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新人教版九下)19.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482058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新人教版九下)1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新人教版九下)1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新人教版九下)1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新人教版九下)19教学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2、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祖国,一个普通的词语,却能唤起人们心底真挚而深切的情感,牵动人们的思绪走入遥远。从诗经到现代诗,涌现出了众多的爱国诗人,他们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板书课题)二、作者介绍舒婷,当代

2、诗人,1952 年生于福建厦门,原名龚佩瑜,朦胧诗的代表人物,著有诗集双桅船 、 会唱歌的鸢尾花等。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叛逆精神又有执着而深切的热爱之情,发自内心而优美,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九年级上册第 3 课星星变奏曲 ,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会需要星星/谁还会”它们都是朦胧诗,构思强调内在思维,表现手法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主题具有多义性。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 1979 年 7 月,题目采用呼告式句子,表明这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下面我们听课文朗读,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和挚爱。三、整体感知1、熟悉课文。(1) 、听课文录音

3、,注意下面字词的读音。干瘪(bi) 驳船(b) 蜗行(w) 胚芽(pi) 迷惘(wng)隧洞(su) 绯红(fi) 淤滩(y) 纤绳(qin)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句节拍、重音。(3) 、指名有感情诵读全诗。 (读完后指名学生点评)(4) 、认读字词。 (出示投影)2、全诗理解:(1) 、齐读第一节,思考:A、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B、作者是怎样形容这些意象的? C、作者借助这些意象写出了什么?你觉得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明确:“老水车” 、 “矿灯”会出现在乡村与厂矿。 “破旧”的修饰加重了“老水车”的不堪状况,但它“数百年”来没有停止地“疲惫”地工作。由此,中国农业的窘迫艰难显现一斑。 “矿灯”

4、是用来照明的,但“熏黑”的它能做什么,可在这里,它仍用来照明, “照你在历史的隧道里蜗行摸索” ,几个修饰的运用,从多个角度表现了“你”的艰难、沉重,这恰正是中国工业的写照。 “稻穗” 、 “路基”分别强调各自所指, “干瘪” 、 “失修”的修饰则表明了收获的空洞、贫困的程度。 “驳船”是一种船的称呼,也不妨理解为班驳的船。 “淤滩”是河滩, “淤”的修饰自然紧紧困住了船,如何挣脱这困境? “祖国啊!”灾难深重的祖国、贫困的祖国啊!所这一节写贫困、落后的祖国第一节:贫困、落后的祖国 深沉、悲痛 舒缓、低沉(2) 、分组读第二节,思考:“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5、法?如何理解?这一节具体写了什么内容?小结: “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所以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对美好末来的追求。:第二节:痛苦、追求的祖国 痛苦、希望 舒缓(3)分组读第三节,思考:A、作者在这节中写了哪些意象呢?意象有:古莲的胚芽,眼泪的笑窝,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B、这一节作者所选取的意象与第一节有什么不同?情感有没有变化?联系时代背景谈一谈诗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蛛网”是纤细的,可它存在。 “神话”是缥缈的,可它是那么美好。作者在这节中所用到的意象既抽象,又新鲜,富有朝气,这就微妙地传达着喜悦之情。描绘

6、了祖国在历史转折时期的生机盎然,朝气蓬勃,作者对祖国的末来充满了希望。所以在情感上与第一节相比,是由深沉而悲痛变为欣喜而激越。第三小节:新生、希望的祖国 希望、欣喜 高昂(4)齐读诗的最后一节思考:A、这一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B、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仅仅是指诗人自己吗?学生回答后播放课件,进行小结:诗歌先从“我”的微小谈出自己是祖国母亲身体的一部分,又以“我”的庞大表达自己不会与祖国分离。接着以“乳房”这一意象真诚的把祖国比为母亲,这样二者的关系更牢固。强调“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 “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 “迷惘” 、 “深思” 、 “沸

7、腾”几种状态的“我” ,写出了我的成长过程。我既然成长起来了,那么我就要为祖国的“富饶” 、 “荣光”和“自由”而奋斗,甚至献出生命。此时,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顶峰,使“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所以,诗中的“我” ,既指诗人自己,也指整个古老的中华民族;“我”既是祖国肌体的一部分,也是伟大祖国形象的代表。板书:第四小节:养育、献身的祖国 深情、强烈 四、全诗小结: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抒发了诗人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下面同学们再读课文。在诵读当中去思考这

8、样一个问题。五、作业: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 “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