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3.2登岳阳楼 教案(北师大版九年级上).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466307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2登岳阳楼 教案(北师大版九年级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3.2登岳阳楼 教案(北师大版九年级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3.2登岳阳楼 教案(北师大版九年级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3.2登岳阳楼 教案(北师大版九年级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3.2登岳阳楼 教案(北师大版九年级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登岳阳楼杜甫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诗歌,感知诗中的形象,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2学会赏析名句,激发灵感,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3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思想和艺术方面进行比较,体会优秀诗作的艺术魅力。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名句及内涵。准确把握诗中的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感受杜甫诗歌语言的魅力。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首五言律诗写于作者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他又有何想、有何感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

2、欣赏登岳阳楼,感受诗人那博大胸怀和深重的痛苦。二、简介作者及背景(一)学生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二)教师整理归纳。杜甫(公元 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杜甫出生于一个有着文学传统的家庭中,他的爷爷杜审言也是唐朝(武则天时期)著名的诗人,所以他 7 岁开始学诗,15 岁时就已扬名。杜甫的诗歌现存 1400 多首,它们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 20 多年的社会情况,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同时,这些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个人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也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所以,杜甫的诗歌被后代称为“诗史 ”。

3、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风沉郁顿挫。有“三吏” 、“三别”兵车行 丽人行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等大量名作。三、诵读、整体感知(一)积累字词注音:坼 ch 乾坤 qin kn 戎马 rng m 轩 xun 涕泗 t s解释: 坼:分裂。 乾坤:指天地戎马:代指战争。 轩:窗户。涕泗:眼泪、鼻涕。(二)请学生听读,教师范读。(三)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尽量读出感情。(四)指名学生朗读,师生点评(指导学生从节奏、咬字、重音、感情等方面来评价)。(五)朗读的节奏及重音处理:昔闻/ 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 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 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

4、/ 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六)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出感情,感知形象。四、合作探究,研读赏析(一)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1从这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诗人对洞庭水大概是久闻大名,今日终于来到。运用的是记叙的表达方式,没有形容,没有夸张,不见抒情。2似乎不见抒情,是否此句真的是大白话,不含真情?文字的朴素无华,并不代表情感的苍白。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杜甫少时就有壮游名山大川的雄心,曾先东游吴越,后北游齐赵。岳阳楼是千古名胜,诗人早有尽兴一游的夙愿,无奈战乱频仍,

5、身世漂荡,难以如愿。今日流落至此,方得以一饱眼福。3用自己的话说说,首联中内敛的情感是怎样的?是尽兴一游洞庭湖的夙愿得以实现的喜悦,还是历经漂泊流落于此的苦痛?这是需要仔细揣摩的,从文字的表面乍看之下,很容易从人之常情推测出诗人此时有着登楼的喜悦,清人仇兆鳌就认为“昔闻、今上,喜初登也。”(杜诗详注)但仅这样理解,就把杜诗原来的意境领会得太浅了。这里并不是写登临的喜悦,而是在这平平的叙述中,寄寓着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沧海桑田的许许多多的感触。从作者简介的环节中,我们知道,杜甫在当时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然而他从来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哪里想到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

6、朝都成泡影!诗里的“昔”今”两字自有其深深的魅力。4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读这两句诗脑子中浮现的画面。萧瑟秋风,吹起洞庭湖层层波涛。 远天无日,低空断云,冷雾凝霜,枯草横陈。岳阳楼上,一位老者凭栏而立。他 鬓发如霜,衣衫破旧,但两只眼睛却深深地凝望着洞庭深处。岳阳楼上已无昔日的繁闹,冷冷清清。老人独立在岳阳楼上,周围没有一个人陪伴。他是谁?没人晓得。(二)颔联: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1简要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吴楚”,春秋时代的吴国和楚国。今湖北、湖南及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区古属楚地;今江苏、浙江及江西的部分地区古属吴国。“坼”,分裂。 诗的颔联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

7、辰都像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中一样。2用了什么修辞,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动用想象,达到了这样宏伟和辽阔的精神空间。一个“浮”字,不着痕迹地把苍茫大地变得轻了,也把洞庭湖反衬的极目无垠而且深沉浑厚了。写出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宋代刘辰翁说,此联“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3用自己的话描述读到这样的诗句会涌起怎样的想象?(三)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四流。1清代黄生杜说云:“前半写景,如此阔大;五六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上下联中内容反差大,如何理解这

8、样的反差?五、六句,转到自己身上。杜甫从 760 年开始,就度着“漂泊大西南”的艰苦岁月,在现在已整整八年了。从四川经湖北到湖南,漂泊的生活使他和亲朋的书信来往完全断绝;加上一身多病,正如随处漂泊的孤舟一样,自己一路上只有以舟为生,如今看到这样开阔的天地,就不能徒然想起自己。天地是如此广阔,可是自己的处境却狭窄到这种地步,两相对比更为难堪。这是诗人此时的实际感受,所以上面写得极开阔,这里写得极黯淡,前后映衬,越显得两者矛盾。而诗人的无穷感慨,也就不难从这里看的出来。诗写到这里,要想收束是极不易的,难道还要为个人的境遇埋怨下去吗?不,杜甫是一个始终关心祖国安危人民疾苦的伟大诗人,就是在这种境况下

9、,他还是没有忘记国家大局。这一年(768)年吐番进犯,祖国的西北边正处在多事之秋。“戎马关山北”指得正是这事。然而通过这一句,我们却猛然感觉到诗人的“凭轩涕泗流”不仅不是为个人身世悲恸,而且上面的“亲朋”两句,也并非是单纯的个人流落的感叹,正因为国家多难,诗人却引起国家身世的重重感触而老泪交流了。“戎马关山北”五字绾上结下,在这里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描述诗人“涕泗流”时内心的活动。五、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并背诵全诗,之后小组间展开朗诵比赛。六、合作探究,比较岳阳楼记与登岳阳楼。1杜甫、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湖,你更喜欢哪一个?说说理由。2杜甫、范仲淹的借景抒情,哪一个对你的触动更大?为什么? 七、小结:杜甫的诗堪称“诗史”,加之诗人深广的爱国情怀,高超的文字功力,使他的诗作,尤其是晚期律诗,更具一种沉郁顿挫,一唱三叹之特点,极耐开掘。登岳阳楼是杜甫的代表诗作之一,这首著名的诗作,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起被镌刻在江南三大文化名楼之首的岳阳楼上,自唐以来,一直作为中华文化的精神主流穿越千年而永不漫泯。八、布置作业:1.朗读、背诵这首诗。2.完成配套练习的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首联 昔闻今上 点出登楼登岳阳楼 颔联 写景雄浑壮阔 气势磅礴杜甫 颈联 自叙身世年老多病 孤单漂泊尾联 心系国难 忧国忧民(主旨句)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