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目标:认知目标1.描述生物学的概念2.举例说明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情感目标举例说明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学的良好品质二、教学重点生物学的概念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教学难点举例说明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三、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四、课型新授五、授课时数 1六、重、难点突破七、导入部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自己的周围,总会碰到不少引人思考的问题:春华秋实、北燕南飞、蜘蛛结网自然界中这些纷纭众多的生物现象神奇奥妙、饶有趣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们身边的生物学 。八、过程内容: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探索生命的奥秘,在这个过程中人类
2、与大自然建立了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古代中草药的发展和人工驯化等,无不体现了人类对生命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人类就不断的探索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人类在这些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后来人们就把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叫做生物学(biology)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学衣 棉、麻等植物纤维、化学纤维(化学纤维 石油等化工原料 古代动植物的遗体) 。食 粮食作物、蔬菜水果、乳制品、奶制品、肉类等住 木料、竹材、家居用品。行 古代的马车、汽车飞机的燃油、铁轨枕木、利用仿生学原理制造的飞机。2.人类息息相关的生物学问题人口剧增:当今世界面临的难题之一,世界人口接近 70 亿,中国人
3、口数 13 亿,如此庞大的人口给社会带来许多问题。包括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教育问题、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社会保险紧张、人均收入和健康状况下降等问题。资源匮乏: 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缺乏、森林面积锐减等。能源危机:石油、电力、煤炭、其他自然资源的短缺。粮食短缺:许多国家还有很多人处于温饱危机线上,我们国家的许多地区农民也只是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生活质量还不高。环境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及化学危害、噪声与其他物理性污染。心血管疾病:即循环系统疾病,如三高症、血管硬化、心肌炎等。癌症:2008 年全球有 1270 万人患癌症,死亡人数达 760 万,中国每年有 180 万人因癌
4、症死亡。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语缩写 AIDS。艾滋病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艾滋病是当今人类还无法攻克的疾病之一,但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学会预防艾滋病对于每个人都是很有必要的。总之,解决这些疾病问题都离不开生物科学的发展,我们在探索诸多生命的奥秘的同时也要学会和自然和谐相处。3.生物科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生物对农业、医药、卫生等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同时生物科学的发展也在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解决了许多以前人们无法解决的问题。生物科学与健康: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人体的器官移植; 生殖健康。生物科学
5、与农业:农业生产中的繁殖控制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动物疫病的控制;绿色食品的生产设施农业。生物科学与工业: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生物技术药物与疫苗。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倡导绿色消费。4.阅读资料第一次绿色革命1)20 世纪 70 年代的“绿色革命”指的是什么?20 世纪初以来,特别是 40 年代末,由于化肥在农业上的大量施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小麦、水稻等作物的高秆品种倒伏越来越严重,成为限制农作物高产稳定的主要因素。作物的抗倒性与茎秆的坚韧程度及根系发育的好坏有密
6、切关系,而种植矮秆品种是防止倒伏最有效的措施。所以,当时这些作物品种的矮化问题亟待解决。各国育种工作者都致力于这项工作。20 世纪初,意大利科研人员用日本赤小麦为矮源,与当地品种杂交,育成半矮秆小麦品种“矮粒多”等;日本岩手农场以“达磨”为矮源,于 1953 年育成综合性状较好的“农林 10 号” ,为达磨基因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基因载体。之后,美国科研人员利用农林 10 号育成了著名小麦品种“格恩斯”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小麦研究部主任勃劳格利用农林 10 号等为矮源,育成了“索诺拉 64”等一大批矮秆小麦品种,在墨西哥、印度、巴基斯坦等地推广,使小麦单产大幅度提高。此后,
7、勃劳格又育成了能够适应多种气候、日照、地形及其他生长条件的小麦新品种。因为改良中心设在墨西哥,所以人们也称之为墨西哥小麦。1967 年后,阿根廷、孟加拉、巴西、智利、埃及、危地马拉、伊拉克、意大利、西班牙、突尼斯等许多国家,相继引入了墨西哥小麦及其栽培技术,使小麦大幅度增产。当时人们将墨西哥小麦的育成、传播和普遍获得高产这种现象称为“绿色革命” ,勃劳格也被誉为“绿色革命之父” ,并于 1970 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与此同时,国际水稻研究所用印度尼西亚的高秆水稻品种和原产中国的矮秆地方品种“低脚乌尖”杂交,于 1962 年育成了号称“奇迹稻”的“IR8” ,进而以 IR8 为矮源,育成了一批矮
8、秆、高产、抗病的国际水稻系列品种,在东南亚广为种植。这方面的成功也一并称为“绿色革命” 。 “绿色革命”实质上是对不适应生产发展的高秆品种种植状况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它对各国的矮化育种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2)绿色革命的社会反响20 世纪 60 年代,多种矮秆高产小麦和水稻品种的栽培和培育成功,标志着传统植物育种理论和各种农业措施在作物改良中的应用达到了顶点,并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 19661968 年,将高产半矮生的墨西哥小麦品种引入印度之前,印度每年的小麦总产量约为 1.139107 t。到大范围采用高产品种之后的 1981 年,小麦年产量增加到3.650107 t。这 15 年间的
9、增长足以为 1.84 亿的新增人口每人每天提供 375 g 的小麦。阿根廷、孟加拉、中国、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等国小麦产量的增长也令人瞩目。19821991年 10 年间,中国农业产量每年增长 8%,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由于这项令人瞩目的成就,19831990 年期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部长的何康,1986 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学院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993 年被授予“粮食奖” 。从 19651980 年,发展中国家小麦和稻米的产量大约增加了 75%,各国的情况略有不同。1950 年1984 年,墨西哥的小麦产量增加了 400%,同期印度尼西亚的稻米产量翻了一番。种子质量的提高和农
10、业技术的改良,使苏丹、加纳、坦桑尼亚、赞比亚等国的玉米、高粱和谷子产量提高了大约 300%400%。在亚洲国家,人们使用“绿色革命”这个词,来描述稻米和小麦产量的增长 23 倍对社会、经济以及营养等多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绿色革命在为人称道的同时也被人批评。新品种比传统作物需要更多的化肥和灌溉,它们对水和肥变化的反应也更敏感。因此,不良的气候、大量的能源消耗和全球性的经济不景气,显著减缓了绿色革命前进的步伐。批评者认为,以密集型农业、大农场和高质量耕地为重点的绿色革命,不仅损害了环境,而且没有为应当受益的贫穷农民带来多少利益。第二次绿色革命杂交水稻的成功第一次“绿色革命”使水稻品种矮秆化,大大地提高了水稻的单产和总产。此后近 20年,水稻的单产几乎没有明显的提高。如何继续提高水稻等粮食作物的产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是摆在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面前的重要任务。以袁隆平为首的中国科学家,根据遗传学杂种优势的原理,于 1973 年成功地培育成世界上第一代杂交水稻。杂交稻的大面积推广,使水稻每公顷产量在矮秆的基础上平均提高了 20%,从而突破了自第一次“绿色革命”后,粮食单产停滞不前的难关。世人称杂交水稻的成功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因此被誉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