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

上传人:涵涵文库 文档编号:5517335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6.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广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广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广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广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茂名市电白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62030 年)规 划 文 本电 白 区 国 土 资 源 局二 0 一七年十二月茂名市电白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62030 年)项目名称:茂名市电白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62030 年)委托单位:茂名市电白区国土资源局电白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组 长:廖福智副 组 长:李 勇 谢 高成 员:李华斌 许景贞 杨学生 吕 挺 朱福伟 陈经杰何什芬 李志祥 梁伟海 潘 攀 唐 帮 唐少安黄木裕 谢应程 邱炳武电白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主 任:李 春成 员:刘汉强 何泽常 陈俊林规划编制单位:广东省化工地质勘查院编写人员:赵建军 王 创

2、 赵 魁 王 恒 孙 伟 温 兰 谢 敏电 白 区 国 土 资 源 局二 0 一七年十二月1目 录第一章 前 言 11.1 地质灾害 11.2 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11.3规划编制的作用 .21.4 规划编制依据 21.5 规划期和范围 3第二章 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工作进展 42.1 地质灾害现状 42.2 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52.3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 52.4 存在问题 .82.5 面临的防灾形势 9第三章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103.1 规划指导思想 .103.2 规划原则 .103.3 规划目标 .10第四章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 .124.1 划分方法 .124.2 地质灾

3、害高易发区 .124.3 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134.4 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13第五章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部署 .155.1 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原则与方法 .155.2 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工作部署 .15依据上述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分原则与标准,将电白区地质灾害防治区划为 2个重点防治区,1 个次重点防治区,2 个一般防治区。 15第六章 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 .186.1 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186.2 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络体系建设 .186.3 地质灾害应急反应系统建设 .186.4 地质灾害信息网络建设 .196.5 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及防治示范区、点建设 .196.6 地质灾害治理与搬迁避

4、让 .19I6.7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程 .206.8 贯彻落实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治理工程“三同时”制度 .206.9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216.10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 216.11 新增地质灾害点或隐患点详细调查 216.12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高标准“十有县”建设。 226.13 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培训工程与预案演练 22第七章 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估算 .227.1 投资估算依据 .227.2 规划投资估算 .237.3 实施规划防灾减灾效益分析 .237.4 资金筹措 .23第八章 实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主要措施 .258.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治责任 .258.2 坚持依

5、法行政,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258.3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的投入机制 .258.4 建立健全地质环境监测机构 .268.5 完善管理手段,建立健全基本制度 .268.6 加强地质灾害科普宣传,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与水平 .26第九章 附则 .27附表:附表一 电白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表附表二 电白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分区划分表附表三 电白区近、中期治理或避让地质灾害点规汇总表附表四 (20162030 年)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任务费用估算表附表五 电白区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信息汇总表附图:1、茂名市电白区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分区图2、茂名市电白区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3、茂名市电白区地质灾害防

6、治重点工作布置图0第一章 前 言1.1 地质灾害本规划所称的地质灾害主要是指不良地质作用引起人类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的损失。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种。地质灾害隐患:包括由不良地质作用可能引起人类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的损失的潜在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以及已经发生但目前还不稳定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灾情:为已发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包括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地质灾害险情:为地质灾害隐患的潜在危害性,包括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人数和威胁财产数。1.2 规划编制的必要性电白区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隶属

7、茂名市管辖,南部濒临南海,东部交界阳西县,东北部毗邻阳春市,西南部接壤吴川市,茂名市区紧靠其西部;下辖 2 个街道 19 个镇,335 个村(居)委会,人口 170.0 万;东西宽约 50km,南北长约 55km,面积2229km2,地理坐标为东经 1105411129,北纬 21222159。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电白区各行各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人类异常活跃的工程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与破坏,由人为因素产生的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及财产蒙受损失,在某种意义上也一定程度的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电白区各类工程建设和社会经济持续不断发展,以及人类工程活

8、动对地质环境作用的加剧,加之地质环境条件在空间上的差异和气象条件在时空方面的变化,由此而导致各类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局部地区的地质灾害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较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根据本次调查及收集以往资料统计,近二十年来电白区因地质灾害共造成 7 人死亡,5 人受伤,毁坏房屋 16200m2,农田 382 亩,直接经济损失 448.7 万元;目前电白区共发现现状地质灾害点 66 处,其中崩塌灾害点 62 处,滑坡灾害点 4 处,潜在威胁人数 1622 人,威胁房屋 32050m2,威胁财产损失 5376.7万元。由此可见,电白区地质灾害危害较大,潜在威胁较严重。1由于电白区行政管辖范围有调整及广东

9、省茂名市电白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5 年)实行已逾近 7 年,因此电白区国土资源局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要求,在原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5 年)基础上对茂名市电白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62030 年)(以下简称规划)进行修编。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落实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实现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避免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本规划是电白区地质灾害防治的宏观性指导文件,辖区内有关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均应以本规划为指导,并符合其它相关管理规定。

10、1.3规划编制的作用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是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长远计划,关系到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电白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的目的和作用在于通过开展电白区地质灾害调查,基本摸清全区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其目的是为落实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实现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全面推进和谐电白建设;将地质灾害防治由被动、应急、分散变成主动、有计划、全面的工作,以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证灾区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1.4 规划编制依据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科学地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对于保护地质环境,有效防治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群众的生

11、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电白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依据如下:(一)国务院第 394 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4 年 3 月 1 日);(二)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2003 年 7 月 25 日);(三)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国土资发200179 号)(20012015 年);(四)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通知(粤府201192 号)2(五)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编制市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地环)字2003221 号);(六)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粤国土资(

12、地环)字2016126 号)(七)茂名市国土资源局广东省茂名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52020 年);(八)电白县国土资源局广东省电白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5 年);(九)电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十)茂名市国土资源局广东省茂名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62020 年);(十一)电白区委政府及其他部门的相关文件等。1.5 规划期和范围规划以 2017 年为基准期,2016 年2030 年为规划期,规划阶段划分为近期 20162020 年、中期 20212025 年、远期 20262030 年。规划实行动态管理,每 5 年修编 1 次。高地街道、南海街道及羊角镇

13、为茂名市功能区,具有独立国土资源管理局,不在电白区国土资源管理局管辖范围内,现已纳入茂名市市级规划。因此本次规划地理范畴为电白区国土资源局管辖的 18 个镇,分别为小良镇、坡心镇、沙院镇、水东镇、陈村镇、旦场镇、麻岗镇、树仔镇、岭门镇、马踏镇、林头镇、霞洞镇、观珠镇、沙琅镇、黄岭镇、罗坑镇、那霍镇、望夫镇,规划只包括陆域,不包括海域(海岛),规划总面积 1778.28km2。规划资料截止到 2017 年 11 月 30 日。3第二章 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工作进展2.1 地质灾害现状2.1.1 地质灾害概况电白区由于地形地质条件较复杂,局部断裂构造较发育,雨水充沛,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等自然环境条件

14、影响,特别是经济的发展,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时有发生。据统计,1999 年至 2017 年近二十年期间,电白区共发现地质灾害点123 处,其中崩塌灾害点 113 处,滑坡灾害点 9 处,泥石流 1 处,近二十年来共造成 7 人死亡,5 人受伤,毁坏房屋 16200 平方米,农田 382 亩,直接经济损失 448.7万元;根据本次调查资料统计,电白区现有地质灾害点 66 处,其中崩塌灾害点 62处,滑坡灾害点 4 处,潜在威胁人数 1542 人,威胁房屋 32050m2,威胁财产损失3305.20 万元。由此可见,电白区地质灾害危害较大,潜在威胁较严重。从全区地质灾害发生的历史和现状来看,

15、全区已发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等。在已发较大地质灾害中,自然因素诱发的有 39 处,占 31.7%;人为因素诱发有 84 处,占 68.3%。可见,人为因素是导致地质灾害发生重要因素。地质灾害影响因素,经综合分析研究,地质灾害的产生不是因单一因素造成,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造成,我区的地质灾害绝大部分是由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为因素为主要外因,自然因素为主要内因。2.1.2 崩塌崩塌主要分布于北部的霞洞、黄岭、沙琅、那霍、罗坑、望夫、林头镇,其它丘陵区亦有零星分布。据本次调查统计,全区崩塌隐患点共 62 处,占总地质灾害点93.9。其成因和规模,以人为和自然因素诱发为主,土质

16、小型崩塌为主。全区崩塌多发生在农村削坡建房居民点、公路边坡、部份乡村、河流、矿山、采石场及建筑施工场地,崩塌的突然发生,常破坏房屋、农田、公路等,威胁交通安全,堵塞和淤积河床、农田,破坏矿山和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公路沿线崩塌:公路沿线由于人工开挖边坡较陡,护坡与排水设施不配套,边坡土层受降雨影响易于饱和,在重力作用下,易失稳产生崩塌。人为开矿、采石造成的崩塌常有发生:主要由于长期开采形成边坡过陡,部分悬空,上部岩土体失稳而产生崩塌。4居民切坡建房引发或加剧崩塌发生:山区居民切坡建房,绝大部份未采取护坡和地表排水措施,坡面裸露,破坏山体的支撑部分,失去平衡,导致崩塌的发生。2.1.3

17、 滑坡滑坡主要分布于罗坑、麻岗、马踏镇等。据本次调查统计,全区滑坡隐患点共4 处,占总地质灾害点 6.1。其成因和规模,以人为和自然因素诱发为主,土质小型滑坡为主。全区滑坡多发生在农村削坡建房居民点、公路边坡、部份乡村、河流、矿山、采石场及建筑施工场地,滑坡的突然发生,常破坏房屋、农田、公路等,威胁交通安全,堵塞和淤积河床、农田,破坏矿山和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公路沿线滑坡:公路沿线由于人工开挖边坡较陡,护坡与排水设施不配套,边坡土层受降雨影响易于饱和,在重力作用下,易失稳产生滑坡。人为开矿、采石造成的滑坡常有发生:主要由于长期开采形成边坡过陡,部分悬空,上部岩土体失稳而产生滑坡,或

18、矿山开采形成采空区,常发生滑坡或塌陷。居民切坡建房引发或加剧滑坡发生:山区居民切坡建房,绝大部份未采取护坡和地表排水措施,坡面裸露,破坏山体的支撑部分,失去平衡,导致滑坡的发生。2.2 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一、地质灾害诱发因素电白区地质灾害的形成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自然因素中的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岩组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在条件,而人类工程活动和强降雨时是外在诱发的主要因素。致灾因素叙述如下:(一)自然因素1、地形地貌与工程地质岩组区内地形地貌与工程地质岩组构成了地质灾害的重要内在条件。电白区境内大部分为丘陵山地,自然坡度较陡,切割较深,高差较大,以“V ”或“u”字型为主,局部

19、区域植被较差,见面状、冲沟式水土流失等现象。从上述统计结果上来看,区内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丘陵地貌区,与地貌相关性较密切的滑坡、崩塌地质灾害一般发生在微地貌坡度较大(坡角 35以上)地区。规划区内工程地质岩组类型多,特别是侵入岩组(),风化残坡积层厚,在强降雨过后,易发、多发地质灾害。2、降雨5强降雨是电白区地质灾害重要的外在诱发因素。通过对规划区内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统一分析可以看出,历年来强降雨集中在 49 月份,而这一时期发生的地质灾害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 91.8%。因此强降雨期与地质灾害高发期有较大的相关性。(二)人为因素居民建房和修建公路等人工切坡是电白区地质灾害的主要致灾因素之一,区内人

20、工切坡较少采取工程处理措施,在降雨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易失稳而诱发地质灾害等。因此,控制人工切坡,是减轻电白区地质灾害发生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二、地质灾害诱发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地质灾害致灾因素的发展变化决定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上的变化。根据电白区地质灾害史及近十几年地质灾害活动趋势,形成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除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候降雨等自然因素控制影响外,人类工程活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一些原本相对稳定的自然地质环境条件发生了改变,引发原有地质灾害的加剧及新地质灾害的产生。例如交通建设、居民削坡建房、厂矿建设等,大量边坡被开挖,破坏岩土体应力结构,导致岩土体失稳变形,从

21、而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由此可见,地质灾害诱(引)发因素的发展变化与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自然因素决定了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和发育趋势,城乡建设、公路兴建或改扩建、厂矿建设及其它重大工程建设、开发等,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形成。从发展趋势分析,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利因素和愈来愈多的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地质灾害的发展呈加剧趋势,近年来,电白区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已投入大量资金对地质灾害进行治理,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区内地质灾害的动态发展趋势仍不容忽视。三、地质灾害发展趋势(一)城乡工程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城乡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及各风景旅游区的开发建设,人类工程活动日益加强,无意中不

22、同程度破坏了工程地质环境条件,改变了岩土体的结构和应力状态,导致边坡失稳,引发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将会日趋突出。(二)道路交通工程建设为适应社会经济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道路交通工程建设日趋增多。随着道路交6通建设等的发展,规划区交通日益发达,大型交通工程建设不断出现。这些交通工程建设活动,特别是省道、县道的改造工程建设,改变了原有的环境地质条件,岩(土)体完整性遭到破坏,岩土体力学强度降低,导致边坡或局部失稳,可能加剧原有地质灾害或引发新的地质灾害,公路沿线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将会时有发生。(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山区兴修水利、开发水力资源等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发建设,使稳定边坡或已基本稳

23、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可能造成失稳,而引发新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四)矿山开采矿业开采活动破坏了岩(土)体结构,形成危岩斜坡,稳定性差,在降雨等因素诱发下,易形成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同时在矿业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弃土废石沿山坡或沟谷等随意堆积,遇强降雨天气的山洪暴发易引发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堵塞河沟、污染水质等,影响人民生产、生活,甚至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妨碍社会经济发展。此外,在采用地下开采的矿山,矿业开采活动将可能引发采空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须注意防范。综上所述,由于电白区地形地貌复杂,地貌组合形态多,地势相对高差大,地形切割较深,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复杂;加上削坡建房、修路、

24、采矿等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呈上升和加剧趋势。同时,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城乡建设,可能会有新的地质灾害发生,各级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应高度重视,把地质灾害预防和防治工作当作目前的重要任务,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综合防治能力,尽最大努力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同时也需要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2.3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 2.3.1 制定和落实了全区地质灾害的监测、调查、预防、治理、监督等措施和制度。2.3.2 成立了电白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汛期应急指挥系统。72.3.3 建立了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制度,灾害速报制度,险情巡查制度,汛期值班制度;

25、初步建立区、镇(街)、村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2.3.4 2007 年 12 月,广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在电白县进行 1:10 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提交了报告及图件。2.3.5 2011 年 10 月,电白县国土局在区内进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5),提交了报告及图件。2.3.6 开展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地质灾害治理或搬迁避让工程。2.4 存在问题2.4.1 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不到位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负总责,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识、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

26、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目前这一责任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主要依托区国土资源管理局。2.4.2 监测体系尚未健全,监测手段落后全区已全部开展了 1:10 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5),所确定的地质灾害危险点(区)和其他危险区,尽管每年均制定了相应的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但由于目前的监测手段落后,且现行的群测群防网络运行规范尚欠明确和统一,致使监测工作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无目的性,特别是对于一些重要的地质灾害点,现代高科技监测手段适用显得尤为不足。2.4.3 专业技术力量不足地质灾害调查、防治和监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地质灾害是动态变化的灾害,会发育扩大,也可能缩

27、小稳定;地质灾害防治又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由于专业技术力量不足,难以满足专业性较强、任务较繁重而复杂的地质灾害基础调查、地质灾害规划防治和监管工作的需要,要有一支专业较强的队伍,进行长期的专业性动态观察、巡(检)查、监测和跟踪,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及时汇报;突发地质灾害时,要有能力迅速反应,按照要求速报和组织受威胁人员安全有序撤离,采取“避让”原则。2.4.4 全区民众的防灾意识仍待提高8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尚未引起全社会足够重视,科普宣传力度不够,干部群众仍缺乏必要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防灾意识薄弱,一旦突发地质灾害,主动和行之有效的自救与互救应急能力不强。2.4.5 地质灾害

28、防治资金缺乏由于设立地质灾害专项资金有限,基础调查与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推进缓慢;专项监测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一些危害严重又急需治理的隐患点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理;影响社会安定的灾害点无法进行勘查认定;汛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与治理经费有待解决。2.4.6 人为诱发地质灾害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居住环境条件需要不断改善,在人民居住环境条件难以满足人民生活、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情况下,特别是山区村庄,由于受条件的限制,人民在生产活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能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自身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关系,新的削坡建房、建厂、修路及种植业开发等工程活动,形成了部分新

29、的不稳定的危险斜坡、陡坡,造成了新的地质灾害危险点(区或段),这些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要得到有效遏制,还需要进一步宣传、教育,提高安全、责任意识,使人人皆知地质灾害发生会危害生命、财产,甚至会造成家破人亡;同时,工程建设要强制性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矿山开采要制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2.4.7 地质灾害应急装备无法满足汛期地质灾害应急救灾需要。2.5 面临的防灾形势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形势较为严峻。一是从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自然和人为因素以及发展的趋势看,地质灾害将呈频发的态势;二是汛期多台风暴雨,极端强降雨引发崩塌、滑坡突发性地质灾害;三是我区社会经济处于平稳较快发展中,人为工

30、程活动强烈,工程建设等人为工程活动因素影响,诱发崩塌、滑坡、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还呈上升趋势;四是 66 处较大崩塌、滑坡灾害点还未完全治理消除。9第三章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3.1 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综合防治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使我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显著提升。从电白区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以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为重点,以群测群防和专业预警为主要手段,以改善地质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社会稳定为主要

31、目的,把地质灾害防治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为全区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服务。3.2 规划原则3.2.1 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3.2.2 坚持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3.2.3 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讲究实效,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山区、平原和不同灾种防治的重点各有侧重的原则;3.2.4 坚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的原则;3.2.5 坚持各级政府对辖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负总责的原则;3.2.6 坚持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谁诱发谁治理,自然形成的地质灾害根据灾情等级,按照分级

32、管理的原则,由相应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治理的原则;3.2.7 坚持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3.2.8 坚持每年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完成 10的原则;103.2.9 坚持与其他相关部门规划协调统一的原则。3.3 规划目标3.3.1 总体目标:用 15 年的时间,建立起相对完善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地质灾害防治、监督和管理体系;人为诱发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加强基础调查工作,在全面查清地质灾害分布状况与危害程度的基础上,对重要经济区域的重大地质灾害作出评价预测,提出防治对策;建立并逐步完善地质灾害信息化监测预报和群测群防体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大

33、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力度,提高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能力,使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和损失量明显降低,危害较严重的地质灾害点基本得到治理;把地质灾害防治从过去分散的、被动应急的状态转变为有组织的、专门的、主动的和有预见性的工作,形成完善覆盖全区的地质灾害综合防御体系;进一步提高全区地质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能力、抵御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尽量避免大型以上地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群死群伤事件发生,中型以下地质灾害不发生人员伤亡,特殊情况下减少人员伤亡。3.3.2 近期目标:到 2020 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系统;加强基础调查工作,研究电白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建立地质

34、灾害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网络;加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的执行力度,结合电白“十三五”规划,做好重点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重要地质灾害点明确监测与治理方案,实施地质灾害重点治理工程;开展 1:5 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示范区(点)建设,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完成高标准“十有县”建设;每年对已有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或避让搬迁率达到 10%以上。3.3.3 中期目标: 到 2025 年,完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继续开展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信息化监测;完成全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方案;重点防治区人为诱发地质灾害明显减少;继续实施地质灾害重点治理工程,现有地质

35、灾害隐患点得到基本治理。3.3.4 远期目标: 到 2030 年,建立完善以群测群防为基础、群测群防与现代化专业监测体系,完成地质灾害重点治理工程;建立完善覆盖全区的地质灾害综合防御体系,实现总体目标。11第四章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4.1 划分方法根据不同地质灾害类型、发育强度、分布状况、发展趋势、危害程度、发生频率、地形地质条件、气候降水条件及工程活动强度等因素,将电白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1A2)2 个、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1 个、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1C2)2 个。4.2 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共有二个区(A 1A 2),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北部、及北东部的

36、低山、丘陵区,总面积 439.61km2,占规划区总面积 24.72%。1、霞洞-黄岭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 1)位于规划区西北部,属中低山、丘陵地貌区,面积 90.68km2。工程地质岩组层状较软变质岩组()、块状较硬坚硬侵入岩组(),基岩风化较强烈,风化层厚 520m,植被发育,自然坡角 2030,人工坡角 5080,人工坡高520m。多数无护坡,呈裸露状,属不稳定危险斜坡,强降雨诱发极易产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区内有地质灾害点 8 处(均为崩塌),占全市地质灾害点总数的 12.12%,灾害点密度 0.088 处/km 2。地质灾害险情分级中型 5 处、小型 3 处,主要地质灾害类

37、型为崩塌、滑坡,诱发因素为削坡建房、交通、水利建设削坡、地震和强降雨。地质灾害为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 40.00 万元,潜在威胁人数 142 人,潜在经济损失 377.00 万元。2、那霍-罗坑-沙琅-望夫崩塌、滑坡、泥石流高易发区(A 2)位于规划区北部、北东部,低山丘陵,分布面积为 348.93km2。层状较硬碎屑岩组()、块状较硬坚硬侵入岩组(),基岩风化较强烈,风化层厚520m,植被发育,自然坡角 2040,人工坡角 5080,居民削坡建房,道路建设削坡,人工坡高 525m。多数无护坡,呈裸露状,属不稳定危险斜坡,强降雨诱发极易产生崩塌、滑坡及泥石流地质灾害。区内地质灾害发育,地

38、质灾害点共有 46 处,占总灾害点数的 69.70%,其中崩塌44 处,滑坡 2 处,地质灾害点平均密度 0.132 处/km 2。地质灾害险情分级大型有 112处、中型 26 处、小型 19 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诱发因素为削坡建房、交通、水利建设削坡、地震和强降雨。地质灾害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58.5 万元,潜在威胁人口 927 人,潜在经济损失 1871.7 万元。4.3 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地质灾害中易发 1 个区,分布于规划区中、中东部,总面积 215.63km2,占规划区总面积 12.13%。望夫-观珠-马踏-麻岗崩塌、滑坡中易发区(B)位于规划区中、中东南部,属丘陵地貌区

39、,面积 215.63km2,工程地质岩组为块状较硬坚硬侵入岩组(),风化残坡积厚 210m,植被较发育,水土流失轻微,自然坡角 1525,人工坡角 4570,坡高 310m,绝大部分未进行有效的防灾治理,属不稳定危险斜坡,强降雨诱发易产生崩塌、滑坡及泥石流地质灾害。区内地质灾害发育,地质灾害点共有 4 处,占总灾害点数的 6.06%,其中崩塌 2处,滑坡 2 处,地质灾害点平均密度 0.018 处/km 2。地质灾害险情分级大型 1 处、中型 1 处、小型 2 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诱发因素为削坡建房、交通、水利建设削坡、地震和强降雨。地质灾害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7.2 万元,潜在

40、威胁人口 161 人,潜在经济损失 2103 万元。4.4 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2 个,分布于规划区中部、西南部及东南部平原及台地区,总面积 1123.04km2,占规划区总面积 63.15%。1、望夫-马踏-岭门崩塌、滑坡低易发区(C 1)位于规划区东南部,台地、平原区为主,局部为丘陵地貌,面积 237.55km2。工程地质岩组主要有砂、砾石、粘土多层土体岩组()、层状软红层岩组()、层状较软变质岩组()、块状较硬坚硬侵入岩组(),台地、平原区自然坡角5,丘陵区坡角 1525,基岩风化较强烈,残坡积层厚 0.530m,植被较发育较差,水土流失中等严重;人工坡角 4560,一般坡

41、高 25m,较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区内地质灾害不发育,未发现现状地质灾害点,潜在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诱发因素为削坡建房、交通、水利建设削坡、地震和强降雨。2、那霍-霞洞-观珠-林头-水东-旦场-麻岗-树仔-陈村-坡心-小良-沙院崩塌、13滑坡低易发区(C 2)位于规划区中部、西南部,台地及平原区,面积 885.49km2。工程地质岩组主要有砂、砾石、粘土多层土体岩组()、层状较软变质岩组()、块状较硬坚硬侵入岩组(),台地、平原区自然坡角5,丘陵区坡角 1525,基岩风化较强烈,残坡积层厚 0.530m,植被较发育较差,水土流失中等严重;人工坡角 4560,一般坡高 25m,

42、较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区内地质灾害不发育,地质灾害点共有 8 处,占总灾害点数的 12.1%,其中崩塌7 处,滑坡 1 处,地质灾害点平均密度 0.009 处/km 2。地质灾害险情分级大型 2 处、中型 4 处、小型 2 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诱发因素为削坡建房、交通、水利建设削坡、地震和强降雨。地质灾害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40.7 万元,潜在威胁人口 392 人,潜在经济损失 1025 万元。14第五章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部署5.1 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原则与方法本次规划在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的基础上,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规划区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人类工程建设和经

43、济活动强度,分析预测规划区内地质灾害潜在的危害程度,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对全区地质灾害进行分区防治规划,为城市规划、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5.2 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工作部署依据上述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分原则与标准,将电白区地质灾害防治区划为 2 个重点防治区,1 个次重点防治区,2 个一般防治区。5.2.1 重点防治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主要分布在霞洞镇、黄岭镇、那霍镇、罗坑镇、沙琅镇、望夫镇,地形地貌为低山、丘陵,总面积 439.61km2,占总面积的 24.72%。工程地质岩组主要为层状较软变质岩组()、层状较硬碎屑岩组()和块状较硬坚硬侵入、潜火山岩组()等。经济发展水

44、平不高,但城镇地区发展较快,山区及乡村则相对较慢,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是道路建设、采矿、垦植、城镇建设等,该区以崩塌、滑坡等突发生地质灾害最为常见,影响及危害也较严重,主要地质灾害稳患点有:霞洞镇化普村宵其营崩塌、罗坑镇里联小学崩塌。较重要矿区有:霞洞镇下中村石场、黄岭镇下平山石场、黄岭镇东华村石场、霞洞镇坡田村委会鸡笼岭石场、霞洞坡田村委会牛栏岭石场、望夫镇花山村委会石场。区内有地质灾害点 54 处,灾害点密度 0.123 处/km 2,受威胁总人口 1069 人,预估险情经济损失为 2248.7 万元,地质灾害防治经费预算为 3668 万元。本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根据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当地经济

45、能力、分期分批进行治理;对于直接影响人民生命财产、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灾害点应属近期治理。本区近期防治点 26 处,中期防治点 28 处。本区地质灾害防治主要措施:1、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对地质灾害的危害性有足够的认识和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城乡建设、交通建设、农林水电建设等对地质环境有影响项目的立项、审批,要严15格把关,制订相应防治措施。教育群众在削坡建房过程中,尽量减少削坡,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政府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规划中心村建设,改善居民的居住坏境,也可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2、对重要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在无法治理或治理经费超过搬迁经费的情况下,应采取搬迁避让;此外以工程防治为主或采取

46、部分搬迁避让。工程防治主要方法措施有坡面防护(如挡墙支挡、锚固、后坡排水、削方减载等)和坡面绿化等生物工程防治措施。水土流失治理,主要采取种植被,逐步提高植被覆盖率,从而达到防止或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对于矿山开采引起的地质灾害,采取谁开发谁治理的原则。3、选择少数重要、典型的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点加以剖析,建立地质灾害点防治示范点;开展专项课题研究,研究诱发因素和规律等;寻找合适的对策与措施,并加以推广。4、对重要的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点建立群专结合监测网络,并与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相结合,形成地质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对重要交通干线、居民集中区附近的重要地质灾害点制定汛期巡回检查

47、制度,并对监测人员进行必要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5.2.2 次重点防治区()该区分布在规划区的望夫镇西南部、观珠镇东部、马踏镇西部局部、麻岗镇北东部、树仔镇北部部分地区,属丘陵地貌,面积 215.63km2,占总面积的 12.13%。工程地质岩组为块状较硬坚硬侵入、潜火山岩组()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镇地区发展较快,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主要是道路建设、采矿、垦植、城镇建设等,该区以崩塌、滑坡等突发生地质灾害最为常见,影响及危害也较严重,该区内有地质灾害点 4 个,灾害点密度 0.018 个/km 2,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口 161人,潜在经济损失 2103 万元,地质灾害防治经费预算为 610

48、万元。防治对策和措施除与上述相同外,可根据各灾害点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法。总体上均应把地表截排水渠用水泥砂浆护壁,以防渗水。对水土流失区,应封山育林,种经济作物保护水土。5.2.3 一般防治区()该区主要分布在望夫镇、沙琅镇、观珠镇、霞洞镇、林头镇、小良镇、马踏镇、16岭门镇、旦场镇、麻岗镇、树仔镇、陈村镇、坡心镇、沙院镇,地形地貌为台地、平原,总面积 1123.04km2,占总面积的 63.15%。工程地质岩组主要有砂、砾石、粘土多层土体岩组()、层状软红层岩组()、层状较软变质岩组()、块状较硬坚硬侵入岩组()等。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城镇地区发展较快,山区及乡村则相对较慢,人类工程活动主

49、要是道路建设、垦植、城镇建设等,该区以崩塌、滑坡等突发生地质灾害最为常见,影响及危害也较轻。区内有地质灾害点 8 处,灾害点密度 0.007 处/km 2,受威胁总人口 392 人,预估险情经济损失为 1025 万元,地质灾害防治经费预算为 1456 万元。本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根据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当地经济能力、分期分批进行治理;对于直接影响人民生命财产、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灾害点应属近期治理。本区近期防治点 8 处。该区属台地、平原区,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或非易发区,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地质灾害类型以小型崩塌、滑坡为主,规模小,危害性不大。本区虽然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不严重,也应该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重视,特别在将来的城镇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应加强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管理,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17第六章 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6.1 地质灾害详细调查2018 年前,开展全区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