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幼儿园泥塑活动的特点与指导策略.ppt

上传人:杨桃文库 文档编号:5480132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泥塑活动的特点与指导策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幼儿园泥塑活动的特点与指导策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幼儿园泥塑活动的特点与指导策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幼儿园泥塑活动的特点与指导策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幼儿园泥塑活动的特点与指导策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巧用游戏法培养学龄前儿童的阅读兴趣 小河中心幼儿园阅读游戏组 理论学习 一、学龄前儿童的阅读特点 从生理特点上来讲 ,学龄前儿童大脑的重量继续增加 ,结构生理日趋成熟 ,到 6 7岁时就基本接近成人 ,完全有能力参加阅读活动。语言发展的敏感期是在 2岁左右 ,书写敏感期出现在 3.5岁至 4.5岁时期 ,阅读敏感期出现在 4.5岁至 5.5岁时期。所以 ,一些教育专家认为“ 6岁前较 6岁后更容易学习阅读”。 从心理特点上来讲 ,这个时期的儿童好奇、好动、好玩、好胜、好表扬 ,对什么都充满着兴趣 ,书籍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书 ,同时也是他们的玩具 ,当幼儿对阅读发生兴趣时 ,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

2、习 ,不会觉得枯燥乏味。但是因为他们的阅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成人的指导下完成的 ,所以 ,成人的指导方法如何 ,将会直接影响到学龄前儿童对阅读的兴趣。 二、游戏阅读法的意义 游戏阅读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 一是把阅读当作游戏 ,利用儿童对游戏的喜爱来激发儿童对阅读的兴趣 ,让儿童在游戏中自发地产生阅读的动机和愿望 ,自发地阅读 ,并获得阅读的快乐。 二是在游戏中阅读。 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表明 ,游戏是早期阅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在促进儿童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过程中 ,前识字活动、前书写活动和前阅读活动的组织 ,都离不开游戏这一活动形式。而游戏满足了儿童的天性 ,游戏阅读则把许多枯燥的

3、文献内容变成了充满趣味性的各种游戏活动 ,实现了“寓教于乐” ,达到了教育与娱乐的双重目的。 三、游戏阅读法的实现途径 儿童的心理活动规律表明 : 游戏的成功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于游戏对儿童心理的满足程度 ,游戏越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 ,就越容易成功。所以 ,设计阅读游戏要以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为基础 ,在游戏规则和奖罚机制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 ,会有助于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 图书馆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方面 ,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充分发挥场地优势 ,营造游戏化的阅读环境 图书馆的阅览室一般都很大 ,最好能单独划分一个幼儿活动室供学龄前儿童使用。放有高低适合的卡通书架 ,摆几盆绿色

4、植物 ,养几只静静爬行的小龟 ,放两个蘑菇凳子 ,墙壁上贴满五彩斑斓的宣传画 ,还可以放置一些小玩偶 ,这样就可以为孩子们营造出不错的读书氛围。 我们也可以按照学龄前儿童的想法来布置 ,以他们的喜好为标准。让他们每当想看书的时候 ,都会想到图书馆 ,想到这个让人流连忘返的乐园 ,让图书馆成为他们爱上阅读的理由。 2.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开展趣味化的图书推荐 针对学龄前儿童的阅读特点 ,不定期地更新图书推荐目录 ,丰富他们的阅读内容。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喜爱的神话、童话、儿歌类图书 ,可以让孩子们随意翻看 ,图书馆工作人员向他们介绍书的作用 ,告诉学龄前儿童书里有好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经常看书 ,

5、人会变得聪明。 一从书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如能学会讲故事 ,学会唱歌 ,还能学会造飞机 ,造轮船等。引起学龄前儿童探索书的兴趣。 二是让学龄前儿童欣赏著名的儿童读物 ,讲幼儿喜欢听的故事 ,诗歌等 ,让他们寻找故事 ,诗歌在书里的什么地方 ,告诉学龄前儿童每本书都有自己的名字 ,教他们学会翻书 ,会看页码标记等 ,并教育他们要爱惜图书。 通过对精彩图书的简单介绍 ,让学龄前儿童萌生继续看下去的兴趣。 3.读、问、演、做巧妙转换 ,丰富学龄前儿童的阅读过程 学龄前儿童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喜欢做游戏 ,做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 ,我们要尽量把阅读变得游戏化 ,通过游戏来完成阅读活动 ,逐步培养起学龄前

6、儿童的阅读兴趣。他们通常对自己熟悉的故事比较感兴趣 ,了解了这一点 ,我们可以把所有到馆的学龄前儿童组织到一起随意地坐下 ,然后拿出他们喜爱的故事书讲给他们听,如果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那我们就重复地讲几遍 ,让孩子去熟悉故事内容 ,但每次时间要控制在 20分钟左右 ,不宜过长。 然后邀请幼儿参与大声阅读 :并提出一些问题 ,让学龄前儿童回到刚才的故事中去 ,当孩子们熟悉故事内容时 ,他们通常都会很积极回答所提问的问题 ,通过提问来加强学龄前儿童对阅读的记忆 ,提高阅读的自信心。回答正确的小朋友将获得一朵小红花 ,以此来带动其他孩子的积极性。 接下来就到了学龄前儿童最感兴趣的环节 ,那就是表演。

7、很多时候 ,当故事进入高潮的时候 ,儿童会从一个听者变成一个游戏者。他们会运用自己的动作或简短的语言对故事作出回应。此时的游戏为儿童提供了把动作和语言结合起来表现,更加深了对故事理解的机会。因此 ,在这个时候不一定要求儿童“使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而是鼓励儿童以游戏的方式对阅读内容作出回应。 在游戏中 ,儿童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会变得比较容易。首先 ,在游戏中 ,儿童通过语言、动作、感觉、服装以及场景等进入故事的世界 ,这种多感官的经验为儿童理解故事内容和故事中的角色提供了新的契机。其次 ,在游戏中 ,儿童可以“放慢”故事阅读的进程 ,“重游”自己在故事阅读中有疑问的地方。 最后 ,就

8、到了“做”的环节 ,待学龄前儿童对故事中的内容熟悉后 ,我们可以通过画画或者做手工的方式 ,将书中喜欢的角色、情节画或者做出来。例如 ,在看幼儿画报时 ,可以将红狐狸、跳跳蛙、小红帽画下来 ;在读一篇有关秋叶的儿歌时 ,可以想像着画一枚落叶。现在很多儿童读物都会有很多做手工的附页 ,是和读物中的内容相关联的 ,我们可以通过做这些趣味手工来提高学龄前儿童的阅读兴趣。 4.逐步完善游戏设计 ,强化学龄前儿童的阅读兴趣 我们要注重游戏内容的设计 ,利用儿童关心游戏结果的间接兴趣 ,逐步达到培养阅读兴趣的目的。 通过故事表演比赛、“阅读大王比赛”、“纠错比赛”等形式 ,让孩子们体验到阅读的成功和喜悦。

9、 故事表演是其中最重要 ,也是儿童使用最多的一种形式。图书馆可以固定周期举办故事表演比赛 ,也可以让家长参与其中 ,扮演不同的角色 ,这种策略对于鼓励年幼儿童表演故事非常有效 ,同时有助于加深儿童对故事的理解。或者请小朋友轮流来做这个故事的导演 ,由他来分配角色 ,并在他的指挥下完成这个故事的表演 ,提高孩子们的兴趣。 图书馆工作人员要积极总结游戏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为以后完善游戏积累经验。 5.加强亲子阅读宣传 ,注重游戏阅读法的延续 学龄前儿童的大部分时间还是跟父母在一起的 ,所以图书馆要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 ,强调亲子阅读的重要性。 对于幼儿来讲 ,他们更需要有人陪着一起读 ,用耳朵听着 ,用眼睛看着 ,用手摸着 ,这才是儿童的阅读。 当大手牵着小手 ,共同欣赏一本图画书 ,一起发现书中的细节 ,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时 ,不仅能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而且能增进亲子的感情交流 ,营造和谐的读书氛围。 通过游戏法来培养学龄前儿童的阅读兴趣 ,是一个有效可行的途径。若想既达到提高阅读兴趣的目的 ,又不违背学龄前儿童的天性 ,游戏就是最好的桥梁。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善用游戏法 ,把阅读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让孩子们以书为友 ,爱上阅读 ,爱上图书馆 ,为其将来学习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幼儿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