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乙己 (第三课时)鲁 迅教学目标: 1、 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 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 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 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清小说结构线索,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教学内容和步骤:一、理清小说结构1、指名回顾小说情节的四个组成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按照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课文结构。开端(13 段):介绍咸亨酒店,交代环境。发展(49 段):孔乙己的经历和性格。高潮(1011):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惨遭遇。结局(1213):孔乙己的悲惨结局。二、理清小说的人称明确:小说以“我
2、” (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作为线索,选取了孔乙己一生中几个分散的,然而又是典型的生活片段构成小说情节。(思考:小说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有何作用?)讨论分析:使故事显得真切,使情节集中,内容简要,更增加了悲凉的意味,表现作者对孔乙己的同情。三、 体会“以笑写悲”的巧妙构思提示与思考:小说中多次写到旁人的说笑、哄笑,有什么作用?(课文写人们对孔乙己的五次取笑,孔乙已成了人们的笑料,掌柜看不起他,取笑他,这是没有人性的自私的笑;短衣帮们看不惯他,哄笑他,这是麻木不仁的笑;小孩子们因他的古怪讥笑他,这是天真无邪的笑。最后又在别人的笑声里离去。说明孔乙己的人生价值仅是人们的笑料。从而体会到这笑中的人情冷暖和
3、世态炎凉,体会到封建文化教育的罪恶。 )讨论明确:酒店中的人们也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他们麻木不仁、自私冷漠,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一样同样受着统治阶级的奴役,所以他们对孔乙己这样一个科举的不幸失败者不但没有同情和帮助,相反只有无情的嘲弄,以求得他们劳累而苦闷的劳动生涯中片刻的快乐。这种麻木的笑使孔乙己的悲剧更添悲凉之感。它表明,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这样,就更加深了小说反封建的意义。 “笑”是作者进行人物塑造的一种艺术手段。 “笑声”贯穿全篇,这阵阵笑声跟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冷酷,同时也批判了群众的麻木。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苟活,最后在笑声中走向死亡。小说对各种人物的笑,描写越是生动,越是具体,我们就越是感到悲凉。这样让悲剧在喜剧的气氛中进行,以“喜”衬“悲” ,更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四、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引导学生揣摩以下加点词的意味: 1、 便排出九文大钱。 2、 他从破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3、 坐着用这手慢慢地走去了。 4、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五、布置作业小说的结尾说:“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 孔乙己究竟死了没有?请展开想像,写一篇短文来明确交代,300 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