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乐音与噪声【教学目标】1了解声学的一些术语,领会“乐音特征“ 的意义,知道从“响度、音调、音色“三个方面评价乐音。2学生能够关注到声的污 染问题,并由此 认识到人类发 明和应用技术所带来的两面性,初步了解现代性的弊病,体会到人、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教学器具】录音机,麦克风,小鼓,梳子【教学方法】本节课没有科学探究的内容,在具体教学情境上,可以采用传统方法。【课时按排】2 课时【教学过程】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基本概念,属于体验性课程,不要求学生的探究式参与。在本节课中,教师应当起主导作用,扮演主要角色。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第一部分(45 分钟)“乐音的特征
2、“介绍1引入:(教师):同学们都很喜 欢听音乐,那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你们一般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学生):随便发挥(教师):但是,我要告诉同学 们的是,物理学不同于音乐学,我们研究的不是哪个歌唱的好,而是每一种可以称为音乐 的东西,以及每一种听起来 还 不错的声音所具有的共同点,这是物理学经常用到的科学方法,也就是在许多现象中寻找一种共同的 东西。 对于声音现象来说,那些听起来不错的比较有 规律、有 层次感,不会让我们听了以后感觉到不舒服的声音,叫做乐音,乐音不是音乐,但是音乐一定满足乐音的特点,我们今天首先就来看看乐音有哪些特点。2主题教学(教师):同学们首先请看我这里的鼓,我在鼓面上粘
3、贴 了一张彩色纸,我 马上敲击鼓,同学们要注意彩色纸片,同时认 真听鼓发出的声音。(以不同力度敲鼓三、五次)同学 们看到了什么?(可能回答 1)等等(引导回答)实际上,纸片每一次都 弹起了,而且 弹的幅度不一 样。(再一次敲鼓)(教师)同学们发现没有, 纸片弹起越高,鼓 发出的声音越大?(理想回答)是(可能回答)等等(对策)再做一遍,边做边说 。(教师)可见,声音大小,或者说强弱,是与鼓面振动大小有关的。我们把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那么,是不是鼓面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幅度越小,响度越小。(板书,小结)(教师)请两位课前安排好的同学(一男一女,基本开始 发育)唱歌或听磁带。(教师)我们刚才听了
4、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但是,同学们有没有感觉到,男同学唱歌的声音明显与女同学不一样?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是声音大小,还是响度不一样吗?(教师让学生拿出一把尺子来,从极 轻开始直至很用力 拨弄)(教师)经过引导,得出发 声物振动的快,声音就尖 锐些,振动的慢,声音就舒缓些。(教师)引入频率概念(简单阐述),用物理 语言重新表述,板书。(教师):在上节课,我们曾 说到:张三和李四同学隔了一个房 间,但是李四同学叫 张三同学出来,王五马上就对张三说 “李四叫你“。我们仅仅从上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还不能很好解释这个问题,有同学说听到了声音,所以辨认出来,那么,我要问:为什么能辨认呢?(教师):我们现在就介绍
5、一下音色或者说音品的概念。(简单介绍)(教师)从刚才的学习中,我 们了解了三个新词语, 这就是响度、音调和音品,这是乐音的特征,也是我们分析乐音的主要角度。第二部分(45 分钟)噪声本节课开始前,教师应当准 备好在学校公共场所、 过道、礼堂等地录制或拍摄(拍摄不能记录学生的面部)的资料。本节课最好在多媒体教室上, 应当邀请班主任老师或者学校从事学生德育教育的老 师(团委、团总支、思想政治课教师等)参加。1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我要问同学们,晚上回家完成作 业的时候,害不害怕别人吵?(理想回答)怕(可能回答)不怕,因为我定力好。(对策)那是个别同学,大多数人是怕吵的,为什么怕吵呢,因为“吵“ 会破
6、坏我们的注意力,不能使我们集中精力学习 、工作,并且完不成任务。今天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象或听一段录音(共约 12 分钟)(教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理想回答)看到了“自己 “(教师)听到了什么?(理想回答):听到了“自己 “的声音。(教师)这发生在什么时候呢?我要告诉同学们,有的在学校上课时间,同学 们做实验的路途中;有的发生在放学时间,同学 们离开学校时;有的发 生在教师不在场而其他班级正在上课的时间。(以上共 5 分钟)(教师)开始围绕噪声污染进行教育(以故事形式)。( 约 5 分钟)(教师)开始使用演讲式方法进行现代公民教育。(提 纲 另附)。( 约 10 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的思考现代性的弊病,思考人、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思考人在社会中的态度和价值观。(10 分钟 )(教师)总结、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