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数学: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切》教案1(新人教a版必修4).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548073 上传时间:2018-04-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切》教案1(新人教a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数学: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切》教案1(新人教a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数学: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切》教案1(新人教a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数学: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切》教案1(新人教a版必修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一)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理解公式成立的条件;会用公式求值。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类比、联想能力;间接推理能力(即不能直接套公式,需要变化条件,寻找依据,才能推出结论) ;自学能力。3 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正向、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构建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公式的结构特点及其推导方法、成立条件,运用公式求值难点是公式的逆向和变形运用。(三) 教学方法教师按照课本的知识结构先设计若干问题(即“知识台阶” ) ,课前印发给学生,引导他们阅读课本。课堂上在教师三导(引导、指导、辅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所设问

2、题进行读、议、练、讲,其间教师通过提问、参与讨论,巡视学生练习及板演、观察学生情绪等渠道,及时搜集反馈信息,及时作出评价,再发指令,使教学过程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四)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复习引入复习公式 S和C并由此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先让学生默写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然后指出这两个公式是讨论复角 与单角 ,的正弦、余弦函数的关系,且此关系对任意角 ,均成立,那么,能否用tan和 t来表示 )tan(呢?以旧引新,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公式的推导入理解公式 )tan(的推导及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三掌握”学生阅读课本中“两角和

3、与差的正切”公式的推导,教师板书课题和公式的推导过程。阅毕思考讨论:(投影)(1)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有什么限制?(2)公式有何特点?如何记忆?(3)公式有何用处?有何变形?由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教师点评,结论如下:(1)由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可推导正切公式: tan1t)tan(. 通过对三个问题的分析讨论,使学生对公式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为公式的灵活运用打下基础,并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逐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学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环节由正切函数的定义域可知,公式成立的条件是 ,都不能取 )(2Zk 。(2)注意符号与等式的结构特征,可理解记忆,对比记忆。(3)此公式可用

4、来求值,进行三角变换等(学生的回答可能有很多种,教师择要归纳)注意公式的逆向形式和变形形式。 公式的深化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三想”(1)特想: 2tan?有何限制条件?(2)联想:如何推导两角各与差的余切公式?有几种方法?(3)扩想: )t(?由学生推导。对公式进行深挖掘,显示其“辐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联想能力、优化思维品质公式的应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三会用” 。例 1 求出下列各式的精确值:(1) 75tan;(2) 43t 巩固练习一:练习A,1,2;练习B,2,3。例 2 不查表,求值: 75tan巩固练习二: 练习 A3(1) ;练习 B,第1 题。 例 3 不查表,

5、求值:(1) 30tan5(2) 417tt例 1 学生练习、板演、教师讲评,注意几个问题:(1)将一般角转化为特殊角的和或差,可以不查表求值;(2)运用公式时,不能仅局限在从左到右的正用,还要善于从右到左的逆用。 例 2 学生思考、讨论解决,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师:有几种解法?如何求解? 生:两种, (一):先求出 75tan,再求值;(二)用 45tan代换,再逆用公式 师:哪种解法运算简捷? 生:() 师:此法运用的关键是什么? 生:的代换,配凑公式 教师指出,这里运用了观察、联想、转化的数学思想。 例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进行必要的启发引导。 生:先求出 15tan再求

6、解。 师:还有其他解法吗?(略停顿,启发学生回答)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4530;出现有“ tan15t和例是使学生掌握公式的正向和逆向运用,并进一步熟悉公式的特征,为后在的灵活运用作铺垫。 例是一道典型例题,对它的解法的深入探讨,有益于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且在解题过程中提炼思想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例通过具体例子显示出灵活运用公式的优越性,必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及时小结,升华公式,有利于学生解题技巧的形成。“ 30tan15”。 师:好,由此你能联想到什么?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生: 30tan15t)3015tan(师:请试解这一题。

7、学生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并让学生板演 点评:在公式 T中,体现了 )tan(tan,ttan,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变形,可得 ?t?,tt 让学生完成第()小题,并板演。 归纳小结从知识、方法两个方面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对公式做到三个“三”:即“三掌握”“三想” “三会用”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并点出学习三角公式的基本方法。布置作业教材习题, 教材习题, 教材习题第题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同时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出自由发展的空间。备注公式变形应用:计算(1) 40tan2t340tan2t补充 (2)已知25BA,求证: 2)tan1)(t(BA(3)课后思考题:当 ZkC,并且 Ctan,存在时,tanttan与 tant有何关系?其逆命题成立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