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人际知觉,1、概念:人际知觉是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 2、人际知觉的影响因素。 3、人际关系测量方法:社交测量与关系分析法.,(三)角色知觉,1、什么是角色? 概念:处于一定社会地位(身份、职业、职位等)的个体,依据社会的期望与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2、什么是角色知觉 角色知觉是对某个人在社会活动中所扮演角色的认知,以及有关角色行为的社会标准的认知。,3、角色标准的研究情绪情感方面的角色标准;动机方面的角色标准;社会服务与贡献方面的角色标准;社会地位标准;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角色标准。,4、角色知觉的若干效应 角色期望效应(雅格布松和诺森塔尔的实验及皮克马利
2、翁效应);,角色丛、角色库与角色冲突(罗伯特、K、墨顿:角色关系的总和是角色丛) 角色冲突的表现;角色冲突可能障碍(力不从心、左右为难、心理紧张)社会角色认知,也可能促进社会角色认知、 角色负担; 角色刻板效应。,(四)自我知觉 1、什么是自我和自我知觉,自我的定义:是在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每个人的活动、心理、意识及其机体自身的统一体。 自我的特征:社会制约性(社会化);个别差异性;意识性;同一性(身心、主客、社会与个别的同一);主体性。 自我知觉的定义:自我与自我知觉在心理学中是同义语,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思想、感情、需要、欲望、动机及个性特征等的认识。,2、自我知觉的结构要素
3、,前苏联学者-麦尔林(哲学观念):同一意识;活动主体的自我意识;心理特性的自我意识;社会与道德的自我意识。 詹姆斯的观念:身体自我、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或心理自我。,康布与斯尼克场论观念:自我观念、现象自我、现象环境。 自我知觉的心理成分:自我知觉、评价、体验、自我行为控制。 自我观念的分类:现实自我、投射自我(镜像自我)、理想自我。,3、自我知觉的形成与发展,在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的前提下,通过以下途径来认识自我: 以人为镜; 扮演角色或角色互位; 分析社会; 自我心理比较。,4、自我知觉的误区与管理,(1)自我知觉的误区:求全;被动;依靠;强调遗传和过去的经验;不愉快是外因的限
4、制。 (2)自我管理的四种方法:改变环境;改变自我;脱离环境;适应环境。 (2)自我形成与改变的具体方法:少武断、少断章取义、少以偏概全、减少主次和轻重颠倒、少过度个我化、不要极端化、多自我观察、增加自我指导的训练等。,第三节 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与管理,一、社会知觉的心理效应,(一)首印与近因效应 1、首印与近因效应的概念 首印效应也称第一印象,指第一次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印象对双方以后的交往认知产生最重要的影响。此适合对陌生对象的认知。 近因效应指众多的信息中,最后、最近期获得的印象对双方的交往认知产生最重要的影响。此适合对熟悉对象的认知。,2、首印与近因效应的实验: 两段文字材料描写一个名叫吉
5、姆的学生(外向型或内向型的行为特点); 其实验的程序是:先念外向材料,后念内向材料(EI);(IE);(E);(I)。 3、首印与近因效应的组织管理作用 利用首印效应开展工作局面(新官上任三把火); 利用首印效应进行与应接招聘与选拔; 发现职工的优点有利于后进职工的转化。,(二)月晕效应 1、概念:是一种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社会认知偏差。 2、研究晕轮现象的意义 防止与克服以偏概全的思想方法; 利用核心品质联想值大的优势,有意识地培养“友好、聪明、热情、正直、勤奋”等优良的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形象与印象。,(三)定势现象-定势概念与作用 (四)条件反射现象-概念与作用 (五)其他效应,(六)知觉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法则: 1、平均法则(好与坏相加取平均值) 2、叠加法则(叠加而形成整体印象) 3、加权平均法则(对核心品质给予加权,再取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