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颅脑损伤护理颅脑损伤护理( Craniocerebral injury nursing)教学目的和要求1、 熟悉头皮损伤、颅骨骨折和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掌握其护理措施(特别是脑脊液漏 的护理)2、 了解原发性脑损伤的发病机理、熟悉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掌握临床观察与护理 3、 掌握颅内血肿(特别是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观 察与护理、熟悉颅内血肿的治疗原则、了解诊断方法。重点和难点原发性脑损伤的发病机理、病理类型和临床表现、颅内血肿(特别是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和治疗、观察和护理一、头皮损伤 (hematoma of scalp)(一 )头皮血肿 1、头皮下血肿 2、帽状腱
2、膜下血肿 3、骨膜下血肿 (二 )头皮裂伤 (三 )头皮撕脱伤 二、颅骨骨折( Skull fracture)1、定义2、分类:(一 ) 按部位分:颅盖骨与颅底骨骨折(二 ) 按骨折形态分:线性与凹陷性骨折(三 ) 按骨折是否与外界相通:开放性与闭合性骨折(主要学习线性和凹陷性骨折) (一 )线形骨折 (linearty fracture)1、颅盖骨线形骨折可引起: 硬膜外血肿 颅内积气2、颅底线形骨折 颅前窝骨折 a、熊猫眼征 b 、脑脊液鼻漏 c、 I , II对颅神经损伤 颅中窝骨折a、鼻出血或脑脊液鼻漏b、脑脊液耳漏c、 II、 III、 IV、 V、 VI、 VII、 VIII颅神经
3、损伤d、伤及颈动脉海绵窦段可出现搏动性突眼及颅内杂音 颅后窝骨折a、 Battle征b、枕下部肿胀及皮下瘀血斑c、后组颅神经损伤诊断诊断 (diagnosis)1、颅盖骨骨折X线诊断率为 90%以上2、颅底骨骨折根据症状与体征可以明确诊断,X线诊断率为 30%-50%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的处理原则1 、 不堵 、 不掏 、 不冲洗 、不作腰穿2 、 预防感染治疗3 、 脑脊液漏一般在一周内停止,若超过一月则需手术修补(二 ) 凹陷性颅骨骨折 (depressed skull fracture)1、合并脑损伤或面积大,引起颅内 压增高2、凹陷骨折片压迫重要功能区,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3、开放性
4、颅骨粉碎性骨折4、凹陷性骨折压迫大静脉窦若引起神经体征或颅内 压增高者术前做好处理大出血的准备5、骨折凹陷超过 1cm手术指征凹陷性颅骨骨折手术适应证 护理1、护理评估: 健康史、身体状况、心理社会状况2、护理问题: 感染的危险、知识缺陷、潜在并发症3、护理措施 防止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的护理: 病人鼻内或耳内有渗出液流出,通知医生,协助检查是否有脑脊液漏。 确定是脑脊液漏,注意:a 卧位,前 37天患侧处于低位,取头高卧位,起到自行减压作用,b禁止做腰穿,以免引起颅内感染。c抬高头部,体位维持到脑脊液漏停止后三天。d每日清洁,消毒鼻前庭或外耳道 2次,切忌棉球过湿使液体逆流入颅内。e 禁忌挖耳,
5、抠鼻,堵塞,冲洗耳鼻腔,及从耳鼻腔滴药。f 禁忌从鼻腔吸痰或插胃管。g 病人应避免咳嗽,打喷嚏或擤鼻涕等动作,可引起脑膜炎。h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并加强口腔护理多数漏口在伤后 12周自行愈合,若超过一月仍未停止漏液的可考虑行硬脑膜修补术。( 2)促进颅内外漏通道尽早闭合 病情观察维持特定体位至停止漏液后 3 5天,患侧、半卧位、 30( 3)病情观察 颅内继发性感染 高颅压综合征 低高颅压综合征(一 )闭合性颅脑损伤 1、接触力 2、惯性力 三、脑 损 伤(二 ) 原发性颅脑损伤和继发性颅 脑损伤 1、脑震荡 a、意识障碍不超过半小时b、逆行性遗忘c、头痛、头昏、恶心、呕吐d、无神经体征e、脑
6、脊液、 CT未异常发现2、弥散性轴索损伤 机理:惯性力所致皮层与皮层下中枢失去联系 临床表现: a、昏迷时间长 b、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 c、颅内压增高症状 d、生命体征改变 e、神经系统体征3、脑挫裂伤a、病理:脑挫伤,脑裂伤 b、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 局灶症状和体征 头痛与恶心呕吐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4、原发性脑干损伤5、下丘脑损伤(三 ) 颅内血肿 按部位分为按时间分为分 类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脑室内血肿急性血肿亚急性血肿慢性血肿1、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血肿a、形成机制 硬脑膜动脉出血 静脉窦出血 颅骨板障出血1、 外伤史 2、 意识障碍3、 瞳孔改变 4、 锥体束征 5、 生命体征
7、6、 CT检查 : 颅骨内板与 脑表面之间有双凸镜或弓形密度增高影 b、临床表现与诊断 中间清醒期 意识好转期 意识障碍加重期2、硬膜下血肿(1) 急性硬膜下血肿 a、形成机理: 皮层动脉或静脉破裂 脑内血肿破入硬膜下 桥静脉断裂 分为: 急性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膜下血肿b、临床表现与诊断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其它征象均进行性加重 若为 亚急性 ,其颅内压增高和脑疝征象可 在 72小时后出现 CT检查 :内板与脑表面之间高密度 ,等密度或混合密度的新月形或半月形影(2)慢性硬膜下血肿 a、形成机理 老年病人(脑萎缩) 轻微脑外伤或无脑外伤 桥静脉撕裂出血 硬膜下小血肿 形成包膜 新生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血肿再扩大b、临床表现与诊断 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 血肿压迫所致的局灶症状和体征 脑萎缩、脑供血不全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