 第八章 规划实施进度安排.53 一、规划实施的总体思路.53 二、进度安排.53 第九章 资金筹措与效益简析.56 一、资金筹措.56 二、效益简析.57 第十章 保障措施.60 一、组织保障.60 二、投入保障

3、.60 三、种苗保障.61 四、科技保障.61 五、宣传保障62 六、政策保障.62 附表: 1、全国油茶主产区分布范围表 2、全国油茶主产区林地资源现状统计表 3、全国油茶主产区油茶种植现状统计表 4、全国油茶主产区油茶加工企业现状统计表 5、全国油茶主产区现有油茶良种种苗生产情况统计表 6、全国油茶适宜栽培区域分布表 7、全国油茶产业规划布局表 8、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营造林任务安排表 9、油茶良种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规划任务安排表 10、油茶科技支撑任务安排表 附件: 1、国家林业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油茶 良种名单 附图: 1、全国油茶适宜栽培区域示意图 2、全国油茶产业规划布局

4、图 前 言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属山茶科 (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L)植物,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有 2000 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目前,我国油茶面积约有 4500 万亩,油茶籽年产量 100 万吨左右,年产茶油约 26 万吨,产值约 110 亿元,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 14 个省(市、区),其中江西、湖南、广西三省(区)占到全国总面积的 76.2%。 油茶在我国大面积种植始于上世纪 60 年代,种植面积最高

5、曾达到 6000 多万亩,在其发展过程中,因“三起三落”一直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究其原因:一是未能有效形成商品市场拉动的合力;二是比较效益低,内在源动力严重不足;三是政府扶持、保障机制尚未形成,社会催化作用较弱。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 23年,我国油茶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和难得的机遇。一是茶油市场看好,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和油茶种植、加工可观的利润空间对发展油茶产生强大拉力;二是茶油加工能力迅速扩张,各地新建了一批油茶精深加工企业,茶油现有加工能力接近目前原料供应量的 4 倍;三是经过油茶科研人员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成功选育出了一大批高产稳产油茶良种,基本可以满足油茶发展对良种资源

6、的需要,集约化系列栽培技术已成型过关,加工技术不断成熟,为油茶产业 比较效益上升积累和奠定了巨大空间;四是近几年国家和有关地区对油茶产业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出台了许多优惠、扶持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目前,各地发展油茶的势头很猛,许多省份提出了具体规划和发展意见。根据油茶适生地区的土地资源现状,在油茶适宜生长的地区,通过大力推广应用油茶新品种、新技术,对现有油茶林进行抚育、更新和改造,或在宜林荒山荒地新造高产油茶林,对促进我国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务院对食用油发展极为重视,2007、2008 年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 (国办发2

7、00759 号) ,国务院关于促进食用植物油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供给安全的意见 (国发200836 号) ,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油茶等特种油料作物。为推动油茶产业发展,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 ,并于2006 年、2008 年两次分别在江西和湖南组织召开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 。 第一章 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必要性 一、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一)油茶主产区分布范围 我国油茶主产区集中分布在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北、贵州、安徽、云南、重庆、河南、四川和陕西 14 个省(区、市)的 642 个县(市、区) 。其中,种植面积大于 10 万亩的县(市、区)有14

8、2 个,种植面积在 510 万亩的县(市、区)有 97 个,种植面积在 15 万亩的县(市、区)有 142 个,种植面积小于 1 万亩的县(市、区)有 261 个(详见附表 1、表 1-1) 。 全国油茶主产区分布范围统计表 表 1-1 单位:个 油茶分布县 所辖县 序号 单位 (市、区)小于 1 万 1-5 万亩 5-10万亩大于 10 万合计 总数 亩县级数县级数 县级数 县级数 642 261 142 97 142 1537 1 湖南 121351918491222 江西 100 18 30 7 45 100 3 广西 61221110181094 浙江 63 42 10 5 6 90

9、5 福建 631515303856 广东 18 4 6 4 4 122 7 湖北 462213831018 贵州 12 1 4 2 5 88 9 安徽 351875510510 云南 47 31 12 3 1 129 11 重庆 1546324012 河南 5 1 2 1 1 158 13 四川 434030018114 陕西 13 8 4 1 0 107 1 (二)油茶主产区林地资源现状 根据 14 个油茶主产省(区、市)林地资源统计结果,我国油茶主产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 223067.20 万亩,其中有林地 148271.40 万亩,疏林地 5327.10 万亩,灌木林地 37044.90

10、万亩,未成林造林地 3620.70 万亩,无林地 28803.10 万亩。在无林地中,有宜林地25692.00 万亩,其中适宜种植油茶的面积有 5380.7 万亩(林地资源详见附表 2) 。 (三)油茶主产区油茶种植现状 目前全国 14 个油茶主产省(区、市)共有油茶林面积 4531.2 万亩,其中:产前期面积 180.2 万亩,初产期面积239.6 万亩,盛产期面积 1977.7 万亩,衰产期面积 2133.7 万亩,分别占总面积的 3.97%、5.29%、43.65%和 47.09%。受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油茶种植面积以湖南、江西、广西 3 省(区)最大,分别为 1778.0 万亩

11、、1120.0 万亩和 552.4 万亩,3 省(区)面积占全国现有油茶林总面积的76.2。2008 年全国生产油茶籽 97.55 万吨,生产茶油 26.25 万吨,平均亩产茶油 5.79 公斤(油茶种植情况详见附表 3) 。 (四)油茶主产区油茶加工企业现状 全国 14 个油茶主产省(区、市)现有油茶加工企业 659 家,油茶籽设计加工能力可达到 424.83 万吨,年可加工茶油 110.79 万吨,加工能力在500 吨以上的企业有 178 家,具有精炼能力的企业达到 200 多家,油茶加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具备一定 2 基础。油茶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进一步成熟,目前可年产茶粕 68.39

12、万吨,茶皂素 1.86 万吨,油茶籽利用程度接近 100%,资源利用水平较高(油茶加工企业现状详见附表 4) 。 (五)油茶主产区油茶良种种苗生产状况 2000 年以来,随着我国食用油市场供需矛盾的加剧,油茶产品市场逐渐升温,特别是油茶无性系品种高产优质特性逐步为社会所认识,油茶主产区特别是湖南、江西、广西等省(区)陆续建立了一批高产无性系(品种)采穗圃基地。据统计,目前湖南、江西、广西等 8 个省(区)共建有油茶采穗圃基地 33处,现有油茶良种苗木生产能力 13610 万株。林业科学研究部门已选育出100 多个优良无性系品种,这些良种的测产每亩在 35 公斤至 50 公斤,有的亩产茶油已达到

13、 75 公斤(油茶种苗生产情况详见附表 5) 。 1、油茶良种选育状况 油茶主产区 14 个省(区、市)中,湖南、江西、广西、浙江、安徽、湖北、福建、云南和重庆 9 省(区、市)通过国家或省级审(认)定的油茶良种有 174 个,其中通过国家级审(认)定的良种 54 个(详见附件 1) ,省级审(认)定的良种 120 个。 2、油茶良种基地生产能力 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湖北、贵州、安徽 8 个省(区)共建有油茶良种基地 33 个(30 个采穗圃和 3 个种子园) ,总面积 4414 亩,油茶良种苗木现有生产能力约 1.36 亿株,良 3 种穗条现有生产能力约 7500 万条。 3、油茶

14、良种种苗供应能力 2009年春、秋两季,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北、贵州、安徽 9个省(区)可提供油茶良种苗木 5100 万株左右,可供造林约 46 万亩。其中,春季可提供油茶良种苗木约 2900 万株,可供造林 26 万亩;秋季可提供油茶良种苗木约 2200 万株,可供造林 20 万亩。 2009 年冬季和 2010 年春季 9 省可生产油茶良种苗木 1.2 亿株,可供造林 110 万亩。 4、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情况 目前,开展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有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和贵州省。湖南省林科院从 2003 年开始,收集保存了 200 多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家系等。江西省林科院

15、收集保存优良无性系和农家品种 100 多个。浙江省林木种苗站与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合作,在浙江金华东方红林场建立了油茶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了 275 个油茶无性系。贵州省黎平县林木良种繁育中心收集保存了 75 个优树的繁殖材料。 二、我国油茶产业发展沿革 我国现有油茶林面积 4531.2 万亩,以普通油茶为主,涉及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的14 个省(区、市) 。自上世纪 50 年代以来,经过近 60 年发展变化,曾几起几落, 直到进入 90 年代,4 随着人们对油茶认识的提高,油茶科研工作的深入和新成果的逐步推广,特别是油茶优良无性系等良种的大规模示范应用,加之地方政府强有力推动,油茶生产才

16、真正步入了平稳发展轨道。进入 21 世纪后,产量突破了 20 万吨(详见图 1-1) 。 图 1-1 我国茶油年产量折线图 (一)油茶生产起步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始于上世纪 50 年代。建国前,我国油茶生产处于半荒芜状态。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油茶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事业一样,得到迅速发展,分到土地的农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大力发展粮棉油生产。在原政务院关于发动农民增加油料作物生产的指示下,各省林业部门制定了各项政策,组织山区群众发展油茶。这一时期,群众发展油茶的积极性很高,对大面积荒芜的油茶进行了垦复,产量逐渐上升,1952 年全国茶油产量为 5 万吨,1956 年茶油产量达到 8 万吨,比

17、建国 5 初增加了一倍。1958 年,全国的油茶产量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一阶段,我国经济落后,物质匮乏,科技水平低,油茶生产处于原始耕作状态,油茶造林分散,苗木大多为实生苗,经营管理主要靠“人种天养” ,以致油茶产量低,平均每亩茶籽产量只有 10 公斤左右,茶油产量 2.5 公斤。这是一个粗放经营的低水平生产时期。但是,油茶生产同大力发展的粮棉生产一样,同样为国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缓解了国家食用油不足的困难。 (二)油茶生产恢复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为上世纪 6070 年代。1958 年以后,受公社化运动和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油茶生产出现滑坡,产量下降。到 60 年代中期,全国掀起了大面积营造油茶

18、林基地的群众运动,昔日的荒山变成了大片油茶林。十年动乱,油茶生产受到严重的影响,茶山荒芜,产量又一次大幅度下降,1976 年产量退到建国初期的水平。从 1976 年开始至 1979 年,国家专项拨款 1 亿多元,用于建设以木本油料为主的基地,推动了新林营造和老林改造,油茶林面积迅速增加,产量稳步上升, “六五”期间油茶籽的产量比“五五”期间增长了 23.8%,茶油产量达到 11 万吨。 这一时期,土地和山场归集体所有,虽然油茶生产有起有落,但是,由于油茶种植面积扩大,地块相对集中,抚育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特别是油茶科研的加强,油茶示范场的建 6 立,油茶优树和农家品种选育在生产中得到普遍应用

19、,产量也获得较大幅度的增加。然而,产量的提高并没有给广大农民带来经济上的实惠,加上茶油加工产业落后,大规模的油茶基地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使得油茶产业发展缓慢,效益低微。 (三)油茶生产平稳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为上世纪 8090 年代。进入 80 年代以后,更多优惠政策被落实,新品种新技术逐渐推广,油茶产量逐年增加,出现了不少高产典型,全国油茶林面积比建国时扩大了 50%,一度达到 6000 万亩的历史最高水平。之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比较效益低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油茶生产再次跌入低谷,不少立地条件较好的油茶林,被改种比较效益好的果树或其它经济林、用材林,油茶面积下降。90 年代初开始,油茶低产林

20、改造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加大了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和良种化的推广应用,并给予一定的经济扶持,油茶生产有所回升。到上世纪末,由于油茶面积稳中有升,虽然单产没有明显的提高,全国茶油年产量还是稳定在 13 万吨以上。 这一时期,广大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重新回到农民手中,加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商品生产在农村得到充分体现,哪样商品赚钱就生产种植哪种商品,在解决了温饱之后,油茶的发展才在农村得到重视。首先发展起来的是油茶良种繁育,全国油茶良种繁育协作组在湖南、江西等省选育出大量优良农家品种并进 7 行了区域性试验。但是,由于油茶优良品种繁育基地建设滞

21、后,其推广应用工作发展缓慢,低质、低产油茶林仍占据着主导地位,难以形成高产油茶林基地。同时,茶油产品生产企业规模偏小,加工技术落后,深度开发能力受到限制,以致油茶产业仍处于低水平徘徊局面。 总之,我国油茶产业几起几落,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始终没能走出低水平、低效益、低产能的发展圈子,与油茶生产经营及其管理体制机制性障碍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制约瓶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油茶良种选育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突破性进展和产生质的飞跃,少数省经过努力虽然选育出一些适宜当地生长的优良品种(系) ,因受资金的限制,在生产中推广和应用缓慢;二是鼓励和扶持政策措施不到位,林地权属不稳定,生产经营主体不明晰,推动力不足

22、,难以充分发挥林农的生产积极性,以致大多数油茶林处于自然生长状态,生产力低下,既形成不了规模生产,也无法产生规模效益;三是各级政府财力有限,对油茶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又没有形成常态的油茶建设扶持资金,致使前期投入要求较高的油茶生产难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水平。 三、当前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数十年来,我国的油茶产业虽然在基地建设方面曾有过几次大的发展过程,但全国油茶产业却一直没有发展壮大起来。8 综合分析各方面原因,当前制约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必要的扶持政策 据调查,油茶新造林和老林更新改造的前期一次性投入很大,一般每亩投资约 1500 元左右;高

23、接换冠,每亩成本约 2000 元左右;低产林复垦改造,每亩年成本在 200 元左右。对油茶林新造或改造,如此高的前期投入,一般农户难以承受。虽然在油茶产业发展中各地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多数地方由于财力限制,对油茶的发展未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二)比较效益相对较低 目前,全国现有油茶林大多数是上世纪 60、70 年代的老林,亩产茶油一般在 5 公斤左右,油茶的每亩产值不超过 200 元。与其它经济林相比,效益相对较低。如浙江省的常山县,其主要的经济林树种常山胡柚,每亩的产值在 20003000 元,大大高于油茶林。因而,造成了近年来常山县立地条件比较好的油茶林纷纷被改种为胡柚,农民

24、缺少油茶再生产的积极性,其结果是油茶林大面积荒芜,产量下降,限制了油茶产业的发展。 (三)高产优良品种未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到目前为止,油茶种植大省中,江西、安徽两省的油茶林大部分还是上世纪50、60 年代的普通实生苗林,湖南省约有 50%以上的油茶林是建国之前就存在的,属于多代萌生,品种混杂,产量极低,从上世纪 70 年代末开展的油茶丰产林基地建设,到 9 90 年代以来的油茶低产林改造,全省使用良种更新造林的油茶面积不足150 万亩,仅占全省油茶林面积的 8%左右。其它省区油茶良种应用率更低。油茶林品种老化,经营粗放,在油茶主产区是一个共性问题。只有通过大面积的优良油茶品种更新换代造林,油

25、茶潜在的资源优势才能转化为产业优势。进入21 世纪以来,各地选育了一系列油茶高产优良品种(系) ,其中不乏适宜当地的高产优良品种(系) ,但大面积推广应用到生产中却不多。原因在于大面积的推广应用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譬如建设油茶种苗繁育基地、良种采穗圃等,由于投资有限,当前还不能做到大批量生产油茶高产优良种苗以满足生产用苗的需要。 (四)宣传不到位 油茶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茶油具有优质食用油全部功能特性,其化学组成、脂肪酸比例与橄榄油相似,一些指标还要高于橄榄油。然而,人们对橄榄油特性的认识却远远高于对茶油的认识,一般认为橄榄油是高品质油,而对茶油的认识和了解甚少,只是

26、在油茶主产区人们才对其有一定的了解,我国北方和西部大多数地区对茶油基本处于陌生状态。我国每年进口橄榄油约 4500 吨,用汇 2000 多万美元,除食用外,相当一部分用于制造高档化妆品和保健品,橄榄油的价值十分可观。而全国茶油每年仅有少量出口,国际市场认知度极低,这与长期以来人们对茶油停留在自产自用和 10 宣传上的不到位有直接关系。 四、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一)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的有效途径 解决我国 13 亿人口的粮油供给安全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粮油生产放在突出位置,采取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措施,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粮油供给能力。但

27、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国际粮油价格的上涨压力不断加大,实现粮油长期供需平衡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目前,进口植物油已占国内市场的大部分,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进口国,也是世界上油料进口大国。我国有 4531.2 万亩油茶林,目前的产出水平很低,每亩仅产油 5.8 公斤左右。如果将现有低产油茶林全部进行改造,再新造近 2500 余万亩高产油茶林(平均每亩产油 40 公斤) ,通过良种和丰产栽培技术应用,使油茶高产稳产,届时茶油产量有望达到 250 多万吨,将大幅提高茶油在现有食用油供给中的比例,缓解日益紧张的食用油供给矛盾,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 (二)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解决国家耕地资源刚性

28、短缺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耕地刚性短缺已是不争事实,而对耕地的精耕细作程度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粮油单产提升空间非常有 11 限。作为林地资源,在 14 个油茶林主产省(区、市)现有 2.87 亿亩林业用地中,适宜种植油茶的宜林荒山荒地面积约为 5381 万亩,发展油茶有着雄厚的林地(土地)资源基础。 经多年的科研和实践积淀,油茶单产大幅度提高存在巨大空间。经测算,油茶林地的产出水平可以在现有水平上增加 10 倍左右,油茶籽的产油水平基本相当于同等种植面积的油菜籽。发展油茶具有不与粮食争地的显著特点,不仅不占用耕地,还可以腾出更多的耕地资源来种植其他农作物,从而大大缓解国家耕地资源短缺的压力。因

29、此,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对国土资源高效利用和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就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我国69的国土面积是山区,全国有 56的人口居住在山区,发展山区经济,解决农民群众增收问题,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油茶主要栽培区基本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而油茶又是这些地区最具特色的林业资源,发展的基础条件好。规划实施后,仅油茶正常经营管理一项,即可长期解决近 200 万农民的就业。农户种植 10 亩优质油茶林,稳产期每年收入可达 2 万元。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是振兴我国山区经济,促进油茶主产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山区群众致富的重要途径

30、。 (四)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优化食用油消费结构,提高国民膳食健康水平的需要 12 目前,我国食用油消费主要是豆油、菜籽油等普通油品,高档保健食用油消费比例很低。茶油号称“东方橄榄油” ,是我国的特产。从其食物功能看,其色清味香,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长期食用茶油,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已将其作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油。因此,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提供品质优良的茶油供应市场,满足国人对高档食用油的需求,有助于改善国民食用油消费结构,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五)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加速国土绿化、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油茶属于常绿树种,四季常青,根系发达

31、,耐干旱瘠薄,适生范围广,生态效益显著。大力发展油茶,能够绿化荒山、保持水土、防火防虫、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同时,由于油茶适生区域大部分又是集体林权改革省份,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对于巩固和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对广大农民来讲,获得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能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只有把包括油茶在内的木本粮油等林业产业发展起来,农民才有经营山林的积极性,林业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才能长久巩固。据统计,我国油茶林面积仅占全国森林面积的 1.73%,充分利用山区林地资源,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提高现有油茶林经营管理水平,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

32、绿化了国土,又能有效 13 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山区面貌。 14 第二章 油茶产品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 油茶是一种综合利用价值极高的经济树种,主要产品为茶油,副产品包括茶枯、茶壳和茶粕。副产品茶枯经深加工可提取残油、茶皂素;茶壳经提取可用于制作糠醛、木糖醇、栲胶、活性炭和培养基等。 一、市场分析 目前,油茶在国内外都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很大。随着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大力开发木本油料已成为当今世界解决人类食用油严重不足的主要渠道。全世界有 40 多个国家以橄榄油作为主要食用油,特别是地中海沿岸国家已经实现食用油料木本化。西班牙和希腊等国木本食用油料也占到本国食用油的 80%90%。油茶是我国得天

33、独厚的植物资源,也是目前唯一可以与橄榄油媲美的木本食用油料。 (一)食用油市场分析 油脂是人体不可少的营养物质,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食用油的消费量也在逐年增长。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食用油消费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更注重健康消费,对动物油脂消费越来越少,植物油消费逐年增加,尤其是食用油中的茶油和橄榄油从上世纪 90 年代至今急剧增加。为满足国内市场供 15 应需要,我国于 1985 年开始从国际市场上进口油脂,1993 年我国油料市场放开后,国内油脂供不应求,市场价格急剧上升,这一时期,我国食用油市场呈现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食用油消费量

34、逐年提高,特别是优质木本油料消费量呈快速增长态势。据统计,2004 年全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达 1750 万吨,人均年消费量 13.5 公斤;2007 年食用油消费量达 2250 万吨,人均消费量17.0 公斤。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 45 公斤相比,差距非常大。高品质茶油仅占食用油总消费的 1.17%,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橄榄油消费量占 40%以上相比,差距更大。因此,优质茶油未来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二是食用油料供给严重不足,油脂工业潜力巨大。我国是食用油消费大国,也是食用油进口大国。根据海关统计,2007 年我国进口油脂油料总计折油 1509 万吨,较 2006 年增加 306.

35、6 万吨,增长 25.5%。2007 年,我国国产食用植物油为 1035 万吨,自给率仅为 46%,是我国历史上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最低的年份。可以看出,我国的食用油还远不能做到自给自足,每年都需要花费大量外汇进口食用油,以满足国内市场需要。 三是随着贸易全球化以及国际市场对我国特有茶油优质特性的认识,国外企业从中国进口油茶生产加工茶油产品,以及国内企业将开发出来的茶油产品销售海外,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在国际市场上,茶油十分热销,国产茶油在日本等地的价格达每吨 3 万元以上,国内顶级茶油的售价达到每吨 10 万多元。据 16 专家预测,如果茶油以精品形式打入国际市场,每吨售价可超过 25 万元。20

36、08 年我国茶油产量仅为 26.25 万吨,难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如果加工成精制油进入国际市场,缺口会更大。 (二)油茶副产品市场分析 油茶还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茶枯饼、茶皂素、茶籽壳等剩余物,可广泛用在日用化工、制染、造纸、化学纤维、纺织、农药等领域。茶枯饼中仍存在 5%6%的茶油,经浸提后的余饼可继续提取 4%的高品质茶皂素,其皂素含量在 80%以上,是市场所需及出口创汇的好产品。随着油茶加工企业对茶枯饼进行精深加工,原来被农民丢弃的茶枯饼价格一路攀升,从每吨 300 元猛增到每吨 1800 元。茶皂素是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使用安全,易被微生物分解,有利于环境保护。经实验证明,它

37、可配制无公害洗涤剂、各类工业乳化剂、无公害杀虫剂、啤酒发泡剂和食品工业乳化剂等。提取完茶皂素的余粕中,还含有 12%16%粗蛋白、30%50%淀粉和较丰富的木质素,饲用价值很高,稍作加工即可作为禽、畜、鱼的优质饲料。另外,茶籽壳中含有丹宁、糠醛等,可以用来制造栲胶、糠醛、优质活性炭等化工原料。高品质的油茶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其发展前景很大。油茶副产品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国际上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据此,我国油茶产业应以发展中、高档油茶产品为主,其当前发展目标既放在国内中、高档消费市场,又瞄准国际高 17 档油茶产品消费市场。 二、需求预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食用油消

38、费量将逐年上升,预计到 2020 年,中国人口将增加到 14.5亿,按人均食用油消费 22 公斤计算,食用油的消费总量将达到 3200 万吨。目前,我国各类植物油年生产能力为 1000 多万吨,即便每年增加 100 万吨的食用油供给量,10 年后产量仅能达到 2000 万吨,需增加约 1.8 亿亩的油料播种面积,届时每年仍需进口 1000 余万吨植物油和油料等成品油脂,才能保障市场的正常供给。 目前我国年产茶油为 26.65 万吨,年人均占有量仅0.2 公斤,远低于发达国家年人均占有橄榄油 20 公斤的水平,食用油消费结构极不合理,发达国家橄榄油的消费量一般占其植物油总消费量的 40%以上。我

39、国要达到年人均茶油占有量 2 公斤的标准,全国茶油产量需增加 10 倍,年缺口达 250 万吨左右,可见,未来茶油的市场需求非常旺盛。 此外,油茶副产品茶枯、茶壳的利用价值也非常高。茶枯经深加工可生产茶皂素、抛光粉和饲料等。茶皂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广泛用于建材、日用化工、医药和农药等方面。我国生产的茶皂素一半以上销往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前景非常好。茶枯还可加工成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饲料,是鱼类养殖不可缺少的原料,市场前景广阔。近几年,茶枯、茶壳 18 的市场需求急剧上升,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每年从中国直接进口大量的茶籽和茶枯来进行加工、提取皂素、作生物农药和机床的抛光粉等,这些

40、都促使了茶枯、茶壳需求的上升。目前,国内市场的茶枯饼每吨的售价已上升到 1800 元,茶壳的售价也达到每吨 249 元。今后油茶副产品与油茶产品一样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三、发展潜力 近年来,我国油茶产业发展较快,基地建设逐步扩大,油茶苗木进一步良种化,并已筛选出一批优良无性系品种,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深入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油茶产品深加工方法不断改进,油脂工业精炼油生产技术应用到油茶产业,开发的产品正被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为此,在多种因素的促成下,使得本世纪以来油茶产量得到较大提高,油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一)高产稳产新品种培育成功,为油茶产量大幅度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我国第一代油茶良种选

41、育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由中国林科院组织油茶生产和科技工作者集中力量进行全国范围的种质资源清查与收集工作,初步查清了普通油茶、小果油茶、攸县油茶等可供食用的 30 多个主要品种,整理了普通油茶地方品种 160 多个。相对来说,第一代良种虽然数量庞大,但大多选育的优良农家品种丰产性并不高,亩产油量仅 2030 公斤。 19 第二代良种以中国林科院组织的“六五” 、 “七五”国家攻关计划油茶良种选育和国家林业部油茶无性系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项目研究期间选育的良种为主。此期间选育的良种均为无性系,品种纯化,增产潜力高,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油茶良种。由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油茶新造林发展缓慢,使

42、这些高产无性系良种育成后没有得到有效应用,以致这些良种未能发挥出应有的生产潜力。 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良种选育工作,到目前为止,已选育出包括油茶优良农家品种、杂交组合、优良家系和无性系等油茶优良品种(系)100 多个,像湖南省林科院的“湘林”系列、江西省林科院的“赣无”系列、赣州市林科所的“赣油”系列、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的“长林”系列,这四个油茶高产无性系系列计 94 个油茶高产无性系(品种) ,其中亩产茶油 50 公斤的油茶高产无性系 82 个,而其中有些优良品种(系)亩产茶油可以达到 70 多公斤。新品种在推广当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采用的油茶“长林”系列,2001 年造林

43、150 亩,第三年亩产油 3 公斤,2007 年亩产油 65 公斤(未采穗) ;丰城市采用油茶“赣无”系列新品种,2001 年造林 500 亩,7年生亩产油达到 75.5 公斤;樟树市采用 “长林 ”系列油茶新品种,2001 年造林 5000 亩,7 年生亩产油 52 公斤。 油茶优良品种(系)在生产上的应用,为新建油茶基地,倡导以高产、优质、高抗新品种为核心,配套现代集成栽培技 20 术体系,建立油茶发展的新模式以及集约化规模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良种苗木培育技术,为油茶新造林分早实、丰产稳产奠定了种苗基础 在扩繁技术方面,以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发的油茶芽苗砧育苗技术推动了油茶

44、整个培育方式的变革,解决了油茶长期以来无法实现的难题。使油茶品种规模化扩繁和优质苗木快速培育成为可能。以此技术为基础,形成了国内一批油茶良种苗木生产基地。近年来,全国 95%以上的苗圃和 5000 万株以上的良种苗木均采用此技术进行生产。例如中国林科院分宜育苗基地育苗量在700 万株以上;湖南省浏阳市育苗基地育苗量在 800 万株以上;安徽省三友公司徽州育苗基地育苗量在 700 万株以上;湖南省油茶繁育基地育苗量在400 万株以上;赣州市林科所育苗基地育苗量在 300 万株以上;江西林科院育苗基地育苗量在 100 万株以上。油茶芽苗砧育苗技术的应用基本解决了我国对油茶良种苗木的生产需求,为油茶

45、产量的稳速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低产林改造模式与技术日趋成熟,提高了当前低产林分产量水平 在“六五” 、 “七五”期间,油茶栽培技术协作组组织编制了油茶丰产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在油茶低产林的改造中逐渐形成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模式低改的共识,使低产林 21 改造模式和油茶标准化栽培技术在生产中逐步完善和成熟,在油茶主产省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其中效果显著的有:湖南省常宁、耒阳、永兴三县采用组装配套综合技术抚育改造 9 万亩低产油茶林,第四年亩产茶油 12 公斤;浙江省常山县新昌乡优辂村,有油茶林 5000 亩,低改前为 60 年代种子直播林分,亩产油在 35 公斤,采用两种模式改造并

46、强化抚育后,每年亩产油量达到15.3 公斤,采用油茶与果树间种亩产油量达到 20 公斤;浙江省青田县章村乡章村,连片油茶林 3000 亩,大部分采用强化抚育管理改造,少部分采用高接换头改造,改后第三年产量大幅度上升,亩产油量达到 16.7 公斤;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莲济村,对 5000 亩油茶林采用强化抚育管理改造,当年开始产量提高,改后第三年产量大辐上升,亩产油量达到 17.2 公斤。 目前,我国油茶低产林分面积达 4000 万亩,占现有油茶面积的 90%以上。在当前尚无法对所有低产林重新造林的前提下,对低产林改造无疑是一种在短时期内提高油茶产量的有效方式。 (四)政府产业引导和机制创新

47、为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党中央、国务院对油茶产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对油茶产业发展作出批示,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部委也 22 纷纷予以具体支持,专项用于油茶产业基础研发和实用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油茶主产区的各级政府也在政策上和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给予积极地扶持。无疑,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促进油茶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油茶生产多为农户分散经营,虽可充分利用农户闲散劳动力资源,解决部分农村剩余人口就业问题,但从产业发展角度衡量,也存在诸多不利的因素。首先分散型经营不利于良种和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不利于

48、建成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基地、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创立品牌,更不利于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市场完善的产业体系。近年来,各地也在探索油茶等经济林规模化生产新模式。如新型农业合作组织以多种形式出现;在油茶有机生产基地建设中进行机制创新,形成企业、基地与农户的紧密关系;以科技为依托,建立示范基地并与农户结合;采用以森林食品基地为载体,将企业、基地、农户结合在一起的经营方式;组织油茶合作社以及引导企业改造设备提高产品品质等。这些促进油茶规模化生产的新模式、新机制,为油茶大面积改造和新品种造林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同时,茶油产品紧缺、价格上涨也以市场为手段调动了广大农户经营油茶的积极性。进而从多方面促进了油茶经

49、营规模和生产力水平,为提升油茶产业化发展水平夯实了基础。 23 第三章 规划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规划编制依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 (国发办200759 号) ; 3、 国务院关于促进食用植物油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供给安全的意见 (国发200836 号) ; 4、 全国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 ;5、 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 ; 6、 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油茶种苗发展和强化种苗质量管理的通知 ; 7、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油茶种苗质量管理规定的通知 ; 8、 油茶栽培技术规程 ,LY/T 1328-2006; 9、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76-2006; 10、 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试行) ; 11、 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试行) ; 12、 油茶优良种质资源 。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 24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现代林业发展理念,以“兴林富民”为宗旨,以土地资源为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