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趱行( ) 虞侯( ) 嗔怒( ) 朴刀( )恁地( ) 聒噪( ) 兀自( ) 怄( ) 面面相觑( ) 尴尬去处( ) ( )2解释下面的词语。(l)生辰纲: (2)趱行: (3)恁地: (4)兀自: (5)干系: (6)省得: 3体会下列 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差异。(1)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古义: 今义: (2)这厮不值得便骂人。古义: 今义: (3)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古义: 今义: (4)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古义: 今义: (5)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古义: 今义: (6)你理会得甚么!古义: 今义: (7)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
2、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古义: 今义: 4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5杨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晃盖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6仔细阅读课文内容,课文对“天热”这一自然环境的描写有何作用?参考答案:1、 zn y chn p nn gu w u q gn g2、 (1)编队运送的大批寿礼。 (2)赶路。(3)这样的,如此。(4)尚且,还。(5)责任(6)知道,懂得3、 (1)赶。拿(2)有必要。 做某事有意义。(3)地方。 去的地方,也有地方的意思。(4)遮蔽,躲藏。 影子,名词。(5)计策。 计算比较;争论;算计、筹划。(6)懂,知道。 理睬
3、。(7)付会。 借了钱归还别人。4、杨志并非无“智” 。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2)即使在光天化日之下,杨志也尽量减少途中休息,惟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惟恐
4、白胜酒中有蒙汗药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5、杨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这一关键症结就在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 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6、节选部分借助对自然环境天气的“热”的描写,不仅能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同时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开展,也就是说天热成了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一个重要客观原因,构思精美。例如军健们挑着重担走不动,一再要求杨志趁早凉行路,遇到树林就要歇凉,看到卖酒就急于要买来解渴,最后连杨志也禁不住喝了半瓢,无一不是由于天气酷热引起的。从另一方面看,吴用的巧计之所以能在黄泥冈松林里得以实现,就天时而言,也正是得力于天气炎热。所以作品对天气炎热的着力描写完全是为写“智取”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