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再别康桥》+PPT课件.ppt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5400050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6.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别康桥》+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再别康桥》+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再别康桥》+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再别康桥》+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再别康桥》+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导入新课,徐志摩,徐志摩, 1897年1月15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市硖石镇。其父是当地有名的富商徐申如。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的生活。沈钧儒

2、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徐志摩原名章垿,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诗社成员,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创作丰富,成绩斐然,被林语堂称为“情才”和“奇才”。,生平背景,徐志摩,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主要作品有诗集: 猛虎集 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 追求“爱”,“自由”和“美”,他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屈指可数的大诗人之一,20年代末到30年代盛极一时的新月派主将。 他的诗,风格欧化,流动着内在的韵律和节奏,情感真挚充沛。 徐志摩留学英美,交游广阔:胡适、梁启超、郁达夫

3、、沈从文、罗素、狄更生、泰戈尔无一不是社会名流兼文化名人。 长辈与他亦师亦友,同辈与他亲密无间。熟识徐志摩的人都称赞他的性格品行,说他天真挚诚、不计名利、热情无私、活泼风趣,有徐志摩的地方就有欢笑。但是,总是给别人带来欢乐的徐志摩内心却有解不开的“烦恼结”。,徐志摩在婚姻的低潮期写下名诗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其实他一生的风基本来自三个方向,也就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三个女性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像许多抒情诗人一样,女性是徐志摩灵感的源泉,也是他悲剧的根源。,1916年考入北大,与16岁的张幼仪结婚。 1918年赴美留学。 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邂逅了林徽音。 1

4、922年3月,与张幼仪离异,8月回国。,在上海任銀行行長和霓裳服裝公司總裁時的張幼儀,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陆 小 曼,徐志摩,元配张幼仪,追求过的林徽因,后娶的 陆小曼,他们在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的造型,贤淑妻子张幼仪,贤淑妻子张幼仪,张幼仪,1900年出生在上海宝山县, 其父为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 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 张幼仪端庄善良,具有中国传统的妇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贤淑稳重,善操持家务,能相夫教子。可是,这场婚姻注定是一个悲剧,年仅16岁的张幼仪,在对爱情懵懂不明

5、之时,就被嫁到徐家。而徐志摩正值青春年少,却被逼迎娶了一个素未谋面的姑娘。他们之间没有恋爱、没有沟通、没有感觉。徐志摩对张幼仪的态度几乎无情甚至残酷。,贤淑妻子张幼仪,1920年冬,张幼仪出国与丈夫团聚,此时,徐志摩正在向林徽因展开疯狂追求。 后来,在张幼仪怀次子两个月后,徐志摩对此置之不理,反倒要马上离婚,见张幼仪不答应,便一走了之,把其一人撇在沙士顿。 1921年,张幼仪产期临近,无奈之际,她给二哥张君劢写信求救,她来到巴黎,后来又去了柏林,生下孩子。徐志摩明知张幼仪的去向,却不予理睬。直到1922年要办理离婚手续时,才找到柏林。在徐志摩的逼迫下,张幼仪只好答应结束这段婚姻,徐志摩当时为了

6、表明自己的决心,还在国内发表了离婚通告,成为当时的头条新闻,徐志摩成为了现代文化界离婚第一人。,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张幼仪出身显赫富贵却不娇纵,相夫教子,恪尽妇道。而徐志摩对这桩“无爱的婚姻”始终心存疑虑,在英国念书时结识林徽因更促使他决心离婚。 1922年3月两人在柏林离婚,11月还在国内发表了离婚通告,成为当时的头号新闻。徐志摩还写下笑解烦恼结一诗送给张幼仪,痛斥封建礼教后说:“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梦中佳人林徽因,有那样一个女子 冰心说:“她很美丽,很有才气。” 在沈从文眼里,她绝顶聪明。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

7、古人间四月天。”是金岳霖为她作下的挽联。 徐志摩为她轻吟空灵的诗句,曾感慨道:“我欲于茫茫人海中找寻灵魂唯一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她是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 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很多人认识她,是因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这些光芒耀眼的名字。孰不知,身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的她,文学造诣亦颇深,著作涉及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笔法轻灵。这样的才女,从来不是站在巨人肩头的天使

8、。连徐志摩的发妻张幼仪都不得不承认:“志摩的女友是位长相更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这样的女子,是一轮新月,她有自己的夜空。星光,不过是点缀,衬托出她的鲜妍明媚。,梦中佳人林徽因,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出生在浙江省杭州市。父亲是留学日本、担任过民国司法总长的林长民,堂叔林觉民。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同年入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 林徽因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设计师,中国第一才女,文学家。林徽因参与了我国国徽和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改造了中国传统的景泰兰,并与丈夫梁思成一起为中国的建筑学以及保护北京城的古建筑做出了很大贡献。,“你的美丽和智慧不是借来

9、的,是上帝给你的馈赠,不是让你拥有一天、一年,而是伴随终生,你因此放射出光辉。”泰戈尔称赞林徽因,1921年秋天,徐志摩为了与英国文学家和“中国迷”狄更生认识,想请林长民作介绍,因此到林家去拜见林长民,在那里,他不但结识了狄更生,而且与林长民相谈甚欢,彼此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成为了忘年交。更重要的是,他见到了让他倾慕一生的人林徽因。 当徐志摩第一眼见到林徽因时,他就被这个才华横溢,落落大方,冰雪聪明,孤高傲气的才女加美女所深深着迷,苦苦地追求林徽因。徐志摩认为他有幸而找到了他的“唯一之灵魂伴侣“,他深切地感到这才是他理想中的爱情。,24年来,徐志摩第一次感觉到什么是爱。徐志摩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

10、与美丽所吸引,对她评价甚高,激动、兴奋、欢喜,这些情感他无以言表,只能寄情于诗。他写下了很多唯美而情意绵绵的情诗送给林徽因,林徽因也被徐志摩的才华所吸引,两人多以书信来往。从那以后,徐志摩迷上了诗歌创作。 在后来的猛虎集序(1931年)中徐志摩提到,他在二十四岁以前,与诗“完全没有相干”,是与林徽因的相遇,激发了他的新诗创作。他在同年3月与发妻张幼仪提出离婚。,林徽因也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所吸引,但是,对她来说,婚姻比爱情重要。她对徐志摩有感情,同时却又尊重社会传统和道德规范,信奉家庭价值,她不愿做出遭受社会舆论批评的事。经过一番痛苦的权衡,她最后还是拒绝有妇之夫徐志摩的求爱。当徐

11、志摩在与张幼仪的离婚协议书上签完字,急匆匆来见林微因时,却发现林微因早已人去楼空。 1925年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于温哥华结婚。 多年以后,林徽因也曾对自己的儿女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名媛伴侣陆小曼,名媛伴侣陆小曼,陆小曼同样出生于富贵家庭,父亲是晚清进士,后到日本留学,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其母亲也是一大户人家女子。陆小曼天资聪颖,15岁被送到法国留学,16岁就已是学校小明星。她弹得一手好钢琴,擅长油画,温文尔雅,多才多艺且精通英法两国语言,时任外交部翻译员。,徐志摩和陆小曼在泰戈尔的生日会上相见,后来

12、相恋,可以用“爱得轰轰烈烈”来形容。而此时陆小曼已是有夫之妇。几经波折,徐陆二人的恋情愈演愈烈,弄得满城风雨但这一切都遏止不住二人的热情。1925年底,在陆小曼的坚持下,王赓跟她离婚。1926年的农历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徐志摩跟陆小曼结婚。梁启超为证婚人,胡适为介绍人。他们的婚礼,真可以算得上是“别开生面”,梁启超作为徐志摩的老师,在婚礼上训斥这一对新婚夫妇:“你们都是离过婚,重又结婚的,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 盛典举罢,徐志摩与陆小曼南下定居上海。,“我来是为了讲几句不中听的话,好让社会上知道这样的恶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励。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

13、,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尊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的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误再误,自误误人,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以为高兴可以结,不高兴可以离,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让(此处徐志摩打断梁启超说:恩师,请为学生和高堂留点面子。梁继续说)总之我这是希望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婚后,陆小曼生活挥霍无度,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最后又染上了毒瘾。父亲也断绝了对徐志摩的所有经济

14、资助。于是,为了妻子奢侈的生活,他不得不同时担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大学的教授工作,还每天夜以继日的创作,用来维持俩人的生活。诗人困苦不堪,一度创作枯竭。1931年,林徽因在北京举办个人学术演讲会,徐志摩为了去捧场,在匆忙中坐飞机赶往北京,飞机在济南市的上空失事,诗人在这次意外事故中死亡,年仅34岁。,求学经历,1908年在家塾读书,打下了很深古文根底。 1910 年,徐志摩离开了家乡,来到杭州一中,与郁达夫是同学。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留学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入学十个月即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当年即转入纽

15、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1921年由于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康桥大学(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开始创作新诗。,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资产阶级)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的新诗可称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也同样受到同人、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戴。他对爱情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诸多遗憾。但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新月诗派,代表人物

16、新月社成立于1928年,受到泰戈尔新月集影响,主要成员包括胡适、梁实秋、闻一多、徐志摩等一大批有才华、有成就的诗人,又以提倡格律诗而独树一帜,形成了现代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人称“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 。 创作原则遵循闻一多“三美”创作原则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句的整齐),康桥cambridge,即剑桥,邻近康河,以剑桥大学闻名于世.诗人曾在剑桥大学学习生活过.1928年,诗人第三次漫游欧洲.在一个明媚的夏日午后,诗人独自悄悄来到康河,徜徉于昔日的校园,在那一木一花中寻觅当年的欢声笑语和那洒落其间的青春年华.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他的诗情,于是便吟

17、成了这首传世之作再别康桥.,走近康桥:,“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徐志摩,“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徐志摩,在那里,他结识了影响他生命、终生为之倾慕的一个重要女性林徽音。,康桥:诗人爱之梦破灭的地方,康桥:诗人美之梦蕴积的地方,在那里,他遇到了当时伟大的诗人泰戈尔,他的诗作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这位大师的影响。,在那里,他与英国伟大的哲学家罗素、文学家狄更生结为挚友。,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

18、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徐志摩留学英国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一轮诵读,因声求气,青荇 (xng) 长篙(go) 浮藻(zo) 漫溯 (s) 斑斓 (ln) 笙箫(shng),因声求气:通过感受诗文语言的节奏来把握作品的精神。 平仄: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感情:惆怅,惜别 节奏:轻柔,和谐 语调:舒缓,低沉,平仄、押韵、节奏等韵律感、音乐美,注:表示时间停顿较短;表示时间停顿略长;表示语气延长

19、;表示末尾一字是韵脚;_表示是重音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 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 招手, 作别西天的 /云彩那河畔的 金柳, 是夕阳 中的新娘 ; 波光里的 艳影, 在我的心头 荡漾。,软泥 上的 青荇, 油油的 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 里, 我甘心做一条 水草 ! 那 榆阴下的 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 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 长篙, 向 青草更青处 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 星辉斑斓里 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 也为我/沉默, 沉默 是 今晚的康桥!悄悄的 我走了, 正如我 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 衣袖, 不带走 一片云彩。,读,

20、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二轮诵读,缘景明情,找出本文由康

21、桥独特的意象构建的美丽画面, 讨论:选择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挥手作别云彩图,河畔金柳倒影图,青草水底招摇图,榆阴浮藻清潭图,撑篙漫溯寻梦图,黄昏夏虫沉默图,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思考:把徐志摩的这首诗和别的离别诗比较,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 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挥手作别云彩图,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河畔的金柳,比喻,夕阳中的新娘,,无限欢喜和眷恋 感情,河畔金

22、柳倒影图,“柳”“留”, 有惜别的含义,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软泥上的青荇,对康桥永久的恋情,青草水底招摇图,拟人,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榆阴下的一潭,欢喜和眷恋之情,榆阴浮藻清潭图,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留连忘返 感情达到了高潮,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撑篙漫溯寻梦图,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笙箫 夏虫,依恋、无奈、 惆怅 情绪低落,黄昏夏虫沉默图,悄悄

23、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招手惜别云彩图,依依不舍情绪 洒脱,西天的云彩,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同时,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抒发了对康桥的无限欣喜和眷念之情。,金柳,星辉,清新感,眷念不舍,青荇,云彩,清潭,夏虫,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杨花落尽子规啼,融情入景 借景抒情,壮志雄心,早春之爱,羁旅之愁,友人之思,情景相融而成诗,此作家之常也

24、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1难舍难分,2欢喜和眷恋,3更加欢喜和眷恋,4对康桥永久的眷恋,5感情达到高潮,6情绪低落 静思默想,7悄悄作别,挥手作别云彩图,河畔金柳倒影图,青草水底招摇图,榆阴浮藻清潭图,撑篙漫溯寻梦图,黄昏夏虫沉默图,招手惜别云彩图,诗歌情感,三轮诵读,知人论世,彩虹似的梦的追寻与幻灭 因为徐志摩是纯理想主义者,追求“爱、美、自由”,在剑桥留学期间,积极追求个性解放的人生理想,追求在中国建立英国似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理想。但事与愿违,当时的中国,列强割据,军阀混战,百姓涂炭,社会现实如此残酷,不可能实现他的理想,他苦闷彷徨。康桥夕阳中的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

25、辉及彩虹,正如诗人自由的理想王国,它给了诗人欣慰、兴奋。当回到祖国,残酷的现实使他不得不与理想王国做深情告别 离婚与失恋的影响他在伦敦大学读书时,认识了16岁的林徽因,在当时称为“中国第一才女“,所以徐志摩去追求她,但他是结过婚的。追求时当然遇到阻力,林徽因说:“我是少女,你是有妇之夫,你得先离婚。“徐志摩听后觉得很有希望,于是与1922年赴柏林找张幼仪离婚。因为浪漫的他认为林徽因是爱、美、自由的化身,虽然张幼仪很好,但是没有浪漫气质。他说:“我要当中国第一个离婚男人“。通过很多朋友做张幼仪的工作,最后张幼仪同意了,离婚后他立刻回到了英国,却发现林徽因已经到美国学建筑学。可能林徽因的父亲认为徐

26、志摩当女婿不适合。两脚踏空,心悲凉。,为什么徐志摩对康桥的无限欣喜和眷念之情?,完美体现新月派诗的风格,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节奏轻缓, 韵律柔和,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云彩、金柳、青荇、清泉、星辉、夏虫。,三美,五轮诵读,吟咏诗韵,沙 扬 娜 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场娜拉!,拓展阅读:赏析沙扬娜拉,雪花的快乐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炀,飞炀,飞炀,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炀,飞炀,飞炀,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炀,飞炀,飞炀,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 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请以再别-为话题,写一首小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