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年高三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 单元测试(13).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537831 上传时间:2018-04-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高三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 单元测试(1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年高三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 单元测试(1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年高三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 单元测试(1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6年高三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 单元测试(1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6年高三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 单元测试(1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不求答案的叩问陈 益时光漫漫似水。至今回想起来,只读过三年小学的母亲并没有给我留下金钱和尊荣,甚至从没说过一个“爱”字,但我始终感受着。这令我明白,做永远比说来得重要。最难忘的情景,是一灯如豆的夜晚,她在缝纫机旁默默劳作,而我们在饭桌上写着作业。忽然发觉空气中有焦臭味,原来是灯火燎到了我的头发。偶尔,母亲也会抱怨,也会唠叨,可是手脚从来也不肯停歇。她始终是温厚而乐观的。到了晚年,右脚的脚弓蜷曲变形,乃至神经性瘫痪,只得躺在床上,与“尿不湿”为伴,她不过为再也无法干活而沮丧。或许,这么多年来我以六根清净的心态在寂寞中案牍劳形,正是继承了她的秉性吧?我为

2、母亲做过一件事,写了一篇散文十八双鞋 。自幼,我们兄妹四人就习惯于穿母亲做的布鞋。千针百纳的布鞋,凝聚着少年时代温馨而艰涩的记忆,历久弥新。散文是由此引发的岁月与亲情的写实,没有一点儿虚构。记得 20 世纪 90 年代初,日本翻译家中由美子来中国,为了翻译十八双鞋 ,特意从上海去往锦溪古镇访问母亲。分手时,她向母亲讨了一只买菜用的竹篮带回日本。她在信中对我说,你有一个可敬的母亲,这是你的幸福。这没有故意夸赞的水分。母亲是平凡的、朴素的,甚而因过度劳累而病残,却让每一个认识她的人敬重。印象中,她右边乳房明显下垂,颇不对称。这是哺育四个孩子的结果。自小我的耳畔总有她脚踩缝纫机,为我们缝缀衣服的声音

3、。然而命运弄人,多年来,我偏偏不能给脚弓畸形的母亲买到一双合适的鞋,令人无法言说的疼痛平心而论,我们并非上一辈人的复制,没必要,也没可能。时代给了我们不同的人生岁月。若干年以后,我也会像母亲一样走完最后一步,消逝得无影无踪。我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把每一天作为最后一天,珍惜它,不浪费,度过余生。我不再有挥霍的资本。远离那些虚名假誉,似是而非,妄想攫取,烦嚣纷扰,让自己脱离桎梏,真正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也许还能做点事,对社会有用。过分地强调自我,仿佛是给自己设置了一具牢笼,人的一生都可能局促在这难以突破的牢笼里。理智扰乱天真无邪的快乐,让人陷入无边的忧虑,最终却告诉我们行为的指归。正是在精神与肉体的

4、冲突间,我们品尝到了忧虑与痛苦的真实内涵。可惜,往往很晚才懂。当年,子贡对孔子诉苦说,自己一直在如此艰辛地奋斗,感到太累了,心里实在是畏难和厌倦,很想歇下来干一些不太累的事情。一贯主张安贫乐道和没有远虑必有近忧的孔子耐心地回答道,作为君子要尽一切义务,即使是厌倦了,也要勉而为之。只有当像山峰一样、像大鼎一样的坟墓与自己相伴时,君子才可以享受安息。这就是“大哉死乎,君子息焉” 。死亡,是人生的终点。走向那一站无非两种方式:快快乐乐地踱步,充满忧虑地攀缘。结局也只有两种:有的人活着仿佛死了,有的人死了依然活着。是不是因为谁也不知道何时到达终点,所以我们永远会在两者之间徘徊呢?我的叩问没有答案。不必

5、求答案。(选自散文2013 年第 9 期)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母亲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几乎从没有对我们说过一个“爱”字,但我依然能感受到深深的母爱。B这么多年来我在寂寞中案牍劳形,正是继承了母亲温厚而乐观的秉性。C我为母亲而写的散文十八双鞋 ,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温馨而艰涩的生活,没有一点儿虚构,完全是岁月与亲情的写实。D文中写到灯燎到我的头发而产生焦臭味的细节,主要是为了突出那时生活的艰难。E母亲身上的多种优秀品质使得每一个认识母亲的人都很敬重她,包括日本翻译家中由美子。解析:选 CE。A 项“没有给我们留下” “精神财富”错。B 项

6、“继承了母亲温厚而乐观的秉性”错,应该是“勤劳” 。D 项“主要是为了突出那时生活的艰难”错,应该主要是为了突出当时一家人生活的温馨。2日本友人在信中对我说:“你有一个可敬的母亲,这是你的幸福。 ”母亲有哪些“可敬”之处?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这篇文章作者着力刻画母亲的性格特点,用具体鲜活的事例写出了母亲的勤劳、乐观、朴素等品格。答案:可敬之处:母亲的任劳任怨(勤劳) 、温厚乐观、平凡朴素、担当起哺育四个子女的重任等。3从行文思路来看,文章后半部分引子贡与孔子的对话跟前面回忆母亲的内容有何联系?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者的创作意图。文章的前半部分着重

7、回忆母亲,后半部分则引用子贡与孔子的对话,作者的这种联想实际上是将母亲勤劳不息的品格上升到“生无所息”的高度,很耐人寻味。答案:母亲虽平凡,她一生忧虑辛劳不肯停歇的精神特质与圣贤孔子勉励子贡“生无所息”(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的教诲是相通的。这种由此及彼的相关联想,正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意思对即可)4文章结尾说“我的叩问没有答案。不必求答案” ,请结合文意及自己的感悟,并联系现实对作者“叩问”的“答案”加以探究。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探究能力。对本题的作答应涵盖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指明“叩问”中“两者”的具体内容;结合文意,分析作者的本意;联系现实探究作答。答案:

8、(1)叩问的具体内容:“两者”是指“快快乐乐地踱步 ”和“充满忧虑地攀缘”这两种人生态度。(2)作者虽然说“我的叩问没有答案。不必求答案” ,其实作者的答案就隐含在文中,即人生应“充满忧虑地攀缘” 。理由:母亲任劳任怨,辛劳一生;作者自己“多年来以六根清净的心态在寂寞中案牍劳形” ;孔子教导子贡要“生无所息” 。(3)在奋斗的过程中,辛劳疲惫之时,不妨停下来歇息修整( 快快乐乐地踱步),蓄积力量之后再出发。(其他言之成理亦可,但不得脱离作者本意“人生需要奋斗”这一前提,泛泛去谈享乐主义等。)二、(2015黑龙江省重点中学高三质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梦境中的槐树与花朵王 彬房子所

9、在的小区生长着一种很奇特的树,苍绿的叶子与纵深的树皮,有几分像是槐树,但又不完全像,有点似是而非的味道。最可怪异的是树枝的颜色,是那种金黄的色泽,仿佛与温度赛跑似的,天气越冷,颜色越深,金灿灿的仿佛要把冬季的蓝天点燃,为北京枯燥的寒冬增添了几分妖娆。它叫金枝槐,是槐树的一种,因树枝的颜色而得名。在北京最多的是国槐与洋槐,国槐是北京的市树,在大街、胡同与庭院里触目可见。与洋槐不同,国槐是中国的土生树种,洋槐自 19 世纪末传进中国,至今仅 100 多年,国槐却承载了太久的历史。按照周礼秋官的记述,早在周代,国槐便被赋予了特殊礼仪。周天子在外朝召见大臣时,九卿位列东西,三公面向国君而立。为了标明位

10、置,避免混乱,在九卿的位置上,东西两侧,各栽种了九株棘树,在三公的位置上栽种了三株槐树,从此三槐作为三公的隐喻,在封建时代成为读书人追求与奋斗的目标。但是,国槐之于我,所见到的最古老者,只是唐槐而已。上世纪 80 年代,我去西安办事,闲暇之时,参观那里的历史博物馆,当时还未建设新馆,只有一小部分文物在孔庙里陈列,包括不少珍贵的法帖,当然是铭刻在石头上的。还有一只原本置于霍去病墓前的石兽,如今放在庭院里,尾巴高高地翘起来,卷起来,走出了一种矫健雄武的姿态。它使我想到了汉,想到了匈奴,想到了浩瀚的草原,想到了漫天的蓝色星斗和雨一样褐色的箭镞。参观完走出大门,在孔庙的右侧,我看到了几株古树,树干上钉

11、着蓝色的标牌,有编号,写着“唐槐”二字。原来是唐代的槐树呀!我的心不禁微微有些颤栗,那个朝代的人早已化为埃尘,只有和他们同时代的树还在。我不禁用手抚摸树干,感到一种秋季阳光的温煦,不若刚才见到的那些法帖与石兽,投射出冰冷的距离。再晚一些,我所见过的就是明槐了。这株明槐在景山公园,景山的东麓。 “文革”之初,它被当作“四旧”砍伐了,而景山公园也被改叫“红卫兵公园” 。在我的印象里,那株槐树似乎微微有些倾仄,崇祯就是在这里自缢而亡的。因为在这里吊死了一位国君,后人在这株树上悬挂了一段铁锁,称之为罪槐。据说,李自成的部队攻入北京以后,大索数日,从宫里到宫外,最终在这里发现了崇祯,他的对面是王承恩,也

12、自缢在这株树上。王承恩是跟随崇祯的唯一内监,如果没有他的陪伴,崇祯就真的是孤家寡人了。1930 年,故宫博物院延请沈尹默先生书丹勒石,次年将“明思宗殉国处”的石碑立在树下。1944 年,在日本人战败后的前一年,这通石碑被拆掉,重新树立了一通石碑,傅增湘撰文,书丹之人换成了陈云诰。1955 年,这通石碑被拆掉,换为木质的说明牌,书于木牌之上的文字不再是对崇祯的叹惋,而是改为批判了。社会的价值体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还会有谁再去同情一个亡国之君呢?然而知道这节历史的人仍然心存戚戚。在那一晚,崇祯将小公主砍死,大公主砍掉了一只胳膊,让三个皇子逃出皇宫,有一个皇子逃到他的外公,也就是崇祯的老丈人周奎

13、家,周奎先是不纳,后来向清廷告密,把这个皇子献给了多尔衮。据烈皇小识记载,崇祯在砍杀公主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奈何生我家中?”长于皇宫本是幸事,但这也是有条件的,如果是鼎革之际,像小公主那样,就真的是不幸了。1981 年, “文革”结束 5 年以后,在明思宗殉国处,移植了一株国槐,但是树龄稚少,与那一段历史差距过大。15 年以后的 1996 年,建国门内北顺城街 7 号门前一株有 150 多年树龄的古槐被移植过来,替代了 1981 年的那株槐树。虽然树龄仍然不足,但毕竟是大树、古树了,给游人的感觉不再那么不可信。那两座废弃的石碑也重新树立起来,历史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徜徉于此,不知别人作如何之

14、思,对我而言,总觉得这国槐承载了太多的人文负荷,不若涉海远来的洋槐那样轻松自然。有一年,我外出办事,路经府右街景山公园西南的一条路,正是雨后,洁白的槐花落满了濡湿的黑色路面。没有行人的履痕,也没有汽车的辙印,只有我在碧绿的树冠下面踽踽而行。落满了槐花的路面美丽极了,雪白而略泛淡绿的花朵,把道路熏染出几分香气,华丽而厚重,仿佛珍贵的锦缎。槐树原来是可以这样装扮我们的!但愿在我的梦境里,出现更多的是这样的槐树与这样的花朵美好而无忧,自在而无虑。(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5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首段以金枝槐写起,重点介绍金枝槐得名的原因,突出其“奇特” ,这是全篇的引子

15、,引出下文对国槐的描写。B第二段文字,采用了反衬的手法,赞美了国槐是中国的土生树种,也是北京的市树,是一种承载了太久的历史的树种。C作者去西安办事偶然见到唐槐,于是“想到了汉,想到了匈奴,想到了浩瀚的草原,想到了漫天的蓝色星斗和雨一样褐色的箭镞” 。D文章第五段较为详细的记叙了崇祯皇帝杀害公主的细节,并引烈皇小识为证,既增强了描述的真实性,也流露出深深的同情。E “雪白而略泛淡绿的花朵,把道路熏染出几分香气,华丽而厚重,仿佛珍贵的锦缎”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的修辞,描写出落满了路面的槐花的美丽。解析:选 AD。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B 项, “反衬手法”应为“对比”;C 项,作者的这

16、些联想是看到霍去病墓前的石兽时引发的,而此后作者走出大门才见到唐槐;E 项,该句“仿佛珍贵的锦缎”是比喻,拟人、夸张在句中没有体现。6文章第二段说“国槐却承载了太久的历史” ,请概括作者提及的与历史有关的国槐。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结合第二至第五段的内容概括即可。答案:被赋予了特殊礼仪的周代国槐。作为三公的隐喻,在封建时代成为读书人追求与奋斗的目标。西安历史博物馆的唐槐。唐代的人早已化为埃尘,只有和他们同时代的树还在,让人顿生沧桑之慨。吊死崇祯皇帝的明槐。这是一棵见证了明朝灭亡的槐树。7文章第四至六段介绍了哪些与明槐有关的情况?并简要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 解析:此题考查

17、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结合这三个自然段的内容和作者的议论部分分析即可。答案:与明槐有关的情况:崇祯皇帝自缢殉国以及明朝王子、公主的悲剧命运;明槐在现当代历史上的命运变迁。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历史轮回的沧桑之感, “历史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国槐承载了太多的人文负荷,不若涉海远来的洋槐那样轻松自然。哀矜鼎革之际明宗室的不幸。(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8本文以“梦境中的槐树与花朵”为题,但文中却无一处描写过“梦境” ,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答: 解析:在文章的结尾处有“但愿在我的梦境里,出现更多的是这样的槐树与这样的花朵美好而无忧,自在而无虑”是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可以结合作者的愿望和文章虚实结合的手法分析。答案:文章末段“但愿在我的梦境里,出现更多的是这样的槐树与这样的花朵美好而无忧,自在而无虑”之句,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是作品的主题之所在;作者所记叙的与国槐相关的历史事件,有着梦境一般的特点:历史的变迁看似虚幻,却又非常真实;现实的真实与梦境的虚幻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文章空灵而厚重,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