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二生理课件选择题.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397944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7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二生理课件选择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大二生理课件选择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大二生理课件选择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大二生理课件选择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大二生理课件选择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大二生理课件选择题第一章 绪论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C)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血浆 E.组织间液2.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A.不受神经系统控制 B.通过特殊化学物质实现C.不一定都是全身性的 D.反应比神经调节缓慢3.从控制论的观点看,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的调控机制是(B)A.非自动控制B.负反馈控制C.正反馈控制D.前馈控制4.机体的内环境是指(C)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2外液D.血浆 E.组织间液5.属于负反馈调节的过程见于(B)A.排尿反射B.减压反射C.分娩过程D.血液凝固 E.排便反射6.破坏反射弧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下列哪一种调

2、节将不能进行(A)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旁分泌调节 E.自分泌调节7.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D)A.血压下降经调节血压回升过程3B.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C.血压上升经调节后的下降过程D.排尿反射过程E.血中甲状脉素升高后使促甲状腺素分泌减少8.当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保持不变,这一调节属于:(E)A.神经调节B.激素远距调节C.神经分泌调节 D.旁分泌调节 E.自身调节9.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B4)A.反应B.反射C.适应D.正反馈 E.负反馈10.人体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是:(A)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正反馈调节 E.负反馈

3、调节11.内环境的稳态是指(E)A 细胞内液化学成分相对稳定 B 细胞外液化学成分相对稳定C 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D 细胞外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E 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1.用 Nernst 公式计算,静息电位值(D) A.恰等于 K+平衡电位 B.恰等于 Na+平衡电位C.接近于 Na+平衡电位 D.接近于 K+平衡电位2.神经细胞膜上的 Na 泵活动受抑制时,可导致的变化是( C ) A.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B.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C.静息电位绝对值和动作电位幅度均减小 D.静息电位绝对值和动作电位均增大 3.有关钠泵的叙述,

4、错误的是(E) A.属于主动转运B.通过分解 ATP 获得能量,有 ATP 酶的活性C.是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转运 D.当细胞外钠离子浓度减少时被激活E.当细胞外钾离子浓度减少时被激活4.关于细胞静息电位的论述,不正确的是(B) A.细胞膜处于极化状态B.静息电位主要是由 K+内流形成的C.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 K+通透性增高D.细胞在静息状态时处于外正内负的状态E.静息电位与膜两侧 Na+-K+泵的活动有关5.人工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 K 离子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B)A.增大 B.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6.细胞膜内外 Na+和 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D)A

5、.膜在安静时 K+通透性大 B.膜在兴奋时 Na+通透性增加C.Na+、K +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 Na+-K+泵的作用E.膜上 ATP 的作用A.单纯扩散 B.经载体易化扩散 C.经通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7.葡萄糖通过小肠粘膜或肾小管吸收属于(E) 8.葡萄糖通过一般细胞膜属于(B)A.Na+ B.K+ C.Ca2+ D.Cl- 9.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电化学驱动力最小的离子是(B) 10.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电化学驱动力最大的离子是(A) 11.下述哪些过程需要细胞本身耗能(AD) A.维持正常的静息电位 B.膜去极化阈电位时的大量 Na+内

6、流 C.动作电位复极相中的 K+外流 D.骨骼肌细胞胞浆中,Ca 2+向肌浆网内部的聚集 12.产生生物电的跨膜离子移动属于(B)A.单纯扩散 B.经通道易化扩散C.经载体易化扩散 D.入胞 E.出胞13.下列情况下,能加大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幅度的是(D)A.降低细胞膜阈电位 B.增大刺激强度C.延长刺激持续时间 5D.增加细胞外液中 Na+浓度14. 下列关于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D) A.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动作电位 B.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再增加刺激强度能使动作电位幅度增大C.动作电位一经产生,便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性扩布 D.传导距离较长时,动作电位的大小不发生改变 15.神

7、经纤维动作电位去极相中,膜电位值超过 OmV的部分称为(B) A.去极化 B.复极化 C.超极化 D.超射 E.极化16神经细胞在兴奋过程中,Na +内流和 K+外流的量取决于(A)A各自平衡电位 B细胞的阈电位C钠泵活动程度 D所给刺激强度17.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 (E) A 钾平衡电位B 钠平衡电位C 静息电位绝对值与局部电位之和D 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差E 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和18.具有“全或无”特征的电反应是:A A.动作电位 B.静息电位 C.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D.感受器电位 E.终板电位19.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上升支,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D A.Cl-

8、 B.Ca2 C.K D.Na E.A-20.刺激的阈值是指:B A.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B.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能引起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C.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D.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E.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21.神经纤维的阈电位是引起:B A.Na 通道开始关闭的膜电位临界值B.Na 通道大量开放的膜电位临界值C.K 通道开始关闭的膜电位临界值D.K 通道大量开放的膜电位临界值E.Na 通道少量开放的膜电位临界值22.下列情况下,明显延长神经细胞动作

9、电位时程的是D A.部分阻断钠通道B.升高细胞膜阈电位C.减小刺激的强度D.部分阻断钾通道23外加刺激引起细胞兴奋的必要条件是 C A.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 B.刺激达到一定的持续时间C.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D.局部兴奋必须发生总和24.与低常期相对应的动作电位时相是 C A.锋电位升支 B.锋电位降支C.正后电位 D.负后电位25.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E A.无限大 B.大与正常C.等于正常 D.小与正常 E.零26.微终板电位产生的原因是(C) A.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一个递质分子引起的终板膜电活动 B.肌接头后膜上单个受体离子通道开放 C.单囊泡递质自发释放引起终板膜多个离子

10、通道开放 D.神经末梢单个动作电位引起终板膜多个离子通道6开放 27.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完成信息传递后,能消除接头处神经递质的酶是 B A.Na+-K+-ATP 酶 B.乙酰胆碱酯酶C.腺苷酸环化酶 D.磷酸二酯酶28.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是:D A.相对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B.绝对不应期- 低常期-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C.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 低常期-超常期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低常期E.绝对不应期-超常期- 低常期 -相对不应期 29.神经冲动到达接头前膜时,引起开放的通道是 B A.Na+通道 B.Ca2+通道C.K+通道

11、D.cl-通道30.兴奋在神经- 肌接头传递的特点是:ABCD A.单向传递B.时间延搁C.兴奋的节律发生改变D.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E.神经纤维和肌纤维的动作电位是 1:1 的31.下列关于骨骼肌终极电位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DA.其大小与乙酰胆碱释放量有关B.不存在时间和空间总和C.由 Ca2+内流产生 D.只去极化,而不出现反极化32.下列关于电压门控 Na 通道与 K 通道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都有开放状态 B.都有关闭状态C.都有激活状态 D.都有失活状态33.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D A.K B.Na C.Mg2 D.Ca2 E.Cl-34.肌肉的初长度取决

12、于:A A.前负荷B.后负荷C.被动张力D.前负荷与后负荷之和E.前负荷与后负荷之差35.肌肉收缩中的后负荷主要影响肌肉的:D A.初长度和缩短长度B.兴奋性和传导性C.被动张力和主动张力D.主动张力和缩短速度E.输出功率和收缩能力36.在生理情况下,体内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几乎都属于:E A.单收缩B.等张收缩C.等长收缩D.不完全强直收缩E.完全强直收缩37.与粗肌丝横桥头部结合,引起肌小节缩短的蛋白质是(B)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原肌球蛋白 D.肌钙蛋白 38.属于骨骼肌的兴奋- 收缩偶联过程的有 ABC A.电兴奋通过横管传向肌细胞的深处 B.三联管的信息传递,导致终池 Ca2

13、+释放 C.肌浆中的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可触发肌丝滑行 D.钙泵活动将 Ca2+泵到细胞外,降低肌浆中 Ca2+浓度 A.肌球蛋白B.肌动蛋白C.肌钙蛋白D.原肌球蛋白39.具有 ATP 酶活性的肌丝成分是 A 40.具有结合位点,能与横桥结合而引发肌丝滑行的肌丝成分是 B 41.骨骼肌收缩过程中作为钙受体的蛋白是 C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C.肌钙蛋白 D.原肌球蛋白42.下列选项中,可使骨骼肌松弛的途径有 BC A.促进 Ca2+进入运动神经末梢 B.抑制运动神经末稍释放递质C.阻断终板膜上一价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 D.抑制胆碱酶活性43.能使骨骼肌发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刺激条件是 CA

14、.足够强度的单个阈刺激B.足够持续时间的单个阈刺激C.间隔小于收缩期的一串阈刺激D.间隔大于收缩期的一串阈刺激第三章 血 液1.血浆渗透压的高低主要决定于 C A.血浆蛋白总量 B.白蛋白含量 C.氯化钠浓度 D.氯化钾浓度 2. 维持血浆平衡最主要的缓冲对是 B 7A.Na2HPO4/NaH2PO4B.NaHCO3/H2CO3 C.K2HPO4/K2PO4 D.KHCO3/H2CO3 3.调节红细胞生成的特异性体液因子是 DA.CSF B.GH C.IGF D.EPO 4.红细胞悬浮液稳定性降低的原因是 C A.血浆白蛋白增多 B.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C.红细胞叠连加速 D.红细胞脆性增加

15、5.红细胞在流经狭小毛细血管和血窦时不易 被挤破,最主要的原因是 B A.红细胞膜的弹性较好B.红细胞呈双凹圆碟形C.红细胞内的黏度较高D.此处的血流速度缓慢6.发生巨幼细胞贫血的原因是 C A.缺铁B.蛋白质摄入不足C.缺乏维生素 B12 和叶酸D.EPO 生成不足7.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是 B A.肝脏 B.脾脏 C.肾脏 D.淋巴结8.下列物质中,若缺乏可导致巨幼红 细胞贫血的有BD A 泛酸 B 叶酸C 生物素 D 维生素 B12 9.下列情况下,能使红细胞渗透脆性提高 的是 B 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B.红细胞表面积/体积比降低C.红细胞膜内磷脂/胆固醇比升高D.血浆胶体渗透压

16、降低10.血凝块回缩的原因是 D A.血凝块纤维蛋白收缩 B.红细胞叠连而压缩 C.白细胞变形运动 D.血小板的收缩蛋白收缩 A葡萄糖B Na+C K+D球蛋白E白蛋白11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E12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B 13.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组成是 B A. Fa-Fa-Ca 2+-PLB. F a-Fa-Ca 2+-PLC. F a-Fa-Ca 2+-PLD. Fa-Fa-Ca 2 +-PL 14.下列凝血因子中,需要维生素 K 参与其 合成的是C A.因子 、B.因子、C.因子、D.因子、15.肝硬化患者易发生凝血障碍和出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 A.凝血因子合成减少B.血小板

17、生成减少C.维生素 K 缺乏D.抗凝血酶灭活延缓16.血小板聚集可形成 B A.牢固的止血栓 B.松软的止血栓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17.纤维蛋白与血小板可形成 A A.牢固的止血栓 B.松软的止血栓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18. ABO 血型系统的主要抗体是 B A.IgA B.IgM C.IgE D.IgG 19.Rh 血型的主要抗体是 C A.IgA B.IgD C.IgG D.IgE 20.父母中一方的血型则为 A 型,另一方 为 B 型,其子女的血型可为 ABCD A.A 型B.B 型C.AB 型D.O 型21.实验中常用枸橼酸钠抗凝血,其机制是 DA.抑制凝血酶的活性B.

18、加强抗凝血酶的作用C.防止血小板激活D.螯合血浆中的 Ca2822.肝素的抗凝的机制是 A A.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B.增强纤溶酶的活性C.抑制血小板聚集D.抑制凝血酶原激酶23.Rh 阴性的母亲生下 Rh 阳性子女,有可能 C 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血友病C.新生儿溶血性贫血 D.红细胞增多症第四章 血 液 循 环1.心动周期是指 A A.心脏机械活动周期B.心音活动周期C.心脏生物电活动周期 D.心率变化周期E.室内压变化周期 2.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容积最大的 时期是 A A.心房收缩期末 B.减慢充盈期末C.减慢射血期末D.快速充盈期末3在一个心动周期中二尖瓣开放始于 E A.等容

19、收缩期初 B.等容收缩期末C.心室射血期初 D.等容舒张期初E.等容舒张期末4.心指数等于 A A.心率 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B.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C.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D.心输出量体表面积E.心率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5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相比,下列哪项 指标明显增高?EA.每搏输出量 B.射血分数 C.心输出量D.心指数 E.心脏做功量 A.等容收缩期末 B.等容舒张期末 C.快速射血期末 D.快速充盈期末 E.心房收缩期末6.左心室内压最高的是 C 7.左心室内容积最小的是 B A.每搏输出量 B.每分输出量 C.射血分数 D.心指数 E.心脏作功量 8.比较不同个体之间的心泵功能,宜选 用

20、的评定指标是 D9.心室扩大早期,泵血功能减退时,宜 选用的评定指标是 C 10.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B A.房室瓣开放 B.房室瓣关闭 C.动脉瓣开放 D.动脉瓣关闭 E.心室壁振动11.第二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D A.房室瓣开放 B.房室瓣关闭 C.动脉瓣开放 D.动脉瓣关闭 E.心室壁振动12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将引起 C A.左室射血速度增快 B.心输出量增加 C.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 D.左室射血时达到最高室压的时间缩短 E.左室射血时的最高室压下降 13.心率过快时,心输出量减少的主要 原因是 D A.等容舒张期缩短B.心房收缩期缩短C.等容收缩期缩短D.心室充盈期缩短14

21、.心室功能减退病人代偿期射血分数 下降的原因是B A.每搏输出量减少B.心室腔异常扩大C.心肌细胞增生肥大D.每分输出量减少15.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不包括 E A.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 B.动脉血压 C.心肌收缩能力D.心率E.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跨膜离子流动 的种类16. 心室肌收缩的后负荷是 B A.等容收缩期初心室内压 B.大动脉血压 C.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 D.减慢射血期心室内压 17.生理情况下,能代表心室肌前负荷的指标是 B 9A.收缩末期容积或压力B.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C.等容收缩期容积或压力D.等容舒张期容积或压力18 心室肌前负荷增加时 E A.心室肌舒张末期压力降低 B.心室肌

22、最大张力减小 C.心室肌缩短初速度减慢 D.心室肌达到最大张力所需的时间缩短 E.心室肌收缩产生的张力增加 19.Starling 机制在生理状态下的主要功能在于调节 C A.心输出量B.心指数C.搏出量和回心血量的平衡D.每搏功E.射血分数20.心肌通过等长自身调节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其主要原因是 A A.心肌收缩能力增强B.肌节的初长度增加C.横桥联结的数目增多D.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21.正常人心率超过 180 次/分时,心输出量 减少的原因主要是 A A.心室充盈期缩短B.快速射血期缩短C.减慢射血期缩短D.心室肌氧气供应不足E.经减压反射调节后心缩力减弱22.异长自身调节是指心脏的

23、每搏输出量取决于 D A.平均动脉压 B.心率贮备 C.心力贮备 D.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E.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23下列关于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的叙述,错误的是D A.是电压依从性的 B.激活和失活的速度都快C.可被河豚毒阻断 D.去极化到-40mV 时被激活E.只有 Na+可以通过24.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是下列哪些离子跨膜流动的综合结果 D A Na+内流, Cl-外流B Na+内流,K +外流C Na+内流,Cl -内流D Ca2+内流,K +外流 E K+内流,Ca 2+外流25.下列关于窦房结 p 细胞 4 期自动去极化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 Na 内流进行性增强B K 外流进行

24、性衰减C Ca 内流进行性增强D CI 内流进行性衰减A.C1-内流 B.Ca2+ 内流 C.Na+ 内流 D.K+ 内流 E.K+ 外流 26.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 0 期去极化是由于 B 27.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 0 期去极化是由于 C A.Na+内流 B.Ca2+内流 C.CL-内流 D.K+内流 E.K+外流 28.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 0 期去极化的原因是 B 29.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3 期复极化的原因是 E A.K+外流 B.Ca2+内流 C.二者均有D.二者均无 30.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离子流有 C 31.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 4 期离子流有 D 32. 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

25、搏点的原因是 D A.静息电位仅为 70mV B.阈电位为 40mV C.0 期去极化速度快 D.4 期去极化速度快 33.衡量心肌自律性高低的主要指标是 C A 动作电位的幅值B 最大复极电位水平C 4 期膜电位自动去极化速率D 0 期去极化速度34.心肌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 B A 绝对不应期短B 有效不应期特别长C 相对不应期短D 超常期特别长E 低常期较长35.心房和心室收缩在时间上不重叠,后者必定落在前者完毕后的原因是 C 10A 窦房结到心房距离近,而心室距离远B 心房传导速度快,心室肌传导速度慢 C 心房交界处传导速度慢而形成房室延搁D 窦房结分别通过不同传导通路到达心房和心室36

26、.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B A 它是功能上的合胞体B 有效不应期特别长C 具有自动节律性D 呈“全或无 ”收缩37.心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生理意义是 A A.使心肌不发生强直性收缩 B.使心肌“全或无” 式收缩C.使心肌收缩更有力D.使心肌产生自动节律性兴奋E.使心肌同步收缩A 窦房结B 心房肌 C 房室交界 D 浦肯野纤维 E 心室肌38.自律性最高的是 A 39.传导速度最快的是 D 40.传导速度最慢的是 C 41.下列哪一项变化可以在心电图中看到?B 2000A.窦房结去极化 B.心房肌去极化 C.房间束去极化 D.房室结去极化E.希氏束去极化42. 影响外周血管阻力的主要因

27、素是 D A.血液粘滞性 B.大动脉弹性 C.血管长度D.小动脉口径 43.影响收缩压最主要的因素是 B A 心率的变化B 每搏输出量的变化C 外周阻力的变化D 大动脉管壁弹性的变化44.如果血管外周阻力不变,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大,则血压变化是 (C ) A 收缩压不变, 舒张压升高 B 收缩压升高, 舒张压不变 C 收缩压升高比舒张压升高更明显 D 舒张压升高比收缩压升高更明显 A.心脏搏出量 B.心率 C.外周阻力D.大动脉顺应性 E.循环血量45.一般情况下,动脉收缩压主要反映 A2005 46.一般情况下,动脉舒张压主要反映 C2005 47.大动脉弹性降低 (C) A 使收缩压与舒张压

28、都升高B 使收缩压与舒张压都降低C 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D 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无影响E 只使舒张压升高,收缩压无影响48.在体循环中,血压下降幅度最为显著的血管部位是 C A. 毛细血管 B. 中动脉 C. 小动脉 D. 静脉49.由下蹲位突然起立时发生晕厥的主要原因是 A A.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B.循环血量减少C.外用阻力增加 D.心率突然减慢50.当每搏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不变时,心率降低可引起下列.哪一项增加? 2000A.动脉收缩压 A 血管紧张素 B 血管升压素C 内皮素 D 去甲肾上腺素51、可作为交感神经递质或内分泌激素,可以强烈提升动脉血压11作用的活性物质是D52、一般不经

29、常调节血压,仅在细胞外液明显减少时释放增多,起升压作用的体液因子是 B B.动脉舒张压C.动脉平均压 D.动脉脉搏压E.心输出量53.下列情况中,能使全身或局部组织液生成增多的有ABCD A 代谢性酸中毒B 右心衰竭C 局部炎症D型过敏反应54.儿茶酚胺对心肌生物电活动的作用有 ABD A.加强自律细胞 4 期内向电流 If B.复极 2 期 Ca2+内流加快 C.慢反应细胞 0 期 Ca2+内流减慢 D.自律细胞 4 期自动去极速度加快 A、心肌 B、血管平滑肌 C、虹膜辐射状肌 D、支气管平滑肌 55、乙酰胆碱与 M 受体结合引起收缩或收缩力增强的肌肉是:D 56、去甲肾上腺素与 受体结合

30、引起收缩或收缩力增强的肌肉是:A57.在微循环中,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调节的结构是CA 微动脉B 直捷通路C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D 真毛细血管58心交感神经效应的主要机制为(AB) A 增加心肌细胞膜上 Ca2 通道的开放概率B 增强自律细胞 4 期的内向电流C 减慢心肌复极相 K 外流D 减慢肌质网钙泵对 Ca2 的回收59.迷走神经兴奋使心率慢,是由于窦房结细胞发生下列哪种改变所致 B A.K+通透性降低B.K+通透性增高 C.Ca2+通透性增高D.Na+通透性增高E.CI-通透性增高60在微循环中,下列哪种结构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的调节 D? A微动脉B微静脉 C通血毛细血管 D毛细血管前括约

31、肌 E真毛细血管 61.下列微循环结构中,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调节的有 BCA 微动脉B 后微动脉C 毛细血管前括的肌D 微静脉A、压力感受性反射 B、化学感受性反射 C、心肺感受器反射 D、肾-体液控制机制 62、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主要依靠 A 63、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主要依靠 DA压力感受性反射 B化学感受性反射C心肺感受器反射 D脑缺血反应64能有效缓冲血压快速波动的心血管反射是 A65能抑制下丘脑释放血管升压素,调节机体血容量的心血管反射是 C 66.血管紧张素的缩血管作用机制有 ABC A 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儿茶酚胺B 降低中枢对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敏感性C 增强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 D

32、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释放皮质醇67.下列选项中,肾上腺素不具有的作用是 (D) A 使心肌收缩力增强B 使心率加快C 使内脏和皮肤血管收缩D 使骨骼肌血管收缩68.夹闭一侧家兔颈总动脉引起全身动脉血压升高,其主要原因是 (D) A 血管容积减少,相对循环血量增多B 颈动脉窦受到牵拉刺激C 颈动脉体受到牵拉刺激D 颈动脉窦内压力降低E 颈动脉体内压力降低1269.下列关于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B2002A.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动脉壁的机械牵张 B.传入神经是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 C.动脉血压升高时可通过反射使血压下降 D.对正常血压的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E.切断传入神经后动脉血压明显

33、升高A,瞳孔开大 B气道阻力增加 C血压降低 D血糖降低70在周围神经系统中 1 肾上腺素能受体被阻断后,可出现的生理功能改变是 C 71.在周围神经系统中,1 肾上腺素能受体被阻断后,可出现的生理功能改变是 C 第五章 呼 吸1.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 D A.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B.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C.肺的弹性回缩D.呼吸肌的舒缩运动E.肺内压的周期性变化2.影响气道阻力的主要原因是(B) A 肺泡表面张力 B 支气管口径 C 气流形式和速度D 肺组织的弹性阻力3.形成胸内负压的主要因素是(A) A 肺的回缩力 B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C 肺泡的表面张力D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E 肺的顺应性4.

34、下列关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有( ABCD) A 防止液体渗入肺泡B 保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C 成年人患肺炎时,可因此物减少而发生肺不张D 新生儿可因缺乏此物可发生 “呼吸窘迫综合征” 5.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 C A.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B.肺内压与跨壁压之差C.大气压与肺内压之差D.大气压与胸内压之差E.大气压与跨壁压之差6.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时可导致( E) A 肺弹性阻力减小 B 肺顺应性增大C 肺泡表面张力降低D 小肺泡内压小于大肺泡内压E 肺不易扩张7.下列关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描述,错误的 A A 能降低肺的顺应性 B 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C 能减少肺的弹性阻力 D 由肺泡 II

35、型细胞分泌E 脂质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 8.吸气时( C ) A 胸内压负值加大B 静脉回流量增大C 两者都是D 两者都无9.以下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描述,哪些是错误的( D )A 维持肺泡的扩张状态B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C 稳定肺泡容积D 降低肺的顺应性E 防止毛细血管内液滤入肺泡10.吸气时膈肌收缩,胸内压将( C ) A 等于零 B 负值减小 C 更负 D 等于肺泡内压 E 等于大气压A.肺活量B.时间肺活量 C.每分通气量 D.肺总量 E.肺泡通气量 11.能实现有效气体交换的通气量为 E 12 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是 B 13.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决定因素是(B) A 气体的溶

36、解度 B 气体的分压差 C 气体分子量的大小 D 气体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E 肺泡膜的通透性14.下列关于通气血流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E A指肺通气量和肺血流量的比值 B人体平卧时,平均比值等于 0.64 C人体直立时,肺尖部的比值减小 D比值增大意味着肺泡无效腔减小 E比值无论增大或减小,都不利于肺换气 15.假设肺通气量为 7000ml/min,呼吸频率为 20 次/分,无效腔容量为 100ml,每分心输出量为135000ml 时,其通气/血量比值为( D )A 0.7B 0.8C 0.9D 1.0A 氧分压 B 氧含量C 氧容量 D 氧合 Hb 的亲和力E 氧饱和度16.血中 Hb 所能

37、结合的氧量是 C 17.血中 Hb 实际结合的氧量是 B 18.残气量与肺活量之和等于(B) A 深吸气量 B 肺总量 C 用力呼气量 D 功能残气量E 补吸气量19.下列情况中,能够使肺通气/血流比例增高最明显的是 (D) A.肺纤维化形成 B.肺水肿 C.支气管哮喘发作 D.肺栓塞20.关于 Hb 和 O2 结合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Hb 的 4 个亚基间有协同作用 B.1 个分子 Hb 最多结合 4 分子 O2 C.Hb 和 O2 的结合和解离曲线呈 S 形 D.100ml 血中的 Hb 实际结合的 O2 量称为 Hb 氧容量 21.下列关于发绀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 见于

38、血中去氧 Hb50g/L 时 B 出现发绀通常表示缺 O2 C 出现发绀不一定缺 O2 D 缺 O2定出现发绀22.血液氧饱和度是指( E ) A 血浆中溶解的氧量B 血红蛋白能结合氧的最大量C 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D 氧扩散的总量E 血液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比23.关于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 A O2 和 CO2 都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B O2 的结合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C O2 与 Hb 的结合反应快、可逆、需要酶的催化D CO2 主要是以 HCO3-形式来运输E CO2 和 Hb 的氨基结合无需酶的催化24.切断家兔双侧颈迷走神经后,呼吸运动的改

39、变是( D) A 变浅变快B 变浅变慢C 变深变快D 变深变慢25.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生理性刺激是(D ) A 动脉血液中 CO2 分压 B 动脉血液中的 O2 分压C 外周血液中的 H+浓度 D 脑脊液和细胞外液的 H+浓度26.关于肺牵张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CD )A 正常人平静呼吸调节的基本反射B 其感受器位于肺泡壁内C 迷走神经为其传入神经D 反射的效果是使呼吸变浅变快27.缺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的原因是(C) A 直接刺激呼吸中枢B 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C 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D 刺激呼吸肌E 通过肺牵张反射28. 血液中 H+浓度变化调节呼吸运动的主要刺激部位 D A 肺毛细血管旁感受器

40、B 劲动脉窦和主动脉弓C 延髓腹侧面化学感受器D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E 支气管壁内牵张感受器29. 动脉血 PCO2 在 40-60mmHg 范围内升高时,呼吸运动的改变是 A A 幅度变深,频率变快B 幅度变浅,频率变快C 幅度变深,频率变慢D 幅度变浅,频率变慢E 幅度变深,频率不变30.下列因素中,能引起氧解离曲线右移的是( B) A C02 分压降低B PH 值降低C 2,3-DPG 降低D 温度降低31.关于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CO2 和 Hb 结合不需酶的催化 B.CO2 主要以 HCO3-形式运输 C.O2 和 Hb 结合反应快并需酶催化 D.CO2 和 O

41、2 都有物理溶解形式 32.将动物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完全切除后(D ) 14A 动物血 PO2 降低 75%不能使呼吸发生明显变化B 动物血 PCO2 升高 10%不能使呼吸发生明显变化C 肌肉运动时呼吸不会加强D 该动物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显著降低E 缺氧可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强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1.能促使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物质是(A)A 盐酸B 前列腺素 E2C 丙谷胺D 内因子2.正常情况下胃黏膜不被胃液消化的原因是(B) A 胃液中不含有可消化胃黏膜的酶 B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的作用C 胃液中的内因子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D 胃液中的糖蛋白可中和胃酸 E 胃液中含有大量

42、HCO3-可中和胃酸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促胃液素生理作用的是(D ) A 刺激胃酸分泌 B 促进胃运动C 刺激胰酶分泌 D 促进唾液分泌E 促进胆汁分泌5.关于胃液分泌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B) A 头期分泌主要是体液调节 B 胃期分泌兼有神经和体液调节C 肠期分泌主要是神经调节D 头期、胃期和肠期分泌都有自身调节A 胆盐与胆囊收缩素B 乙酰胆碱与组胺C 盐酸与脂肪D 抑胃肽与胆囊收缩素E 促胰液素与胆囊收缩素6.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 (B)7.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 (C)8.关于胃液分泌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 B ) A. 壁细胞分泌盐酸B.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C. 粘液细胞分泌糖蛋

43、白D. 幽门腺分泌粘液E. 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9.胃液中内因子的作用为:C A.激活胃蛋白酶原 B.参与胃粘膜屏障作用C.促进维生素 B12 的吸收D.促进胃泌素的释放E.抑制胃蛋白酶的激活10.下列哪项不是胃液的成分:B A.盐酸 B.羧基肽酶原C.内因子 D.胃蛋白酶原E.粘液12.以下因素中,不能引起胃泌素分泌的是:D A.刺激迷走神经B.扩张刺激幽门部粘膜C.肉汤灌注幽门部粘膜D.盐酸灌注幽门部粘膜E.食物刺激小肠上段粘膜 13.胃肠平滑肌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离子基础是:C A.K+内流B.Na+内流C.Ca2+内流D.Ca2+与 K+内流E.Na+与 K+内流1胰泌素( 促胰液素) 引

44、起胰腺分泌胰液的 特点是 A A 水和 HCO3-多,酶少B 水和 HCO3-少,酶多 C 水多,HCO 3-和酶少 D 水、HCO 3-和酶都少 E 水、HCO 3-和酶都多 2.当胰液缺乏而其他消化液分泌正常时,可引起(B) A 血糖降低B 脂肪泻C 胰腺炎D 恶性贫血 A 胃泌素B 促胰液素C 缩胆囊素D 蛙皮素3.引起胰腺分泌大量水分和碳酸氢盐的激素是( B) 4.加强胃运动和胆囊收缩的激素是( C)5.三种主要食物在胃中排空的速度由快至慢的顺序是:A A.糖类、蛋白质、脂肪B.蛋白质、脂肪、糖类C.脂肪、糖类、蛋白质D.蛋白质、糖类、脂肪E.糖类、脂肪、蛋白质6.胆汁在消化和吸收营养

45、物质中的作用有(BCD) A 水解蛋白质 15B 乳化脂肪C 运输脂肪分解产物 D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7.小肠所特有的运动的形式是(B) A 紧张性收缩B 分节运动 C 蠕动 D 蠕动冲 E 容受性舒张8.引起促胰液素释放的因素由强至弱的顺序排列为( C )A. 蛋白质分解产物、脂酸、钠盐酸B. 脂酸钠、蛋白质分解产物、盐酸C. 盐酸、蛋白质分解产物、脂酸钠D. 盐酸、脂酸钠、蛋白质分解产物E. 蛋白质分解产物、盐酸、脂酸钠9.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后,引起大量胰液分泌的主要机制是( B )A. 小肠粘膜释放胃泌素B. 小肠粘膜释放促胰液素C. 小肠粘膜释放胆囊收缩素D. 迷走神经兴奋E. 交

46、感神经兴奋10.关于胆汁的生理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D )A. 胆盐、胆固醇、卵磷脂都可乳化脂肪B. 胆汁酸可与脂肪酸结合,促进脂肪酸的吸收C. 胆汁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D. 胆汁的消化酶可促进脂肪的消化E. 胆汁在十二指肠可中和一部分胃酸11.胃的容受性舒张是通过下列哪一途径实现的? ( B )A. 交感神经B. 迷走神经C. 壁内神经丛D. 抑胃肽E. 促胰液素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A.传导散热 B.辐射散热 C.对流散热 D.蒸发散热 1.环境温度等于皮肤温度时的主要散热方式是 D 2.环境温度 25时,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 B 3.当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人体散热的主要方

47、式是(A) A 辐射 B 传导C 对流 D 蒸发4.皮肤的物理辐射散热速度决定于 C A.皮肤血流速度 B.环境温度和湿度C.皮肤温度和环境温度差 D.空气对流速度 E.皮肤温度和环境湿度。 5.安静状态下,人体产热量最高的脏器或组织是( C) A 心脏 B 脑 C 肝脏 D 肾脏 6 循环系统实现体温调节的主要途径是( C ) A 增加心输出量 B 调节血液温度 C 调节皮肤血流量 D 控制血流速度 7.基础代谢率与下列哪项具有比例关系 (C) A 体重 B 身高 C 体表面积D 环境温度 E 心率8机体各种功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中,最终不能转化为体热的是 D2005 A心脏泵血并推动血液流动

48、 B细胞合成各种功能蛋白质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D肌肉收缩对外界物体做功E内、外分泌腺体的分泌活动 9 食物的氧热价是指 B 1997 1996 A 1g 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B食物氧化消耗 1L 氧时所释放的能量C氧化 1g 食物消耗 1L 氧时所释放的能量D1g 食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E1g 食物在体外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10.下列哪种情况下,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B. 2006A肢端肥大症 B甲状腺功能亢进C糖尿病 D呆小症 E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11.下列物质中,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最强的是 C 2004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E.无机盐12 特殊动力效应最为显著的食物是 C2008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无机盐13.影响能量代谢最主要的因素是 C2003 A、寒冷 B、高温 C、肌肉活动 D、精神活动 E、进食14.在环境温度低于 30 摄氏度,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的主要散热方式是 A 200216A辐射散热 B 传导散热 C对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