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第五章 文言文阅读(课件+试题)(打包9套).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课件试题打包9套.zip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课件试题打包9套.zip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提分点一重牵引内外结合推断文化常识的含义再提升训练20181215259.doc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提分点一重牵引内外结合推断文化常识的含义课件20181215260.ppt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提分点三重翻译突破实词虚词和句式一找准“三类”翻译点课件20181215262.ppt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提分点三重翻译突破实词虚词和句式二用好“六字”翻译诀课件20181215263.ppt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提分点三重翻译突破实词虚词和句式再提升训练20181215261.doc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提分点二重理解强化断句概括与分析一断句:三个步骤五个标志课件20181215265.ppt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提分点二重理解强化断句概括与分析二概括分析:三个步骤四比四防课件20181215266.ppt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提分点二重理解强化断句概括与分析再提升训练20181215264.doc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阅读素养提升_“清”人物“清”事件“清”评价课件20181215258.ppt
  • 全部
    •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提分点一重牵引内外结合推断文化常识的含义再提升训练20181215259.doc--点击预览
    •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提分点一重牵引内外结合推断文化常识的含义课件20181215260.ppt--点击预览
    •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提分点三重翻译突破实词虚词和句式一找准“三类”翻译点课件20181215262.ppt--点击预览
    •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提分点三重翻译突破实词虚词和句式二用好“六字”翻译诀课件20181215263.ppt--点击预览
    •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提分点三重翻译突破实词虚词和句式再提升训练20181215261.doc--点击预览
    •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提分点二重理解强化断句概括与分析一断句:三个步骤五个标志课件20181215265.ppt--点击预览
    •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提分点二重理解强化断句概括与分析二概括分析:三个步骤四比四防课件20181215266.ppt--点击预览
    •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提分点二重理解强化断句概括与分析再提升训练20181215264.doc--点击预览
    •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阅读素养提升_“清”人物“清”事件“清”评价课件20181215258.ppt--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重牵引,内外结合推断文化常识的含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19 分)张洞,字仲通,开封祥符人。父惟简,太常少卿。洞自幼开悟,卓荦不群。惟简异之,抱以访里之卜者。曰:“郎君生甚奇,必在策名,后当以文学政事显。 ”既诵书,日数千言,为文甚敏。未冠,哗然有声,自许以有为。寻举进士中第,再调颍州推官。民刘甲者,强弟柳使鞭其妇,既而投杖,夫妇相持而泣。甲怒,逼柳使再鞭之,妇以无罪死。吏当夫极法,知州欧阳修欲从之。洞曰:“律以教令者为首,夫为从,且非其意,不当死。 ”众不听,不得已谳于朝,果如洞言,修甚重之。宰相陈执中将葬,洞与同列谥为荣灵,其孙诉之,诏复议,改曰恭。洞驳奏:“执中位宰相,无功德而罪戾多,生不能正法以黜之,死犹当正名以诛之。 ”竟从议。时天下久安,缙绅崇尚虚名,以宽厚沉默为德,于事无所补,洞以谓非朝廷福。又谓:“谏官持谏以震人主,不数年至显仕。当重其任而缓其迁,使端良之士不亟易,而浮躁者绝意。 ”祁国公宗说恃近属,贵骄不道,狱具,英宗以为辱国,不欲暴其恶。洞曰:“宗说罪在不宥。虽然,陛下将惩恶而难暴之,独以其坑不辜数人,置诸法可矣。 ”英宗喜曰:“卿知大体。 ”洞因言:“唐宗室多贤宰相名士,盖其知学问使然。国家本支蕃衍,无亲疏一切厚廪之,不使知辛苦。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宗室缘是怨洞,上不罪也。江西荐饥,征民积岁赋,洞为奏免之。淮南地不宜麦,民艰于所输,洞复命输钱,官为籴麦,不逾时而足。未几卒,年四十九。(删节自《宋史·列传第五十八》)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B.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C.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D.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解析:选 D。这段文字的正确断句为:“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学,是与德行、言语、政事并称,被后世的学者视为儒学“孔门四科”之一的学术门类。B.未冠,即尚未加冠,按古礼男子年二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所以男子未成年可称“未冠” 。C.推官、缙绅、知州、宰相,均为古代行政官员职务的称谓, “宰相”是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D.谥,是帝王、贵族、士大夫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 “荣灵”和“恭”均可为谥。解析:选 C。 “缙绅”是“士大夫”的身份的泛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洞自幼聪慧,文思敏捷。里之卜者曾预言他在文学政事方面会有成就;他还没有行加冠礼,就已名声远播。B.张洞敢说实话,坚持原则。刘柳打死妻子被判极刑,张洞认为刘柳是从犯,不应受死;复议陈执中的谥号时,他义正词严。C.张洞心忧国事,深谋远虑。他认为谏官不应升职太快,宗室人员应受约束,因此遭受宗室的诽谤,英宗因其识大体而不加怪罪。D.张洞体恤民情,关注民生。他上奏朝廷免除江西百姓拖欠的赋税,又下令准许淮南百姓以输钱代替缴纳小麦。解析:选 C。C 项“因其识大体而不加怪罪”错, “识大体”无中生有。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律以教令者为首,夫为从,且非其意,不当死。译文: (2)祁国公宗说恃近属,贵骄不道,狱具,英宗以为辱国,不欲暴其恶。译文: 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教令者” ,教唆的人;“以” ,把;“当” ,理应;“恃” ,依仗;“近属” ,这里指皇帝的近亲;“不道” ,不遵守法规;“狱具” ,定案;“暴” ,通“曝” ,曝光。答案:(1)法律认为,教唆命令打人的人是首犯,妇人的丈夫是从犯,而且不是他的本意,不应判处死刑。(2)祁国公宗说倚仗是皇帝近亲,骄横不法。定案后,英宗认为有损国家体面,不想公布他的罪行。【参考译文】张洞,字仲通,开封祥符人。父亲张惟简,官为太常少卿。张洞自幼聪明,卓越超群。3张惟简很赞许,就抱着去见乡中占卜者。占卜者说:“公子长相不一般,必定能考中进士,将来应当以文学政事显扬。 ”开始读书,每天数千字,做文章非常敏捷。不到二十岁,已经大有声名,自许大有作为。随即考中进士,调任颍州推官。有一叫刘甲的百姓,强迫其弟刘柳鞭打妻子,过后扔掉棍棒,夫妇二人相拥哭泣。刘甲大怒,逼刘柳再打,结果妇人被无辜打死。吏人判处她丈夫极刑,知州欧阳修准备听从。张洞说:“法律认为,教唆命令打人的人是首犯,妇人的丈夫是从犯,而且不是他的本意,不应判处死刑。 ”众人不听,不得已报朝廷评议,果然如张洞所言,欧阳修很器重他。宰相陈执中将下葬,张洞和同事们谥为荣灵,他的孙子向朝廷申诉,诏命人重议,改谥为恭,张洞驳斥道:“陈执中身为宰相,无功德而罪恶多,活着时不能依法罢免他,死后也应正名以示斥责。 ”但朝廷最后还是采用了先前的意见。当时天下久安,官僚士大夫崇尚虚名,以宽厚沉默为有德,于事无所补益,张洞认为这对朝廷不利,又说:“谏官靠进谏来震动皇帝,不数年就位进显职。应加重他们的责任而减缓他们升迁的速度,使端正优秀的人才渐渐显露,而让浮躁的人断绝想望。 ”祁国公宗说倚仗是皇帝近亲,骄横不法。定案后,英宗认为有损国家体面,不想公布他的罪行。张洞说:“宗说罪在不恕,虽然如此,但是陛下要惩办他,却难以公布他的罪行,仅以他坑杀数位无辜之人的罪行依法判罪就可以了。 ”英宗高兴地说:“你可谓识大体。 ”张洞借机进言:“唐宗室中出了许多贤能的宰相和名士,因为他们知晓学问,现在皇室本支人多,不顾关系远近都予以丰厚供养,不让他们知道生活的艰难,婢妾声伎多少都没有限制,以致于灭绝礼义,极其嗜欲。宽纵则扰乱法律,惩处则有伤亲属的感情,应按品级职位立制度,挑选老成之臣教导他们。 ”宗室因此怨恨张洞,皇上没有责怪他。江西连年饥荒,朝廷要征收百姓积欠的赋税,张洞奏明朝廷予以免除。淮南土地不宜种麦子,百姓难以缴送,张洞又命百姓交钱,由官府代为买进麦子,还不到期限就交足了。不久去世,享年四十九岁。A D 1重翻译,突破实词、虚词和句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19 分)范纯粹 ① 字德孺,以荫迁至赞善大夫。元丰中,为陕西转运判官。时五路出师伐西夏,高遵裕出环庆,刘昌祚出泾原。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神宗责诸将无功,谋欲再举。纯粹奏:“关陕事力单竭,公私大困,若复加骚动,根本可忧。异时言者必职臣是咎,臣不忍默默以贻后悔。 ”神宗纳之,进为副使。吴居厚为京东转运使,数献羡赋。神宗将以徐州大钱二十万缗助陕西,纯粹语其僚曰:“吾部虽急,忍复取此膏血之余?”即奏:“本路得钱诚为利,自徐至边,劳费甚矣。 ”恳辞弗受。哲宗立,居厚败,命纯粹以直龙图阁往代之,尽革其苛政。时苏轼自登州召还,纯粹与轼同建募役之议,轼谓纯粹讲此事尤为精详。时与夏议分疆界,纯粹请弃所取夏地,曰:“争地未弃,则边隙无时可除。如河东之葭芦、吴堡,深在夏境,于汉界地利形势,略无所益。而兰、会之地,耗蠹尤深,不可不弃。 ”所言皆略施行。纯粹又言:“今宜修明战守救援之法。 ”朝廷是之。及夏侵泾原,纯粹遣将曲珍救之,曰:“本道首建应援牵制之策,臣子之义,忘躯徇国,无谓邻路被寇,非我职也。 ”珍即日疾驰三百里,破之于曲律,捣横山,夏众遁去。元祐中,召为户部侍郎。徽宗立,加龙图阁直学士,改知永兴军。卒,年七十余。纯粹沉毅有干略,才应时须,尝论卖官之滥,以为:“国法固许进纳取官,然未尝听其理选。夫天下士大夫服勤至于垂死,不沾世恩,其富民猾商,捐钱千万,则可任三子,切为朝廷惜之。 ”疏上,不听。凡论事剀切类此。(《宋史·列传第七十三》)【注】 ①范纯粹,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四子。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B.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C.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D.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解析:选 B。根据名词“遵裕(人名)” “昌祚(人名)” “期” “麾下” “纯粹(人名)” “军”2“疾” ,虚词“之” “其” “焉” ,再结合本句意思可断开。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范纯粹就是因为父荫而升了官。B.羡赋,是指赋税收入在收支相抵后所剩余的部分。 “数献羡赋”表明当地非常富裕。C.缗,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也是古代计量单位,一缗即一串铜钱,一般每串一千文。D.军,宋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它有特定的政治、军事功能。解析:选 B。从下文范纯粹“忍复取此膏血之余?” “尽革其苛政”看,羡赋应是吴居厚横征暴敛所得,不能“表明当地非常富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范纯粹有大局意识。虽然不是自己的防区受到侵扰,他也主动派遣部下救援;与苏轼一同提出募役的建言,得到苏轼的称赞。B.范纯粹体恤百姓。神宗要把二十万缗钱调拨给他的辖区,他认为这是地方官搜刮的百姓膏血,上书推辞。自己上任,则废除前任的苛致。C.范纯粹思虑深远。宋夏议和,他认为占领人家的土地不放弃是战乱之源,况且这些西夏土地,有的难于驻守,有的耗费巨大,应果断放弃。D.范纯粹仗义敢言。宋神宗想再次派军出征的时候,范纯粹直言上奏表示反对;他反对朝廷卖官太滥,认为这样做对士大夫们不公平。解析:选 A。A 项, “范纯粹有大局意识……与苏轼一同提出募役的建言,得到苏轼的称赞”说法错误,其与苏轼一同提出募役的建言,得到苏轼的称赞不属于有大局意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异时言者必职臣是咎,臣不忍默默以贻后悔。译文: (2)臣子之义,忘躯徇国,无谓邻路被寇,非我职也。译文: 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异时” ,以后;“职臣是咎” ,宾语前置,责备(怪罪)我(失职);“贻”:留下。 “义” ,道理;“徇” ,通“殉” ,为某种目的而死,这里是为国家而死;“无谓” ,不要认为;“被” ,遭受;“非我职也” ,判断句,不是我们的职责。答案:(1)以后进言的人一定会责备(怪罪)我(失职),我不忍心默默无言而留下以后的懊悔。(2)做臣子的道理,就是忘掉自己,为国献身,不要认为邻路(管辖的地方)遭受敌人侵3略,(去救助)就不是我们的职责。【参考译文】范纯粹字德孺,凭借父荫升官到赞善大夫。元丰年间,担任陕西转运判官。当时五路兵马出发讨伐西夏,高遵裕从环庆出兵,刘昌祚从泾原出兵。高遵裕对刘昌祚未按约定的日期到达感到愤怒,想要追究责任处死他。刘昌祚又忧又怒卧病在床,他的手下都对此感到愤怒。范纯粹担心两军不和,以致于生出其它变故,劝高遵裕前往问候刘昌祚的病,那可能产生的祸端才会消弭。宋神宗责备各将没有功勋,打算第二次出征。范纯粹上奏说:“关陕的事情,我们的军力物资单薄匮乏,公私都非常困窘,如果再次行动,国家的根本就值得忧虑。(如果我不进言,)以后进言的人一定会责备我(失职),我不忍心默默无言而留下以后的懊悔。 ”神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升任他做副使。吴居厚担任京东转运使,多次献上剩余的赋税。神宗将要把徐州大钱二十万缗用来支持陕西。范纯粹对僚属们说:“我所管辖的地方虽然情况紧急,但怎么忍心取用这种老百姓用血汗钱交纳的多余的税款?”立刻上奏说:“我们地区得到这些钱确实有好处,但从徐州到边境,(运送这些钱)耗费的人力财力也太大了。 ”诚恳地推辞,不肯接受。哲宗继位,吴居厚身败名裂,朝廷命范纯粹以直龙图阁的身份前往代替他,范纯粹把吴居厚的苛刻法令全都废除。当时苏轼从登州被召回来,范纯粹与苏轼一同提出募议的主张,苏轼认为范纯粹讲述此事尤其精当详细。当时与西夏商议划分疆界,范纯粹请求放弃所取得的西夏土地,说:“争来的土地不放弃,那么边疆的战事就没有时候停止。比如河东的葭芦、吴堡,深处于西夏境内,对于我们的边界,在地利形势上,一点益处也没有。而兰、会那些地方,耗费国力太多,不可不放弃。 ”他所说的大致都得到了施行。范纯粹又说:“如今应当制订和明确作战、守卫、救援的方法。 ”朝廷认为他说得对。等到夏人侵犯泾原,范纯粹派遣将领曲珍前往救援,说:“我第一个提出应援牵制的策略,做臣子的道理,就是忘掉自己,为国献身,不要认为是邻路(管辖的地方)遭受敌人侵略,(去救助)就不是我们的职责。 ”曲珍当天就快马奔驰三百里,在曲律打败了西夏军队,又攻打横山。西夏军队逃走。元祐年间,召他担任户部侍郎。宋徽宗继位后,任命他担任龙图阁直学士,改任掌管永兴军。去世时,七十多岁。范纯粹沉着坚毅,有才干和谋略,他的才能适合时代需要。他曾经论述卖官太滥的危害,认为:“国法固然允许交纳钱财取得官位,但不曾考察他的治理才能与德行。天下的士大夫们勤劳供职一直到去世,也沾不到朝廷的恩典,那些富有之人、狡猾的商人,捐钱千万,就能使三个孩子得到任用,我私下里为朝廷感到可惜。 ”奏章呈上去,皇帝不予采纳。他的议论都像这样切中事理。B C A 1重理解,强化断句、概括与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19 分)王常字颜卿,颍川舞阳人也。王莽末,为弟报仇,亡命江夏。久之,与王凤、王匡等起兵云杜绿林中,聚众数万人,以常为偏裨,攻傍县。后与成丹、张卬别入南郡蓝口,号下江兵。引军与荆州牧战于上唐,大破之,遂北至宜秋。是时,汉兵与新市、平林众俱败于小长安,各欲解去。伯升闻下江军在宜秋,即与光武及李通俱造常壁,曰:“愿见下江一贤将,议大事。 ”成丹、张卬共推遣常。伯升见常,说以合从之利。常大悟,曰:“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豪杰并起。今刘氏复兴,即真主也。诚思出身为用,辅成大功。 ”常还,具为丹、卬言之。丹、卬负其众,皆曰:“大丈夫既起,当各自为主,何故受人制乎?”常心独归汉,乃稍晓说其将帅曰:“往者成、哀衰微无嗣,故王莽得承间篡位。既有天下,而政令苛酷,积失百姓之心。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若负强恃勇,触情恣欲,虽得天下,必复失之。以秦、项之势,尚至夷覆,况今布衣相聚草泽?以此行之,灭亡之道也。 ”下江诸将虽屈强少识,然素敬常,乃皆谢曰:“无王将军,吾属几陷于不义。愿敬受教。 ”即引兵与汉军及新市、平林合。及诸将议立宗室,唯常与南阳士大夫同意欲立伯升,而朱鲔、张卬等不听,欲立更始。及更始立,以常为廷尉、大将军,封知命侯。更始败,建武二年夏,常将妻子诣洛阳,肉袒自归。光武见常甚欢,劳之曰:“王廷尉良苦。每念往时共更艰厄,何日忘之。莫往莫来,岂违平生之言乎?”常顿首谢曰:“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 ”帝笑曰:“吾与廷尉戏耳。吾见廷尉,不忧南方矣。 ”特加赏赐,拜为左曹,封山桑侯。十二年,薨于屯所,谥曰节侯。 (节选自《后汉书·李王邓来列传》 ,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B.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C.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D.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解析:选 C。 “愚臣”是“不量”的宾语, “任以南州”的主语是更始帝,所以应断在2“愚臣”后。 “河北”是“即位”的地点,作宾语;“心开目明”的主语是“愚臣” ,所以应断在“河北”的后面。原文标点为:“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纪年的名号,如建武;也可用于称呼皇帝,如更始。B.肉袒指脱去上衣,裸露肢体。古人在祭祀或谢罪时以此表示恭敬或惶恐之意。C.顿首此处意为磕头。古时也常用于书、表、奏等文章的结尾,表示敬意。D.薨在唐代以前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后来也用以指皇帝、太后之死。解析:选 D。皇帝、太后之死称“崩”不称“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常与王凤、王匡等起兵,大破荆州牧。王常他们起兵后攻打云杜附近各县,号称下江兵,后来又大败荆州官兵,在当时具有较大的影响。B.王常希望辅助汉朝,成就功业。王常听了伯升的建议后觉得很有道理,便向成丹、张卬说明,但成丹、张卬不同意,认为应该各自做主。C.王常素有威望,以理服人。王常想归顺汉朝,便把归顺的道理对将士们陈述,最终他促成了下江兵和汉军、新市军等联合抗击王莽。D.王常一心为汉,备受重用。他在更始帝时拜将封侯,更始帝兵败后投靠光武帝,光武帝虽对他有所不满,但念及两人的情谊还是委以重任。 解析:选 D。D 项“但念及两人的情谊还是委以重任”的说法不正确。原文中,光武帝提到两人关系时带有责备王常的语意,他重用王常有“不忧南方”的考虑。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豪杰并起。译文: (2)以秦、项之势,尚至夷覆,况今布衣相聚草泽?译文: 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篡弑” ,弑君篡位;“残虐” ,残害虐待;“并起” ,一起起义;“夷覆” ,灭亡,这里是“被消灭”的意思;“布衣” ,普通百姓;“草泽” ,民众中间。答案:(1)王莽篡夺政权,杀了皇帝,残害虐待天下百姓,百姓思念汉朝,所以豪杰一起起义。(2)凭秦朝、项羽的力量,尚且被消灭,何况现在我们这些在民间聚集的平民呢?【参考译文】王常字颜卿,是颍川郡舞阳人。王莽末年,替弟弟报仇,逃亡到江夏。不久,和王凤、王匡等人在云杜绿林起兵,聚集了几万人,用王常为将佐,攻打云杜附近各县。后来和成3丹、张卬(áng)另领兵进驻南郡蓝口,号称下江兵。(王常他们)率领部队在上唐与荆州刺史激战,大败荆州守军,接着向北进攻直到宜秋。 这时,(刘伯升等率领的)汉军和(王匡等率领的)新市兵、(陈牧等率领的)平林兵都在小长安被打败,各路人马准备解散离开。刘伯升听说下江军在宜秋,立即和光武帝以及李通一起到王常的军营拜访,说:“希望见下江一位贤将,一起商议大事。 ”成丹、张卬共同推举王常。刘伯升见到王常,用联合的好处来劝说王常。王常恍然大悟,说:“王莽篡夺政权,杀了皇帝,残害虐待天下百姓,百姓思念汉朝,所以豪杰一起起义。现在刘氏又兴盛起来,就是真正的君主。我确实想为汉朝献身付出,辅助(刘氏)成就大功业。 ”王常回来后,详细地向成丹、张卬说明了情况。成丹、张卬倚仗自己的部队人多,都说:“大丈夫已经起义,应该各自做主,为什么要受别人制约呢?”王常一心只想归顺汉朝,就慢慢说服下江军的将帅说:“以前成帝、哀帝衰微没有后代,所以王莽能够趁机篡位。(王莽)拥有天下后,政令苛刻严酷,时间久了就失去了民心。做大事,应当要下顺应民心,上符合天意,功业才可以成就。如果依仗强大勇猛,放纵情感欲望,即使得到了天下,一定会再失去它。凭秦朝、项羽的力量,尚且被消灭,何况现在我们这些在民间聚集的平民呢?(如果)按照这种做法行事,是走向灭亡的道路啊。”下江的各位将领虽然倔强缺少见识,然而一向尊敬王常,于是都感激地说:“(如果)没有王将军,我们这些人差一点陷入不义(的境地)。愿恭敬地接受教诲。 ”(王常)立即带领军队和汉军及新市兵、平林兵会合。等到众将领商议确立王室的时候,只有王常和南阳的士大夫同心想拥立刘伯升,然而朱鲔(wěi)、张卬等人不听从,想拥立更始帝。等到更始帝登基,任命王常担任廷尉、大将军,封知命侯。更始帝战败,建武二年夏天,王常带着妻子和孩子到洛阳去,裸露上身自行归降。光武帝见到王常很高兴,慰劳他说:“王廷尉很辛苦。(我)常常想起从前(我们)一起经历艰难困苦,没有哪一天能忘记。后来一直没有来往,怎么违背了往常(辅佐真主的)话呢?”王常磕头谢罪说:“更始帝不嫌弃我这个臣子,任命我担任南州长官。赤眉军攻入长安打败更始帝的部队,(我)灰心失望,以为天下又失去了纲常法纪。听说陛下在河北登基,(我)心明眼亮。今天能够在朝廷里见到陛下,即使死了也没有留下遗憾了。 ”光武帝笑着说:“我和廷尉开玩笑罢了。我见到了廷尉,不担忧南方了。 ”(光武帝)特地加以赏赐,授以(王常)左曹这一官职,封为山桑侯。光武十二年,(王常)在驻军的地方去世,谥号叫节侯。C C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