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 育学术月刊 2013.3EDUCATION RESEARCH MONTHLY从 话题到问题 :教育研究方法刍议邓 猛 朱志勇摘 要 :文章分析了教育研究设计中话题与问题的定义与内涵 ,认为话题是研究者对于某项研究比较宽泛甚至是模糊的想法或念头 ,是研究者对某个问题情境的一般性的 、未分化的认知 ,它为研究者进一步的提炼与调查奠定基础 ;研究问题则是对该研究情境中存在的疑难比较明确 、清晰的认识 。 话题意味着研究的开始 ,话题需要经过提炼 、聚焦便成为明确 、清晰的研究问题 。关键词 :话题 ;问题 ;教育研究方法中图分类号 :G40-0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231
2、1(2013)03-0025-05作者简介 :邓猛 ,男 ,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研究所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兴趣为特殊教育 ,教育研究方法等 ;朱志勇 ,男 ,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管理学院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通讯作者 ,Email:,研究兴趣为学校教育与社区 (社会 )发展 ,学校管理 ,教育社会学 ,质性研究方法等 (北京 100875)。一 、前言科学研究可以说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解决研究问题探索新的知识的一个系统的 、逻辑的探究过程1。 研究者在整个研究过程当中需要精心设计和经常反思自己采用的方法是否能够较好地回答研究的问题 ,数据 (亦或证据 )的收集与
3、分析是否能够较好地回答研究问题 ,从而获得对该研究领域具有原创性的 、可验证的知识贡献 。 研究从某个理论或者实践问题出发 ,收集数据与事实 ,对他们进行批判性的分析 ,然后在证据的基础上达成结论 。 一个研究在解决某个 (或几个 )研究问题的同时 ,又往往会从中发现更多的研究问题 ;一个研究的结束经常意味着另一个新的研究的开始 。 因此 ,研究过程中最难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无疑是研究问题 (Research Problem)的确定2。遗憾的是 , 研究问题的确定似乎并没有可操作的 、标准化的方法与程序 。 在教育研究领域 ,规范的方法论训练不足仍然是研究生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研究方
4、法中还存在着经验总结式和纯哲学思辨式两种流弊 ,科学实证研究的规范与传统未得到充分的重视 。 各级各类研究课题的确定似乎更多地依赖于研究者或专家的经验与理解而非公认的学术与研究规范 。 研究生论文选题适当与否则似乎更加依赖于导师的经验判断 , 学生往往在导师对论文选题 “太泛 ”、“太大 ”、“太小 ”的评论中莫衷一是 。 选题中最为普遍的现象就是不能有效地就某个研究的话题进行适当的限定与集中 ,导致的必然结果是 :大量的所谓研究论文仅仅就某个话题展开泛泛的讨论或者演绎个人的观点与意见 。 这与研究的精神相违背 ,因为研究结果或者发现应该是对研究领域具有原创性的 、基于经验证据的知识贡献 ,而
5、非个人意见的主观表达3。本文通过比较与分析研究方法设计中话题与问题的联系与区别来探讨教育研究设计中研究问题确定的方法与策略 。二 、话题的本质尽管质与量的研究在哲学范式 、内部逻辑 、具体操作程序等方面有所不同 , 它们仍然遵循选择话题 、聚焦研究问题 、研究设计 (方法 )、收集数据 、分析数据 、解释数据 、发表成果等步骤3。 研究开始于话题 ,话题是研究者对于某项研究的比较宽泛甚至是模糊的想法或念头 ,它可能是研究者经历或思考过程中感觉到的疑难 (felt difficulty),是研究者对某个问题情境的一般性的 、未分化的认知 ,它为研究者进一步的提炼与调查奠定基础4。 话题的来源非常
6、广泛 ,个人经验 、兴趣 、好奇心 、知识积累或者既存的理论 、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 社会议题等都可能成为研究的话题3。25DOI:10.16477/ki.issn1674-2311.2013.03.006教 育学术月刊 2013.3话题涉及广泛而多层次的议题 ,学者 、哲学家 、记者 、官员 、草根百姓等都可能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 、表达不同的观点 ,或者仅仅是聊天 、打发时间 。 例如 ,他们都可能就 “选举 ”、“工资待遇 ”、“食品价格 ”等不同的话题进行讨论 ,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都在进行研究 。 他们对这些话题展开的讨论里可能暗含某些理论性的解释 ,例如 ,记者就农村的 “辍
7、学现象 ”的分析可能包含了经济与文化方面的理论分析 ,官员对 “工资待遇 ”和 “食品价格 ”的理解可能包含了投资 -效益和市场供求关系的理论 ,而某平头百姓对美国 “选举 ”的闲聊可能无意识地涉及社会沟通与交际的理论 。 话题往往还涉及较为广泛的学科领域 ,暗含了相关研究应该凭借的学科视野与理论背景 。 例如 “课程 ”、“教育公平 ”、“教育支出 ” 等话题不仅可以成为讨论与分析的议题 ,更包含了与之相关的研究应该凭借与归属的教育领域分支学科 ,该学科为研究者提供可供选择的理论视野 。 “课程 ”显然与 “课程论 ”密切相关 ,“教育公平 ”可能与教育社会学的相关理论联系密切 ,而 “教育
8、支出 ”则显然需要教育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做指导 。尽管如此 ,对话题进行讨论与研究有着本质的区别 ,研究者往往需要在特定学科领域的理论视野指导下 ,选取科学的研究方法与精心设计的程序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来验证理论假设或探索新的概念性联系 。 上述的讨论则缺乏科学的方法 、具有信度与效度的经验性数据 、 明确与恰当的学科理论视野 ,只能属于个人的意见 、信念或者主观判断的范畴 ,而非具有说服力的研究结论 。 这是因为 ,研究结论的获得或者假设的验证都需要利用数据 ,即经验性的证据或信息来证明 ,数据或者经验性证据构成了科学推理与评估的基础 ,并使科学与非科学得以区分5。讨论的疆界可以止于话题
9、 ,哲学家可以就人性的善恶展开无尽的 、睿智的辩论 ,作家可以就某个话题展开丰富的想象与夸张的叙述 ,平凡百姓可以在茶余饭后指点江山 、评论天下 。 逻辑思维与想象力是讨论的必然要素 ,讨论的过程中也偶尔迸发思想的火花与不乏启迪意义的见解 。 信度与效度并非讨论的必须 ,科学的方法与程序也非讨论的诉求。 现有的教育研究领域中恰恰充斥着演绎与讨论式的研究成果 ,就某个话题或学科领域而非研究问题进行研究恰恰是教育研究领域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之一 。 尤其是在高等学府的教育学研究生的论文写作中 ,类似 “教育生态论 ”、“论教育的现代化 ”、“论教育与公平 ”等选题比比皆是 ,这些选题显然停留在话题的
10、阶段 ,未经过进一步的提炼与聚焦 , 更谈不上研究的方法上的设计 ,大多数研究者只能就该话题进行文献综述 ,只有少数研究者能够在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少许的演绎与讨论 ,这就已经能够成为优秀的论文了 。 我们知道 ,研究需要遵循选择话题 、聚焦研究问题 、设计研究方法 、收集与分析数据 、获得研究结论的程序 ,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与思考只是研究的一个必要步骤 ,有效的文献回顾可以帮助研究者进一步提炼与集中研究问题 、确定基本的概念与变量 、寻找适当的研究方法并发展适合该研究的分析框架 ,但它不能作为研究的全部6。对于严谨的学术研究来说 , 话题仅仅意味着开始 。 话题需要经过提炼 、聚焦成为明确 、清
11、晰的研究问题 , 而且并非所有的话题都有研究的意义 。 宗教 、价值 、道德信仰等议题往往有着充分的讨论与思考的空间 ,却很难通过经验或实证研究来证实与证伪2。 例如 ,美国曾经就在公立学校里是否允许学生进行宗教祈祷进行了多年的公开讨论 ,甚至法庭为此展开了多次的辩论 ,然而结果是通过法庭判决祈祷活动并非学校的常规的 、必需的活动 。 这一规定并非基于研究的结果 ,相反 ,它是基于 “学校从事祈祷活动不符合其民主与个性自由价值 ”的一种道德伦理的选择 ,很难找到对错的答案3。 值得注意的是 ,宗教 、价值与道德的问题本身很难作为研究的话题 ,但是人们对于它们的态度 、 看法以及行为却经常是经验
12、或实证研究的主题 。 因此 ,研究者需要精心选择研究的话题 ,个人的研究背景 、实践经验以及对现有理论与知识的掌握往往是选择适当研究话题不可缺的要素 , 深厚的学术素养 、批判性的思维与怀疑的精神显然能够更好地确保研究话题的疆界与内涵 。三 、研究问题的内涵如果说话题是研究者在研究开始阶段对于研究情境中存在的疑难的较宽泛的 、模糊的认知 ,研究问题则是对该疑难比较明确 、清晰的认识7。 在质的研究中 ,研究问题经常与特定情境中某个现象 、事件 、行为以及它们发生发展的过程相关 ;在量的研究中 ,研究问题是一些能够反映不同变量关系的问题3。 研究问题与研究目的是紧密相关 、相互交织而又有所不同的
13、两个概念 ,研究目的经常是指对一个特定研究最终结果预期的综合性描述 ,而研究问题则特指要实现研究目的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研究目的较为笼统 、抽象 ,经常使用简练 、精确的陈述句表达 ,而研究问题更强调操作性 , 经常使用通过 “为什么 ”(Why)、“是什么 ”(What)、“怎么样 ”(How)表达的问句8。研究问题有不同的分类 ,最典型的是一般性或综合性问题与具体或特定的问题的分别 。 人们一般习惯于运用如 “语文教师教学策略是否有效 ? ”这样的一般性研究问题 ,而不愿意使用 “某某学校语文教师教学26策 略是否有效 ”这样比较特定 、具体的研究问题 。 这二者在研究设计过程中可以体现
14、为标准的抽样调查与个案研究的不同趋向 。 前者注重从一个较广泛的人群总体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研究 ,希望研究结论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 ;后者则注重选择一个特定的个案进行调查来回答研究问题 ,希望对个案进行完整的描述 、解释 、理论阐释 ,不注重结论的推广性 。 综合性问题与特定问题也可以在同一研究中结合使用 ,许多质的研究问题就包含综合性问题与子问题两个层次 。综合性问题是研究最终需要解决的主要议题或主题 ,是开放式 (Open-ended)的问题 ;而子问题则从中心问题分化而来 ,更加具体 ,也容易转化为数据收集需要的访谈 、观察或文档分析的问题提要9。 例如 ,某研究者设计的主要研究问题
15、是 “大学生道德如何变化 ”,其主要的子问题可以集中于 “道德观念 ”与 “道德行为方式 ”变迁两个维度 ;另外一个研究者的主要问题是 “民族地区学生有怎样的族群认同 ”, 其主要的子问题分别是 :“学生族群认同的情景要素是什么 ”、“族群认同的过程如何 ”、“学生的族群认同结构是什么 ”。研究问题的第二种分类是比较性问题与过程性问题的区别 。 比较性的研究问题主要针对变量之间的差异 、相关以及程度的变化 ,注重量的变化即变量之间是否有关系或者一个变量在多大程度上被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所决定 。 过程性问题不关注变量之间的差异 ,而是关注事物 、现象是如何变化 、发展的 ;这一过程中的事件与活动有
16、何特定的意义 ,背后的社会和物理环境对这些事件与活动有何影响10。 比较性问题更加适合量的研究 ,而过程性问题显然更切合质的研究的特点 。根据质与量的研究的价值趋向与目的的不同 ,研究问题还可以进行更细致的划分 。 对于质的研究而言 ,研究问题主要包括 :1陈述性问题 。 此种问题询问可观察到的行为与事件是如何发生发展的 。2解读性问题 。 这类问题关注特定事件对相关人士具有何种意义 ? 相关人士的思想 、情感 、意图 、态度等主观感受如何 ?3探索性问题 。 对前人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与概括 ,形成新的观点与理论假设 ,为将来的研究奠定基础 。质的研究问题在表述过程中经常使用清晰的语言传递研究
17、者试图描述 、理解 、发展或探索某特定现象或事情的信息2。对于量的研究而言 ,研究问题主要包括 :1描述性问题 。通过数据的数量关系描述现象 、事物的特点与分布状态 。2解释性问题 。通过检验事物之间的因果 、相关等关系来解释 、检验 、印证某个假设或者理论假说 。3预测性问题 。 在一定的信息提前获得的情况下对将来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预测 。 量的研究问题经常清楚地传递研究者试图检测 、解释 、验证 、预测某特定现象或事情 、关注其中不同变量关系的信息2。当然 ,所有上述各类研究问题可以根据研究的实践或者是理论的取向划分为实践性质或者理论性质的研究问题 。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研究问题 ,都应服务
18、于研究的目的 。 不同研究问题之间应具备紧密的逻辑联系 , 共同构成能够较好反映研究目的的有机整体 ,并与研究的理论框架相合10。 值得注意的是 ,一个研究往往有一个或几个研究问题需要解决 ,而研究是围绕研究问题进行设计的 ,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中的所有其他部分 (如文献的检索与回顾 、方法的选择 、研究工具的设计等 )紧密相连 ,并成为顺利设计其他部分的决定因素 。四 、从研究话题到研究问题的途径形成具备 “研究性 ”(Researchable)研究问题 、明确研究问题的本质与相关维度与要素是研究设计的中心工作之一 ,而从较为宽泛 、开放的话题逐步发展为特定的研究问题是研究者必须经常面对的困难
19、11。Hopkins (1976)12与 Sax (1968)13对于什么样的研究问题才具有 “研究性 ”提出了三个基本的标准 :(1)研究问题是否能用某个公认的科学方法解决 ?不能用任何实证的 、具有操作性的方法与手段完成的问题不具备研究性 。 (2)研究是否能够预期获得可靠结论 ? 研究者在选择研究问题 、进行研究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是否该研究问题能否通过某种手段与方法得到解决与回答 ? 能否收集到有效的数据 (亦或证据 )并从中归纳出有效的结论 ? 而别人为什么要相信自己的研究结果 ?(3)研究是否具有新意 、原创性 ? 因此 ,研究问题应该是确定的 、能够解答的问题 ,似是而非或者语法上
20、处于两难的问题都不适合 ;预期没有任何研究能够解答的或者事实上不可能获得相关数据的问题也不是应该采纳的研究问题 。Maxwell (1996)10认为研究问题在研究过程中会随着时间与思考的深入逐步发展 、演化出来 。 然而 ,研究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恐怕很难等待研究问题自然演化出来 , 从话题到研究问题可以应用以下的步骤101415:(1)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分析 。 文献回顾是建立在 “知识是在他人研究基础之上积累的 ”判断之上的 ,任何研究都需要研究者对前人的文献进行回顾与评估 ,判定自己的想法是否有新意 、有意义 ,在从话题到问题 :教育研究方法刍议27教 育学术月刊 2013.3现
21、有的研究与前人的研究之间建立起内在的逻辑联系 , 并告知读者自己对于本研究领域的熟悉程度 ,从而增加该研究的信度 。 文献回顾并不是要提供某方面研究摘要的 “编年史 ”,而是要对以前的研究方法 、结论进行分析 ,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 (weakness)与隔阂(gaps), 从而明确本研究的必要性与要解决的具体研究问题 。(2)与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讨论 。 与该研究领域的人员进行讨论 、与持不同意见的人员进行辩论不仅能够使研究者的思路与研究框架更加清晰 ,也使研究的问题在经过思想碰撞的火花之后更加明确并经得起推敲 。(3)限定研究的背景 :即确定研究的对象 、时间与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 。 Neu
22、man (2000)3指出 ,任何研究总是要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或某个具体的时间段 、在某个特定的地理位置或文化环境下 、针对某个特定的人群或团体来进行的 。 因此 ,研究应该对研究的情景 、时间 、对象以及涉及的主要变量或要素或者事件 、行为进行明确的定义与限定 。 不经过限定的研究问题涉及的变量或者要素太多而不具备操作性6。 例如 ,某研究生对 “父母教养方式 ”感兴趣 ,她设计的主要研究问题是 “省 市城区家长对处于升学压力下子女有着怎样的教养方式 ”,该研究问题的情景 、对象以及相关的要素就比较清楚 ,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并获得可靠的结论 。(4)理论思考 。 Bernard (2002)
23、14指出 ,研究问题的提炼依赖于理论思考 , 现有的理论与理论性框架 、观点 、疑难不仅是研究话题的来源 ,还为研究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概念 、理论假说和推理 、分析的思路 。 例如 ,对于 “辍学儿童 ”这一话题 ,持冲突理论视角的研究者可能关注儿童辍学的教育不公平现象的结构化因素及社会阶层根源方面的问题 ,而持功能主义范式的研究者可能更加关注辍学儿童的特征以及他们对学校教育体系的影响等问题8。 在实际的研究设计过程中 ,许多研究者能够准确地提炼 、 聚焦研究的主要问题 ,却很少能够主动地将研究问题与其背后的理论范式与框架相联系 ,从而使研究丧失应有的理论归纳与反思 。事实上 ,通过理性的思考与
24、推理 ,概念可以发展为研究所需的变量与要素 ,理论假说可以发展为更加具体 、可检测的研究假设 。 那些认为实证研究与理论无缘的看法是错误的 ,恰恰相反 ,实证研究的根本特点就是它能够产生并验证某个理论 。 Neuman (2000)3指出 ,实证研究是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实证相结合的过程 ,可以分为理论 -实证 -理论三个阶段 ,分别对应实证研究的研究设计 -数据收集与分析 -数据解释三个阶段 。 在研究设计阶段 ,研究者需要通过理论思考 、质疑与推理确定研究的话题 ,确定研究的理论背景与框架 ,并提炼研究中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在数据收集与分析阶段 ,主要通过使用抽样 、调查等实证研究的方法收
25、集并对数据进行整理 、归类或统计分析 ;在数据解释阶段 ,研究者需要运用特定的哲学范式或学科理论对数据进行解释 、评价 、推理 ;并通过与已有的文献进行比较 ,获得理论发现或者印证研究假设 。 研究者在此阶段不必要重复详细的数据 ,而是要揭示数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印证或排斥某个假设 ,或者通过解读数据的含义 ,从中抽取 “意义 ”、概念之间的理论联系 。除了上述步骤之外 ,Neuman (2000)3还指出 ,研究问题应该较好地反映不同变量或要素之间的关系 ,从研究话题到问题的策略之一就是要明确主要的相关变量或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例如 ,“辍学的原因是什么 ? ”并非一个好的研究问题 ,
26、因为该问题有着太多的回答与影响因素 ,缺乏确定性 ;而 “儿童辍学与家庭经济状况有怎样的关系 ? ”却是比较明确而具有操作性的问题 。 同时 ,在提炼研究问题过程中 ,研究者应该对于研究的局限性有清晰的认识 , 需要考虑时间 、经费 、资源 、伦理 、样本特征 、自身背景与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性 ,切忌追求完美与大而全式的研究2。五 、结语综上所述 ,研究开始于话题 ,然而 ,话题并不能直接跳跃到问题 。 相反 ,它是一个基于经验 、技巧与思考的逻辑过程 ,也是一个由大到小 、层层深入 、逐步限定的过程 。 通过一系列的限定与聚焦来使研究的中心意图明确 、变量数量得到控制 ,形成一个相对 “闭合
27、”的问题表述6。 不经过限定的问题 ,会因为涉及的变量太多 、主题或要素不清而使研究问题成为无限 “开放 ”的放射状系统 ,控制或限定的可能性较小 ,人们往往可以就此写出一系列的丛书或者从中提炼出许多的研究课题 ,却很难作为单个的研究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的论证并得出可信的结论 。注释许多实证研究报告中包含的 “讨论 ”部分是联系研究的目的或者假设对数据进行解释 、评价 、推理 ;通过与已有的文献进行比较 ,获得理论发现或者印证研究假设 。 这是研究成果表达的组成部分 ,与此处所言之 “讨论 ”不同 。参考文献1Cohen, L., Manion, L., Chinese basic education reform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pproaches. Boston: Allyn and Bacon,2000.3Neuman, W. L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andquantitative approaches. Allyn problem;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education!从话题到问题 :教育研究方法刍议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