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孟子〉两章》教案(新人教版九下)51.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482701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两章》教案(新人教版九下)5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孟子〉两章》教案(新人教版九下)5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孟子〉两章》教案(新人教版九下)5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孟子〉两章》教案(新人教版九下)5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孟子〉两章》教案(新人教版九下)5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孟子两章教案(新人教版九下)51【学习目标】 1、了解两篇短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并能从中受到启发。 2学习两篇短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并比较两篇短文的差异。 3掌握两篇短文的论辩语言。 【导学重点】 了解两篇短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并能从中受到启发。 学习两篇短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并比较两篇短文的差异。 【导学难点】 掌握两篇短文的论辩语言。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步骤】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 预习:看注释,试译全文;编提纲,试背全文。 2 简介孟子和孟子:孟子,名轲,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 ,

2、并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全书共七篇,计 261 章,约 35000 字。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告子 。 3 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接力赛诵读课文,后教师范读。 (2)教师巡视,释疑点拨。 (3)对照书下注释,学生独立思考,逐段疏通并翻译。 4概括课文的中心论点。 5同桌学生编写结构提纲。 6课文重点论述了“人和”的重要性,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例子,举例论证。 (提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 陈涉世家等。 ) 7提问:(1)本文论述的是不是军事问题?孟子是否主张打仗? (2)本

3、文论述的作战目的是什么? (3)第一段和第二、三段之间是什么关系?二、三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8整理:(1)通假字:“畔”同“叛” 。 (2)文章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3)字词:多音字:夫;一词多义:利、道、池、兵、之、而;古今异义:亲戚、去。(4)词性活用:域、固、威 9小结:这篇课文运用了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论述了“人和”对于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从而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意义。 10作业:1。领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2预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并简要比较两篇短文的差异。 文中有些地方参阅了名师特教备课笔记本初三语文(上) 、 教与学整体设计初三语文(第五册) 等教案,在此致

4、以诚挚的谢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导入 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炼,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 样论述这个问题的。 二、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要注意正音,要读得顺畅) 2请学生翻译第 1 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起,指被任用。欧(quan3)亩,田间、田地。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举用,被选拔。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chu3)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鱼盐,贩卖鱼和盐。 管夷吾举于土:士,狱官。举于上,从狱官手中被释放并被录用。 孙叔敖举

5、于海:海,在海边(隐居) 。 百里奚举于市:市,市井之间。 3请学生翻译第 2 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大任,重大的责任,担子。也,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 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动用法,使痛苦。苦其心志,使他内心痛苦。 劳其筋骨:劳,使动用法,使劳累。劳其筋骨,使他筋骨劳累。 饿其体肤:饿,使动用法,使饥饿。饿其体肤,使他身体饿瘦。 空乏其身:空乏,使动用法,使贫困。空乏其身,使他受贫困之苦。 行拂乱其所为:行拂,所行不顺。乱,使动用法,使额倒错乱。乱其所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心忍性,动和忍

6、都是使动用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曾益其所不能:曾益,增加。曾,同“增” 。 三、请学生翻译第 3 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人恒过:恒,常。过,犯错误,犯过失。 然后能改:然后,这样以后。 困于心:内心优困。 衡于虑:思绪堵塞。衡同“横” ,梗塞,指不顺。 而后作:而后,这样以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于色:征验于颜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 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而后喻:喻,被人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在里面,指国内。法家,有法度的世臣。拂土,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 ,辅佐。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在外面,指国外。敌国,敌对的国家。外

7、患,外来侵略的忧患。 2请学生翻译第 4 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然后知生于忧患:生于忧患,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 而死于安乐也:死于安乐,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3、请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l、2 段):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 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 第一层(1 段):举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事迹加以概括。其共同点是,在经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第二层(2 段):从上述事实归纳出作者的观点。 第二部分(3 段):从正反两面论证经受磨炼的益处。 第三部分(4 段):归纳全文中心论点。 4

8、提问:本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本文将中心论点放在简末进行归纳。全文先论证“生于忧患” ,方法是先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再论证“死于安乐” ,高度概括历史上大量安乐亡国的事实加以说明。论证“生 于忧患”是全文的重点。 5提问:本文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本文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的事迹,用排比句式,每一个历史人物的事迹只用一句话概括,这样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四、总结 1词性活用: 苦、劳、饿、空乏、乱、动、忍都是形容词或动词的使动用法,翻译时,要译成“使” 2、一词多义: 用 国防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家 国恒亡。 拂 不顺 行

9、拂乱其所为。 同“弼” ,辅弼 入则无法家拂士 3通假字。 曾同“增” ,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 衡同“横” ,梗塞,指不顺 衡于虑 拂同“弼” ,辅弼 入则无法家佛士 4虚词。 于 从 舜发于畎亩之中 给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在 而死于安乐也 以 凭 以天下之所顺 用来 所以动心忍性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四题。 课后记:1、识记重点字词,必须全部记住。 2、采用当堂背诵,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孟子两章 (学案生用) 班级 姓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

10、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 的人才观。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畎亩( ) 傅说( ) 胶鬲( ) 法家拂士( ) 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困于心衡于虑 。 曾益其所不能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 ) (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1、( )空乏其身 ( ) 舜发于畎亩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 百里奚举于市( ) ( )苦其心志( )人恒过( ) 5、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 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 7、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 8、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9、孟子在选文第段中以六位历史人

12、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10、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步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名 。 时期 学派的代表人物。 2、 孟子是一部记录 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 篇。南宋朱熹将孟子 、 、 、 并称为“四书” 。 二、解释一词多义: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 )2、得道者多助( ) 3、伐无道,诛暴秦( ) 固: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池非不深也( ) 国:1、固

13、国不以山溪之险( )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三、解释加点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 ) ( )2、夫环而攻之( )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兵革非不坚利也( ) 5、委而去之( ) (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 ) 四、翻译下面句子: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五、回答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

14、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 ”的最佳局面是“ ” 。 3、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4、现代生活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 5、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答案: 一、 1、轲 战国

15、 儒家 2、孟子及其弟子 大学 、 论语 、 中庸 二、解释一词多义: 道:道路 仁政 道义 固:巩固 固执,顽固 池:池塘 护城河 国:国防 国都 三、解释加点词: 1、围攻 表转折 2、发语词 3、这 4、泛指武器装备 5、委:放弃;去:离开 6、限制 凭借 7、震慑 8、少 “畔”同“叛” ,意义:背叛。 四、翻译下面句子: 1、所以说,管理百姓(限制老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 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3、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外亲属(兄弟骨肉

16、) 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五、回答问题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 “得道” “天下顺之” 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4、 (1) 、以国家外交部而言, “道”指国家间和平共处、互不侵犯; (2) 、以国家内部而言, “道”指爱民,为老百姓着想; (3) 、以个人而言, “道”指与人为善,仁义道德。 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家和万事兴。 兄弟同心金不换,妯娌同心家不散。 众人拾柴火焰高 团结就是力量 人心齐,泰山移。 答案: 1、 孟子告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 3、拂通弼,辅弼衡通横,梗塞,不顺曾能增,增加

17、 4、使坚韧 、奋起,有所作为 、 被举用,被选拔、 在外面,指国外、 给 、 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指被任用 5、翻译 (1) (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2)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 (3)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 6、B 7、法家拂士 敌国外患 8、这六个人出身都卑微。 (种田、筑墙、贩卖鱼盐、犯人、隐居者、奴隶) ,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一一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9、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10、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无惟一答案。针对其中一个观点或两个观点结合起来谈,言之成理均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