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 国 共 产 党思想政 治教育史课件(13级).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414049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PPT 页数:198 大小:8.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 国 共 产 党思想政 治教育史课件(13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8页
中 国 共 产 党思想政 治教育史课件(13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8页
中 国 共 产 党思想政 治教育史课件(13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8页
中 国 共 产 党思想政 治教育史课件(13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8页
中 国 共 产 党思想政 治教育史课件(13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目录,绪论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 思想政治教育开端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在国民革命中初见成效 第三章 土地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艰辛探索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熟完善 第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实践 第六章 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推进 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曲折发展 第八章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拨乱反正与科学化进程 第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 第十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拓创新,绪论,一、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 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对象和研

2、究内容 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教材体系和研究方法,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发展及其规律 从它同中共党史的关系来看: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从它同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关系来看:各自侧重点不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是通过记述党领导、组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事件和实践,来研究并揭示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客观规律的;而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则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系统概括和理论升华。一个侧重于史实述评,一个则侧重于理论抽象。,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3、,(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内容 1、研究任务 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史中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的回顾和总结,提高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科学认识,以便增强人们在充分发挥党的这一政治优势中的自觉性。 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史实研究,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任务内容、方针原则、途径方法、领导管理等基本原理的理解,促进人们从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史实了解向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性认识的升华,从而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促进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内容 2

4、、研究内容 研究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活动,探讨不同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的变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所处地位、所起作用和价值实现的规律性。 研究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随着党的事业的发展不断扩大工作领域,相应地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范畴、理论体系等又是如何演变和丰富发展的。 研究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方针原则、途径方法的历史沿革和形成发展、贯彻实施的客观规律性。 研究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管理体制,包括机构设置、制度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发展规律。 总结、研究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及在此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教材体系和研

5、究方法,(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历史分期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1921年7月至1949年9月)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1949年10月至1976年10月)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1976年10月以来) (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方法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史与论的统一,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开端,第一节 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萌芽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诞生,思想政治教育正式创立思考题: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广泛传播并被中国人民所接受?,第一节 传播马克思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萌芽,一、马克思学说在中国的最初传入 1898年夏上

6、海广学会出版了胡贻谷翻译的泰西民法志(英国人克卡朴著) 1899年2月出版的万国公报的121期发表了英国人颉德著的大同学(原名社会的进化) 第一次热潮(1902年至1912年) 第二次热潮(1917年至1922年),第一次热潮(1902年至1912年),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第18号上,称马克思为“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 1912年10月孙中山发表的社会主义之派别及其批评一文,称赞马克思“苦心孤诣,研究资本问题垂三十年之久,著为资本论一书,发阐真理,不遗余力。使无条理之学说,遂成为有系统之学理。研究社会主义者,咸知所本”。 中国无政府主义者如刘师培、何震1908年在天义报、新世界上

7、发表了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部分译文,并第一次刊登了马克思的肖像。,第二次热潮(1917年至1922年),有30多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被译成中文,在新青年、每周评论、晨报副刊、民国日报副刊、少年中国、时事新报、星期评论、国民、今日、曙光、建设、解放与改造、新社会、互助、劳动界、共产党、湘江评论、觉悟、励新、广东群报、中华新报等报刊上,发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有237篇。其中,五四运动以后发表的为223篇。,第一节 传播马克思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萌芽,二、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创办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是在中国正确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热情地讴歌十月

8、革命的第一人 陈独秀是又一位有很大影响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各地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杨匏安 、李汉俊、李达) ,也不同程度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二)组织团体,研究马克思主义 (三)出版译著,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节 传播马克思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萌芽,三、马克思主义在论战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一)背景 (二)论战过程 第一次:“问题与主义”之争 第二次: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第三次: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问题与主义”之争,胡适,李大钊,“问题与主义”之争,1920年冬,张东荪在时事新报和改造杂志上发表了由内地旅行而得之又一教训等文。1921年2月,梁启超也发表了复张东荪论社会主

9、义运动,相互呼应。他们虽然承认“资本主义必倒,社会主义必兴”,却又说中国没有形成劳动者阶级,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主义运动,只好先让财阀来发展实业,实行资本主义。 陈独秀组织早期共产主义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进行反击。这些文章主要包括陈独秀的社会主义的批评、李达的张东荪现原形、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李大钊的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资本主义、蔡和森的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等,辑成讨论社会主义专辑。,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张东荪(1886年1973年),原名万田,字东荪,1886年12月9日出生于浙江杭县(今杭州市)。现代哲学家、政治活动家、政论家、报人。曾为研究系、中国国家社会党、中国民主社会

10、党领袖之一,曾任中国民盟中央常委、秘书长。 1921年曾参加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会议,不久,以介绍新思想新文化为名,与梁启超等人宣扬基尔特社会主义,挑起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大革命后,加入张君劢组织国家社会党,出版再生杂志,宣传国家社会主义,编辑自由评论,参与蒋介石的文化“围剿“。,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1920年9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组织文章反击,并编印了讨论无政府主义专辑。1921年,共产党月刊又连续刊载了李达的无政府主义之解剖、施存统的我们要怎样干社会革命等文。这些文章指出,我们的最终目标也是没有国家的,不过现在不能消灭国家,将来建立了新国家也还要加强无产阶级专政。所谓不要政党、不要政权、

11、不要纪律,是极端个人主义的倾向,他们“所要求的绝对自由,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区声白,黄凌霜,(1892?) 无政府主义者。广东南海佛山镇人。五四运动期间,在北大学生中宣传无政府主义。1919年创办无政府主义杂志工余1920年毕业后到岭南大学讲授中国文学史,并利用民声工余等杂志,进行无政府主义和世界语的宣传。次年赴法国里昂大学留学,加入国际性世界语组织“全世界无民族协会”。1925年毕业回国,致力于世界语的推广。翌年在广州与黄尊生等创办世界语师范讲习所和广东大学世界语学会。1929年参与创办广州世界语学会,任交际部主任。1938年广州沦陷后,附于汪伪,曾任伪广州市社会局课长、伪广

12、东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到澳门,任职于濠江中学。病逝于澳门。,李大钊是在中国正确地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1918年,李大钊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Bolshevism的胜利。 1919年5月,李大钊担任新青年杂志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的编辑。专号刊登了由他组稿的马克思学说、俄国革命之哲学基础、马克思研究、马克思传略和他自己撰写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在此前后,李大钊陆续发表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新纪元、青年与农村、现代青年活动之方向等文。,Bolshevism的胜利,该文热烈欢呼十月革命的胜利,认为这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布尔

13、什维的胜利,是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指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宣告布尔什维主义一定能在全世界取得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节选),马氏社会主义的理论,可大别为三部:一为关于过去的理论,就是他的历史论,也称社会组织进化论;二为关于现在的理论,就是他的经济论,也称资本主义的经济论;三为关于将来的理论,就是他的政策论,也称社会主义运动论,就是社会民主主义。离了他的特有的史观,去考他的社会主义,简直的是不可能。因为他根据他的史观,确定社会组织是由如何的根本原因变化而来的;然后根据这个确定的原理,以观察现在的经济状态,就把资本主义的经济组织,为分析的、解剖的研究,预言现在资本主义的组织不久

14、必移入社会主义的组织,是必然的命运;然后更根据这个预见,断定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方法仍在最后的阶级竞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节选),他这三部理论,都有不可分的关系,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所以他的唯物史观说:“既往的历史都是阶级竞争的历史。”他的资本论也是首尾一贯的根据那“在今日社会组织下的资本阶级与工人阶级,被放在不得不仇视、不得不冲突的关系上”的思想立论。关于实际运动的手段,他也是主张除了诉于最后的阶级竞争,没有第二个再好的方法。为研究上便利起见,就他的学说各方面分别观察,大盖如此。其实他的学说是完全自成一个有机的有系统的组织,都有不能分离不容割裂的关系。,

15、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19年4月,他在每周评论第18号上发表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称赞十月革命“当作人类社会变动和进化的大关键”。 1919年12月,他在上海继续主编新青年。新青年第7卷第1号发表他起草的本志宣言,宣布“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已经造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 1920年5月,他在新青年上发表劳动者的觉悟、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文,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秘密,阐述了工人阶级的地位和前途。 1920年9月他在谈政治一文中,更明确地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杨匏安1919年11月在广东中华新报连载马克

16、思主义称科学社会主义的文章,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的观点,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李汉俊1918年底从日本回到上海,以主要精力从事翻译和写作,于1920年9月出版马克思资本论入门,还发表了劳动者与“国际运动”等30多篇论文和译文。 李达1920年夏从日本归来后,参加筹备共产党的活动,主编共产党月刊,出版了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等译作,发表了什么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等论文。,杨匏安,李达,陈望道翻译出版的共产党宣言,陈望道(1891-1977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诞生, 思想政治教育正式创立,一、共产主义小组研究与宣传马克思主义二、党的决议和纲领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则 三、第

17、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共产主义小组研究与宣传马克思主义,(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二)宣传马克思主义工作的展开,(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1920年2月,李大钊亲自护送陈独秀去天津再转道上海。一路上他们交换了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意见,并相约在上海和北京分别进行筹备工作。 1920年3月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秘密成立。 4月,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会见了李大钊,多次讨论了建党问题。 在建党过程中,陈独秀倾向先建立一个比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更严密的以建党为宗旨的筹备性组织。1920年5月陈独秀便发起建立这种性质的组织。 1920年7、8月间第一个共产主义在上海正式建立起来。,维经斯基 (1

18、893年4月5日1956年6月11日),中文名吴廷康。共产国际创立初期有影响的人物,中共初创时期经费的实际提供者。1920年奉命到中国建立中国共产党,曾为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代表,中国研究家。,(二)宣传马克思主义工作的展开,1、建立宣传阵地,进一步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上海小组建立后即于1920年8月将新青年从八卷一号起改为小组的机关刊物。 同年11月7日创办了共产党月刊。 这个小组还设立了我党第一个出版机构新青年社,翻译出版了新青年丛书。 创办了我党第一个培养干部的学校“外国语学社”。 北京小组主要宣传阵地是“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研究会从各方面搜集中文和外文马克思主义著作,建立了一个共产主义图

19、书室,起名为“亢慕义斋”(Communism英文:共产主义),还编辑刊印马克思主义论著,组织讨论会,主办演说会。,(二)宣传马克思主义工作的展开,2、发动工人,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 (1)协助工人组织起来建立工会陈独秀:“工人要想改进自己的境遇,不结团体固然不行。但是像上海的工人团体,就是再结一万个也都是不行的。新的工会一大半是下流政客在那里出风头,旧的公会公所一大半是店东工头在那里包办。觉悟的工人啊!赶快另外自己联合起来,组织真正的工人团体啊!” (2)指导工人的罢工斗争 (3)教育工人群众,二、党的决议和纲领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则,(一)来源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关于当前实际工

20、作的决议、中共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等。 (二)内容1、思想政治教育为贯彻党的路线、纲领服务2、制订宣传工作计划,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党性原则3、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对象,集中力量领导与发动工人运动,三、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一)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二)1922年5月1日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大会决定成立全国总工会。(三)1922年10月的开滦五矿罢工(四)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在国民革命中初见成效,第一节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步尝试第二节 教育农民投身国民革命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萌芽,第一节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步尝试,一、黄埔军校的

21、思想政治教育二、东征、北伐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一、黄埔军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黄埔军校的创办 1924年5月5日,军校正式成立,因校址设在广州附近的黄埔岛上,史称黄埔军校。孙中山自任军校总理,委任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6月16日,军校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 黄埔军校的显著特点,是仿效苏联红军设立党代表和政治部,以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精神武装学生。,一、黄埔军校的思想政治教育,1924年5月,孙中山创建黄埔军校时,任命廖仲恺为国民党驻军校的党代表,任命戴季陶为政治部主任(不久由邵元冲代理),共产党员张申府为副主任。这是中国军队第一次设党代表和政治部。此后,周恩来、熊雄、邵力子、卜士奇、鲁易

22、、包惠僧等先后担任政治部主任或副主任。军校的政治工作几乎全由共产党员承担。 1926年3月,国民政府军委会将军校改名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同时将国民革命军各军的军官学校并入,还先后在潮州、南宁、长沙和武汉设立了分校。其中,以在北伐战争中建立的武汉分校规模最大。,一、黄埔军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二)共产党在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 中共中央在1924年5月发布农民兵士间的工作问题决议案,提出要在军队建立党组织,尤以黄埔军校作为工作重点。 1、建立秘密的中共黄埔特别支部 2、发挥共产党员的政治核心作用 3、建立学生社团,宣传革命思想 4、激励青年军人的革命热情,建立学生社团,宣传革命思想,火星社:1924年1

23、2月,第二期学生李劳工、周逸群、陈公培、陈恭等出面发起成立火星社,作为党的外围组织和团结革命军人的纽带,这是军校的第一个学生社团。后来,多数成员陆续加入了共产党,火星社自动解散。 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为了向驻在广东的湘、粤、桂、滇等省的旧军队灌输革命精神,经周恩来提议,从军校派学生党员到各军联络,共建青年军人联合会。联合会于1925年2月成立,随后,又派人联络上海、天津、保定、洛阳、青岛、烟台、北平等地的军队,发展会员2万多人,形成一个以共产党员为骨干、以黄埔军校为基地的进步青年军人团体。,激励青年军人的革命热情,以“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为誓言。 张贴“升官发财行往他处,贪生怕死勿

24、入斯门”的对联和“革命者来”的横额。 唱“以血洒花,以校为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的校歌和“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军歌。 组织血花剧社,廖仲恺还为剧社成立题写了“先烈之血,主义之花”的锦旗。一年内,剧社在校内外演出50多场。 创办黄埔日刊、黄埔潮、先声旬刊、青年军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周刊、军事政治月刊、革命画报等报刊,发行军友必读、政治问答集等小册子。,二、东征、北伐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一)中国共产党在东征中的政治宣传工作(二)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军中的政治工作(三)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政治工作,(一)中国共产党在东征中 的政治宣传工作,1、东征军政治工作的基本依据战时政治宣传大纲 它提出

25、东征是为了“肃清反革命,巩固革命政府,发展革命势力,与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军阀作战,以达民族解放之目的”。并规定军校学生开展政治工作要学用结合,把工作对象分为本军、群众和敌军三个部分。其基本要求是:使军队具有革命观,懂得作战目的;宣传群众,争取各界民众支持革命战争;使军阀部队逐渐醒悟,争取他们转而加入革命行列。,(一)中国共产党在东征中 的政治宣传工作,2、东征军政治工作的主要做法 (1)开展政治宣传,激励士气。东征军政治部从黄埔军校、广州农讲所、政治训练班抽调237人组成宣传队,由李立三、傅维钰、李劳工、周逸群、卢德铭负责。宣传队在沿途的城镇、乡村、车站、码头散发宣传品,张贴标语、布告和画片,搞

26、军民联欢和演剧。每到宿营地或候车候船时,他们便向军人演讲东征的意义和军民合作的重要性,教唱国民革命歌、爱民歌和杀贼歌。 (2)严守纪律,维护群众利益。政治部提出“不拉夫、不筹饷、不占民房”三大口号。宣传队每到一地,都在民房前贴上“民众住宅,不许闯入”的字条,动员士兵在户外露宿。军队雇人役一律给现款。,(二)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军中的政治工作,1、开展政治宣传2、提供人员支持3、制定国民军联军政治工作大纲4、建立军校,培养军政人才,提供人员支持,1926年2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北方区政治军事工作问题的决议案,安排冯玉祥去苏联考察。苏联政府决定提供给国民军40万人装备的援助。7月,冯玉祥回国时,请求中

27、共驻共产国际负责人蔡和森派刘伯坚、邓小平等到国民军工作,中共中央也从黄埔军校抽调了徐向前、刘志丹、唐澍、阎揆要、王一飞等一批毕业生前往。9月,冯玉祥在驻地绥远五原县誓师,参加北伐战争。国民军召开了全军代表大会,集体加入国民党,共产党员刘伯坚、王一飞、史可轩、张兆丰等被选为特别党部的执行委员。,制定国民军联军政治工作大纲,1926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国民军联军中设立政治部,由政治部主任刘伯坚主持制定了国民军联军政治工作大纲。大纲指出:“我们实行政治训练,就为的是要使每个士兵都能彻底了解政治的意义、战争的目的”,也就是“要使每个士兵都能明白国民党的意义和政策,成为有觉悟的为中国自由独立而奋斗的战

28、士”。大纲要求政治工作人员“不吸烟、喝酒、打麻将、游妓院”,“应和士兵同幸福、同艰苦”,“要先士兵而牺牲,为士兵作模范”。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中国近代外交之痛史、军阀官僚之腐败、工农之痛苦、苏联革命之壮史,以及国民党的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三)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 政治工作,1、政工干部的培训工作 1925年12月,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开办由李富春任班主任的政治讲习班,有学员400人,4个月毕业。周恩来亲自举办过有200多名共产党员参加的高级政治训练班;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政治训练部抽调250名广东大学和黄埔军校学生开办特别训练班,由包惠僧任班主任,1个月毕业。这些学员分配到部队做政

29、治工作,向官兵注入新思想,使部队面貌发生了新变化。,(三)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 政治工作,2、思想政治的工作方法 (1)重视宣传教育,发动民众支援战争。1926年7月,中共中央第一号通告提出了党在北伐战争中的口号:“引导民众做推倒军阀统治、由民众管理政权的运动”,其目的是“使民众明了帝国主义的罪恶”,“由反对苛捐杂税,力争民权自由”,“一直到推翻当地军阀政权,建立地方人民政府。” (2)共产党员和政工干部以身作则,发挥了先锋和模范作用。,第二节 教育农民投身国民革命,一、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训农运骨干二、组建农民协会,普及政治教育,一、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训农运骨干,(一)广州农民运动

30、讲习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最初创办于1924年7月,是在共产党人彭湃等人倡议下,经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而开办的培训农运干部的学校。从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共举办了6期,培养农运干部900多名。其中,毛泽东举办了第6期。,一、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训农运骨干,(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以邓演达、毛泽东、陈克文为常务委员,学制4个月。共培养了800多名农运干部。,二、组建农民协会,普及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最早出现在浙江萧山。1921年9月,沈玄庐建立了第一个农民运动组织萧山县衙前村农民协会。 在早期农民运动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是广东海陆

31、丰的农民运动。1923年元旦,海丰县农会成立,推选彭湃为会长。 湖南农民运动在中国农民运动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922年,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湖南自修大学和湘江学校。1923年9月,他派共产党员刘东轩、谢怀德组织岳北农工会,领导开展平粜和阻止谷米出境的斗争,成立了20多个秘密农会,并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沈玄庐(1883-1928) :浙江萧山人。早年任云南某县的知县。曾在家乡推行社会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初,曾任浙江省参议会议长。五四运动时,参与主编星期评论。1921年曾与谭平山创办共产主义小组,并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1925年后与中共分道扬镳,以后又积极参与反共和杀害共产党人。1928年8月

32、28日遇刺身亡。,彭湃(1896.10.221929.8.30),广东汕尾市海丰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早期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广东海陆丰农民运动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被毛泽东称为“中国农民运动大王”。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白鑫出卖而被捕,30日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 彭湃出生于海丰县有名的大地主家庭,但他最终却背叛了自己的家庭,他曾把佃户们召到自己家里,当众将田契全部烧毁,并宣布:“日后自耕自食,不必再交租谷。”为此,家里人痛呼“祖上无德”,骂他为“逆子”。,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萌芽,第三章 土地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艰辛探索,第一节 工农红军的思想政治教

33、育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第三节 红军长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第四节 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节 工农红军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人民军队初创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健全政治工作条例和组织机构 三、“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原则的确立 四、思想政治教育为“反围剿”斗争服务,一、人民军队初创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南昌起义和赣南“四整” (二)秋收起义和三湾改编(三)开辟农村根据地,(一)南昌起义和赣南“四整”,天心圩整顿思想 信丰整顿纪律大庾整顿组织上堡整训队伍,(二)秋收起义和三湾改编,整顿组织,端正思想。在编制上把原来的三个团缩编为一个团,重新任命了干部,剩余干部编入军官

34、队。在组织整顿的基础上,着重进行思想整顿。 层层设立党的组织,将“支部建在连上”。在前委的统 一领导下,团营建立党委、连队设立党支部、班排成立党小组,连以上各级设党代表。 破除军阀作风,确立新型的官兵关系。前委规定:废除肉刑和繁琐礼节,允许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实行经济公开,官兵在衣着、伙食上平等;连以上设士兵委员会,既是民主监督机构,又是宣传娱乐机构。委员5至7人,均由士兵选举产生,遇有重要事情,由主任召集委员以至发动士兵讨论,大家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三)开辟农村根据地,广泛开展建军宗旨和红军任务的教育 建立军队内部的民主制度 规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加紧政治训练和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

35、 教育和改造地方武装 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根据地,三、“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原则的确立,1932年7月21日中央给苏区中央局及苏区闽赣两省委信:“政治工作在红军中有决定的意义,每一个红军战斗员不仅要能够有充分的军事技术手的武器,而且最重要的是脑子的武装,必须充实现有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实现中央政治工作条例。政治工作不是附带的,而是红军的生命线。” 1934年2月,在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上,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政治工作是我们红军的生命线,一切战争中如果没有政治工作的保障是不可能达到任务的“。红军总司令朱德 :“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我们不仅要加强前方兵团的政治工作,同样要加

36、强预备队游击队的政治工作。”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你们是领导者,每一战斗的胜利都离不开你们,离不开政治工作。”,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一、中央宣传工作决议案的主要内容二、古田会议决议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二、古田会议决议与党的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一)中央九月来信和中共红军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二)古田会议决议的主要思想(三)古田会议决议精神的运用与发展,(一)中央九月来信和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的召开,1、中央“九月来信” (1)背景 (2)内容 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和井冈山斗争的经验。 对红军的的任务作了明确规定。 论述了红军中党的

37、工作。 对红军的群众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2、中共红军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二)古田会议决议 的主要思想,第一,规定红军的任务及其与剥削阶级军队的区别。 “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特别是现在,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 第二,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红军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纠正的措施:一是进行思想教育;二是加强党的领导;三是提高党员素质。 第三,确定红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决议规定了党内教育的10项内容和18个方法,以及对士兵进行政治训练的19

38、项内容和7项方法。,第三节 红军长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贯彻遵义会议精神 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三、争取群众支持,传播革命种子 向沿途群众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张。 严格执行纪律,树立红军的良好形象。 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四、加强团结教育战胜分裂主义,我们在反击中的胜利( 红星报,11月14日 ): 同一切对于目前的行动表示怀疑,在前进中所发生困难面前表示投降无办法,悲观失望,以及逃跑开小差,甚至个别投敌的现象,做坚决的斗争。,1935年刘伯承将军和黑彝果基 家头人小叶丹兄弟歃血结盟,第四节 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团结、教育东北军、西北军等地方实力派二、红军改

39、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三、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过程中的党内教育,一九三五年八月一日,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呼吁:“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十一月,党又两次发表宣言,进一步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挽救民族危机。 十二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指出:党应当为建立一个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努力。,一、

40、团结、教育东北军、 西北军等地方实力派,(一)建立抗日统战组织,制定明确的方针政策 1936年4月,中共中央成立了由周恩来负责的中共中央东北军工作委员会。 1936年6月20日,中央发出了关于对东北军工作的指导原则。 (二)发动强大的政治宣传攻势,开展统战工作 一是中央领导和方面军负责人直接出面或致书,与东北军、西北军上层进行接触。 二是贯彻执行红军的俘虏政策。 三是红军官兵在战争前线发动政治宣传战。,二、红军改编中的 思想政治教育,(一)新形势、新任务、新政策教育(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红军改编贺龙:“现在国难当头,为了国家与民族的生存,共同对付日本帝国主义,我愿带头穿国民政府发的衣服,

41、戴青天白日帽徽,和国民党部队统一番号。这样,看起来我们的外表是白的,但是我们的心却是红的,永远是红的!”,二、红军改编中的 思想政治教育,(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红军改编刘伯承:“现在大敌当前,日本帝国主义是我们的主要敌人。大敌当前之时,我们同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表明了我们党实行国共合作,坚持进行抗日的诚意,这对促成全国的抗日统一战线,推动全面抗战,有很重要的意义。大家都要从这个大局出发。部队改编了,只是改了个番号,改了个形式,我们人民军队的本质没有变,我们的红心没有变。我们名义上叫八路军,但仍是共产党的队伍,蒋介石是指挥不动我们的,这一点没有半点妥协,毛主席和蒋介石已经达成了协议。”,三

42、、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 过程中的党内教育,(一)批评党内的关门主义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瓦窑堡城田家院召开。 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倾向:“只有统一战线的策略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关门主义的策略则是孤家寡人的策略。关门主义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把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都赶到敌人那一边去,只博得敌人的喝彩”。“我们要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 (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熟完善,第一节 掀起全民族抗日的浪潮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

43、干部教育 第三节 延安整风是党内教育的伟大创举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成熟 第五节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夺取抗战胜利,第一节 掀起全民族抗日的浪潮,一、发动民众投身抗战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三、党内独立自主原则教育,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一)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2、主要政策内容:坚持抗日战争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争取全国人民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坚持全面抗战,坚持持久战

44、,反对片面抗战。 (二)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 1、宣传全面抗战路线 2、统一部队思想实现战略转变 3、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1、宣传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宣言:“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的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7月23日,毛泽东发表了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 8月25日,毛泽东为中央宣传部起草了题为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的宣传鼓动提纲,再次强调了全面抗战路线的重要性。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阐述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道理,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2、统一部队思想实现

45、战略转变,(1)强调游击战争是抗日的主要斗争方式 毛泽东:“在整个战略方针下执行独立自主的分散作战的游击战争,而不是阵地战,也不是集中作战” ,“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不是运动战)” ,“对于个别同志不妥当的观点给与深刻的解释,使战略方针归于一致” 。 (2)批驳党内外轻视游击战争的错误观点 为了批驳党内外轻视游击战争的错误观点,从理论上阐明抗日游击战争的重大战略作用,毛泽东于1938年5月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 (3)开展相关宣传,3、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1)从战争与政治的关系上,阐明了“战争是政治的继

46、续”的观点。(2)从抗日战争的时代特征出发,分析了敌我双方及其矛盾的特点。(3)阐明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批判亡国论和速胜论。,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干部教育,一、把干部教育工作放到突出重要位置 (一)表现 (二)原因 二、把德才兼备作为培养合格干部的标准 三、把党性教育放在干部教育的首位 四、把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贯穿于干部教育之中,毛泽东:“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 陈云:“党的干部不同于一般党员,是党的骨干。干部在党的组织中占主要地位。党看重干部的作用。认为没有坚强的干部队伍,我们党的事业就不能发展,就不能取得革命胜利。”

47、 1939年2月,中共中央成立了干部教育部,提出党的“干部教育第一”的方针。并且指出:“在目前条件下,干部教育工作,在全部教育工作中的比重,应该是第一位的。”,毛泽东 :具备“德”的干部,“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 陈云:干部的才,就是“能独立决定工作方向并负起责任”,“能独立工作,在失去联系时能独立负责,但又不是拒绝上级领导”。 毛泽东:干部都来研究自然科学,否则就会有许多不懂的东西,那就“不算是一个最好的革命者”。作为党的合格干部,“应该有知识,又能力,不务空名,会干实事”。,第三节 延安整风是党内教育的伟大创举,一、延安整风的原因、条件二

48、、延安整风运动的发展历程三、延安整风的历史意义与经验,一、延安整风的原因、条件,(一)全党范围整风的原因1、从党的历史发展来看2、从党的现状来看3、从党所处的客观环境和神圣使命来看 (二)整风运动顺利进行的条件1、客观上,抗日战争虽然处于困难阶段,但相持阶段总的斗争形势变化较小,特别是党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形势比较稳定。2、主观上具备了集中精力顺利进行整风运动的可能性(1)政治基础 (2)思想基础(3)组织基础,二、延安整风运动的发展历程,(一)高级干部整风学习阶段 1941年5月至1942年1月,整风运动在党的高级干部中展开。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整风运动正式开始。 (二)全党普遍整风阶段 1942年2月1日,毛泽东作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2月8日发表反对党八股的演说,全面阐明了整风的任务和方针,延安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 (三)总结党的历史经验阶段 1944年5月21日,中央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在延安开幕。1945年4月20日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内若干历史问题,尤其是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期间中央的领导路线问题,作了正式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