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荆州市沙北区水环境及公园绿地规划说明一、概况沙北新区位于荆州市中心城区北部,距荆州古城空间距离约 6.0 公里,距城市商业中心空间距离约 2.5。西干渠以北,翠环路(荆岳铁路)以南,荆襄高速公路以东,红星路以西。西面有植物园,西南面有荆襄河生态公园,南面有西干渠,总规划用地面积 111.5 公顷。二、现状分析植被:现状场地植被较少,基本保持自然生长的状态,场地中集中若干乔木,野生植物呈现无序的自然生长状态,场地中存在大量的农田。地形:基地内地势平坦,场地高程基本在 27.83-30.65 之间水体:现状水体以水塘为主。西临西干渠,水源来自荆襄河,水质较差。建筑:场地内现状建筑为农村居民私房及工
2、业厂房,分布散乱。生活垃圾遍布。交通:规划区的对外交通主要包括西北角的 318 国道和北面的荆岳铁路,内部交通系统主要由荆沙大道、红门路、红星路等组成。目前在规划区西北部规划一处铁路客运辅站。三、规划依据1. 荆州市总体规划2、 荆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11-2020)3、荆州市沙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4、 荆州市城市蓝线规划5、1:1000 现状地形图6、 公园设计规范 (CJJ48-92)7、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GB50420-2007)四、规划目标根据城市未来的发展要求,由于沙北新区定位以行政办公为主、金融商贸、文化娱乐、主题居住、配套服务为一体,人文和谐发展,空间景观丰富多彩的新
3、的城市中心。因此设计突出生态、景观、娱乐、休闲功能,注重水景观与城市的互动,以清新自然的河道景观带动周边城市建设,创造出最为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时代气息的城市重要休闲场所和生态景观走廊。1、生活增添城市街道生活与滨水生活的联系,为市民提供活动的场所。2、天际线通过连续的滨水水岸设计,完善城市建设的天际线。3、识别性构成具识别性和个性特征的多元化滨水区域。4、步道系统在滨水区域创造强有力的连续步行体验并提供配套的设施。5、空间舒适的城市滨水空间,用街道小品,植物,路面设计等来调整人的步行空间。6、生态强化环境保护的生态观念,塑造特色生态公园和郁郁葱葱的生态走廊。7、文化充分挖掘
4、荆楚文化,并为地方文化提供展示的空间。五、规划理念与原则(一)规划理念:1、运用绿色生态城市的理论,突出城市生态与防护功能。2、突出沙北新区历史文化底蕴,弘扬城市历史,提高城市影响力。3、提高水系河景对城市景观的作用和影响,带动城市的整体景观建设。4、突出城市整体水系改造的社会作用和经济影响,推动城市建设的综合开发。 (二)规划原则:沙北新区水环境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应满足市民休闲、娱乐、游览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设计遵循生态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1、以植物造景为主,以乡土树种为主,突出绿量,强调环境整体效果,达到“出于人工,形如自然”的景观意境。2、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与
5、分散相结合,创造适合于荆州特点的景观空间,满足多元化的功能需求。3、妥善处理与城市用地、道路交通及周边建筑关系,共建城市的绿色生态走廊、历史文化廊、都市休闲带、亲水活动带。4、突出生态与社会效益,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使之成为城区社会交往、信息交流、休闲游憩的功能空间,实现滨水环境与城市各功能区的互动;提升周边土地利用价值。5、绿化以植物造景为主,以乡土树种为主,通过和水景观的有机结合,强调环境整体绿化效果,达到“出于人工,形如自然”的景观意境。 6、在滨水的设计不单考虑滨水景观带具有市民观光游憩的功能、而且还考虑了包括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水质,进一步提升滨水地区周边土地的经济价值。六、规划布局
6、与功能分区(一)规划布局根据立地条件、场地功能及主题表现,景观总体布局为“一轴,两带,八片区”一条纵向主轴线,一个中心滨水景观空间,七个主题景观空间。“一轴”是指基于沙北新区的城市发展轴的形成,这条轴线将沿线景点汇集成一个整体。主轴线是贯穿南北中心区块的一条景观轴线。通直开阔的景观主轴线,把人们的视线从高耸的城市建筑导向开阔而富于变化的中心开阔绿地,使人顿觉豁然开朗。“两带”是指由轴线延伸出的两侧绿化景观带,是城市最要的绿色景观廊道,通过中心轴连接两侧节点,使景观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沙北新区的景观序列。(二)功能分区根据沙北新区周边规划为居住用地、学校用地、商业金融用地等,决定了设计以“休
7、闲、娱乐、健身、生态、文化”为出发点,为周围的居民创造一个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公共户外活动空间。设计将整个规划区域分为了八个分区,分别为:楚风景观区,都市展望区,游憩活动区,商业休闲区,行政文化中心区,自然生态区,休闲健身区,生态景观区。八个主题景观空间分别展现沙北新区水环境独具魅力的景观特质,使人们在动态序列的游览过程中欣赏到一幅幅美丽的景观画面,做到步移景迁的动态景观效果。各区域功能及内容安排如下:1、楚风景观区该区位于规划区域的西侧北部,荆岳铁路站场的的东南面,总用地面积约 11.1 公顷。作为火车站广场轴线的延伸,以及与商业结合紧密的区域,包括迎宾广场、水文化广场、亲水平台、彩虹坡地三
8、个主要景点。迎宾广场于道路交叉口处布置一组装饰性强的门形景观构架,名为“迎宾之门” ,使之成为吸引行人视觉的个性标志,同时为景区的景观形成框景。飘带状的花溪蜿蜒流畅,于其尽头设置荆州的历史文物雕塑,意喻荆州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周边阵列式和放射状的构图,形成市树、市花广场,为人们提供与自然环境进行对话的机会和场所。体现历史的进程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共生关系。在商业金融用地旁布置水文化公园,意喻荆州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沿岸设置了亲水平台, 亲水平台上的地景雕塑以当地最具代表性三国故事为题材, 展现该城市的民俗、文化、等特点, 让参观者能够非常直观地了解不同城市的地域特色。斜谷茶舍为游人提供观景、休
9、憩交谈的去处,木栈道为游人提供了另一种亲近湖面的空间环境。滨水广场铺装与绿化相融合,竖向变化丰富,营造出多层次的滨水效果,为游人创造清馨、现代浪漫的景观氛围。迎宾广场,水文化公园,滨河带状绿地等不仅为附近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业余休闲场所, 同时对提高周边绿化环境, 带动新区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都市展望区该区位于规划区域的西侧北部,总用地面积约 11.1 公顷。设计主要营造悠然的田园生活意象,呈现质朴、多层次自然景象的同时,彰显出自然、养生的生活态度。都市展望广场是迎宾广场的延续,总体方案规整、大气。景观草坪、景观灯柱、亲水广场组成了丰富的景观序列,具有强烈的引导感。广场尽端以花架作为
10、城市轴线的结束。在都市展望广场的东侧由亲水平台、木栈道、休憩步道,组合成一条源自体育中心的滨水走廊,在景观中穿插自由活泼的小径,绿化,景观亭等丰富该区域的空间景观,最终形成迷人的滨河风景。野趣园位于都市展望广场南部,依托良好的植被与水面,同时建设满足野营、步行、郊游等项目的配套设施,布置少量的亭、榭等设施。3、游憩活动区该区位于规划区域的西侧南部,总用地面积约 12.9 公顷。是综合文化游憩活动区,区内设置包括晨晖园、晚晴园、文化广场、亲水平台、生态观察区和大面积疏林草地等。晨晖园内的文化广场通过种植排列规整香樟,既为游人提供了交往、活动、休憩及观赏的极佳场所,借助墙面浮雕壁画赋以文化内涵,展
11、示荆州鱼米之乡的特色。文化广场面向公园内清澈的水面,越过大片草坪,与露天剧场隔水相望,临近水边,以自然缓坡形式,种植湿生花灌木。亲水平台在为游人提供近距离接触水面的同时,为将来的集会和观演预留了场地和空间。田园坡地是以阶梯状草坡为主体的自然景观段,弧形的园路穿插于草坡之中,游人身临其间,可以慢步、静坐观赏水景。以文化广场为核心,通过田园坡地景观段落,实现了城市广场景观和自然形态景观的柔和过渡。滨水带状绿地则通过景观构架、景观亭,林荫广场营造出祥和的环境氛围,是人们感受和体验滨水景观的场所,沿河开敞的视线设计形成休闲带。4、商业休闲区该区位于规划区域的核心区,总用地面积约 9.4 公顷。依据规划
12、周边为商业金融用地, 因此结合商业环境把这区块定位为以展示城市文化为主的商业休闲区。商业广场结合水景,延续城市景观通廊,将人流引向滨水绿化广场,并与行政文化中心和体育中心形成对景,体现人工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新城未来的商业中心,以“健康、环保、回归自然”的绿色为导向的有机商业,营造富有商业气息且动感的商业游憩空间。作为沙北新区的的重要景观节点,简洁大方、开敞气派的创业广场以线条明快有力的主体雕塑,造型独特的景观柱,古朴幽雅的景墙,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排列有序的树池、花坛等引导视线,引伸至主题雕塑铜铸鼎,展示新区良好的精神面貌。围绕主题雕塑设置景观柱和景墙,其主题选取荆州的历史文化特色。在中部以
13、自然式水体形成一个中心滨水景观空间,结合不同的水面标高开展各种亲水活动设置亲水平台等,在东侧通过广场,绿化和茶座等向游客和周边居民提供良好的购物环境形成滨水休闲商业街区,设置商业漫步道,为人们提供集散、停留、休闲空间。并在局部设置了雕塑、条石坐凳、趣味小品灯将商业空间延伸,强化商业界面与水岸的关系。增加城市肌理与水的结合程度, 形成多样的商业滨水景观。5、行政文化中心区该区位于规划区域的南面,北临商业休闲区南面有西干渠,总用地面积约 4.4 公顷。以市民广场为核心,居民和游客可以在这里娱乐、教育、运动。广场中央设置标志性景观元素及景观水,形成广场的焦点与整个区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识别元素。两侧为
14、大树、草坪及休闲设施,形成宜人的休憩空间。市民广场为城市的滨水客厅,成为吸引城市居民聚居的场所。在市民广场的西侧滨水绿地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及木栈道为人们提供一个亲水、戏水、观水的平台。6、清汐生态区该区位于规划区域的东侧南部,总用地面积约 16 公顷。定位为以“生态与教育的融合”为主题,包括滨水生态公园,滨水带状绿地等。滨水生态公园主要道路将休闲活动区、生态景观区和生态科普园、文化娱乐区四个景区的串联,成为主要景观轴线。同时通过各个区的景观节点来丰富空间 ,共同构成公园的有机景观体系 。休闲活动区位于公园西侧,紧邻滨水休闲区。以地型为骨架,以疏林草地为主体,缓坡草坪则以林间开阔场地作为主要活动空
15、间。以花架廊,竹林茶社为点缀,便于人们晒太阳、交谈、观景。为市民活动提供生态环境优美的活动空间。生态景观区位于公园西侧,紧邻休闲活动区,规划以自然绿化为主,要求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乔灌藤草相互交织共生的环境,要求考虑景观效果,季相搭配,色泽变化,以及疏密关系等,保障足够的观赏滨水景观的视觉通廊。生态科普园位于公园南侧,以水体、科普天文知识和民俗节气常识为功能,设置科普展示馆,亲水台阶等内容通过实地的学习让孩子们切身体会到水体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文化娱乐区位于公园东侧密林探幽以成片树林,辅以趣味性游戏设施,增进游人游憩的乐趣,表演舞台为市民提供文化休闲活动提供场所。位于滨水生态公园西侧及东侧北部滨
16、水带状绿地以绿化为主,绿地中建滨水步道、亲水平台、石桌、石凳等设施,作为市民休闲、锻炼、游戏和娱乐的场所,为市民提供亲近水体空间。7、休闲健身区该区位于规划区域的东侧北部,在江汉路、徐桥路、红星路、翠环路之间的地块,总用地面积约 16.6 公顷。结合周边居住用地及幼儿园用地性质,将此区域定位为以“休闲健身”为主题,设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雕塑、观景平台、临溪垂钓、儿童活动场地、运动草坪、音乐长廊等,营造富有生活气息的休闲环境。区域内有泛舟小溪,临溪垂钓等生态体验项目以及室外慢跑,自行车道,轮滑等体能锻炼内容。在徐桥安置点附近布置徐桥小游园为片区附近居民提供休闲交往的场所。因地制宜地布置较为集中
17、的各类休闲、娱乐及健身等活动场地,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活动之需。在入口的休憩广场处设置阳光廊作为休息场地,隔水面与滨水绿地相望,并设有蜿蜒的游步道及大片疏林草地,适合看书、交谈。相邻的儿童游乐区为儿童提供一个欢乐的乐园,设置涂鸦墙,可攀、可爬、可钻的儿童游戏设施以自然材料(木材、绳索、植物)为主,使各类儿童活动融于大自然中。由植物修剪而成的植物迷宫,为儿童提供一个锻炼独立性的场所。在儿童活动场地旁边,结合运动草坪,空间开敞,儿童在此玩耍,同时父母也可以与自己的孩子在自然中享受阳光。水流云在,设有晨练场、按摩步道、休息广场、垂钓平台等,点缀以形状各异的景观石,辅以曲折小道、灌木花坛,形成以自然风光为
18、主的生态活动场所,营造一个宁静、清新、绿色的生活休闲区域。在小游园右侧的滨水绿地沿河开敞的视线设计形成休闲带。其景观构架亭、花架等营造出祥和的环境氛围,是人们感受和体验滨水景观的场所。8、生态景观区该区位于规划区域的北部, 紧邻荆岳铁路,总用地面积约 29.6 公顷。定位为以休闲文化为核心,以田园风光为载体,形成城市片区间的生态隔离。生态经济林:规划以铁路沿线 50 米范围为生态经济林主体,发展多样化的农业、林业生产,起到生态隔离的作用。同时,也将作为铁路沿线的景观背景。生态景观园:用地以自然植被为主,平缓地段种植具有以荆州本土植物为主体,兼顾景观季象变化的植物,同时可减少远离城区绿化景观的维
19、护成本,在适度地段建设休憩广场及休闲建筑小品。七、植物景观规划(一)规划原则1、人性化原则以植物为主要材料创造适宜的户外空间, 在设计中着力于营造宜人的环境,使整体环境成为能够提供舒适的供市民活动的理想场所,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市民服务。2、因地制宜原则以本土植物为基调树种,充分体现生态延续的规律,根据不同的土壤湿度、坡向和地形情况,划分出不同的植物类型区,因地制宜地进行植物配置。3、季节性原则综合考虑季节因素,结合种植设计设置多种空间环境,使场地的可利用面积得到充分体现。植物种植凸显四季的变化,每个分区体现不同的植物景观, 春季的主题植物为碧桃、日本早樱、梅花、棣棠、迎春、海棠等体现生机盎然
20、的植物景观,夏季的主题植物为玉兰、女贞、石榴、金丝桃、夹竹桃等体现郁郁葱葱的植物景观,秋季的主题植物为银杏、红枫、桂花等体现万紫千红植物景观,冬季的主题植物为松柏、腊梅和冬青等体现苍松翠柏景观,充分反映出荆州市四季分明的季节特色。4、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植物景观设计将沙北新区水环境植物系统构建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 涵养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二)规划构思依据生态、功能和美学原则将植物绿化划分为 8 个区域:1、楚风景观区本区以人文景观为主, 因此大量种植高大落叶乔木, 突出历史沧桑感, 同时作为对外开放的城市公园绿地, 为市民提供休息乘凉的自然环境。种植形式: 自然式为主, 局部采用轴线
21、式种植方式。背景树种:垂柳、水杉、女贞、杜英、雪松、复叶栾树等散植树种:枇杷、乐昌含笑、乌桕、腊梅、重瓣红碧桃等灌木地被:山茶、麦冬、丛兰、茶梅、杜鹃、木芙蓉、南迎春等竹类:孝顺竹、刚竹等水生植物:鸢尾、荷花、黄菖蒲等2、都市展望区突出生态特色, 利用乔木、灌木、植被创造自然景观, 多品种、多层次的植物运用, 形成自然生态群落景观。在形成美丽的绿色植物景观的同时,营造了良好生态小气候,成为城市绿肺,给在此活动的人们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 种植形式:采用自然式布局,形成生态植物群落,创造城市森林的植物景色。背景树种:垂柳、湿地松、水杉、无患子、三角枫、香樟、乌桕、广玉兰、复叶栾树等散植树种:柑橘、
22、花石榴、白玉兰、紫荆、樱花、紫薇等灌木地被:中华常春藤、麦冬、杜鹃、金丝桃、南迎春等竹类:孝顺竹、刚竹等水生植物:鸢尾、黄菖蒲等3、游憩活动区以观赏夏景和游憩活动为主要功能,种植大量的乔木、灌木, 结合内部地形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和起伏变化的林冠线。必要的庭荫树给运动的人们提供荫凉的环境, 色彩缤纷的开花灌木及地被, 形成欢快为在城市中忙碌工作的人们提供亲近自然的好去处。种植形式:自然式布局,形成生态植物群落,局部采用规则式种植方式。背景树种:垂柳、乌桕、朴树、水杉、枫香、无患子、香樟等散植树种:杜英、广玉兰、女贞、白玉兰等灌木地被:中华常春藤、葱兰、茶梅、金丝桃、紫玉兰等竹类:孝顺竹、刚竹等水
23、生植物:鸢尾、荷花、黄菖蒲等4、商业休闲区高大乔木给人们提供荫凉,配以四季花木,为商务办公的人们提供休闲放松的感受。配合建筑及广场等作规则式种植,形成开朗、明快的氛围。种植形式:轴线阵列式种植,周边自然式种植。背景树种:垂柳、水杉、银杏、杜英、复叶栾树、香樟等散植树种:樱花、鸡爪槭、红枫、桂花等灌木地被:麦冬、杜鹃、红继木、南迎春、金叶女贞等水生植物:鸢尾、黄菖蒲等5、行政文化中心区以观赏春景为主。春天,这里繁花似锦、灿烂多姿,大自然春天的步伐从这里迈出。种植形式: 自然式为主, 局部采用轴线式种植方式。背景树种:垂柳、水杉、马褂木、杜英、无患子、香樟等散植树种:樱花、紫叶李、垂丝海棠、白玉兰
24、等灌木地被:含笑、山茶、南迎春、红继木等水生植物:鸢尾、荷花、黄菖蒲、千屈草等6、自然生态区本区以水面及其周边区域以观赏耐水湿植物和水生花卉为主。在水中及其沿岸种植耐水湿、水生花卉与高低错落、凹凸变化的自然岸线相映成趣。坡地上种植有色叶树种,配以缀花草坪, 创造出一个宜人的休闲空间,开阔明朗、自然优美、绿树成荫、绿草如茵的清凉世界。种植形式: 自然式布局,形成生态植物群落背景树种:垂柳、水杉、湿地松、银杏、枫香、无患子、香樟等散植树种:三角枫、鸡爪槭、红枫、桂花等灌木地被:中华常春藤、麦冬、杜鹃、木芙蓉、南迎春、南天竹、玉簪等竹类:孝顺竹、刚竹等水生植物:鸢尾、荷花、黄菖蒲、千屈草、芦苇等7、
25、休闲健身区选择有益人体健康的植物,如有香味或可以吸收有害气体的植物,避免有毒、有刺或飞毛的植物,给在此活动的人们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必要的庭荫树给运动的人们提供荫凉的环境,色彩缤纷的开花灌木及地被,形成欢快活泼的氛围,让人心情愉悦,有益于身心健康。种植形式:自然与规则式结合。背景树种:杜英、垂柳、石楠、广玉兰、香樟、银杏等散植树种:花石榴、桂花、樱花、女贞、紫薇等灌木地被:大叶黄杨、山茶、法国冬青、金丝桃、蚊母等竹类:孝顺竹、刚竹等水生植物:鸢尾、黄菖蒲等8、生态景观区丰富的层次、起伏变化的林冠线,运用植物创造自然景观,多品种、多层次的植物运用,形成自然生态群落景观,突出生态特点。种植形式:
26、自然式为主,创造出充满野趣的景观。背景树种:垂柳、水杉、枫香、杜英、香樟、复叶栾树、乌桕等散植树种:柑橘、花石榴、白玉兰、红枫、广玉兰、樱花、紫薇等灌木地被:南天竹、杜鹃、金丝桃、南迎春、龟甲冬青等八、道路规划沙北新区交通由外部交通和内部交通两部分组成。(一)外部交通系统对外交通主要包括西北角的 318 国道和北面的沙岳铁路,荆沙大道,红门路,塔桥路,荆襄高速,园林路等城市干道。(二)园内交通系统规划区域路宽的设置以保证垃圾车、消防车的通行为基本准则,景区道路按等级分为:(1)主路:景区内的主要道路,联系各个景区,路宽 4m-6m。允许小型维护、管理用车通过。在保持道路通畅的前提下,沿路设置厕
27、所、座椅、花坛,形成沿路绿带,满足生态性与景观要求。(2)支路:各景区内联系主各景点的次一级道路,路宽 2-3m 不等,以步行为主,小径穿梭在游园、花丛、密林、草坪、台地景观中,是联系各景园的经络组织。(3)游步道:宽度为 1.2-1.5m,采用天然材料,例如卵石、砂石、草缝石块等作为主要铺地材料。(4)集散广场:规划区域内的广场主要根据各自功能的需要设置。在各出入口设置了人流集散广场。绿带中也设置了少量的儿童、老年活动广场、健身广场等。(5)无障碍设计:在有高差变化的地方都考虑无障碍通行,保证主园路通畅。九、竖向规划竖向规划的目的是使本区的道路和场地规划标高能满足建筑物之间和本区内外交通联系
28、的合理要求,保证地面水有组织排除,并力争使填挖方工程量最小。土方造型从空间分隔、排水组织、景观塑造的角度出发,对绿地进行地形塑造。规划范围内地势平坦,常水位为 27.0-27.20,洪水位为 28.20,场地高程基本在 28.70-30.50 之间,驳岸采用生态驳岸与硬质驳岸相结合的方式,硬质驳岸高程控制在 28.70-28.80。规划道路高程以 318 国道、塔桥路等现状道路为控制点,并考虑与沙北新区规划道路相衔接,以土方填挖平衡为原则,结合排水分区来确定道路、场地合理的高程体系,道路定线设计充分结合自然地貌,减少土方,使土方填挖在本区内基本平衡。场地雨水经道路雨水管收集后,排入带水河及附近
29、水体。规划道路纵坡在 0.52.0%之间。十、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分为公益性服务设施、商业性服务设施和辅助服务设施。公益性服务设施包括问询处、治安点、体育设施。商业性服务设施包括设置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商业设施。辅助服务设施包括休息亭、公共厕所、报亭、垃圾桶等便民设施。沿江景观带内沿园路设计一条盲道,在台阶、踏步区域设计残疾人无障碍通道方便残疾人士使用,凸现人性关怀。十一、投资估算用地平衡表(总表)序号 项目名称 面积() 百分比(%)1 项目建设用地 1115863 100%2 建筑占地用地 2133 0.2%3 绿化面积 683400 61.3%4 水体面积 213601 19.
30、1%5 道路及铺装 162728 14.6%6 外围道路面积 54001 4.8%总投资估算序号 项目名称 规模() 造价(万) 单价(元/)1 建筑 2133 302.718 15002 绿地 683400 8110.215 1503 新增驳岸 17789m 2668.35 15004 灯具 10005 景观小品 15006 道路铺装 162728 3254.56 2007 市政配套 3367.1688 总计 20203.0116注:此估算中不包括现状建筑拆迁费用及其它不可预见费用。滨水生态公园用地平衡表滨水生态公园投资估算序号 项目名称 规模() 造价(万) 单价(元/)1 建筑 1222
31、 183.3 15002 绿地 67588 1013.82 1503 新增驳岸 1414m 212.1 15004 灯具 1005 景观小品 1506 道路铺装 16278 325.56 2007 市政配套 396.9568 总计 2381.74徐桥小游园用地平衡表序号 项目名称 面积() 百分比(%)1 规划总面积 44924 1002 建筑占地面积 220 0.493 绿地面积 25277 56.274 水体面积 7663 17.065 道路及铺装面积 11764 26.18徐桥小游园投资估算序号 项目名称 规模() 造价(万) 单价(元/)1 建筑 220 33 15002 绿地 252
32、77 379.155 1503 新增驳岸 714 107.1 15004 灯具 405 景观小品 80 6 道路铺装 11764 235.28 2007 市政配套 174.907序号 项目名称 面积() 百分比(%)1 项目建设用地 112364 100%2 建筑占地用地 1222 1.1%3 绿化面积 67588 60.1%4 水体面积 27276 24.3%5 道路及铺装 16278 14.5%8 总计 1049.442晨晖园用地平衡表序号 项目名称 面积() 百分比(%)1 规划总面积 75817 1002 建筑占地面积 87 0.113 绿地面积 40365 53.244 水体面积 20218 26.675 道路及铺装面积 15147 19.98晨晖园投资估算序号 项目名称 规模() 造价(万) 单价(元/)1 建筑 87 13.05 15002 绿地 40365 605.475 1503 新增驳岸 1268 190.2 15004 灯具 505 景观小品 100 6 道路铺装 15147 302.94 2007 市政配套 214.2938 总计 128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