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文分析-14 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 一、整体把握 这个故事是儒林外史中极为精彩的篇章之一。主人公范进是个士人,他一直生活在穷困之中,又一直不停地应试,考了二十多次,到五十四岁才中了个秀才。本文写他接着参加乡试又中了举人一事,文中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他那喜极而疯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这个士人的丑恶灵魂,同时通过他的命运变化反映了世态的炎凉。 故事情节的发展大致可以划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范进中秀才后回到家里,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这其实是前面情节的尾声,放在这篇节文里却跟某些小说里的背景有几分相似,因为范进中了秀才,这就取得了考举人的资格。此外,从胡屠户教训范进的话里可以
2、看出,中了秀才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范进的社会地位,还不能满足他追求功名的愿望。 第二部分,范进为去省城参加乡试向胡屠户借盘缠,反遭辱骂,他不甘心,居然瞒着丈人前往应试。范进此举固然是受到了他宗师的鼓励,但如果不是急切地艳羡功名富贵,断然不会有这么大的胆量从他置老母和妻子挨饿于不顾,也可以看出这一点。这是情节的开端。 第三部分,发榜之日,在断炊的情况下,范进奉母命到集上去卖鸡。去了将近两个时辰,中举的喜报忽到,邻居赶紧去集上把他拉了回来。这是情节的发展,因为范进的命运从此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被人藐视的“现世宝”变成受人尊重的“老爷” 。但范进本人此刻尚未见到喜报,他不敢信以为真,还要靠卖鸡来“救命”
3、,这又曲折地反映了他自 20 岁开始应考以来一连串的失败在心头留下的沉重的屈辱感。 第四部分,范进见到了喜报,因欢喜狠了,痰迷心窍,昏倒在地,救醒后又发起疯来,拍着笑着,不顾一切地走到集上去;多亏一位报子出了个好主意,找来胡屠户,狠狠地打了他一个嘴巴,这才清醒过来,不疯了。这是一场喜剧,是这个故事的高潮。范进在发疯 过程中始终只说着一句话: “噫 !好! 我中了 !”反映了他几十年来追求功名富贵达到了神魂颠倒的地步。胡屠户在这场喜剧中对范进毕恭毕敬,把范进捧上了天,充分暴露了他趋炎附势的嘴脸。 1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文分析-14 范进中举 第五部分,范进刚从集上回家,举人出身、曾做过一任知县
4、的张静斋来访,赠金又赠房。这是故事的结尾,说明范进的社会地位陡然上升,真是“今非昔比”了。 从这个故事不难看出,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是套在读书人身上的精神枷锁。 二、问题研究 1范进形象具有怎样的典型性? 清闲斋老人在儒林外史序中曾指出: “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这里说的前三类人都是小说作者所批判的对象。 范进大概可以归入闲斋老人说的“下人”一类。“下人者”,对人低三下四之谓也,更确切地说,就是对来自周围人们的侮辱、轻蔑和嘲笑都默默接受下来,不敢有
5、丝毫的反抗。范进的“下人” ,确实“下”得出奇。例如,在他中了秀才之后,胡屠户依旧说他是“现世宝”,他居然“唯唯连声”,不作辩解;为参加乡试去借盘缠,又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他听着那些不堪入耳的话,也仅止于“摸门不着”而已如此“下人” ,简直到了麻木的地步! 真可谓卑怯之至,屈辱之至。对胡屠户如此,对其他人也如此。 范进这种性格是在他三十多年场屋困顿的生涯中形成的。三十多年来,他怀着对功名的热切期望不断地应试,又不断地失败,除了周围人们的轻蔑和嘲弄外,他什么也没有得到。他终于考上了秀才,可是人们都认为,是宗师怜悯他, “舍与”他的。他几乎陷入了绝境,当邻居到集上寻他,告
6、诉他已经中举的喜讯,他怎么也不敢相信就是这种近乎绝望的心理反应。 2胡屠户的形象有什么意义? 胡屠户是个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范进中举前,被他视为“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 ,连中了秀才也是他“带挈”的;对范进希图中举,又极尽讽刺嘲弄之能事,比如“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 ,还有“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啦,一派粗鄙的话,不堪入耳。待到范进果真中了举,他忽然一百八2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文分析-14 范进中举 十度大转弯,称范进为“贤婿老爷”,当众夸范进“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把范进真的捧上了天说他是“天上的星宿”。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前后截然不同,说穿了,就是因为“姑老爷今非昔比,少
7、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 。由此看来,此人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金钱欲。 3作者是怎样运用讽刺手法的? 儒林外史是一部社会讽刺小说,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科举制度下形形色色士人的丑恶嘴脸和封建末世衰颓的世风。仔细探究课文的讽刺手法,对我们阅读这部小说很有帮助。课文的讽刺手法有: ( 1)夸张手法 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在挨了一个巴掌后才清醒过来,这是故事的基本情节,是用夸张手法虚构出来的。这看来似乎离奇得很,却如鲁迅所说也是“会有的实情” ,因而是可信的。理由是,当时士人热衷于科举,一旦功名到手就惊喜若狂,更何况范进 20 岁开始应试至今已有 35 年,在如此漫长的等待之后,他的愿望终于变成
8、现实,又怎能不惊喜得发疯呢 !中举,对范进来说自然是荣耀之至,但挨巴掌却是受辱,荣而后辱,这是作者有意鞭挞他的丑恶灵魂,具有极强的讽刺意义。 ( 2)对比手法 文中写胡屠户用的是对比手法,通过他对范进中举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来揭示他嗜钱如命、嫌贫爱富、庸俗自私的市侩性格。 ( 3)运用典型细节揭露人物的矛盾 例如,写范进的疯态: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 “噫 !好 !我中了 !”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这些细节生动地揭示了范进内心和
9、外形的矛盾:就内心而言,他是个胜利者,他感到扬眉吐气,因而拍着手大笑;他要向周围的人宣布自己的夙愿已经实现,所以往门外飞跑,跑到集上。但在外形上他却是个失败者,头发跌散,两手黄泥,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文分析-14 范进中举 遍身是水,如同落汤鸡一样。这就是强烈的讽刺。 又如,写胡屠户的贪婪相: 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 “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 ”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这
10、里揭示的是胡屠户言语和动作的矛盾:银子已经紧紧地攥在手里了,嘴上却偏说不要,暴露了这个市侩嗜钱如命的本性。 4这些夸张的人物形象反应了一个怎样的社会问题? 这群人如此扭曲的最终原因是封建的科举制度,作者对此持批判态度。范进等人是畸形社会中一群异化的人,这般冰冷的社会风气必将使其走向衰亡。 三、写作技巧 文中运用夸张和对比刻画胡屠户和范进: 1胡屠户每天杀猪,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应该胆色过人,可是当众人叫他打醒中举后起急发疯的范进时,他竟然感到为难,并胆怯起来,怕会下地狱,后来在众人强推之下,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打了范进一记耳光之后,竟觉得那只手隐隐作痛,而且不能把手掌弯过来。这些
11、描写,寓讽刺于夸张,可谓穷神尽相,把胡屠户迷信无知的性格表露无遗。 2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后,对他的态度截然不同。作者运用对比的刻画,揭示胡屠户的市侩无耻,趋炎附势。 3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在挨了一巴掌后才清醒过来,这是故事的基本情节,是用夸张的手法虚构出来的,这看来似乎离奇得很,却如鲁迅所说也是会有的实情,因而是可信的,理由是,当时的人热衷与科举,一旦功名到手就惊喜若狂,更何况范进 20 岁开始应试至今已有 35 年,在如此漫长的等候只有,他的愿望终于变成现实,有怎能不疯呢?中举,对范进来说,自然是荣耀之事,而挨巴掌却是耻辱,荣而后辱,是作者有意鞭挞他的丑恶灵魂,具有极强的讽刺意义。 4初中语文
12、八年级上册-课文分析-14 范进中举 四、人物形象 (一)范进的形象: 总体形象:科举制度的殉道者 作者态度:嘲讽、批判、同情 特点: 1热衷功名:范进穷尽一生的精力于科举考试,虽然屡遭挫败,仍寄望甚深,直到五十四岁才中秀才;后来他打算去应乡试,却被胡屠户奚落,叫他死心,但他宁可让家人挨饿也要再去应考;及至中举,他竟然欢喜得发了疯,这是范进热衷功名的最具体的表现。 2怯懦麻木:胡屠户在范进中秀才后,盛气凌人地辱骂他,说他是“现世宝” “穷鬼” “烂忠厚没用的人”、他只是唯唯诺诺,还说“岳父见教的是”;他向胡屠户借盘费,胡屠户用不堪入耳的说话骂他,甚至骂他母亲是“老不死的老娘”,他也毫不生气,充
13、分表现出范进逆来顺受、怯懦麻木的性格。 3迂腐无能:家里穷得无饭吃,范进手足无措,要等母亲“吩咐”,才慌忙出去卖鸡,可是他在集上一踱一步,东张西望,老半天仍未能把鸡卖出,证明他平日只埋首读书,缺乏谋生技能;邻居告诉他考中了举人,他以为别人骗他,无奈地请人家不要和他开玩笑,以及他喜极发疯的狼狈相,都说明范进迂腐无能。 4虚伪奸诈:从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的到来,并赤裸裸的和范进套关系,以求日后互相帮助和范进假惺惺的推辞后接受他的东西,再从张乡绅给他的银子里取六两多银子给胡屠户,则可看出范进的虚伪,为不给自己在官场上抹上不敬老丈人的污点而做出的举动,都可看出范进为人的奸诈。 (二)胡屠户的形象: 总体
14、形象:身处社会底层,身份低微的小商人,市侩小人 作者态度:辛辣嘲讽 特点: 1说话方面: ( 1)庸俗势利:范进中举前潦倒穷困,胡屠户辱骂他为“现世宝”“穷鬼”,说他“尖嘴猴腮”,想中相公是“癞虾蟆想起吃天鹅肉”;提到“万贯家私”的张老爷等,便说是“文曲星”下凡,“一个个方面大耳”。由此可见,他嫌贫爱富。 5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文分析-14 范进中举 ( 2)凶暴粗鄙:他听见范进想借盘费去考乡试,便辱骂范进说“不要失了你的时了” ,语气凶暴;又叫范进“撒抛尿”照照自己的样子,骂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提到范进的母亲时,又骂她为“老不死的娘” ,用语粗鄙,不堪入耳。 ( 3)尖酸刻薄:他埋怨自
15、己倒运,把女儿嫁给范进这“现世宝”、“穷鬼”; 诋毁范进的文才,认为能中秀才,全是因为主考官怜悯他而施舍给他的范进的相貌是“尖嘴猴腮”,语调尖酸刻薄。 ( 4)自高自大:他认为范进得中秀才,是因为他积了德,“带挈”了范进;他摆出长辈的架子,要教导范进做人的道理,免他“惹人笑话” ;范进中举后,他又称赞自己够眼光,“认得人”。 ( 5)迷信无知:他认为中举的都是“文曲星”下凡,又说打了天上的星宿,会被发落十八层地狱;别人嘲讽他,说他医好了女婿,便可提上第十七层地狱,又说他的手打过举人,杀不得猪了,他还沾沾自喜,信以为真。 2动作方面: ( 1)粗鲁无礼:范进中了秀才,胡屠户大摇大摆地进他家里道贺
16、 ,却又唠唠叨叨地教训范进一顿,然后“吃的醺醺的” ,“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举止粗鲁。 ( 2)蛮横泼辣:范进向他借盘费,被他“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个“狗血淋头” ;范进中举后发了疯,他一个嘴巴打晕范进,虽说是出于救人心切,却显露出他平日蛮横的本色。 ( 3)趋炎附势:范进中了秀才,他只拿一副大肠和一瓶酒道贺,自己吃得醉醺醺地走了,而范进中举后,他却备了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来道贺;范进清醒后回家,他一路低头替范进把滚皱了的衣裳后襟扯了几十回,再度显出他的势利。 ( 4)假心假意:在范进给他钱时,他口口声声说“不要”,而伸出的手却攥得紧紧的,没有任何退钱的意思。这就更突显出他的虚伪。 3神
17、态方面: 胡屠户知道范进中举后竟发了疯,显出诧异的神色,感到十分可惜,慨叹范进没有福气,可见他只关心名利;别人叫他打醒范进,他面有难色,说不敢打天上的星宿,反映出他的迷信;后来他摆出原本凶恶的模样,打了范进一巴掌,又6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文分析-14 范进中举 7表现出他的粗鲁。 (三)众邻居的形象: 总体形象:趋炎附势 作者态度:批判 特点: 1麻木冷漠:在范进疯了,众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一位邻居说他有一个建议,不知可否行得。此人说话不经过大脑,便立即说出自己的意见,让屠户给范进一巴掌。看出他对人冷漠。而对范进这种因为中举为狂喜到发疯的人早已司空见惯,发生这事已不足为奇,他们已麻木了。
18、2尖酸刻薄:胡屠户不敢打疯了的范进,说是天上的神仙,打不得。而此时某一个“尖酸人”说他平时杀猪,不知道要被打几千铁棍,而今一百棍又算得了甚么,看似劝说屠户挽救范进,实际是对范进一家极端的讽刺。在别人有难时,还站出来嘲笑他们。所以说他们尖酸刻薄 (四)以张乡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形象: 总体形象:道貌岸然之辈 作者态度:厌恶批判 特点: 1虚伪:张乡绅来恭贺范进中举时,俩人彼此间不断说客套话,张乡绅还给范进送银子,说甚么“年谊世好”实际是为了拉拢和范进的关系。从他假惺惺的语言便可看出。 2势利:范进没中举之前,他家人“已是饿得两眼都看不见了” ,也不见张乡绅派人问候、送米甚么的。而当这天早上,范进中举后,才过了多久,张乡绅便得知了消息,火速赶来套关系,又送房子又送银两。若范进未没中举,张乡绅知道此人吗? 3奸猾:也许张乡绅本来就空着这么一所房子,就等着童生中举,然后马上去拉拢亲近。所以在恭贺范进时,才会马上提出让他们搬进自家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