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4.3《诗人谈诗》每课一练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7).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478398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3《诗人谈诗》每课一练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4.3《诗人谈诗》每课一练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4.3《诗人谈诗》每课一练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4.3《诗人谈诗》每课一练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4.3《诗人谈诗》每课一练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诗人谈诗如何做好现代诗歌阅读题,谈几点看法:1.要准确地破解诗歌中的意象(即诗人的意中之象),然后从诗的意象中,把握作者要向读者揭示(或暗示、启迪)的东西。2.要明确诗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的内涵,以消除理解上实指性误读。现代诗歌往往运用多种 修辞手法,有的则运用象征手法,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表达对生活的感悟等,阅读时必须注意这一点,明确修辞手法(或象征)的真实内涵,并且应注意避免实际所指带来的误解。3.要透过诗歌表面的虚写,提炼出诗歌背后的深层意蕴。诗歌往往大多是虚写,很少有直写的,特别是那些抒情性强的诗歌更是如此。阅读这类诗歌,困难较大,因为诗歌艺术的多义性和朦胧性导致阅读上 的种种解

2、读结论。因此应该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常识等相关信息,这样可以摆脱由于虚写而造成的隔靴搔痒,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现象,以便准确地提炼出诗歌的深层意蕴。另外,现代诗和古诗词夹杂在一起阅读,和白话文杂在一起比较阅读,也值得我们关注。#此前在首页部分显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曙光( ) (2)乍( )然 (3)弓弦( ) (4)山峦( ) (5)旷( )野 (6)笼( )罩 (7)门槛( ) (8)眺望( ) 2、填空。宁静而深沉的意境的作者是当代诗人 。本文是他以诗人的身份写下的对的 的评论。3、阅读一个深夜的记忆,回答问题。月光流进门槛我以为是阳光开门,还是深夜不久,有风从

3、北边来仿佛吹 动了月亮的弓弦于是我听见了黎明的音响河岸被山影压着有星流过旷野去我感觉到,万物还在沉睡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1)诗歌善用虚实并用的手法,从诗中找出一处虚写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诗歌的语言具有侧面暗示的特点,你认为诗中哪些语句暗示了诗歌的主旨?(3)说说下面形象的深刻含义。深夜: 黎明: (4)指出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月光流进门槛 ( )有星流过旷野去 ( )河岸被山影压着 ( )4、下面这首泥土也是鲁藜的作品,试揣摩该诗欲借泥土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5、 章开头写道:“人们谈论鲁藜的诗,一

4、般都没有提到这一首。而我对它却很有偏爱。”对这句话的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A、 说明一般人不很了解这一首诗 B、 说明这一首诗的表现手法比较特别。C、 说明这一首诗的主题思想比较深沉。D、 说明我对这一首诗有独特的感受。6、 下面一段话描述了诗歌中的一些诗句的意境,说说加横线的句子,描述的哪一句诗。他不再返回屋中,而是眺望着月光 下的旷野:起伏的山峦,河岸的山峦的巨大暗影大地笼罩在沉静中。划破夜 空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亮的弓弦,既反对了夜的沉静,又使夜有了动态感:夜在沉静中行进,黎明即将到来。7、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从门槛流进的月光,诗人却误以为是曙光。从梦中乍然醒来,是容易有这样的错

5、觉的,李白就曾将床前的月光误认为是霜。他起来了,推开门看看,原来还是深夜。可以想见,他是习惯于黎明即起的。使他惊醒的是对黎明的期待。(1)作者说“李 白就曾将床前的月光误认为是霜”,这里指的是哪一首诗?请默写在下面。(2)宁静而深沉的意境一文中提到李白和鲁藜都对月光产生了错觉,但又有些不同,你能说说不同在哪里吗?8、你能说说评论者曾卓为什么会偏爱鲁藜的一个深夜的记忆吗?参考答案:1、略。 2、曾卓 鲁藜 一 个深夜的记忆 3、(1)略。(2)略。(3)深夜:既指自然界的深夜,却又颇含深意,指的是当时中国还处于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整个中国大地还处在黑暗之中。黎明:指的是诗人内心对光明的向 往与追

6、求。(4)“流”字以动写静,表现了月光的柔美。“流”就是“划”的意思,以动写出了夜的宁静,也写出了星星的美,告诉我们,夜虽深,但在行进,黎明终将到来。 “压”有一种沉重感和压抑感,表现出山峦黑影的巨大和夜的宁静,体现诗人对黎明的渴望。 4、这首诗是告诫人们要甘于做普普通通的人,做实实在在的事,不要孤芳自赏,不要自视太高。 5、D 6、河岸被山影压着/有星流过旷野去 7、(1)略。 (2)李白误以为月光是霜,鲁藜误以为月光是阳光;李白在诗中表达的是对家乡的思念,鲁藜表达的是他对光明的 渴求;李白在诗歌中抒情主体是他自己,而鲁藜诗歌中的抒情主体是那一群对现实有清醒认识、渴望光明的人。8、可能原因有三:一是可能是个人兴趣爱好所致,二是可能包含了这首好诗,却被人忽略的意味,三是曾卓特别喜欢这首小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