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幅员辽阔,美景颇多,而且每一处名胜都与文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譬如寒山寺、黄鹤楼,譬如岳阳楼、白帝城。人们之所以不远万里苦苦寻觅而去,不过是因为萦绕于心头的那几句熟悉的诗文。 庐山 之所以名扬天下,也是因为在其山脚曾住过一位 辞官归隐的文人 陶渊明 。饮酒 陶渊明陶渊明名 _,字 _ , 谥 号 _ _, 浔阳柴桑人, _末年 的 诗人 、 散文家,自号_ _ 。潜 元 亮靖 节先生东晋五 柳先生饮 酒(其五)结庐 在 人境 ,而无车马 喧 。 问君何能 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 佳,飞鸟 相与 还。 此中有真意,欲 辨 已忘言。偶 有名酒,无夕不饮 。顾 影独
2、尽,忽然复醉 。既 醉之后,辄题数句 自娱 。 饮酒 序酒后真言结庐在人境,而 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车马喧:世俗 往来的纷扰为何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 朝。心远:心情闲适、志趣高远隐居 于庐山的陶公每天做什么呢?采菊东篱欣赏美景陶渊明为何独爱菊花?荷 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宁可 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高洁如果让你画这幅隐居图,你会画什么?绿意盎然的庐山随风 摇曳的菊花古朴 自然的篱笆宽袍大 袖的隐士诗中的景物称为 意象,意象 构成 意境 。意境 :安静、美丽、恬淡心境 :悠闲、自然、淡然、悠远采菊东篱
3、下,悠然见南山。“ 见 ” 表现的 不是 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 ,而是采菊时山 无意 中映入眼帘。生动描绘出作者 采菊东篱下的悠闲 ,表现作者 悠然恬静的心境 。描绘了傍晚时山中的美丽景色。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古朴的院落,摇曳的秋菊,葱茏的南山,归林的倦鸟,这就是陶公心中的美好境界。面对此景,他悟到了怎样的真意呢?远离官场,回归自然、田园。陶公 舍弃官场,于田园中悟得了真意,收获了自然质朴的 生活。千年 历史,岁月悠悠,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但一杆竹管偶尔涂划的文字,却能雕镂山河,镌刻人心,这便是文人的魅力 。作为今人,透过文字,穿越课堂,我们与古人相会,触摸情感,这便是语文的魅力。让我们斟一碗诗歌的烈酒,在语文这一方天地里诗意的栖居,像千年前的陶翁一样品味人生的悠然。历史的天平上五斗米的份量到底有多重值得用千年时光细读它的刻度袖间一袭清风把功名抖落半截锄头 一滴皓月把命运的纹路 隐在岁月的云雾用庐山的水 洗净朴素的目光读醉黄昏再信手拈几个意境放进平平仄仄的酒杯里饮醉所有的诗歌词赋躬耕在贫瘠的泥土里强健着精神偶尔歇歇 就用文字丈量从彭泽县衙到桃花源的距离而这个秘密数字至今让后人无法从菊香里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