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救助资金管理调查研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自然灾害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以及低收入家庭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等各项社会救助制度日益完善,社会救助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救助是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保障最低生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目标、最低纲领。社会救助是由政府对生活在社会低层的人给予救助,雪中送炭,使人能活下去。社会救助的项目有:灾民救助、城市贫民救助、农村五保户救助、城乡特殊对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等。社会救助资金是为了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帮助解决困难群众
2、的医疗困难、以及农村低保家庭的住房困难,专项用于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低保边缘户以及其他特定救助对象的补助资金。主要包括城乡低保资金、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临时救助资金、农村困难群众住房保障资金等。一、社会救助资金发挥的作用(一)保障民生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需要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由于贫富差距仍然存在,自然灾害频发,某些群众2因病致贫、以及天灾人祸等原因,遭受重大人身财产损害,仅依靠自身力量和现有的救助渠道难以摆脱困境,急需获得社会救助。因此社会救助是保障民生的需要。现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其中有的是由于受害人缺乏自我救济
3、的能力和稳定的生活来源造成的。国家以再分配方式给最低层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予以补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通过社会救助,能起到事先化解矛盾的作用,可以降低维稳成本。也可以体现党和国家对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高度重视。 (二)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着力保障和改善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的基本生活,是党对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有了救助资金,可以免除社会最低层人的生存危机、疾病恐惧;有了救助资金,可以对在日常生活中临时性、突发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真正做到解燃眉之急,起到救急救难的作用。(三)社会救助是实现公共财政基本目标内容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份。公共财政基本目标是实现
4、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首先必须建立财政救助体制,保障最低生活,确保生活在最低层的人“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有病能治、有学能上” 。3二、社会救助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一)部分地方的社会救助资金保障不足,导致一些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城区救助水平偏低、部分困难群众未能纳入社会救助的范围。(二)现行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救助标准过于原则,各地制定具体救助标准时缺乏统一的依据,随意性过大。(三)有关部门对社会救助的申请审查手段不足,申请人骗取社会救助待遇的现象时有发生。(四)人员机构不健全,基础薄弱, “三公布、四公开”透明度不高。社会救助工作直接与老百姓的吃穿住行连为一体,须得走进每
5、家每户进行摸底调查。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加,以及家庭收入来源的日益多元化,对救助对象的界定更是难以明确,更是加大了社会救助经办部门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而目前县、乡两级,特别是乡镇一级机构不够健全,人员配备不足,有些乡镇连民政干部只有 12名。再者,有些地方政府对社会救助进行直接干预,造成不符合救助的对象也得到救助。三、加强社会救助资金管理办法(一)鼓励和动员社会各级力量,尽可能最大限度地筹集社会救助资金。政府投一点,财政补一点,更重要的是动员社会互助、家庭自救,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提供捐助。4(二)部门联动,资源共享。切实推进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形成以民政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的管理运
6、作机制,将所有救助资金有效整合管理,将救助对象的资料形成共享资源,增加社会救助资金审核与审批工作的透明度,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社会救助资金工作效率,发挥最大社会救助效应。(三)严格资金审批程序,加强救助资金的动态管理。强化源头监管,严格规范民政资金分配使用程序。坚持制度先行,实现“关口前移、源头治理” 。制定一系列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制度和规定,对各类民政专项资金划拨、发放和管理使用进行规范,实行专项管理,严格资金分配使用的规范化、制度化。同时,注重完善集体领导、民主决策制度,重大资金安排集体商定。严厉杜绝救助指标由上至下的直接分配,严防权力滥用。社会救助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
7、救助资金评审必须程序化,救助对象必须经居(村)委会评议、街道(乡镇)审核、县(区)民政部门审批的“三审”程序,杜绝“人情、关系救助” ;其次公示制度化。对“三审”结果和救助资金发放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实行阳光救助;再次监督多元化,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群众民主等多管齐下,确保资金安全。5(四)健全机构,充实社会救助机构力量。社会救助制度执行的好坏,关键有两个因素“钱”和“人” 。真正把钱用到实处,做到“实事办好,好事办实”最关键的还是我们干部队伍建设的好坏。社会救助属最低层的救助,直接关系到低层老百姓的生存,对社会救助资金的管理应该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专门负责社会
8、救助政策宣传、救助对象调查摸底、救助标准和救助金额的审核等等,真正深入基层,全面掌握困难群众的生活情况。确保机构高效运行,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五)将群众和社会监督结果纳入社会救助资金管理目标考核内容。将群众和社会对社会救助资金管理的监督情况作为目标考核内容之一,更有利于保证社会救助资金管理的阳光操作,实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六)强化过程监管,积极开展民政资金专项监督检查。为确保各类民政专项资金按照规定用途专款专用、重点使用,每年有选择几项民政专项资金,组织开展监督检查近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农村低保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社会救助政策落实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优抚安置政策落实和专项资金
9、管理使用情况、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和民政资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等多项检查。针对各项检查中查出的问6题,本着不护短、不遮丑的态度,制定相应的措施,及时处理纠正。(七)强化末端监管,全面推行民政资金社会化发放工作。为有效杜绝一些基层单位截留、挪用、挤占民政资金现象的发生,确保各类民政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对象手中,使广大民政对象的利益得到了更有效的保障,从源头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低保补助发放不及时、不到位”等问题。(八)强化后续监管,建立民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机制。为了提升民政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益,对设立的依据、资金投向和分布情况、项目组织管理水平、专项资金使用进度、配套资金落实情况、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财务管理状况、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内容,进行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力避多头补助、重复建设、资金沉淀的现象,着力提高民政建设项目规划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九)强化责任追究,严肃查处民政资金管理使用中的违纪违法行为。高度重视处理群众信访举报和案件查处工作,严肃查办发生在民政部门和领导干部中贪污贿赂、失职渎职案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中的违纪违法案件。严肃查办贪污、挤占、挪用救灾救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捐赠、福利彩票公益金等专项资金方7面的案件。对系统内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例进行统计和梳理,深入剖析典型违纪违法案例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加强源头控制和教育防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