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声与现代科技声学在现代科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科书的体系结构中安排本节内容旨在基于第三节“奇异的声现象”的基础之上,纳入更丰富的声学应用知识,拓展 STS 教育,并提供一个学生开放性探究、进行课外拓展性学习的起点。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这部分应用层面的知识难度较大,因此在知识内容的要求上不必做深入要求。教学过程的侧重点应在于向学生展示关于声学与现代科技的丰富生动的信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研究热情。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2. 通过阅读文字、图片,观看录像资料,获得有关声知识的应用。3介绍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热
2、爱科学的情感。三、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提出问题 在本节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观看有关动物利用声的动画和录像。重新看教科书第 47页图 3-3-7(动物和声音) ,可提出以下问题 : 什么是超声波、次声波?动物是如何利用声音的 ? 你知道哪些声在生活及其他方面的应用?进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过程展开 基于初中学生的知识面以及知识层次,课堂讨论中不必苛求学生提出太多的正确或有用的信息,教师应给予启发。讨论后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以下三个主题展开并进行总结。(1)超声是个多面手 超声波与可听声有一样的传播速度,并遵循反射、折射和绕射等传播规律。但由于频率很高,因此又具有奇特的性质。例如在均匀的介
3、质中定向直线传播;与一般声波相比,它的功率很大等等。利用超声波的这些特性,可以为人类服务。 让学生观察教科书中图 3-5-1(声纳探测的示意图),提出一些问题:声纳能测距的原理是什么?利用声纳测量海底的深度,需要知道什么 ? 需要测出什么 ? 然后利用什么公式进行计算?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复习有关声速的概念以及回声现象后,了解声纳测距、定位的原理。 教师还可指出,根据反射波的强弱可测出被测物的大小和形状,并由此进一步说明教科书中图 3-5-3 的 B 超的基本原理。 学生对超声加湿器会很感兴趣,尤其是不知道是什么把水变成雾状物的,可以让他们通过对教科书中文字的阅读,并作适当解释,帮助学生明白其中
4、道理,体会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超声在现代生活中的利用很多,但是学生可能对超声还有着较深的神秘感,认为超声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可听声存在着本质的不同。教师可以对此进行解释,让学生了解超声波与声音(可听声)的根本区别只是在于频率范围的不同而已。对于次声也可以作同样的解释。 (2)次声本领大 次声波的频率大致为 1Hz20Hz,由于次声的频率很低,因此显示出它种种的特性,其中最显著的是传播的距离远,而且不易被吸收。 在总结的前提下,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并对次声的应用进行归纳。向学生简单解释海洋中的次声以及自然灾害中产生的次声,等等。如果学生对这一应用内容感兴趣,还可以根据教学资源提供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展开。 (3)声识别技术 对于这部分内容,因为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教师做简单总结即可,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对这方面的资料进行查询与艘集。如果条件许可(如配备有多媒体教室等),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软件公司的有关语音录入软件做语音识别技术的简单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