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新人教版九下)13.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482211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新人教版九下)1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新人教版九下)1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新人教版九下)1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新人教版九下)1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新人教版九下)1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新人教版九下)13【活动任务】1.理清诗歌思路,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品味语言;3.深入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活动方案】一、导入:老师虽然是第一次来江城芜湖,但是老师知道我们芜湖不但是美丽的山水城市,还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古城其中小赭山上长眠着一位抗日名将,被周恩来称赞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他就是戴安澜将军当戴将军带领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丛林里浴血奋战,一位诗人正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用自己残损的手掌,抒写着献给祖国母亲的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个和戴将军同龄、同姓、同样高贵而倔强的诗人戴望舒(屏显作者图片)二、吟诵:1.音乐声中范读2.自由吟诵两遍给每

2、行标序号;提出你的疑问需要解决的疑问: 诗人的手掌为什么是“残损”的?屏显: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1942 年 1938 年,诗人戴望舒从沦陷区的上海来到香港,主编一家报纸的副刊,编发了不少动员抗战的诗歌 1941 年,日军占领香港后,立即逮捕了几乎全部的在港知名华人,包括戴望舒在内戴望舒活跃的抗战姿态,很显然引起了日军的注意日本宪兵动用酷刑审讯戴望舒,试图从他口中获取文艺界抗日人士名单等资料,但他始终没有屈服戴望舒在狱中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所受的酷刑和折磨,是非常惨烈的,这使他出狱后仍无法摆脱这场噩梦,两年之后,他在等待(二)一诗中,还写下了这样刻骨铭心的句子:在这阴湿,窒息的窄笼:做

3、白虱的巢穴,做泔脚缸,让脚气慢慢延伸到小腹上,做柔道的呆对手,剑术的靶子,从口鼻一起喝水,然后给踩肚子,膝头压在尖钉上,砖头垫在脚踵上,听鞭子在皮骨上舞,做飞机在梁上荡“泔脚缸” ,就是废水桶、马桶这首诗真实地记录了诗人在狱中所受到的惨无人道的折磨可见, “残损的手掌” ,首先是写实的“那辽远的一角” “那上面” “那里”指什么地方?根据诗句本身和写作背景推断指的是没有被侵略军蹂躏的解放区三、对话:1.第 1、2 行:“我用残损的手掌/抚摸这广大的土地” ,老师读得对不对?少了一层什么意思?(比较:抚摸,用手轻轻摩擦摸索,在黑暗之中寻找一些东西索,是寻找的意思) (板书:摸索)诗人在寻找什么呢

4、?通览全诗,画一画诗人摸索到的地方,想一想这些地方可以分为哪两个不同的区域?(板书:沦陷区 解放区)由这里再看“残损的手掌” ,仅仅是写实的吗?2.第 314 行: 让我们随着诗人一同去感受读 314 行,你感觉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摸索的?从哪个词句可以感受出来?三个品点:(选其一)第 11、12 行:为了表达这种悲愤之情,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你能读出这种对比吗?第 13 行:如果改用 11、12 行那样用对比加以强调,怎么改?“岭南的荔枝花/你当年漫山遍野、香气四溢、蜂围蝶阵、游人如织/现在却寂寞地憔悴”这既是写实,又是诗人内心情绪的反映,真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第 14 行:南海本该是

5、什么样子?“尽” “没有渔船” , “苦”海水苦,诗人的内心更苦整合深化:明明诗人内心充满了悲愤和愁苦,但是却不直接说出来,而是寄托在一个个特征性事物上,让形象去说话用艺术的凝想代替狂暴的吼叫,戴望舒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开拓了新时期(相机板书:悲愤愁苦) 看屏幕:看看上面的诗句漏掉了什么?读一读,想一想:能不能漏掉?屏显:这一角变成灰烬,那一角是血和泥;这一片湖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引导分析:“已、只、该、 ( ) ”的作用“已”字表明“这一角”早已经变成了灰烬,那是过去的而不是现在的事情“该”字强调“这一片湖”应该是我的家乡,但是现在不是了

6、,被侵略军占领了,表达了诗人无限的悲愤、惋惜之情“只”字强调“那一角”除了“血和泥”再也没有其他东西了,可见侵略者对我们国土蹂躏之深括号,表明里面的两行诗写的不是现实中的故乡,而是回忆中的故乡;回忆中的故乡越美,就越能表达诗人对现实的悲愤之情(屏显正确句子)读一读,把诗人的情感读出来!再来!不要说多情的诗人,谁又能摆脱对家乡的牵挂?何况他的家乡就是胜似天堂的杭州呢?诗中的“湖”指的就是杭州西湖,戴望舒小时候就生活在西湖边在他的记忆里,尤其是初春的西湖是世上最美的风景如此仙境般的家乡,现在怎样呢?读还有如锦幛的繁花吗?还有芬芳奇异的嫩柳枝吗?还有淡妆浓抹的美景吗?还有悠扬的柳笛声吗?还有戴着柳条

7、小帽的嬉戏吗?没有了!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现在,读与戴望舒同时代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流亡关内,拖着疲惫的身体还嘶哑地歌唱自己的家乡屏显:(音乐)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让我们也“怀着炽痛的热爱”再读这段文字!接着读下去屏显:914 行在这场民族的劫难中,我们江城芜湖也没有幸免请看大屏幕屏显:1937 年 12 月 10 日,日军在连续轰炸后占领芜湖为了镇压中国人民反抗,实行法西斯血腥统治,日军曾多

8、次制造骇人听闻的大屠杀 1938 年 2 月,芜湖市万春圩(今鸠江区清水街道)曾经发生“血染三十里,一路万家灰”的暴行日军在芜湖八年,罪恶累累,罄竹难书请模仿课文写一两行诗,选择一个特征性事物,表达你摸索沦陷的芜湖时的心情(指定几生联读)如果把同学们所写的插入文中,该放在哪一行的后面?3.第 1526 行:当诗人摸索到解放区的土地时,他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从哪些词、句或标点感受到了这种变化?(相机板书:温暖希望)当时有一首歌唱道:“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是好喜欢”四个品点(选一):第 20 行:“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两个句子一向被人称道,为什么?(把自己和解放区的关系

9、比作了恋人和母子关系,它唤起了人生命中最亲切的感动这两个句子学生缺乏体验:一个还未曾体验,一个早已忘却)第 21 行:“运”改成“用”行不行?(“运”不仅有“力” ,更有“气” , “情”这里面有全部的力量,全部的希望,全部的憧憬,全部的崇敬,全部的爱戴,全部的向往和全部的委屈)第 22 行:“贴”改成“放”行不行?(“贴”更紧“贴”出了诗人对解放区的爱, “贴”出了一切希望, “贴”出了无限的温暖和幸福, “贴”出了诗人对祖国美好未来坚定的信念)第 26 行:末尾的叹号应该怎么读?(高亢疾呼;深情坚定)想象一下,诗人点下这枚叹号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它是诗人紧握的铁拳,是诗人刚毅的神情请你加

10、一个动作朗读(读 2326 行)诗人是在什么环境下写出这枚叹号的呢?(社会的大环境;自身的小环境)小结:1942 年,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是中华民族最困难的时期,解放区也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很多人都对中国的前途失去了信心,但是在侵略者阴暗的地牢里,一个曾经多愁善感的诗人,用一双残损的手掌,竟然写出这样豪迈的文字,这是多么可贵呀!(读2126 行)叹号虽小,热量无限!它是诗人坚定的信念,不屈的人格,更是一个民族的骨气!凭着这种信念和骨气,诗人在铁窗下一次次激昂地歌唱:(音乐声中屏显:狱中题壁戴望舒如果我死在这里,朋友啊,不要悲伤,我会永远地生存在你们的心上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他怀着的深深仇恨,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当你们回来,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用你们胜利的欢呼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曝着太阳,沐着飘风: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这曾是他惟一的美梦四、收束:全体起立,齐读 1726 行附:板书:我用残损的手掌沦陷区 悲愤愁苦摸索解放区 温暖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