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光缆开挖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施工单位:编制日期:光缆开挖作业指导书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1第二章 工程描述.1第三章 施工流程.1第四章 光缆安全应急预案.3光缆开挖作业指导书0为确保石兰线排碱沟治理工程中,光缆及管线在施工中不受到损害、保证本项工程井然有序的组织施工,现制定以下光缆保护方案:1、工程概况1.1 工程名称:1.2 建设单位:1.3 建设地点:1.4 建设规模:农田水利建设中黄灌区新开沟渠涉及到的石兰线2#+573m41#-42#段共计177道排碱渠,采取两侧砌浆砌石护岸挡墙和砼预制块,管道上方加砼楼板盖板或浆砌石护坦。本方案针对2#+573m,3#+200m,4#+704m
2、,5#+920m,6#+861m,39#+440m,39#+190m,38#+560m。共计8处浆砌石,开挖出光缆进行砌石保护。2、工程描述石兰线输油管道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境内,大部分敷设于稻田内,2013 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田基本建设计划投资 110 亿元,要求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畅通、沟相连、路平坦”的标准,以达到农田得到有效的灌溉。现石兰线面临着农田排碱沟季节性清渠作业,清淤后,管道出现外露和埋深不足的现象出现,清淤作业也对管道本体安全形成很大安全隐患。2013 秋季和 2014 年秋季分公司石兰原油管道所经排碱沟进行了统计,经统计,共计 177 道排碱沟采取两侧砌浆砌石护岸挡墙
3、和砼预制块,管道上方加砼楼板盖板或浆砌石护坦。由于施工地点都在农田地中,需要对每处施工点进行青苗赔偿。3、施工流程 3.1 探坑开挖光缆埋置深度、准确位置及地下情况以管道科提供的光缆检测报告为依据。人工在排碱沟两侧开挖探坑,确定光缆及管道埋深、走向。可根据光缆及管道走向将排碱沟内光缆、管道挖出后进行保护。由于部分光缆埋深较浅,在开挖时避免破坏光缆,人工开挖时,使用铁锹挖土采取平面浅铲法,每次挖土只清理表面土,缓慢取土,直至基槽深度,严禁使用风镐、机械开挖。光缆挖出后,用警戒带将光缆两侧各 1m 围护,机械围堰等作业时,不得在警戒带范围内开挖。3.1.1、所有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图纸及光缆检查数据,
4、掌握各地下管线及光缆的类型、光缆开挖作业指导书1走向、管线的交叉情况等,明确需要坑探的位置。3.1.2、现场进行坑探作业必须有项目部管理人员旁站监督,遇特殊情况及时上报。3.1.3、本着随挖随埋的原则,测量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对开挖裸露出的管线、光缆及时施工,使管线光缆等地下构筑物的暴露时间不得超过 24 小时,若施工时间较长,可采取素土回填 50cm,现场 24 小时人员监护。3.1.4、在开挖探坑时,应根据工作面大小合理安排施工人数,人与人之间应保持安全距离,防止镐头、铁锹等伤人事故的发生。3.1.5、对于较深的探坑,在 2 米范围内必须采取放坡措施,防止坍塌。3.1.6、坑探施工应注意对管
5、线及光缆的保护,开挖前预计大致埋深。3.1.7、挖探坑过程中,探坑四周应做临时性保护措施,探坑如位于道路外侧绿地内,应使用临时护栏,并设警示标志。如探坑位于现况道路范围内,应避开高峰时段,利用夜间组织施工,并按公路交通安全要求设置交通警示牌、警示灯等标志,保证安全防护距离(不小于 50 米) ,保证车辆的正常通行。3.2 围堰导流对于处于河道内的施工场地,为防止流水及雨季突发山洪对施工场地的破坏,保证施工安全,必须对河道内施工场地进行围堰导流。围堰外用草袋装土堆砌,草袋子间隙用土填充夯实,围堰坝上口宽 1.0 米,下口宽 2 米,坝顶高出河床 1.5m,本标段围堰长度根据现场情况确定。迎水面在
6、草袋的外面用防水彩布进行防渗,防水彩布用木桩固定,围堰坝要有足够的强度来抵挡水的冲刷。在开槽前要先挖导流渠,疏通上下游的渠水,导流渠靠近基槽进行开挖,上口宽2m,下口宽 1.2m,深 1m,采用单斗挖掘机进行开挖作业。导流渠宽度根据水流量的大小而确定,导流沟底低于基底平面,且沟底沿水流方向有一定的坡度,开挖边坡比根据土质定。3.3 基槽开挖基槽开挖时,光缆及管道范围 1m 内采用人工开挖,基槽开挖范围包括坡面及基槽,开挖时避免对不必开挖的基槽土造成破坏。基槽底部不合格土、杂物等必须清除。因开挖段为淤泥及流沙层,地下水位较高,开挖过程中需要采用 100mm 口径抽水泵抽水。基槽内水抽干后,用泥浆
7、泵将淤泥直接吸到槽车上,运至指定卸土点堆放;吸不了的淤泥采用机械清理,装入槽车,运至卸土点。基槽表面清理平整后,应及时报验。基槽验收后尽快施工,若不能立即施工,应做好基槽的保护,复工前应再检验,必要时光缆开挖作业指导书2须重新清理。基槽底部采用平面夯实设备进行夯实,开挖为流砂、淤泥,应及时进行换填处理,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施工。3.4 浆砌石施工C20 混凝土护板渠底管 道夯填土M7.5 浆砌护坡1.2mm浆砌石护岸挡墙主要保护大型排碱主沟,由于该 8 道排碱主沟不仅起到农田灌溉的主要送水途径,还起到泄洪作用,因此对该 8 道排碱主沟采取浆砌石护岸保护,顶宽 0.6 米*底宽 1.
8、2 米高度与排碱沟顶部齐平,若承载力满足不了需求可先进行干插毛石的方法处理基底,然后在表面制作浆砌石护坦厚 0.3 米,上下游置截水垂裙,上游垂裙深 1.2*宽 0.5 米、下游垂裙深 1.5*宽 0.5 米。管道上方 50cm 内素土回填;光缆铺砂盖砖,上方 50cm 内素土回填。4、光缆安全应急预案4.1、为维护光缆的正常传输,保护国家资产,及时、妥善处理本项目在施工期间可能发生的光缆破坏、损坏等安全事故,减少光缆破坏,特制订本预案。4.2、应急救援机构、人员及职责1)机构设置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组 长: 副组长: 现场施工组长: 应急小组人员:2)机构及人员职责光缆开挖作业指导书3负责相关施
9、工现场光缆安全救援预案的制定、修改和宣传工作,光缆安全预案经项目经理初步审核后上报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审定。检查督促本单位做好各项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应急救援准备工作;必要时,组织指导重点防范单位进行重大、特大光缆挖断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发现、接报光缆事故或其他异常情况时,立即如实报告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并及时组织救援、抢险和救援,尽快控制险情蔓延。发生重大、特大光缆挖断事故时,负责指挥应急救援、抢险和救援事故范围内的支持保障工作。督促、检查事故救援的善后工作和恢复生产工作,按责任划分进行奖罚认定和救援,并逐级上报。4.3、应急救援准备1)技术质量安全部负责在本项目中组建人数不少于 10 人的抢险救灾预
10、备队,并进行演练以满足事故发生时的抢险、救灾工作。2)综合材料部负责抢险物资的采购和储备,包括安排吊车 1 辆、行政车辆 2 辆以及铁锹、绳索、安全帽、消防用具、急救设备和供电设施等购置。3)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车辆、资金的调配以及配合作业队对伤员生活必需品和救援、器材、物资的供应。4)治安保卫组:负责组织作业队现场治安,疏通救援车交通路线,交通指挥,设立警戒,指导人员疏散,引导安排媒体采访事宜。5)善后处理组:指导、协助各作业队对抢险人员接待等工作,负责协助、指导作业队接待各配合单位,分析事故原因、协商赔偿事宜。6)技术分析组:负责组织作业队收集有关设计、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工程日志和班前
11、安全讲话等相关材料,对有关设备、设施、器具、起因物(指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物体) 、痕迹、现场遗留物等进行技术分析、检测和试验,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4.4、应急救援程序1)发现、接到光缆安全事故或其他异常情况时,立即如实报告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并组织有关人员到达现场,组织指挥救援、抢险且进入救援响应工作程序。2)由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副组长安排组织实施。其他小组成员各司其职,组织有关部门及时制定应急救援安全保障措施和其他光缆安全管理保证事项,并监督指光缆开挖作业指导书4导应急救援小组组织贯彻实施。3)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严格按照职责做好救援、抢险和救援响应工作,随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事
12、故救援情况;及时增加所需的应急救援援助响应人员、设备等;并切实做好救援、抢险和善后的各项工作。5、应急措施5.1 工程开工前,与各配合单位取得联系,建立互信机制,保留日常联系方法,一旦事故发生,可直接与各配合单位取得联系,加快救援抢险人员及救援设备到达现场的速度。5.2 带领各配合单位值班人员到现场查看,熟悉工地工作进度和施工计划,熟悉工地各工程件名与既有设备的关系,保证相互联络过程中对对方的语言产生歧义。5.3 平时组织救援组成员学习光光缆保护措施和其对行车影响,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遇事沉着冷静不慌张,保证采取的措施得当。5.4 对光缆表皮破损或已经变形的情况,现场负责人直接通知配合
13、单位现场监护人员现场查看是否损坏内部芯线。若已经引起内部芯线断开,现场负责人应立即组织现场人员在配合单位的监护下扩大该处的开挖范围,使该处具备维修作业条件。并立即通知事故应急救援领导组,启动应急预案。5.5 光缆全部或部分断开时,发现人通知现场负责人,负责人直接通知配合单位和事故应急救援组长,启动应急预案。5.6 应急领导组长、成员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赶到事故现场,根据现场情况,发生缆损伤时直接启动项目部级应急预案。项目部应急领导组长按规定将事故情况及时上报公司调度、安监部和有关主管领导。5.7 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按职责分工实施救援行动。6、重要资料及现场保护6.1 应急处理组到达现场后,按照各自分工展开工作。技术分析组收集并保管现场实物照片或影像资料。6.2 技术分析组收集造成事故的有关资料,分析原因。7、事故报告的程序事故报告程序:发现人(现场负责人)项目部应急组办公室(项目部调度)项目部应急组长通知项目部应急救援成员。报告应明确事故地点、时间、光光缆损伤程度光缆开挖作业指导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