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致蒋经国先生信(一)致蒋经国先生信1、写作背景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指明:“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我们寄希望于 1700 万台湾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告台湾同胞书得到全中国各族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以及国外侨胞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响应。台湾海峡出现了和缓气氛。为了促进以蒋经国为首的台湾国民党当局以民族大义为重,共同完成祖国统一
2、大业。叶剑英同志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名义在 1981 年国庆前夕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再一次向台湾国民党发出呼吁,进一步阐明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几条建议。1982 年 7 月 24 日,廖承志同志以兄长身份致函蒋经国先生,希望他能携手共竟统一祖国的千秋伟业,即本文。2、本文是篇书信体的议论性文章。作者态度鲜明而言辞恳切,处处都能体现出晓之以理和动之以情这两种因素的有机结合。请具体说明。信件首先从忆往事、叙旧谊入手。这是此类文体的一般应有写法,对于营造必要的对话气氛很有好处。转入正题以后,作者着重从人民意愿、国际形势以及蒋氏处境等诸多方面逐一分析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的重要意义,在晓之
3、以天下大势、责之以民族大义的同时,也对蒋氏家族的切身利益表示关怀。对于蒋经国思想言论中的某些积极因素,作者给予热情肯定;对他一再声言的所谓“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等顽固的错误言论,则又明确地给予驳斥。整篇文章可谓气盛言宣而又有理有节,义正辞严而又委婉得体,有很高的思想性、艺术性。3、补充致蒋经国先生信课内部分字词(1)音问:音信。(2)悬念:牵挂。(3)了然:清楚、明白。(4)迁延:拖延。(5)巧言令色: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讨好于人。(6)毋庸赘言:无须多说。(7)时不我与:再没有时间给我了。表示将来会叹惜机会错过,追悔莫及。“我与”是“与我”的倒装。三、难点解析(一)致蒋经国先生信在表达上有怎样的特点?结合当时背景说说为什么。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文句颇具文言语体色彩,情挚意切、理透义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台湾以及有关人物的具体情况,便于加强人们对于历史的回顾,更好地扩大它在海峡两岸人民心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