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堤防规范条文说明.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4282470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9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堤防规范条文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堤防规范条文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堤防规范条文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堤防规范条文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堤防规范条文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总 则1.0.1 本条是本规程性质、作用和编制目的的总说明。我国江、河、湖、海堤防工程长达数万公里,部分为历史遗留堤防扩建、改建而成,部分则为新中国成立后陆续新建工程。绝大部分工程未经正规地质勘察,仅在工程遇险或存在隐患必须进行加固处理时,才进行少量地质勘察工作,大部分新建堤防工程,也有进行勘察工作的。不论新建或已建堤防工程的勘察,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规程规范作为依据,勘察内容、深度、成果提供、任意性较大,特别是对勘察工作的成果质量更缺乏统一的检查标准。基层勘测设计单位一致要求能有统一的堤防勘察规程或规范,也应当有统一的堤防工程设计规范。考虑到对大型和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目前已分别编制有水利水

2、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和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而堤防仅为特殊的单项工程,涉及面专一,加之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大多由各地基层勘察单位进行,为便于指导勘察工作,决定编制为“规程”,以便于实用。这样可以较为详细地列入勘察工作的内容、方法和要求。本条提出编制规程的目的,就是要统一勘察程序,明确勘察内容、方法和要求,同时也可起到作为检查勘察工作与成果质量的统一技术依据的作用。1.0.2 本条规定的本规程的适用范围和将颁发的国标堤防设计规范相适应,即只适用于 3 级(含 3 级)以上的新建堤防和已建堤防加固工程。已建堤防还包括改建和扩建的堤防在内。我国现有由堤防保护的耕地面积、人口数量、城镇大小、企业规

3、模等差别都较大,例如长江中下游的荆江大堤保护耕地达 1000 万亩以上,而有些乡村堤垸则只保护数百或数干亩,堤的规模也较小。鉴于小型堤防工程规模小,条件也较简单,因此规定只有 3 级(含 3 级)以上的堤防才适用本规程,3 级以下堤防可参照执行。关于堤防的等级划分,根据将颁发的堤防设计规范有关规定执行。关于跨堤建筑物,如排水闸、泵站和穿堤建筑物,如涵管等的勘察工作,不包括在本规程之内,可以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和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有关章节内容执行。跨堤和穿堤建筑物的规模相差悬殊,有些重要堤防的排水闸规模较大,属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有些则属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所谓相应规模水利水

4、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系指如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则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如为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则参照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归范。1.0.3 本条明确规定了堤防工程地质勘察的总任务和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即通过勘察,查明堤基(包括已建堤身)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为规划、设计(包括施工和加固、改建、扩建设计)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为什么提出勘察的范围也包括了堤身,这是考虑了堤防工程的特点。我国堤防工程多已完建,新建堤防工程不多,堤防的加固工程相对较多,而我国堤防绝大多数都是就地取材,用附近土层堆筑而成(一些城市堤防或特殊堤防除外),堤基亦为第四系土层,堤防加固工程除堤基隐患的排除整治,也包括

5、堤身的加固处理。有时堤身和堤基联为整体,在挡水期间,处于同一个渗流场。因此,为加固堤防,除堤基外,堤身的隐患也应查明,事实上在已建堤防进行勘察时,勘探工作(钻探、物探等)也都是从堤身表面开始,以视土堤堤身为人工堆筑起来的“地质体”,在进行堤防工程地质勘察时,应一同进行勘察。至于某些混凝土或浆砌石堤防堤身(多为城市堤防工程)则不在勘察之列。1.0.4 本条简要阐明的我国堤防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指导思想,是根据我国堤防勘察的历史经验,结合我国水利勘察战线的技术水平和实际情况以及堤防工程的特点而提出的。我国江、河、湖、海堤防长达数十万公里,不少堤防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工程建筑,经数十数百年逐渐建成的,积累

6、了非常丰富的堤区地质、险情、抢险加固等方面的资料。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地质测绘、普查,资料也很多。即使是新建堤防区,一般也都具有区域地质资料。为避免工作的重复和浪费,本条规定应重视调查研究和充分利用这些资料。此外,考虑到堤区绝大部分是第四系土层覆盖的地区,仅靠地质测绘不能查明堤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必须借助于勘探和原位测试等,但鉴于堤身高度一般不高,约数米至一二十米,没有必要进行重型勘探,因此提出应采用综合勘探手段。强调利用轻型勘探,如土钻、坑探和物探等。设计所需的堤基的地质参数,有些可通过室内试验或原位测试综合分析提出,对于有经验的工程地质人员,也可以通过工程地质类比的方法提供。我国

7、各省、区对堤防加固的经验十分丰富,更要重视历史经验的总结,充分运用这些经验。在堤防工程地质勘察中,还应注意堤防工程的特点,主要是:工作区狭长、地形平坦,多为厚层第四纪土层分布,常有古河道、沟谷、淤塘隐伏,对已建堤防有时还有决口口门,且堤身的堤基都需进行勘察,此外堤身一般不高,汛期挡水,水位常有升降,且易受冲刷等等。因此除利用已有资料外,勘探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但如工程不高,轻型勘探已可满足要求。1.0.5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阶段的划分,原则上应和堤防设计阶段的划分相适应。但并非绝对如此,这是由堤防勘察的特殊条件和我国堤防和堤防设计的现状所决定的。鉴于堤防勘察工作区狭长,一般多为第四系土层覆盖,地质

8、条件相对简单,且我国新建堤防不多,大多为已建堤防工程加固而进行的勘察、勘察目的明确单一。勘察单位习惯上有时多采取一次性进场勘察完毕。因此本条对勘察阶段的划分没有规定过死,而是规定一般情况下最好和设计阶段相适应,但在某些具体条件下,也可以将勘察阶段简化,甚至不划分勘察阶段。为了和设计工作相互协调,防止任意简化勘察阶段,本条又规定应经过勘察设计主管单位或勘察设计的审批单位(有时是接受外委的勘察任务)批准同意才能简化勘察阶段。关于堤防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作了三个等级的划分,即简单、中等和复杂,特征如下:(1)简单,地形较平坦,地貌单一,堤外滩地宽阔,地层结构简单,岩土性质均一,无不良地质现象,地

9、下水对堤防无不良影响,已建堤防无明显渗漏现象。(2)中等,地形稍有起伏,地貌单元较多,地层结构不单一,岩土性质有变化,均一性差,存在一定的不良地质现象,地下水埋藏较浅,或有承压水分布,已建堤防有渗漏、渗透变形现象。(3)复杂,地形起伏大,地貌单元多,地层结构复杂,岩土性质变化大,有渗流、振动敏感的土层分布,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地下水埋藏很浅或有承压水分布,已建堤防有下沉、开裂、滑动变形,堤身堤基渗漏、渗透变形严重。1.0.6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应按勘察任务书进行。考虑到堤防勘察的目的各不相同,勘察内容、要求、方法自然也不同,因此,在勘察工作开始前,必须有任务书作为工作遵循依据。勘察任务书一般由勘察

10、单位的上级主管单位下达,有些设计院习惯于由设计方面提出任务书草稿,经设计院领导批准后由院下达勘察队,但考虑到目前勘测设计体制的变化,勘察队伍可以以独立企业单位承接任何单位委托的勘察工作,任务书也可以由甲方委托单位提出,或以合同形式提出。鉴于上述当前实际情况,本条没有具体规定下达任务书的单位,只规定任务书中应当明确的一些主要内容,例如勘察阶段、规划设计意图、工程规模等级、主要技术参数、勘察目的、拟查明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天然建筑材料)等等。至于勘察的具体项目和工作量,则在勘察单位编制的勘察工作大纲中提出。1.0.7 勘察工作大纲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1)规划设计意图、勘察阶段、对勘察工作的主

11、要要求以及堤防工程概况等。(2)勘察区地质概况、拟查明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3)勘察各专业的工作布置,包括工作项目、基本工作量和主要技术要求。(4)勘察进度安排及预算。(5)勘察成果和提交时间。勘察工作大纲是勘察单位的工作指导书,应结合工程和单位的实际进行编制。在编制以前还应认真研究任务书内容,充分搜集分析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并到现场查勘了解勘察现场自然和环境条件,使工作大纲更能切合实际。1.0.8 “现行有关规程”主要是指: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试行)SDJ1578、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DL501392、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试行)DLJ20381, SLJl81、水利水电工程天

12、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试行)SDJ1778、土的分类标准GBJl4590、土工试验规程SDl288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规程(试行)SDJ1878、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内业整理规程(试行)SDJl978 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DL501092 等。在执行本规程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新的标准颁布动态,及时采用相应的新规程和标准。有些勘察方法一时尚无规程可循,各勘察单位可根据自身的经验,参考有关规定试行。2 勘 察 任 务2.1 新建堤防工程2.1.1 堤防工程规划系指拟新建堤防初期所进行的堤防线路和堤防总体方案比较选择阶段的工作,规划的目的就是选择确定堤防总体方案和堤防通过的大体线路。规划工作

13、初期堤防方案还没有确定,因此,在本阶段,勘察工作是在各个不同方案所涉及的地区进行,搜集各堤线方案地区的区域地质资料,调查了解这些地区的基本地质条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和附近天然建筑材料的分布概况。要了解附近天然建材概况,是因为筑坝材料常直接影响堤身结构甚至影响堤防方案。本阶段勘察只作调查了解,不作勘探工作,一般多通过搜集分析资料、现场调查和访问、室内综合研究等手段进行。2.1.2 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是堤防勘察的重要阶段,在规划阶段选定的堤防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本阶段要选定在堤线位置,并初步确定堤身结构形式。勘察工作要以此为中心,提供有关的基本资料。堤防勘察区的一大特点,是工作区狭长,有时工作区达数

14、十公里。而且多为第四系土层覆盖,除局部地段外,地质条件相对较为单一,因此,不可能也无必要像在其他水利水电工程区那样,在整个工作面上平均布置勘探工作。长期以来,我国堤防勘察的习惯作法是,将狭长的堤区按其综合工程地质条件,分成若干个工程地质单元或工程地质段,每一个单元(段),都具备类似的或接近的综合工程地质条件。影响综合工程地质条件的因素主要有:相似的地形地貌、相似的地层岩(土)性或相似的工程地质问题(例如将堵口段、险工段专门划为一个独立的工程地质段)等等。在每一个工程地质单元(段),只布置代表性的勘探剖面,堤防设计也按单元(段)设计典型的堤身结构断面或典型堤基处理方案。这样作既可以大大节约勘察工

15、作量,又可满足设计对地质的要求,多年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在本规程的以后各章节中所指工程地质单元(段)都是这个涵义。本条特别提出要对挡水后可能导致的环境地质问题作出预测。堤防工程一般多是季节性挡水工程,受堤防保护的堤内地区多为农田、城镇或工厂企业等工农业经济区,且其地面低于堤外洪水水位,考虑到堤基一般很少作专门防渗处理,在堤防运用挡水期间,有可能因堤基渗漏导致堤内农田出现沙沸、管涌,或由此而引起的地面变形、沉陷、开裂,危及建筑物安全等等环境地质问题,提出要对挡水后可能因档水引起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所带来的问题作出预测。此外,还要对有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评价,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16、抗滑稳定、渗透稳定和抗冲条件等问题。评价抗冲条件是因为由于堤防的修建改变了河势和水流状态,特别是一些狭窄洪道型河堤或经常受浪击的湖堤或海堤,因水流的淘刷,可能导致堤脚堤基的破坏而危及大堤的安全,因此应在本阶段对堤基的抗冲条件作出初步地质评价。至于天然建筑材料,本阶段只提勘察,未提勘察的精度,这是因为建材勘察大多为一次性进场进行,考虑到堤防的特点和自然条件(大多在第四系土层广布地区),天然建树勘察精度的变化也较大,关于这一点在本规程第 6 章另有详细规定。所以在初步设计阶段对于天然建筑材料也只提勘察,不提精度。在初步评价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时,本阶段还应初步提供有关的岩土参数,主要包括岩、土的物理性

17、质和力学性质参数,有时也应当提供岩土水理性质、渗透性质以及水质成份等。至于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主要是指确定区域的地震基本烈度和抗震稳定性的评价。限于勘察的深度,本阶段只要基本查明选定方案堤基及邻近地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作初步评价。2.1.3 初步设计阶段勘察是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的补充,要求对区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都予查明,特别是对涉及堤防工程安全的抗滑稳定、渗透稳定、抗震稳定、抗冲条件等堤基常遇工程地质问题作出论证评价,提出结论意见,提出岩土参数,预测运用期的变化等。堤防多为季节性挡水建筑物,有时水位升降迅猛,旱季又多暴露在干燥环境里,因此,

18、预测挡水后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十分必要。可根据这些预测的变化,提出处理措施建议。2.1.4 地方工程一般不进行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工作,所有勘察工作正常情况下都在初步设计阶段或初设阶段以前完成。为堤防加固工程而进行的勘察,也多在初步设计阶段完成。各地区的习惯作法多是一次性进场完成勘察工作。但也有些例外的情况,例如在初步设计阶段因资金、设备或技术原因,某些本该完全查明的工程地质问题没有完全查明,或施工初期经开挖发现尚待查明的重要工程地质问题等,应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补充勘察,为堤防工程的最终优化设计,提供补充或修改后的地质资料。初步设计阶段遗漏未查明的问题,在对初步设计的审批时提出补充查明的要求。至

19、于不影响堤防设计和施工的一般性工程地质问题,可不进行施工图设计阶段专门性勘察,而留待施工期结合施工地质工作予以解决。2.2 已建堤防加固工程2.2.1、2.2.2 关于已建堤防加固工程,系指广泛的堤防加固,包括因堤身、堤基存在隐患必须进行的加固和堤身的加高以及堤身培厚扩建,或改建工程等,即在已经有堤防的情况下,又附加于堤防的改建、扩建、加高、加固等工程。如第 1.0.3 条说明所述,对于已建堤防勘察的对象,除堤基外也包括土堤的堤身在内(至于刚性堤堤身缺陷则不在勘察范围),本阶段勘察的中心内容就是堤身或堤基隐患的详细情况,查明这些隐患的性质、规模、分布和特性,为加固设计提供地质资料依据。如果是加

20、高或扩建、改建堤防,同样应当查明老堤堤身和堤基情况,以便于新老堤的衔接。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深度使用“调查”表述,在初步设计阶段最后“查明”,但鉴于堤防工程勘察的特点,有些堤防工程也可以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查明”,而在初步设计阶段仅对遗留的重点堤段的工程地质问题作一些补充勘察工作。2.3 堤防工程施工地质工作2.3.1 堤防工程施工期是否作施工地质工作,各地作法不一。一般情况下,施工期间,不再专门做施工地质工作,即使偶遇工程地质问题,也只由工程地质人员到现场和设计、施工人员共同研究处理即可。但是对一些工程规模较大、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堤防,必要时,则应做施工地质工作。例如一些重要的城市堤防

21、,为便于今后堤防的运行管理,必须搜集施工期地质资料;或一些堤基地质条件特别复杂,在结合跨堤建筑物时,施工中可能出现一些如大量涌水、坍滑等不良地质现象;或一些保护大面积良田、城镇的大江、大河上关键性堤段施工;或处理重要险情的加固工程施工等,必要时都应进行施工地质工作。考虑到当前单位体制的变化,本条还明确规定施工地质工作应由工程建设单位组织进行,因为施工地质工作成果,主要是提供给建设运行单位服务,为明确责任并便于工作,做此规定。2.3.2 堤防施工地质工作应完成的任务规定为四项,与一般水利工程施工地质工作任务相同。比较常规的作法是,在堤防施工期间,地质人员经常深入现场,配合施工人员检查并及时协商解

22、决遇到的地质问题。 3 勘 察 内 容3.1 新建堤防工程3.1.1 规划阶段勘察主要是根据已有资料,必要时结合现场踏勘了解一些与堤防方案关系比较大的地形、地貌、工程与水文地质、区域稳定和天然建筑材料概况。在地形地貌方面,重点是堤线可能通过地区的岸坡型态、洪水期是否当冲或受淤,特别注意已被近代河湖沉积物掩埋的古河道、古冲沟、渊、潭、塘等。在这些隐伏地带,常有不利于堤防稳定的软土层、粉细砂层、甚至人工堆填物质存在。对于沿线地层,也要注意那些性质软弱、易液化、强透水的地层,基岩一般都可满足堤基的要求,但要注意堤线是否有喀斯特化岩层分布,在南方喀斯特区的第四系土层中,有时还有土洞分布,作为堤基十分不

23、利,也应大体了解。至于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指可能影响堤线方案成立的较大范围的滑坡或泥石流等。关于天然建筑材料,只作一般性了解,即在堤线附近有哪些天然建筑材料,分布的大概情况。至于区域构造稳定性和地震情况,主要是了解本区历史上地震发生情况。规划阶段勘察只在某些拟新建堤防区才进行,一般都不作勘探工作,主要是通过调查、访问、搜集分析已有资料来了解区内的地形、地质概况。3.1.2 可行性研究阶段,是主要勘察阶段。本阶段要确定堤线的位置和堤身的初步结构。因此,凡是影响堤线选定和堤身结构的主要地质条件都应基本查明,对地形地貌,要有较确切的资料,调查微地貌类型及其分界线,如滩地、阶地、湖塘、冲沟、泛盐洼地、沼

24、泽等的分界线,埋藏的古河道等的分布和特性等。对地层岩性,特别是物理力学性质较差,不利于堤防兴建的岩土层,不仅要基本查明其分布位置、范围,还应进行岩土试验,初步查明其物理力学性质。在堤防通过地段,对堤防影响较大的有强度低的软土、易产生震动液化的砂层、干湿效应明显易胀缩的膨胀土、易崩解的土层、强透水的砂卵石层等,此外,还有局部分布的黄土、冻土、人工堆填土、喀斯特或土洞发育的岩土层等等,都要进行重点勘察。关于区域构造稳定性,主要是指要确定区域地震基本烈度。目前我国地震部门已正式出版 1:400 万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以取代原来出版的1:300 万的图。水利电力部和国家地震局(87)水电水规字第 5

25、5 号文关于水利水电工程地震工作的通知附件水利水电工程地震工作分类表中规定“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地区(含七度区)的大(2)型及坝高小于 100m 的大(1)型水利水电工程;地震基本烈度六度以下(含六度区)的水利水电工程;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由水利水电勘察设计单位按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确定。”鉴于堤防工程高度较小,就堤身而言,可视为坝高小于 100m 的土坝或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因此可由勘察设计单位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直接确定地震基本烈度。如果地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或地震基本烈度甚高,勘察设计单位难以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确定地震基本烈度时,也可按(87)水电水规字第 55 号文的备注规定报地

26、震部门或有关单位进行地震基本烈度复核。本阶段对天然建筑材料要进行勘察,布置必要的勘探工作,勘察的精度按本规程第 6 章的规定执行。3.1.3 初步设计阶段勘察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的基础上作进一步较为详细的“查明”,勘察的项目内容无大的变化,但勘察的深度和精度较前阶段为高。在有些地区堤防勘察中,经主管或审批单位批准,不划分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两个勘察阶段,而采取一次性进场勘察,此时,应一次作到“查明”的深度。有时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部分项目勘察深度已超过本规程的规定,例如已经查明某些地质问题,则初步设计阶段应重点对那些尚未查明的内容或堤段进行勘察,工作勿需重复。总之,到本勘察阶段结束,与堤防设计

27、(或加固、扩改建设计)有关的,必须查明的地质问题都应查明,堤防勘察工作基本结束。本阶段除查明有关地质情况外,对一些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专门问题,还应进行论证评价作出结论。例如对砂土的震动液化问题、软土的稳定性问题、喀斯特发育的影响问题等等,要作出论证、评价。关于喀斯特发育及其影响问题,主要是考虑当堤基有喀斯特岩层分布或土洞分布,则有可能潜伏堤基渗漏和塌陷的隐患。3.1.4 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一般很少单独进行,除非一些重大的专门性的工程地质问题在初步设计阶段因特殊原因未能查明,才在本阶段进行补充性质的勘察。因此,其具体勘察内容未作明文规定。本阶段勘察内容应在专门拟定的本阶段勘察任务书中详细列明。3

28、.2 已建堤防加固工程3.2.1、3.2.2 堤防加固工程勘察内容是根据拟加固堤段的病害隐患和堤身堤基的具体情况决定的。除了堤身、堤基的一般情况外,首先要勘察病害的详细情况,从发生险情的过程,到抢险的具体情况,例如使用什么抢险材料、抢险的方法及效果,以及病害的类型、分布位置、特征等等,都应当调查清楚。如系堤脚被淘刷的病害,还要查清水下坡脚地形特征;如发生险情段经抢险填筑,对新老填筑料的特性和结合情况、渗透特性等都应查明。有时因为堤防溃决,也可能引起原有地质条件的变化,例如,部分地段被冲刷或被淤积,或因土层渗透变形而形成明显渗漏通道等等,都应在加固处理前予以查明。总之,本阶段勘察内容应根据拟加固

29、堤段的实际情况而定。本规程规定的勘察内容作为一般提示,遇有类似情况必须查明的内容。堤防加固工程大多采取一次性进场勘察的作法,因此可行性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的勘察内容不便详为划分。在加固设计时如果分为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两个勘察阶段,则可根据任务书要求,在某一阶段作重点勘察,一般多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作重点勘察,在初步设计阶段再作一些补充勘察工作。3.3 堤防工程施工地质工作3.3.1 在进行施工地质工作的堤防,施工期间的一项首要工作内容是收集、编录施工开挖揭露的一些地质现象,不良地质现象的清理处理情况等一切有关的地质现象、问题、事件等。应尽可能详尽地收集编录,用文字、图形或摄影等适合的方式进行。收集

30、编录的具体项目未细列,只列出几项通常最重要的内容,其原则是凡是能反映堤基实际地质情况的内容都宜收集。3.3.2 检验修正在初步设计阶段提供的岩土物理性质参数也是施工地质工作的内容之一。例如,堤基土或堤身填筑土的主要物理性质、抗剪指标等是否有较大出入,如果发现开挖后土层与初步勘探结果性质有较大差别,还可以选择一些土样进行试验或直接补充进行现场原位测试。对堤身填筑料,必要时还可以抽样进行一些重要项目的测定,例如天然含水量、含粘量、密度等等。总之,施工地质工作的一项内容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正原设计提供的一些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以使设计更加符合实际。3.3.3、3.3.5 关于施工期间的地质观

31、测和预测,情况差异较大,其原因是有些观测不是地质工作任务,有些则与地质关系密切,例如在软土地区兴建或加固堤防时,堤身堤基难以固结稳定,有时长时间缓慢沉陷变形,有时堤脚被挤出隆起变形等,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堤防兴建成功或为试验选择最优施工方法,常需结合施工进行现场观测,这些观测因为与施工关系密切,为了工作能顺利开展,一般应由建设单位组织地质方面配合进行。至于预测项目,则是指预测堤防完建后运行期可能出现什么不良环境地质现象,例如根据堤基土层情况,预测堤防挡水后堤内是否会出现严重的渗透变形等。如果有一些现象可能危及堤防安全,则还应提出施工期和运行期安全监测的建议。3.3.4 凡进行施工地质工作的堤

32、防工程,施工地质工作人员应参加与地质有关的施工项目的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如堤基清理后堤身填筑前应参加堤基验收,加固工程完成后应参加质量检查和验收,参加对土堤堤身的填筑质量检查等。单项工程的质量检查和验收是施工人员的职责,但鉴于工程的质检和验收涉及到一些地质情况的鉴定,因此建设单位在组织单项工程检查和验收时应吸收施工地质人员参加。地质方面应提出地质鉴定意见。关于料场的整复是堤防工程一项重要工作,堤防(土堤)施工一般都是就近取土填筑,如果取土位置距堤脚太近,则可能破坏堤外天然铺盖或减小堤内盖层压重,造成挡水后堤基渗漏甚至产生渗漏变形危及堤防安全。因此堤防施工中一般都规定在距堤脚一定范围为取土禁区。

33、如果不得已而在禁区取了土,(例如因抢险或因施工原因就近取了土)则应对开采过的料场进行修整恢复,务使其不致影响堤基的稳定。对料场的整复情况,也应进行检查提出地质鉴定意见。4 勘 察 方 法4.1 准备工作4.1.1 本条强调勘察准备工作是勘察工作的基础,应认真做好,概述了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作好勘察准备工作不仅是工作的需要,而且也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的,40 年来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兴建堤防的主要江、河、湖、海地区,都已积累了大量地形地质资料可兹利用,已建堤防的管理部门也积累了丰富的堤防运行档案资料,包括曾做的抢险加固档案资料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可以节约开支,更好地完成勘察任务。4.1.2

34、本条规定了在准备工作中应做好的资料准备的内容。应搜集的资料范围,大体上分为三类,一类是区域性的与工程有关的地形地质资料,二类是工程区已有的前期勘察资料,三类是工程运行档案资料。关于区域性资料提到应搜集航片卫片遥感资料,主要是考虑可以帮助解释发现一些被埋藏的古河道、古冲沟、渊、塘、潭等。搜集河、湖发育史资料也是为了帮助在堤线选择时尽可能避开不利的地形地貌条件。区域的地形资料,根据需要搜集,例如1:50000、1:10000 地形图等。此外,如果地矿部门已在该区作过地质普查测绘,自然要搜集这方面资料,区域地形地质资料主要是用于新建堤防勘察。关于工程区的资料,除堤防工程前一勘察阶段的成果资料(文字、

35、图件等)外,对于在堤防工程区内其他建筑物,如房建、桥梁或其他工业民用水利建筑区已有的勘察成果资料,如果可作为堤防工程参考,都宜加以搜集。工程运行档案资料是堤防加固(包括改建、扩建)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特别是有关险情、隐患的资料,原施工地质资料以及观测资料等,要尽可能详为搜集。4.1.3 在正式勘察队伍进场以前,先到现场进行踏勘、调查是很必要的,其目的是使编制的勘测工作大纲更切合实际。现场踏勘时,除调查了解现场地形地貌外,还要调查了解工程区或附近是否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一些不良地质现象,例如泥石流、因冲淘引起的塌岸、滑坡等。对于已建拟加固的堤防,主要是调查了解拟加固堤段隐患险情的具体位置、外观特征

36、、规模大小,以及涉及勘察工作布置的有关情况等。4.1.4、4.1.5 勘察工作大纲是勘察工作的指导性技术文件,重点应说明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准备布置什么勘察工作内容查明什么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什么资料。此外,对勘察工作计划也应作出总体日程安排。勘察工作大纲系由勘察单位编制的,但是通过勘察工作大纲列出的工作能否完成勘测任务书中下达的勘察任务,能否达到预期的勘察深度和精度?工作量是多是少?日程安排能否满足要求?还应通过审核批准,一般应经任务书的下达单位审批。4.2 工程地质测绘4.2.1 工程地质测绘是堤防勘察的重要方法,其内容包括:野外踏勘、地面地质调查、平面地质测绘、剖面地质测绘等,测绘手段可以用

37、仪器,也可以用目估。工程地质测绘的目的是把一切有关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现象用图幅或文字形式加以反映,以便于集中研究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问题,再根据综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划分工程地质单元,在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布置勘探工作。因此,本条规定应当认真作好工程地质测绘。4.2.2 本条规定各勘察阶段应分别进行的工程地质测绘的内容和要求。规划阶段只作地质调查。可以利用搜集到的地形图,参考区域性地质资料,进行线路地质调查,一般不使用仪器而采用目估方法确定位置,应注意在调查时作好记录工作。在可行性研究及以后各勘察阶段,根据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决定是否有必要作平面地质测绘。地质条件简单地区,一般只做地质调查

38、,复杂或中等复杂地区进行平面或剖面地质测绘,但一般都应进行剖面地质测绘,必要时另作平面地质测绘。这是因为堤防地区一般都是较为平坦的第四纪土层覆盖地区,地质平面图不能详细反映堤区地质情况,特别是堤基情况,只有剖面地质测绘并结合勘探工作,才能较方便地反映堤基地质情况。因此,一般都进行剖面地质测绘,地质平面图有时可以省略。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分级标准,可参见第 1.0.5 条条文说明执行。4.2.3 规划阶段只作地质调查,调查沿规划的堤防方案线路进行。但鉴于调查时线路的确切位置并未确定,为便于线路选择布置和较全面地反映沿线地质情况,调查范围可在拟议线路两侧各 5002000m 的范围选定。规定 500

39、m 系考虑在某些已建堤防堤内 100500m 内有时还可能出现管涌现象。因此,根据经验,沿线调查要有一定的宽度,便于研究评价堤防的工程地质条件。地质调查一般利用已有的地形图进行,目估定点。只有很重要的地质现象才用仪器测绘,主要是作好记录、素描以及摄影等工作。沿线调查也包括对沿线居民的访问,补充搜集资料。对于在准备工作阶段已搜集到的资料,此时应进行现场校核。4.2.4 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工程地质测绘为必不可少的勘察方法,地质测绘的程序是:先根据规划阶段勘察成果或已搜集到的资料,将堤线区按综合地质条件分为若干个工程地质单元(段)(单元划分的原则可参见第 2.1.2 条条文说明),由于堤线区狭长,

40、不可能全面进行地质测绘,所以在每一个工程地质单元内只选一个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地质测绘。所谓有代表性,系指该地段能够典型地反映单元的地质条件。在单元内的代表性地段布设测绘地质纵、横剖面,至少应有一个地质横剖面。勘探工作(如钻孔、物探点等)也沿这些剖面线布设,便于根据勘探成果在剖面上反映地表以下地质条件。横剖面(垂直于堤防轴线)的长度,在堤内外都应达到工程的影响区,如可能产生渗透变形的最远地区以及设计稳定计算所需的地区。堤外侧一般应达江、河水流切割河床最深的部位。纵剖面长度则根据需要而定,有时贯穿单元的代表地段或更长,有时则较短。剖面的数量没有规定,一般相隔 200500m 一条,以能反映堤线区地

41、质条件为原则。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勘察单位往往是一次性进场,不分阶段将勘探工作完成。此时地质测绘,主要是剖面地质测绘,应结合勘探工程和勘探剖面布置进行。至于平面地质测绘,并非每一单元,每个代表性地段都进行,只在本条列出的地质条件复杂地段或有特殊需要的地段才进行。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有时也可能局部变动规划阶段己定的堤防方案,在方案变动的局部地段,应进行平面地质测绘。4.2.5 初步设计勘察阶段,不要求再对全线进行地质测绘,而是在可行性研究勘察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存在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重点堤段进行。一般都是补充加密一些地质剖面,有时也加测地质平面图。剖面的间距较可行性研究阶段为密,以能更准确地反映地质条

42、件为原则,视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而定。在本阶段,由于要求剖面有更高的精度,因此规定测绘剖面应当和勘探剖面相结合,即每一条剖面上都应有勘探工程控制。在实际实施过程,有时也可能将可行性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的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一次性进场完成,即除地质单元代表性地段测绘外,在重点地段加密测绘,并结合进行勘探。4.2.6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地质测绘为补充性质,是由于前阶段勘察因故遗漏掉重大地质问题没有查明,在本阶段加以补查。因此,工程地质测绘视需要而定。精度、剖面布置原则等和初步设计阶段要求同。4.2.7 已建堤防加固工程的情况比较复杂,应根据隐患、险情的性质、位置、规模、危害性等具体情况来决定平面图测绘范围、剖

43、面图测绘长度和间距以及平面和剖面图的精度和测绘比例尺等。其基本原则是,既应将隐患险情全部包括在测图范围之内,又能考虑到渗透稳定计算的要求和隐患险情的变化情况,在平面和剖面图上,能较清楚地反映隐患险情的特征,便于作加固工程设计。纵剖面和横剖面的数量只作一般常规规定,必要时可以增加或延长。这里应当提出的是,在可能强透水地段,横剖面在堤内外的长度,一定要达到河(湖、海)床附近最低位置,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分析研究堤基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计算。4.2.8 关于地质测绘比例尺问题,考虑到堤防地区地形都较平坦,地层以土层为主,且在一定范围变化不大的特点,可将比例尺分为精度比例尺和成图比例尺两类。精度比例尺系

44、按照测绘规程由测点密度控制。有时地质测绘精度和地形图精度比例尺一致,有时虽然地形图比例尺较大,但因地质测点及勘探点较少,地质精度则较小,成图时的比例尺(一般即地形图的比例尺)并不一定代表该比例尺的地质测绘精度,这种情况在堤防工程地质剖面图上表现尤为明显。为了能更清楚地反映地层变化情况,同时对长达数百米甚至数公里的地质剖面能节约图纸便于阅读,一般在剖面图上的纵比例尺都较大,横比例尺则较小。表 4.2.8 中所规定比例尺,都是指精度比例尺。至于成图的比例尺,可根据需要来选择。4.3 工程物探4.3.1 工程物探是利用一定仪器测定岩土的物理参数,通过测定电阻率、导电性、弹性波速、放射性、磁性等来间接

45、勘察岩土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因其工效高、成本低、装备轻便,故为堤防勘察的重要辅助手段。但由于物探是一种间接测试的方法,具有条件性、多解性的缺点,所以物探和钻探等手段常结合运用,以便用钻探资料验证物探成果。物探也可直接用于测定地层密度、波速等物理性质。4.3.2、4.3.3 物探可以测的内容很多,特别在探测堤防一些隐患方面,有时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随着实践经验的丰富,物探的应用范围和精确性,还会不断扩大和提高。但是物探成果具有多解性,如何正确分析解译所测得成果,与操作人员的经验有关。此外,各种物探方法也都各有自己的使用条件限制,不可离开这些使用条件而盲目采用某一方法,表 4.3.3 系根据使

46、用各种方法特点和长期使用经验而列的各探测方法的可能探测项目和适用条件。在使用物探方法时,应注意利用钻探等其他勘探资料进行校核验证。必要时,还可专门布置一些钻孔进行校核验证。4.4 钻探4.4.1 我国堤防皆沿江、河、湖、海修建,堤基多为松散土层。对堤基地质情况的了解,主要靠勘探手段,钻探尤为重要。本条强调钻探在堤防工程地质勘察中的作用,对划分土(岩)层、采取原状土样,进行孔内原位测试、探明地下水类型及渗透特性等都是其他方法所不可代替的。此外,由于堤防大多为土堤,为查明堤身的隐患,钻探也是重要手段。4.4.2 堤防钻孔的布置(不论新建或加固堤防),都宜和勘探剖面相结合。一般沿堤防中心线布设一条勘

47、探纵剖面,该纵剖面穿过各工程地质单元(段)。在每一工程地质单元(段),再垂直纵剖面布置一条或若干条勘探横剖面。勘探钻孔都布置在纵、横勘探剖面上。沿勘探剖面有时也进行物探工作,根据钻探和物探成果,编绘工程地质剖面图。钻探成果是控制地质剖面精度的主要依据。本条规定了一般情况下不同勘察阶段纵剖面上的钻孔间距。在横剖面上,对不同勘察阶段的钻孔间距未作规定。如果地质条件复杂、堤防等级较高,则剖面上钻孔应稍密,反之可以放宽钻孔间距。但每一横剖面上的钻孔应在同一勘察阶段钻探完毕,一般下一勘察阶段不加密钻孔,但可加密横剖面。至于堤防上的跨堤或穿堤建筑物位置,也应有钻孔布置,布置的原则及勘察技术要求,可参照中小

48、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93 执行。4.4.3 加固堤防,对隐患险情的勘察,钻探是重要方法。本条提出应布置钻孔的一些隐患险情部位,以便查明这些隐患险情的性质、规模,研究加固处理的对策。各险情部的钻孔,可以和横剖面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布置。在物探查出的物性异常部位布置钻孔,主要是为验证或帮助物探成果的解释。此外,为观测堤身的浸润线。也需布设水文地质观测孔,钻探时应一并完成。该项观测孔一般在堤顶布置 1 孔,堤外坡 1 孔,堤内坡 23 孔。对于城市混凝土或砌石刚性堤防,应根据险情隐患性质在内外堤脚或附近布置钻孔。4.4.4 关于钻孔的深度没有严格限制,主要根据堤防类型、等级、规模和地质条

49、件而定,一般为堤身高的 12 倍。所谓堤防类型,系指堤防系土堤、石堤、混凝土堤或其他堤防。土堤上的钻孔,一般自堤身开孔,但本条所定孔深为堤身高的 l2 倍,系指从地面算(不包括土堤堤身)起的钻孔深度。堤基的主要险情,大多与渗漏有关,因此,钻孔的深度宜深入到相对隔水层,不一定达堤高的两倍。在堤脚受冲淘段,孔深应达堤外深泓河床以下。总之,钻孔的深度以能满足新建或加固工程设计为原则。4.4.5 钻孔孔径,根据需要而定。一般鉴别孔,主要为查明地层分层和岩(土)性情况,无其他特殊要求,孔径小也能满足要求;对于技术孔,系指在孔内要取原状土样并进行钻孔原位测试的孔,鉴于使用的取土器多为 108mm,故其孔径不得小于 110mm。如果有特殊的要求,则孔径根据需要而定。4.4.6 钻孔资料是最基本的地质资料。鉴于堤防工程勘探点较为分散(如勘探纵剖面上的钻孔),而堤防工程设计又需要准确的钻孔位置。因此,所有钻孔都应测定其平面位置和高程。4.4.7、4.4.8 钻进方法主要根据地层类型,同时考虑钻孔状况、地下水位等因素而定。在岩石中钻进,采用机械岩心钻探,在土层中钻进则根据土层类型不同而有区别。在一般粘性土中钻进,可采用冲击钻进法、人力回转钻进法和机械回转钻进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说明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