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范进中举》教案(新人教版九上)23.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482435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进中举》教案(新人教版九上)2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范进中举》教案(新人教版九上)2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范进中举》教案(新人教版九上)2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范进中举》教案(新人教版九上)2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范进中举》教案(新人教版九上)2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范进中举教案(新人教版九上)23知识目标1 了解作者生平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相关文学知识;2 梳理故事情节,掌握相关字词,理解文章思想;3 鲜明形象的人物语言,逼真形象的细节描写。能力目标1 学习本文运用夸张、对比的讽刺艺术;2 与孔乙己作比较阅读,感受封建科举制对读书人命运的主宰,挖掘第三个读书人作者吴敬梓,通过作者生平及作品儒林外史的创作渊源对文章思想作深入解读。德育目标深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树立新社会环境中正确的读书观、认知观和世界观。教学重难点分析范进、胡屠户两个人物形象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细节描写的能力。教学设计1 教学设想:本文节选自吴敬梓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儒林外史 ,文章围绕中举前后

2、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通过底层文人范进境遇的变化,以及其岳丈胡屠户、众乡邻和张乡绅对其态度前后的截然不同,深刻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命运的主宰和对人性的扭曲。文章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易融入其情境,在引导学生兴趣的同时把握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以分析人物形象为契机进行评析和比较,深化对封建科举制度罪恶的认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2 教学方法:讨论法、比较阅读法3 教学用具:多媒体展示台、CAI 课件、基本教具4 教学用时:2 课时教学进程一布置预习1 了解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 2 中国历代选拔人才制度的演变,尤其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3 阅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落实

3、字词常识。 (教师随堂检查补充,上 2 同)二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前一课时已经学完了小说孔乙己 ,在那篇文章中作者鲁迅先生用“笑”中含“悲”的氛围,塑造了封建科举制度牺牲品“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那么在文末总结中我们认为造成孔乙己这一命运的关键是他“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范进中举这一课,文中的主人公也是和“中举”联系在一起,由此我们得知,读书人的命运往往和他所处时代人才选拔制度有密切的关联,那么中国存在过哪些人才选拔制度,这两个人物所处时代又是怎样选拔人才的,那种制度是利是弊,前一节课我们已经布置了预习,下面请同学来谈谈你们查找资料的收获。三学生介绍预习收获,教师适当补充(

4、多媒体展示相关内容,具体见附录 1)中举:乡试考中了以后就称为举人,举人实际上是候补官员,有资格做官了。按清代的科举制度规定,举人可以到吏部注册,可以取得一定官职,可以当县官、县太爷了。四师生共读,梳理情节1 播放录像,感性认知。观看时提醒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目标: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讽刺的艺术手法明确:(1)影片中出现的人物有: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众邻居。(2)影片中叙述的事件有:贺喜、卖鸡、发疯、送钱、挨打。回味:录像看完后你映象最深的是哪个方面?哪个人物、哪些情节最让你觉得好笑集中:范进周围人物对范进态度的转变;胡屠户,屠户制疯讨论:胡屠户是什么人?范进的岳丈;胡屠户形象如何?个不

5、高、脸黑、体壮,言行粗俗;他和范进的关系如何?开始是训斥、鄙薄范进,回来发生了转变;你觉得转变的原因是什么?范进考中了举人;任务: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写胡屠户的段落,完成表格。 (多媒体展示)胡屠户范进中举前范进中举后动作神态来时拿一副大肠、一瓶酒走时横披衣服,腆着肚子语 言称范母“老太太”称范进“贤婿” “我小老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体面的相貌”“是你长亲” “我不得不教导你”答案:跟一个烧汤的二汉,提七八斤肉,四五千钱。千恩万谢,低着头,笑眯眯地去了。“老不死的老娘”“倒运” “现世宝”“天上文曲星”“尖嘴猴腮”“贤婿老爷,不是我敢大胆”学生

6、补充:除了表格列举到的,文中还有哪些表现胡屠户人物形象的地方?(1) “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2) “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3)胡屠户接范进递与的银子时的“攥” “舒” “缩” “揣”等一系列动作师生归纳:文章充分运用细节描写,对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鲜明对比,把胡屠户那种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形象塑造的活灵活现,我们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前倨后恭” 。练习:教师检查学生自我归纳其他人物在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例:(1)张乡绅张静斋是作者刻画的一个次要人物,范进中举后,张乡绅为什么来拜会,又送银又送房?讨论并归纳

7、:张静斋一见范进中举的题名录,当天就来拉扰,开口“亲切的世弟兄” ,闭口“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 ,还送了 50 两银子,一所“三进三间”的房子。他结交新贵,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场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2)范进未中举前,家里断粮有没有乡邻来接济?中举后乡邻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范进疯了都是众邻居来帮忙这表现了什么?讨论并归纳:众乡邻对权势者或敬畏或滔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3 课时小结:范进中举前后状况的变化,反映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命运的主宰,以及在这种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关系和世态的炎凉。4

8、 教师展示教学模型辅助深化主题中胡屠户等人的 举 恭维,吹捧 咒骂,鄙视 拉拢 (以上为第一课时内容)五厚积薄发,共探高潮1 课前导入:我们通过前一课时的学习,理清了范进和他周围人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胡屠户,这个副线人物可以说是文中情节衔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从一开始范进中相公后胡屠户来贺喜,到集市卖鸡,到中举发疯,再到挨打制疯,最后受赠离去,这一系列事件里都有胡屠户的身影,那么这个人物的形象我们上一节课已经作了分析,这里不再赘叙,但是这个人物对主线人物,也就是范进的人物形象的铺垫和衬托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小说的最精妙之处在于高潮的创意,高潮的创意最后又落实于主线人物的最精彩的闪光点,这篇文章的闪

9、光点就是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那个场面,我们一起来看。2 精彩片段赏析:例文: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赏析: 这一段描写范进看见报帖后心头顿然狂喜,喜极发疯的丑态,加点词语含有无情的嘲笑意味。中举的喜报,是范进几十年来梦寐以求的,这喜

10、报表明他从此就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他一时竟不能相信这样天大的喜讯能与自己联得起来,如在梦幻中一般,报帖又分明就在眼前,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 ,才确信这是真的。几十年来的苦水闷气一吐而光,他狂喜得完全忘形了,竟致旁若无人, “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 ,这意味着他已失常变态了。 “爬将起来” “又拍着手大笑” “往门外飞跑” ,意味着他的疯狂,疯劲十足。 “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 “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又意味着他疯得不知东西南北,神智不清,丑态百出。这些加点词语包含着非常辛辣的嘲讽意味。点评:范进中举惊喜得发了疯这一情节,用的是夸张的写法,但不失真。 “中举发疯”在当

11、时的士人中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是“会有的实情” ,因而是真实可信的。当时的读书人热衷“举业” ,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若狂。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的描写,具有尖刻的讽刺效果。对比:引导学生对范进和孔乙己两个人物形象作比较阅读。启发:这两个“生活”于不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同处于穷困潦倒的地位,同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所不同的是范进终于叩开了功名富贵的大门,而孔乙己直到临死“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 ”那么这两者的区别是否仅限于此,答案是否定的,还有不同,那就是他们性格内涵的差异。思考:(1)范进遭胡屠户无端辱骂后,还唯唯连声说“岳父见教的是” , “而孔乙己在酒客们嘲笑他有偷窃行为时,为什么硬

12、撑着作“窃书不能算偷”的辩白?另外,为何范进能“手里插个草标”在大庭广众中“东张西望”寻人买鸡;孔乙己尽管饿得“脸色清白, ”也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领会要点:范进懦弱猥琐,甘受屈辱,一脸自卑自贱奴才脸;孔乙己虽穷困落魄,却自诩“君子固穷” ,有一股自视情高、孤芳自赏的傲气。 )(2)范进中举后,张乡绅忙来拜访,以攀附拉拢。为什么范进明知他无稽的攀附之词,还连称“却幸得老先生门下?”再看孔乙己,人们问他“你当真认识字么” ,明明是戏弄的不实之词,他为何还“认真地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领会要点:孔乙己浑身透出一股迂阔的腐儒之风;而范进的心灵却重染着世故圆滑的恶浊之气。 )(3)孔乙己穷

13、得将要讨饭,为何还是把自己少得可怜的茴香豆分给邻舍孩子吃?范进在胡屠户受银假作谦让时,明知以此再也不会要他接济,为什么还说“若用完了,再来向老爹讨着用”?(领会要点:范进可谓城府忒深,狡诈虚伪;孔乙己被扭曲的灵魂中还留存些许善良的因子。 )3 深度挖掘:从范进中举后显露出来的原先被自身环境所掩藏的本质,我们可以得知科举对读书人诱惑力之大,科举考试就像龙门一样,你跃过了它,就改变了一生,社会地位、家庭境况,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成为“人上人” 。象范进这样长时间地忍受外在的衣食之苦,长时间地忍受心灵上的磨难,内在的、外在的种种的压迫、种种的折磨,突然到来的惊喜使他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境况下发了疯。中

14、举后,顺理成章地,范进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受到了很多人的奉承和拉拢,正如吴敬梓在一首诗中写到的“贵为乡人畏,贱受乡人怜。 ”自身地位的变化也引起了他人格的变化,他要找补回来他 30 多年失去的这些利益,这种扭曲的人格恐怕也预示着他今后在仕途上的所作所为。4 联系作者吴敬梓:(17011754) ,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讽刺小说家。在吴敬梓的一生中,生活和思想都有极大的变化。生活上,他由富裕坠入贫困;思想上,对于功名富贵表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他生长在累代科甲的家族中,一生时间大半消磨在南京和扬州两地,官僚豪绅、膏粱子弟、举业中人、名士、清客,他是司空见惯了的。他在这些“上层人士”的生活中愤慨地看到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绅的武断乡曲,膏粱子弟的平庸昏聩,举业中人的利欲熏心,名士的附庸风雅和清客的招摇撞骗。加上他个人生活由富而贫,那批“上层人士”的翻云覆雨的嘴脸,就很容易察觉到。他在儒林外史中对这种种类型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作了彻底的揭露,真是“如大禹之铸九鼎,神妙无循形” (旅云钵山志卷四) 。更由于生动的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他的作品分外具有吸引和感人的力量。六课后小结,当堂练习1 学生自我小结;2 多媒体展示习题;3 师生共探“探究.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