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散文阅读1(2015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 (4)题。(25 分)玫瑰为开花而开花 张丽钧独自坐在玫瑰园里,想着关乎玫瑰的心事。这么繁盛,这么美艳。但我却不想说,她们是为了答谢辛勤的园丁而开花;也不愿说,她们是为了酬酢和畅的惠风而开花;更不能说,她们是为了繁衍后代而开花。还是诗人说得妙:玫瑰为了开花而开花。的确,对一朵玫瑰而言,开花就是一切。我曾是一个可怜的“目的主义者” 。以为有“目的”的行为才是有价值的行为。就这样,我欣然将心交给“目的”去蛀蚀。当我将自己摆在一朵绝美的花面前,我就像一个强迫症患者,本能地摸手机,本能地要拍照。从哪一天开始,我背弃了那个浅薄焦虑的
2、自我?我已经学会“零负担”地欣赏一朵花,驻足,心动,玩索,然后带着感动,悄没声离开。马年到来的时候,有人发来一个段子,大意是讲“马如人性”:见鞭即惊为圣者,触毛即惊为贤士,触肉始惊为凡夫,彻骨方惊是愚人。就想,有没有第五种马呢?它不惊,亦不驽;它不愿为“鞭影”而奔突,只肯为释放生命而驰骋;它俯瞰氤氲草色、仰观高天流云,它总是乐意在残照里完美一幅剪影;它保持着可贵的矫健与豪野,它感谢上苍让它成为了一匹美学意义上的马。民国老课本里有一篇课文,通篇只有短短的四句话:“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 ”你瞧,这分明是一只具有诗人气质的羊啊!可惜,这只可爱的羊早就从课本中走丢了,取而
3、代之的是“羊的全身都是宝,肉可以吃,奶可以喝,皮、毛可以穿” 。我曾经嘲笑过辗转认识的几个同城姐妹,每当桃花盛开,她们一定带着扑克牌和小被子,兴致勃勃地将自己送到迁西的一座桃花山上,挑一树最热闹的桃花,在树下郑重铺开小被子,盘坐,打牌。她们吵嚷着当“皇上”或做“娘娘” ,贴满脸的纸条,就这样一直玩到日落西山,才甘心地往回返。那时,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我曾在心里不屑地说:多么可笑啊,竟在美丽的花树下做那等俗事!今天,我却倏然懂得了她们。我曾多次跟同行分享那个“孔雀与作文”的故事语文老师讲了一则故事让大家找论点:雄孔雀都非常珍爱自己漂亮的尾巴,每日必梳理呵护,生怕有丝毫损伤。一帮无耻猎人知道这一特性
4、就专找雨天捕孔雀,因为下雨会将雄孔雀的大尾巴淋湿,由于有饱满的水分缀着,孔雀生怕起飞会弄伤羽毛,故不管猎人离得多近也绝对一动不动,任人宰割。很快,一位“学霸”发表高论了:“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则孔雀贪慕虚荣,因小失大,忽略整体,只看部分二则猎人,善于抓住时机”老师听后,点头赞许。哎,可怜的师生!“目的”是那么重, “目的”这个幽灵,时刻都在明处、暗处招引着我们,让我们做稳它的信徒。一看到玫瑰,就恨它不结个南瓜;一看到马,就恨它追不上“磁悬浮” ;一看到羊,就指望它多出肉、出好肉;一看到桃花,就想到蜜源;一看到孔雀,就想到活捉被“目的”劫持的我们,心灵干枯,嘴脸丑陋。谁能引领我们叩山为钟、抚水
5、为琴,真正做一回大自然浪漫缠绵的舞伴?谁能引领我们赞赏玫瑰为开花而开花、激励孔雀为美丽而美丽?我想,除了我们自己,大概不会有别人。玫瑰园里,花开不语(选自散文2014 年第 9 期,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文章落笔扣题,第二段写玫瑰,省略了具体描绘,而运用排比写自己的心理“不想说也不愿说 更不能说”是为了突显玫瑰 “这么繁盛,这么美艳” 。B “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 ,在通篇只有短短四句话的课文中,看似非常突兀,令人哑然失笑,却用充满美感的镜头告诉我们:即使是牲畜,也不是只懂得吃草。C全文从玫瑰开花的平常景象写起,由此及彼,以小见大,融叙
6、事、抒情、议论为一炉,善用各种修辞,语言明快又不乏犀利,给人深刻启迪。D作者联想插叙“孔雀与作文”的故事,着力表现“学霸”的高见和老师的赞许,既表现了主旨,也隐含着对这种作文教学现状的批评。E文中的场景描写鲜活生动,如几个同城姐妹“兴致勃勃” , “吵嚷着当皇上或做娘娘” , “贴满脸的纸条” ,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情境则反衬出了她们的俗气和可笑。(2)文中多处运用对比,请举出两例并赏析其作用。(6 分)答:_(3)第四段写“ 马如人性” , “它感谢上苍让它成为了一匹美学意义上的马” ,请提炼概括“美学意义上的马”有哪些特点。(6 分)答:_(4)“玫瑰为开花而开花 ”在文中主要有哪两
7、层内涵?请结合全文,探究其丰富的人生启示。(8 分)答:_解析 (1)A 项 “运用排比写自己的心理是为了突显 “玫瑰为开花而开花 ”,没有任何目的;E 项“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环境烘托,正面映衬“同城姐妹”畅享生命的美好。答案 (1)AE(2)曾经的我 “将自己摆在一朵绝美的花面前,我就像一个强迫症患者”与学会“零负担”地欣赏形成对比,表现摆脱目的主义的美好。将“第五种马”与前四种马对比,突出追求生命的诗意与情趣、坚守生命本真的可贵。将“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与其它吃草的牛羊对比,突出生命的精神趣味,诗意的追求多么重要。(3)它不受任何外在要求的约束,没有“功用” “目的”的追求。它充分
8、顺应生命本性,释放生命的力量。它享受自然的美好,追求生命的诗意与情趣。它回归生命的本真,坚守自身的个性。(4)主要内涵:“玫瑰为开花而开花”象征一种生命的自然存在、本真状态。(1 分)“玫瑰为开花而开花”象征一种非目的的纯粹的美丽、非功用的情趣和诗意。(1 分)人生启示:抛弃现实生活中“目的至上” 、 “实用至善”的功利主义思想(2 分)。注重生命的精神趣味、追求诗意唯美的生活。(2 分)。主动走出“浅薄焦虑”的自我,走出精神委顿、高度扭曲的自己, “零负担”地回归拙朴本真的内心,畅享生命的美丽。(2 分)(每一要点 2 分,其他言之有理则酌情给分。)2(2015湖北省八校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
9、的文章,完成(1) (4)题。(25 分)就这么旁逸斜出下去王晓莉出单位门时,恰好园林工在修剪道两旁的树木。经过几个季节的生长,这些以樟树为主的树木都已长得有声有色。每棵树都像一个小型国家,有些肆无忌惮地扩张着,街道为此稠密了不少。一年两季的被修剪,成了这些树木的必修课。电剪刀哧哧作响,那些长在树顶端或者树身周边的细嫩枝叶,随之纷纷落马。而即使更粗壮些的枝条,也不消五秒钟,就在强大的马力之下一折两断。很快地,这树便被修剪成了一把标准的伞,整整齐齐,笔直向上。不消一个上午,这条街就将撑起一长排绿伞。每棵树都生得一模一样了。地面上,那些枝枝杈杈纠缠不休地堆积着。树木的清香四处飘逸,树叶子与松针层叠
10、一处,色彩斑斓。脚踩在上面,柔韧而温暖。这是在园林工眼里,一棵树中比较旁逸斜出,并不值得继续容留于树的那一部分。不能有损于秩序,破坏秩序等于破坏美,等于多余。这大约是园林工人的美学原则。但我的,恰好与他们相反。树最有趣的部分,恰恰在于那旁逸斜出。那几棵枝条如何溜出了向上生长的大部队,而独独朝着左上角努力?一簇叶子又如何密密麻麻聚集在了一起,像开一个研讨会般比别处热闹、喧腾许多?它们没有成为树的主干,没有引领一棵树生长的那股绝对力量。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它们不是“主流” 。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一棵树。完全的秩序,完全的规则,该是多么乏味啊,就像兵营,像一律穿了病号服,像活了一生却毫无故事的人。在
11、我所喜欢的电影里,除了故事主角,导演往往安排些和故事不怎么相干的人。他可能是个独居多年的老邻居,总是抓住一切机会狂热地宣讲着宗教教义、人生哲理,而他的听众,却是两个踢足球之后累瘫在沙滩上休息的男孩子;也可能是个热爱酒精的工人,在电影的背景深处,一杯接一杯地喝着苦闷至极的酒。他们类似于文章中的“闲笔” ,对于故事的发展或推动其实完全不起作用。这样旁逸斜出的人,我却总是看得心领神会。很久以后,关于这场电影,我脑子里什么也留不下了,却依然能回忆起他们。就好像在翻阅一堆历史书籍之后,我能记住的,往往是类似于野史、花絮的部分它们从历史这棵大树的灰色的树身中旁逸斜出,冲破森严,开出斑斓的花朵,人性的色彩与
12、趣味尽在其中。在我们周遭的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小人物。他们永不知名,总是存在。他们有着和主流人群不一样的心事、不一样的心路,他们很容易就透露出接近于生命本质的部分,不掩饰、不修剪,因而不做作。门卫、修鞋子的人、路边摆摊卖廉价发饰的母女他们是世界这棵大树上旁逸斜出的部分。如果世界要唾弃谁,他们必是最先被唾弃;如果世界要剪伐谁,他们必最先被剪伐。但是在被唾弃之前不能自弃,在被剪灭之前不能自灭。他们的力量来源于此。关于“旁逸斜出” ,种过苹果树的朋友告诉我一个让人很受鼓舞的故事:在苹果树的树根,常常会突然蹿出一种叫“徒长枝”的枝子。它以惊人的速度爆发,长势凶猛。当它的势头盖过主干时,有经验的果农会毫
13、不犹豫地把已遭虫蛀、遭风雨侵蚀、多年不长的老干剪去。事物的新陈代谢并不只有一种方式。的确,过了几天,我再看单位门口的那些树木,还是在被修剪的部位,树身又长出了新芽,它们所朝向的,依然是那个旁逸斜出的方向。那些旁逸斜出的树。那些旁逸斜出的人。且让我们就这么旁逸斜出下去。(选自散文2014 年第 5 期,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5 分)( )A在被修剪前, “每棵树都像一个小型国家,有些肆无忌惮地扩张着”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树木自然生长状态下的茂盛繁密、生机勃勃。B第 段描写落在地上的残枝断叶,作者却用到了“色彩斑斓” “柔韧而温暖”等词语,暗含了作者
14、对它们遭受剪伐的惋惜和痛心。C第段作者笔锋一转,把思路从对树的命运的感慨转向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考,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深刻。D作者叙写苹果树上“徒长枝”这一故事的目的是为了告诉我们, “旁逸斜出”的枝干也有旺盛的生命力,它们都能成为主流,从而揭示了文章主旨。E本文语言犀利,措辞华美,充满激情,对底层人、边缘人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与悲悯,挖掘出了人性的深度。(2)为什么作者认为 “树最有趣的部分,恰恰在于那旁逸斜出”? (6 分)答:_(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6 分)它们从历史这棵大树的灰色的树身中旁逸斜出,冲破森严,开出斑斓的花朵,人性的色彩与趣味尽在其中。答:_(4)怎样理解本文标题的含义?
15、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文章中获得的启示。(8分)答:_解析 (1)D 项 “它们都能成为主流 ”太过绝对;E 项“语言犀利,措辞华美”错。答案 (1)DE(2)因为它们为树增添了与众不同的韵味,使之成为独特的个体;而且这些枝干也与主干一样充满着成长的艰难与美,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扣关键词“独特的个体”和“旺盛的生命力” ,每答出一点得 2 分)(3)运用了比喻手法,把沉重的历史喻作“灰色”的大树,把那些虽然对社会进程没有推动作用却又洋溢着个性的小人物比作“斑澜的花朵” ,生动地揭示了他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赞赏和喜爱。(4)标题的含义:既指树木旁生的枝干在被修剪后依然坚持自己的方向,又可以理解为生活在“主流”之外的群体的坚韧和顽强。结合生活实际:如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尊重,社会对“非主流”的包容等。启示:当今社会需要更多的包容,允许个体的存在:对于底层和边缘人应有的关注和尊重,看到他们身上的可贵品质。也可有其他观点,言之有理,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