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 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 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忌吸烟、饮酒。3、 遵医嘱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患者的活动与休息。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评估血压、脉搏、心率和心律、尿量的变化和特点,评估胸痛累及的部位、呼吸困难的程度、皮肤有无水肿或发绀。5、 准确执行医嘱,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使用洋地黄类及降压药物时,注意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头昏等不良反应。6、 及时做好专科各项检查或治疗、护理,做好患者健康指导。7、 协助患者完成生活护理,保持大便通畅。8、 注意患者的情绪和心理
2、状态,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消除不良情绪。9、 保证抢救器械、药品及用物处于完好状态。二、 心脏瓣膜病护理常规按内科及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 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的变化,观察有无脑、肾、肺、脾栓塞等并发症。2、 评估有无风湿活动的征象,如发热、关节疼痛。3、 评估有无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发生。如出现呼吸困难、乏力、尿少、水肿及肺部湿啰音等,提示心力衰竭发生。4、 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心理状态。【护理措施】1、 根据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合理休息和活动,减轻心脏负荷。无症状患者均应避免剧烈活动;有风湿活动时应卧床休息;发生心力衰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2、 在心功能
3、代偿期应给予标准体重为标准的适宜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心力衰竭者,应限制钠盐摄入。3、 注意观察和评估病情变化,以尽早发现并发症。高热、心力衰竭等患者按相应的护理常规护理。4、 对于长期卧床者,注意口腔和皮肤护理;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进行下肢主动或被动活动,预防栓塞。5、 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安抚,消除紧张和恐惧等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6、 对于特殊治疗患者,做好相应的护理。7、 遵医嘱用药并观察疗效及副作用。【健康指导】1、 注意防寒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以防诱发风湿热反复发作。2、 嘱咐患者坚持遵医嘱服药,积极控制并发症。3、 避免加重心脏负荷的
4、因素。避免剧烈活动和劳累;指导育龄妇女妊娠,心功能级以上不宜妊娠,以免加重心脏负担,造成生命危险。三、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护理常规按内科及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无发热、呼吸困难等,警惕心衰并发症发生。2、 评估患者的皮肤粘膜,有无瘀点、出血斑等。观察患者的面色,是否呈苍白、贫血貌。3、 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心理状态。【护理措施】1、 患者宜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不疲劳为限,减轻心脏负荷。有并发症者,需卧床休息。2、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3、 注意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尽早发现和处理心力衰竭、动脉栓塞等并发症。心力衰竭者
5、按心力衰竭护理常规护理。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4、 遵医嘱正确、及时采取血培养标本。5、 严格按时按量使用抗生素,如施行拔牙、手术及其他侵入性操作前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观察药物的疗效及毒副反应。6、 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安抚,消除紧张和恐惧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健康指导】1、 加强营养,预防各种感染。2、 指导患者自我监测体温,定期门诊复查。四、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按内科及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 询问患者 13 周内是否有病毒感染的病史。2、 评估患者有无心脏受累的症状,如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心前区隐痛等。评估有无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3、 评估患者活动耐受
6、情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否受限。4、 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护理措施】1、 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限制探视。病情恢复后 36 个月逐渐恢复轻体力劳动。2、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促进心肌细胞的恢复。3、 严密监测心律、心率,急性期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尽早发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一旦发生并发症,按其相应的护理常规。4、 协助做好生活护理。【健康指导】1、 嘱咐患者根据病情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以免加重病情。3、 指导患者自我监测脉搏、心率、心律等,发现异常及时就诊。五、 心绞痛护理常规按内科及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 评估诱发患者心绞痛的因素,
7、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观察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2、 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变化。3、 监测心电图变化,注意有无形态、节律等变化,评估有无心肌缺血、心律失常。4、 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护理措施】1、 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充分保证足够的睡眠。心绞痛发作频繁时,应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严格控制探视;疼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2、 合理饮食,给予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适量纤维素的饮食。进食不宜过饱,避免暴饮暴食,控制食盐摄入量5g/d 。戒烟酒,不饮浓茶和咖啡。3、 患者胸痛时给予中等流量的间断吸氧。4、 心绞痛
8、严重时,遵医嘱舌下含服或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等,用药时注意滴速和血压的变化。5、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塞肛。6、 给予患者安抚和心理支持,指导患者放松,缓解和消除紧张情绪。【健康指导】1、 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心绞痛的因素,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饮食;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避免情绪过度激动和精神高度紧张;戒烟酒,不饮浓茶和咖啡;避免寒冷刺激;避免长时间洗澡或淋浴等。2、 告诉患者疼痛发作时的处理方法,随身携带“保健盒” ,学会正确服药和疗效观察。3、 指导患者识别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如心绞痛发作频繁或程度加重、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时应立即护送就
9、医。六、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按内科及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 评估诱发患者心绞痛的因素,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疼痛发作时有无大汗或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观察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2、 监测心电图变化,注意有无形态、节律等变化,了解心肌缺血程度、有无心律失常。3、 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面色、心律、心率、尿量等变化,注意潜在并发症的发生,如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跳骤停等。4、 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有无紧张、焦虑情绪。【护理措施】1、 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37 天,严格限制探视,落实患者的生活护理。2、 患者胸痛
10、发作时禁食,2 天内进食流质饮食,之后改为软食。少量多餐,宜给予低热量、低脂肪、低盐、产气少、适量纤维素的清淡饮食。3、 持续心电监护 37 天或至生命体征平稳。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每 1 小时 1 次并记录,注意潜在并发症的发生。4、 遵医嘱予氧气吸入。最初 23 天内,间断或持续氧气吸入,鼻导管吸氧流量为46L/min,面罩吸氧流量为 68 L/min。5、 控制疼痛,遵医嘱给予镇痛药,必要时肌内注射哌替啶 50100mg。6、 预防便秘,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塞肛。7、 溶栓治疗时应监测出凝血时间,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8、 行心血管介入治疗者按介入治疗术护理常规
11、护理。9、 给予心理支持,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健康指导】1、 指导患者调整和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饮食;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避免便秘;控制情绪过度激动和精神高度紧张;戒烟酒,不饮浓茶和咖啡;避免寒冷刺激;避免长时间洗澡或淋浴等。2、 坚持服药,定期复查。3、 指导患者自我识别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如心绞痛发作频繁或程度加重、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时应立即护送就医。4、 嘱咐无并发症的患者,心肌梗死 68 周后无胸痛等不适,可恢复性生活,并注意适度。七、心律失常护理常规按内科及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 询问患者既往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有无类似发作病史。2、
12、 评估患者血压、心率、心律、神志等,评估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频率和类型,了解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效果。3、 评估心律失常发作时有无伴随症状,如脉搏加快或细弱、血压下降、头晕、黑蒙、晕厥、气短、胸痛等。注意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引发心跳骤停。4、 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有无紧张、焦虑情绪。【护理措施】1、 根据心律失常的程度和特点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卧床休息;心动过速者,应限制活动;心动过缓者,避免兴奋迷走神经的活动,如避免排便时屏气;室性心动过速者,指导患者尝试频繁用力咳嗽,促进心律复律。2、 饮食宜清淡无刺激,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和饮用兴奋性饮料。戒烟、酒。低钾时,给予含
13、钾高的食物,如橙子、香蕉等。3、 遵医嘱给予氧气吸人。4、 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神志等变化。5、 急性心律失常者给予持续心电监护。评估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频率和类型。对于室颤等严重的心律失常,及时做好急救准备,立即给予复律和心肺复苏,并遵医嘱给予生命支持疗法。6、 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7、 给予患者安抚和心理支持,稳定患者情绪,缓解紧张和焦虑。【健康指导】1、 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心律失常的诱因。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劳逸结合;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酒、控制体重;保持大便通畅;及时治疗腹泻、脱水等引起电解质紊乱的疾病;避免从事高空作业、驾驶等紧张工作。2、 严格遵
14、医嘱服药,定期复查。3、 教会患者及家属观察脉搏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七、 原发性高血压护理常规按内科及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 询问患者有无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2、 评估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呼吸等,了解血压的波动范围。3、 询问患者有无头痛、胸闷、恶心等症状。4、 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用药史及对治疗的依从性。【护理措施】1、 根据患者的血压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保证充足睡眠。血压控制不理想,波动大时,应避免剧烈活动;严重高血压或出现有头痛、胸闷、恶心等症状时卧床休息。服药后注意预防直立性低血压,如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动作宜缓慢等。2、 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
15、、优质高蛋白、含钾高、清淡为宜。戒烟、忌酗酒。3、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头痛、胸闷、恶心等症状,严防高血压危象的发生。4、 遵医嘱给予降压等治疗,观察降压药的疗效和副作用。5、 保持大便通畅,忌用力大便。6、 并发心衰、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脑病者按相关疾病护理常规护理。7、 给予心理护理,引导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健康指导】1、 指导患者调整和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饮食;避免剧烈活动;避免便秘;控制情绪,避免过度激动和精神高度紧张;戒烟酒等。2、 向患者强调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坚持服药,定期复查。3、 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交待患者如出
16、现血压急剧上升、头痛、胸闷、恶心等不适,须立即就地休息,尽快到医院就诊。九、扩张性心肌病护理常规按内科及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 询问患者既往有无其他疾病。2、 评估患者是否有气急、呼吸困难、水肿、肝大等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3、 评估患者心腔扩大程度、有无心律失常等发生。4、 评估患者对活动的耐受程度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评估有无焦虑情绪等。【护理措施】1、 注意休息,限制体力活动,降低心肌耗氧量。并发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者,绝对卧床休息。2、 给予低盐、富含优质蛋白、丰富维生素的清淡饮食。3、 对于有气促、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4、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气促、呼吸困难、水肿、
17、肝大等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及严重心律失常并发症,严防猝死的发生。5、 遵医嘱给药,注意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慎用洋地黄,以免中毒。6、 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7、 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健康指导】1、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剧烈活动;戒除烟、酒等。2、 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呼吸道感染。3、 遵医嘱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十、急性心衰护理常规按内科及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 评估可能引起患者急性心力衰竭的原因,了解既往病史。2、 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深度、有无气促及肺部啰音等。3、 观察患者是否咳粉红色泡沫痰,评估患者的出入水量是否平衡等。
18、4、 评估患者缺氧的程度,如有无烦躁不安等意识障碍、皮肤粘膜颜色有无发绀等。5、 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有无紧张、恐惧、害怕等情绪。【护理措施】1、 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利于呼吸和减少静脉回心血量。紧急情况下可行四肢轮流三肢结扎法减少静脉回心血量。2、 急性心衰期暂禁食;病情好转并稳定后,宜低盐、清淡饮食。3、 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在湿化瓶内加入 30%50%乙醇抗泡沫剂,保证足够的血氧分压。4、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药,如硫酸吗啡、硝酸酯类、利尿药、氨茶碱等,严格控制输液速度。5、 持续心电监测,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神志、尿量等,准确记录出入水量。6、 给
19、予心理支持,安慰患者,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健康指导】1、 针对患者可能发生心力衰竭的诱因,给予针对性地预防指导。2、 指导患者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如有头痛、恶心、出汗等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3、 嘱咐患者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十一、慢性心衰护理常规按内科及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 评估可能引起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的原因,了解既往基础疾病。2、 评估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脉搏及脉压的变化。3、 评估患者有无周围血管灌注不良的症状,如出汗、脉细速、皮肤发凉、失眠、头晕、毛细血管充盈度差等。4、 评估患者有无体静脉淤血的表现,如恶心、呕吐、腹胀、颈静脉怒张、水肿、肝大等。5、 评估患者有
20、无肾灌注不足的表现,如尿少、体重增加、水肿等。6、 评估患者有无电解质紊乱症状,如头晕、乏力、口渴、心电图改变。7、 观察应用洋地黄后有无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视力模糊、黄绿视及心律失常等。8、 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心理状态,有无紧张、恐惧、害怕等情绪。【护理措施】1、 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休息,限制活动。心功能四级者绝对卧床休息。2、 给予低盐、低脂肪、富含维生素和优质蛋白、易消化的饮食。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3、 给予氧气吸入,根据缺氧的程度调节流量。4、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其他病情变化,发现任何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及处理。5、 遵医嘱给予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使用血
21、管扩张剂,静脉使用时应控制滴速,注意监测血压变化;使用利尿剂时,给药以清晨或上午为宜,防止夜尿过多影响睡眠,并应注意监测电解质,严防低钾、低钠等发生;使用洋地黄时,注意脉搏和心电图变化,如出现脉搏60 次/分钟、恶心、呕吐、视力模糊、黄绿视、心律失常等,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停用。6、 准确记录出入水量,定期测量体重。7、 做好水肿患者的皮肤护理,预防皮肤并发症。8、 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焦虑情绪。【健康指导】1、 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诱因,如呼吸道感染、情绪激动、劳累、饮食过咸等。2、 合理安排休息,恢复期活动以不引起心慌、气促为宜。3、 嘱咐患者严格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4、 教会患者观察药物的副
22、作用,预防并发症。缓慢更换体位预防直立性低血压;学会监测脉搏,服用洋地黄类药物前必须数脉搏,如脉搏60 次/分钟或有恶心、呕吐、视力模糊、黄绿视等,应立即赴医院就医。一、 心包穿刺术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 术前评估患者的心率、心律和血压,了解患者的耐受力。2、 检查操作用物及抢救器械是否完好(如留取标本的试管、心脏除颤器等) 。3、 评估环境是否符合无菌操作要求。4、 评估患者对穿刺术的了解程度及其心理状态。5、 术后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平衡、引流液的性状有何特点。【护理配合措施】1、 简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心包穿刺的目的、过程及配合要点,安慰患者,消除恐惧、焦虑情绪。2、 帮助患者取合适体
23、位,准备穿刺部位。3、 配合穿刺者进行无菌操作,采集标本,并及时送检。4、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等,及时处理,并做好抢救准备。5、 准确记录穿刺液量,必要时连接引流装置,按引流护理常规。6、 患者术后卧床休息 46 小时,心电监测不少于 6 小时,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健康指导】1、 交待患者术后卧床休息,如有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2、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因潮湿而引起感染。二、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 评估患者有无晕厥史、心脏传导阻滞等,了解各脏器功能检查情况,评估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的适应症、禁忌症。2、 评估患者是否做好术前
24、准备:手术部位的常规备皮;术前禁食 68 小时,以防术中呕吐或窒息;术前医嘱用药、皮试;术前休息及消除紧张、恐惧等心理因素。3、 检查术前有关用物,包括人工心脏起搏器、抢救车、监护仪、除颤仪、临时心脏起搏器、起搏电器等。【护理措施】1、 术前简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心脏起搏器置入的目的、过程及配合要点,给予心理支持。2、 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 35 天,术侧肩关节避免大幅度活动,防止电极脱位。协助患者每 2 小时翻身 1 次,避免右侧卧位。术后 57 天可下床活动,逐步活动术侧肩关节,避免提重物。3、 术后 23 天内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变化,以了解起搏器的工作情况。4、 术后用沙
25、袋压迫伤口 68 小时,观察伤口有无出血;保持伤口敷料干燥,伤口敷料隔日换药 1 次,潮湿时及时更换;起搏器囊袋处避免外力压迫、冲击。5、 密切观察起搏器异常的症状和体征,如头痛、眩晕、胸痛、气短、打嗝、肌肉痛等,及时发现并处理。6、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测体温至少每 4 小时 1 次。7、 保持大便通畅,进食易消化饮食。必要时应用缓泻剂。 【健康指导】1、 嘱咐患者起搏器置入术后,按要求卧床休息。2、 指导患者自我照顾和监测起搏器功能。(1) 随身携带起搏器急救卡,注明起搏器类型、品牌、型号、数字、设置频率等,以便发生应急事件时参考。(2) 测脉搏。每日早、中、晚自测脉搏 1 次,每次
26、 1 分钟。如发现脉搏低于起搏频率 5次以上或节律异常,应及时就诊。如起搏器工作慢,注意电源是否耗竭。(3) 尽量避免与强电磁场、某些家电、理疗电器设备等接触。(4) 定期复查心电图。出院后分别于第 1、3、6 月复诊;稳定后则每半年复诊 1 次;接近起搏器寿命阶段每 13 个月复诊 1 次。三、 冠状动脉 PTCA 及支架术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 查询术前常规检查是否完成,了解脏器功能。2、 评估术前准备是否做好,包括术前禁食、禁饮 6 小时;常规手术区备皮;练习床上排便;术前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以及消除紧张、恐惧等心理因素。3、 评估床旁心电监护、电除颤器、抗心律失常药、升压药等是否就绪
27、。【护理措施】1、 术前简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目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安抚患者,消除其紧张和恐惧。2、 建立静脉通道。3、 护送患者入心导管介入室,给予心理支持。4、 术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并加压包扎穿刺鞘管部位,34 小时后测定 ACT150 秒。观察无出血,可拔除动脉内鞘管,继续加压包扎止血至少 12 小时。5、 术后,要求绝对卧床休息至拔除鞘管,穿刺侧肢体制动,24 小时内避免屈曲,48 小时后如无并发症,可下床活动,一周内避免提重物。6、 术后持续心电监测至少 24 小时,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等生命体征。7、 术后观察有无尿潴留、迷走反射、出血、冠脉急性闭塞等并发症,及时发现并处
28、理。8、 术后即可进食,但勿过饱。鼓励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泄。9、 遵医嘱应用微量泵给予抗凝治疗,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常规使用抗生素 35 天,以预防感染。【健康指导】1、嘱术后患者卧床休息,鼓励多饮水。2、指导患者坚持遵医嘱服抗血小板药物,观察有无出血征象。如发现出血、胸闷、胸痛等,及时通知医护人员。3、出院后定期复查,一般为半年 1 次。四、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溶栓时机是否合适,如胸痛时间6 小时,心电图持续至少相邻两个导联的ST 段抬高;无溶栓禁忌证,如脑血管病史、严重高血压、活动性出血、近两个月内无大手术史或外伤史。2、评估患者对目前治疗方案的了解程度
29、及是否有紧张、恐惧情绪。3、检查急救用物是否备好,如心电监护仪、除颤器、抗心律失常及升压药物等。【护理措施】1、向患者简要说明治疗的目的和配合要点,安抚患者,稳定患者情绪,取得配合。2、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并予高流量吸氧。胸痛时,遵医嘱给予吗啡或哌替啶止痛。3、遵医嘱执行溶栓治疗,有条件用输液泵控制速度。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询问患者有无胸痛、呼吸困难等,及时检查心肌酶谱、心电图,以了解溶栓的效果。5、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粘膜、牙龈轻微出血,及时通知医师。注射或穿刺后,适当延长压迫时间,以免出血不止。6、其他按心肌梗死护理常规。【健康指导】1、 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2、
30、 交待患者治疗期间发现任何异常,如胸痛、皮肤青紫、牙龈出血等,及时报告医护人员。五、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护理常规1、术前评估患者侧肢循环试验,了解桡、尺动脉之间侧肢循环情况。2、询问患者是否做好术前准备,包括可少量进食;休息和睡眠充分;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完成碘过敏试验及抗生素皮试。3、手术区已备皮且符合要求,包括选择桡动脉搏动好的区域,以及为防止因桡动脉穿刺失败而改行股动脉穿刺的腹股沟区。4、检查急救用物是否备好,如心电监护仪、除颤器、抗心律失常及升压药物等。【护理措施】1、 术前简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目的、简单的操作过程及配合要点,安抚患者,消除恐惧、焦虑情绪。2、 建立静脉通路,遵
31、医嘱给予药物。3、 协助医师进行无菌操作,完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4、 术后卧床休息,体位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决定。如平卧,穿刺侧上肢应适当抬高(4560)于身体平面,勿下垂;术侧腕关节制动,勿握拳;如取坐位,上肢前臂抬高至胸部以上。手背轻度水肿者应抬高术肢,术后 10 小时左右松解绷带以利静脉回流。5、 术后持续压迫穿刺部位,压迫时间根据穿刺部位出血、渗出情况而定,如无渗血和出血征象,压迫 2 小时后可适当放松加压包扎绷带,4 小时可拆除绷带,更换敷料。6、 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心律等变化。心电监护至少 24 小时,测血压 4 小时平稳后可停止。7、 仔细评估穿刺处有无渗血、血肿,注意观察穿刺肢端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桡动脉搏动等,判断远端血液循环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和处理。8、 鼓励患者饮水,加快造影剂排泄。9、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健康指导】1、 交待患者术后注意事项。2、 告知患者如感觉肢体疼痛难忍或发现伤口渗血,及时通知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