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运输的途径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 。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介绍。一.教材分析1.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来完成的,本章的前三节密切围绕物质运输这一功能,从运输的载体、器官、途径三方面进行介绍。其中血液循环的途径集重点、难点于一体。生物课程内容标准指出: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及呼吸进入人体氧气是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身体的各个器官、组织,各个器官、组织产生的代谢废物也是通过血液循环排出体外的。由此可见:本节课同时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2.重点、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既是本课的重点,也
2、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弄清了这个知识点后,既能队前两章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又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二.目标分析1.教学目标:根据七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目标如下:知识目标: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识别血液循环示意图,辩证的分析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血液循环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体会生命的奥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2.教学学法本节课采用启发诱导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分析、总结、游戏等活动中,体验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应用。三.教学过程导入:首先复习前面的内容:让学生自己绘出心脏
3、结构模式图及其相连的血管,同桌互查;然后提出问题:动脉、静脉是通过什么结构连接在一起的?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提问:动脉是如何从心脏流回全身,又是如何从全身流回心脏的呢?由此激发学生探望的愿望,进而导入本课。新课讲述:首先,多媒体介绍血液循环的发现过程,让学生重温科学史的同时,大致了解血液循环,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生命奥秘的愿望;然后动画演示血液循环途径,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血液循环的大致途径。再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 3.313.血液循环示意图。讨论以下问题:1.假设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到达右心房,经过了哪些途径?血液成分在哪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2.假如从右心室出发呢?学生讨论后,由小组代
4、表总结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读图及语言表达能力。然后,我及时点拨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1.“动脉血管了流动脉血,静脉血管里流静脉血”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举一反例)2.肺循环路线和体循环路线是同时进行的,还是一次进行的?是独立的,还是一个整体?若是一个整体,两条路线在那里汇合呢?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后,明白了:由于心室的同时收缩,使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且在心脏处汇合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然后让学生爬黑板,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用红、蓝两种颜色的笔绘出血液循环示意图,这样,学生既对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路线进行巩固,又对动脉血和静
5、脉血的成分变化一目了然。最后,我又让学生做了个“手拉手”的游戏。把体循环和肺循环路线上的结构写在纸上,让学生抓阄,然后快速的找到自己的位置与相邻的同学拉起手来。并依次说出自己是什么结构,血液成分是什么或发生的变化。通过这个游戏,学生既感到有趣又进一步加深了记忆。这样,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绘画、游戏等不同的活动,多次重复巩固,学生既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又突出了难点。引申、提升由于本节课与前后的内容联系都非常密切,所以,我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1.假如你是一滴血,你是怎样流经身体内的一段短行程的?2.假如你是小肠吸收的葡萄糖,你是怎样到达身体的每个组织细胞的?3.假如你是肺吸收的氧气,你又是如何到
6、达身体的每个细胞的呢?在组织细胞内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排出体外经过了哪些途径?学生经过讨论后,很容易回答出来。这样对前两章的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加深。随后,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的了肠炎,在臀部进行肌肉注射。药物是怎样到达病变部位的呢?这样既能使理论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又对本节课内容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课堂练习多媒体出示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学生边回答边解释,目的是:一.巩固本节所学内容,二.检测学生对本节课重点、难点问题的掌握和对目标的达成情况。总结让学生自己谈收获。 (既对本课内容系统化又让学生有成就感)作业分必做题、选做题两种。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有所收获。板书我力求板书规范、系统化,使学生通过板书,对本课的内容一目了然,形成一个整体。四.教学评价本节课中,我采用启发诱导、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使学生的思维、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都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分析、概括、绘图、游戏等活动,让学生获得新知,形成技能。同时我也可以从中获得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查漏补缺。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