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清平乐·村居》课件.ppt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462481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平乐·村居》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清平乐·村居》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清平乐·村居》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清平乐·村居》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清平乐·村居》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清平乐村居,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曲。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词,有好多种类型。一种类型,就有一个名字。如:“水调歌头”“西江月”“清平乐”“完溪沙”,词和词牌,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代;最早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牌。,清平乐 村居,“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做词牌。照这个词牌写出来的词,每首个字,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有个韵脚,下片有个韵脚字。“村居” 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人家”。,解题,清平乐 村居,作者简介: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

2、山东济南)南宋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也是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之一,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他21岁参加抗金义军,后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坚持抗金,但不被采纳,不断受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闲居。,清平乐 村居,写作背景:辛弃疾曾历任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任职期间,打击贪官,救济灾民,颇有政绩。淳熙八年被革职,退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隐居长达二十年,他退居乡间,与山民野老打成一片,过着平凡质朴、恬淡安静的生活。此时,他一改过去壮大场面的描述和豪杰人物的刻画,转而饱蘸色彩去描绘田园风景画和

3、俚俗乡情图。这首词题为“村居”,是词人晚年遭受排斥、打击,壮志难酬,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请同学们通读课文,想想本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描写了农村美丽的风光,透露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清平乐 村居,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yn,mi,o,w li,png,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bo,酒醉中,有人用柔媚的南方话语相互问好、闲谈。,茅:茅屋。溪:小溪。,茅屋又小又低,小溪上长着绿油油的草。,醉:酒醉。吴音:具有南方口音的话语。 媚:柔媚。好:问好,闲谈。,最可喜的是小儿子不懂世事,只是

4、一味地调皮玩耍,趴在小溪岸边剥莲蓬吃。,翁:老翁。媪:老婆婆。,这是谁家的老翁、老婆婆?,无赖:顽皮,是爱称,并无贬义。,大儿子在小溪的东头锄豆子。二儿子正在纺织鸡笼。,清平乐村居勾画了一幅古时南方农人依山水而居,勤于农时,满足、悠闲的生活画面。,作者着重描写了什么场景?,白发翁媪的谈话,大儿锄地,中儿织鸡笼,小儿剥莲蓬。,古代的诗词,语言很精练,内容很丰富。阅读时,不会像阅读一般的文章那样一看就懂,必须反复地阅读、思考和吟诵。,26、清平乐 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句描绘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这句描绘了茅舍、小溪、青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景色,将它们组合成一幅画面。显得格外清新优

5、美,富有田园特色。,()作者看到了什么?作者知道“白发翁媪”是谁吗?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作者看到了白发翁媪,但是作者不知道他们是谁。从“谁家”两个字可以看出来。,26、清平乐 村居,()这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屋前干什么?作者知道他们在谈些什么吗?,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屋前亲昵地交谈着。但是,他们是用方言“吴音”交谈,作者根本听不懂。作者又不忍上去询问而打断他们交谈,只得站在远处进行观察。,26、清平乐 村居,词中的第三、四句写了哪些人物的哪些活动?为什么这样构思?,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和场面,寥寥几笔描画出一幅富有田园特色的生活景象,表现了农村和

6、平安宁、自然朴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26、清平乐 村居,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了三个儿子的行动,刻画了他们的可爱形象。,26、清平乐 村居,一天下午,天气没有中午那样炎热了。我一人走到村旁去散步。忽然,听到一阵亲昵的话语。转身一看,一对年老的夫妻正坐在他们的茅屋前,亲切地交谈着。他们说的“吴音”,我一句也听不懂。我不忍打断他们的交谈,只得站在远处看着,翻译全词,26、清平乐 村居,上片,村中环境:村中人 (老夫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秀丽

7、恬静,下片 (动作),大儿: 中儿: 小儿:,锄豆草,织鸡笼,卧剥莲蓬,表现出茅舍一家老小幸福、和谐的生活图景,朋友们,你们知道宋代著名诗人辛弃疾吗?他写的诗词可以堆成一座“山”,或可以说是“著作等身”。可大作家总不能成天闷在家里呀,所以一天 可怕的暴风雨刚刚平息下来。乌云逐渐散开,天空飘浮着一朵朵白云。看!在那遥远的东边,冒出了一缕缕刺眼的橙光太阳升起来了,天边架起了一座七彩的桥。新的一天开始了!,改写清平乐村居,这时,辛弃疾正愉快地在溪边散步,看着这一切动人的景象,辛弃疾不禁诗意大发。正要提笔写作,却被眼前的和谐景象给震住了。 溪边有一户人家,一家五口就住在一间又旧又破又小的茅屋里。但能看

8、出来,他们生活得很幸福,快乐。 窗口映出了老翁和老妇。他们正用吴地的方言饮酒作乐。老翁老妇早已喝醉。老翁:“我说老伴儿,你看我们像小乐天派吗?”老妇:“还小乐天派呢!都成老乐天派了吧!”,“哈哈哈,哈哈哈!”笑声从屋里漫出来了。 多无忧无虑的老人啊!大儿子早已外出干活儿。天刚蒙蒙亮,鸡还没打鸣儿,大儿子就起来了。他没打扰大家,留了个便条儿,就独自一人扛着锄头,戴着草帽,去小溪东边的豆地里锄草了。,屋外的空气清新。小溪旁长有许多嫩绿的草,小溪里长着碧绿的荷叶,有的还结了莲蓬。鸡在“咯咯”地叫,仿佛在说:“我们的房子在哪儿呀?”而二儿子正用自己最快的速度编织鸡笼。织啊织,就差一点儿就织完了。鸡好像也知道二儿子正为它们织鸡笼,所以在二儿子身旁踱来踱去,有时还友好地啄一下二儿子的小脚丫。,在三个儿子中,诗人辛弃疾最喜欢的就是三儿子。喜欢他的年幼无知,喜欢他的天真活泼,还喜欢他顽皮的性格。三儿子此时正卧在溪边剥莲蓬呢!一边剥还唠叨着:“一颗,两颗,三颗” 看着这些和谐的、无忧无虑的、自由自在的动人场面,辛弃疾提笔写道: 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