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伊人频道 2018-04-0613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目标1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及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第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而面对反动
2、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合作探究,分层理解内容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2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3 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第二部分(第 45 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
3、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第三部分(第 613 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3每个部分运用了哪些褒贬分明的词语?运用哪些句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讲演者感情的浪涛又是怎样向前推进的?明确:这篇讲演单刀直入,一开口就点出要说的中心事件李公朴先生惨遭暗杀的事件。词的分量用得极重:“最卑劣最无耻”“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一个反问,激起听众共鸣。接着大声呵斥,挥戈直指国民党反动派。“光明正大”与“偷偷摸摸”一褒一贬形成鲜明对照,揭露反动派是道道地地的黑暗动物。闻先生情绪激动
4、,不可抑制,因此讲演的第 2段突然改换人称,厉声怒喝:“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运用感叹句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对特务的憎恨。“又还”的句子,揭露了贼喊捉贼,嫁祸于人的无耻行径。“无耻”“光荣”,贬得痛快,褒得正确,长人民志气,灭敌人威风。两个“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讴歌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两代爱国者,讴歌昆明的无限光荣。第二部分讲演者从揭露敌人的卑劣行径进入到剖析他们色厉内荏的心理状态。“怎么想法”“什么状态”“怎样长的”,不仅揭露深刻,而且启发听众展开想象,认识这班丑类的蛇蝎心肠。“慌”“害怕”“恐怖”,一步一步揭穿敌人的阴暗心理,“完了,快完了”,把他们必然
5、灭亡的本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部分阐述了李公朴殉难的意义,用斩钉截铁的语句说明人民必胜,真理永存。充满激越的感情,充满胜利的信念。请学生齐声朗读:“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第三部分着重阐述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集中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三个部分贯串了强烈的爱憎,讨伐敌人,似钢刀利剑直指敌人心窝;伸张正义,如催征的战鼓,进军的号角,激励革命者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感情的浪涛在褒贬扬抑中向前推进,由悲痛而愤怒而充满必胜信心。表达时
6、运用了短促有力的句式,时而感叹,时而责问,时而反诘,形成了一泻千里的气势,极其畅达地表达了极其愤慨的感情,对比、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加强了表达的气势。目标导学二:梳理文章,体会讲演情感1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动派的末日来临的?明确:揭露虚弱本质:自己在慌、害怕、恐怖。指出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2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明确: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三、板
7、书设计第 2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鲁迅先生说过:“倘在诗人,则因为情不可遏而愤怒,而笑骂,自然也无不可。但必须止于嘲笑,止于热骂,而且要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使敌人因此受伤或致死,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众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闻一多先生这篇怒斥敌人的讲演,就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佳作。备课笔记【学法指导】感情色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情感倾向、态度、评价等内容。词语的感情色彩有褒义、贬义和中性。褒义词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表扬、喜爱、肯定、尊敬等感情的词语,贬义词是指带有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的词语。汉语中大量的词是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它们可以用在好的
8、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这种词称为中性词,如“发动”“保护”“结果”“害怕”等。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深层探究,感知语言特点1探讨本文的感情色彩。明确: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2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明确:(1)语言通俗,明白易懂。(2)语言感情色彩浓烈,爱憎分明。语气上:歌颂先烈,充满崇敬,语气热情;斥责反动,不留余地。用语上:一系列褒义词和贬义词的运用更突出了情感。(3)语句简短,句式多样。语句简短,更加有力度,明快利落。清晰明确地表达出要说的内容,一句话一口气讲完,讲起来省力,听起来也省力,而且深入人心。本文除陈述句之外,还交替使用设问句、反问句与感叹句。设问:引起听
9、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共鸣。反问:揭露敌人的卑劣无耻,语势凌厉,如匕首直刺敌人心脏。感叹: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英烈对人民的无限的爱,对反动势力的无比憎恨。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分析文章主旨1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明确: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开拓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这样才能无愧于无数为共和国的诞生而英勇斗争、光荣献身的革命先烈。2请说说本文主旨。明确: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
10、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三、板书设计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目标1了解“格物致知”的文本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2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3感受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树立格物致知的精神及乐于动手实验的科学品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则消息:四川一名女高中生以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的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分低能的
11、例子,请同学们说说,造成这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说得十分在理,重理论,轻实践,最终就有可能导致高分低能的状况,这在当前高速发展的创新型社会中,是一个致命伤,这样的学生很难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也应当避免成为这样的人。那么该怎么做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或许能给我们诸多启示。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整体感知1了解作者。丁肇中(1936 年 1 月 27 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汉族,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镇。1962 年获得美国密西根大学物理学博士,1969 年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 年领导
12、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 粒子(以与自己中文姓氏“丁”类似的英文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后来有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于 1976 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在他领导的实验小组里,中国派去的同志约占半数,这些科学工作者在他精心指导下正从事基本粒子的研究工作。2速读课文,结合课文批注,找出标示论题的语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承上启下的段落、各段的关键句等,并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明确:本文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标题)。全文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
13、了解自然科学。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2 段):提出论题,即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备课笔记第二部分(311 段):针对论题进行回答分析,该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一层(35 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第二层(610 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层(第 11 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第三部分(第 12 段):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理解观点探究 1:“格物致知”是丁教授点出论题后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结合课文,说说它的意义是什么。明确:丁教授认为在传统教育意义上“格物致知的目的
14、,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丁教授认为其真正意义是“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这意义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探究 2: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明确: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
15、神的培养。探究 3:结合课文,说说我们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精神。明确:提倡“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有三点:这是由传统中国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了的;这是被科学进展的历史和实验的过程证明了的;这也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所不可少的。目标导学三:分析课文,掌握论证方法1简述本文的论述思路。明确:本文的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从传统教育里引出“格物致知”,阐述对其含义的理解以及我国古代对“格物致知”并不重视的原因分析,澄清人们的错误认识,接着作者从实验过程的两个特点、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作者自己的亲身经验三个方面着重分析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最后指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两个意义,并发出号召。
16、逐层深入说理,思路十分清晰。2解析本文的论证方法。明确:(1)引用论证:引用大学,指出“格物致知”的基本意思,第 3 段引用大学介绍“格物致知”的目的,解释“格物致知”真意被埋没的原因。(2)举例论证:借王阳明“格”竹苦思头痛的失败的事例,论述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借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论述实验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借中国学生成绩好而面临研究工作却束手无策的事例论述了中国学生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借作者的亲身经验论述以埋头苦读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3)道理论证:第 12 段记述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17、,从理论上分析“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4)对比论证:王阳明“格”竹子的失败事例,与通过科学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进行对比,突出新知识的获得只能通过实地实验。目标导学四:学以致用,升华拓展1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了“格物致知”精神,了解了真正的“格物致知”是要通过自己亲身的实地实验的,这种精神在自然科学的领域极其重要。同学们,你们已经开始了物理、生物等自然学科的学习,请说说你们在这些自然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是如何体现“格物致知”精神的。明确:比如做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实验时,同学们人人动手,把乒乓球放在漏斗下,从漏斗颈向下吹气。而有一位同学做完此实验后,继续联想到把乒乓球放到漏斗颈上从漏斗体向上
18、吹气,这时乒乓球就悬浮于空中,使实验现象更加具有挑战性。这位同学正是通过动手实验,发挥“格物致知”精神,才发现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的物理现象,获取到真正的自然学科知识。2文章中说到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即中国传统教育不重视实验精神的培养。果真如此吗?如果不是,请大家举出例子。明确:不是。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正是只有对春风的观察实践,才能有这样的神来之笔。“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正是对外界事物观察凝结而出的诗歌。苏东坡“格”山而成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对生活学习的具
19、体探察才得到的真识。因此,说中国传统教育不重视实验精神的培养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句,理解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境界。2体会这篇演讲稿风趣幽默的语言特色。3学习王选先生抉择的智慧,专注于科研、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北大方正么?北大方正集团由北京大学于1986 年投资创办。三十多年来,方正集团坚持技术创新,在中国IT 产业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们知道北大方正的创建者王选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做出了怎样智慧的抉择吗?从今天的学习中你会找出答案的。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介绍背景知识及作者1背景知识介绍。本文是 1998
20、年 10 月王选在北京大学作演讲的演讲稿的部分内容。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可能面临很多抉择,每一次重大的抉择都预示着一个人未来要走的路,面对抉择时,要有智慧和勇气。本文作者王选的每次抉择,都把他的人生推向一个新的台阶。2作者介绍。王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我国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他也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又被誉为“当代的毕昇”“汉字激光照排之父”“中国现代汉字印刷革命的奠基人”“中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先驱”。2002 年,王选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目标导学二:理
21、解内容,概括重要抉择1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明确:第一部分(第 1 段):引出演讲的话题:跟大家讲的,更多的是自己一生奋斗过来的体会,一生中的重要的抉择。第二部分(第 27 段):分析论述第六个重要抉择,花大力扶植年轻人,让年轻一代出来逐步取代自己的作用,早出成果。第三部分(第 8 段):总结全文,将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公式送给青年学生,希望青年学生把自己溶在大集体里,体现自我价值。2细读第 1 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讲述荧屏连着我和你这一电视节目。明确:由李素丽对自己的形容引出作者对自己的形容:“努力奋斗,曾经取得过成绩,现在高峰已过,跟不上新技术发展的一个过时的科学家。”表现了作者的谦虚。3作者用
22、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太阳来比喻不同的人群,好在哪里?明确:比喻贴切形象,语言幽默,引出演讲的中心话题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作者即景设喻,拉近了作者与听众的距离,又给青年人以极大的鼓舞。4细读第 27 段,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谈论“第六个重要抉择”的。明确:花大力气扶植年轻人;如何看待权威;倡导老师不要剥夺学生的劳动成果,为学生创造成长的平台;分析名人和凡人的特点。5第 2 段作者列举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多个事例有什么作用?明确:充分论证了花大力气扶植年轻人是历史规律,强调扶植年轻人的重要意义。6作者在结尾为什么称自己的演讲为“狗皮膏药”式的?明确:作者认为自己已经脱离第一线,创造的高峰已过去,并
23、非站在行业的最前沿。跟大家讲的,更多的是自己一生奋斗的体会,而不是科技含量最高的,对大家所起的作用不是很大。当然这是作者自谦而诙谐的说法,显得幽默风趣。7这篇演讲是围绕什么中心来展开的?为什么这样安排?明确:大力扶植年轻人。因为本文是作者 1998 年 10 月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作者面对的是北大的学生们。演讲的目的是鼓励最富创造力的年轻人努力奋斗,早出成果。目标导学三:品味写作特点1这篇演讲稿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结合第 26 段分析逻辑严密性是如何体现的。明确:第 2 段提出观点花大的力量来扶植年轻人;第3、4 段阐明自己对“权威”的认识,这是扶植年轻人的理由;第5、6 段举例分析创业的都是年
24、轻人,要为年轻人创业创造条件,即怎样扶植。这几段是按层层深入的顺序安排的,逻辑严密。2这篇演讲口语与科学术语相结合,语言通俗易懂,真挚感人,结合下列句子分析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1)微软的董事长比尔盖茨曾经讲过:“让一个 60 岁的老者来领导微软公司,这是一件不可设想的事情。”(2)我 38 岁搞激光照排,提出一种崭新的技术途径,假如人家说我是权威,也许还马马虎虎,因为在这个领域我懂得最多,而且我也在第一线。(3)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明确:(1)“不可设想”意思是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向很坏、很危险的方向发展。这里指发展迅速的新技术,
25、尤其是计算机技术需要不断创新,需要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2)“马马虎虎”意思是勉强,凑合。表现作者的谦虚,幽默。(3)“风口浪尖”比喻重要的岗位或市场的前沿。运用比喻,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目标导学四:提升认识谈启示作者做出了正确的抉择,取得了成功。读完本文后,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明确:年轻人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力,所以要抓住现在,勤奋努力;科学发展日新月异,要培养自己的创造力,要跟上时代步伐。课堂小结:这篇演讲稿的特点:主题鲜明,逻辑严密;层次清楚,详略得当;诙谐幽默,真挚感人。三、板书设计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引出话题:谈奋斗体会,重要抉择大力扶植年轻人总结全文:把自己融入集体鼓励年轻人勤
26、奋创造体现自我价值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 25 周年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2抓住关键句,理清课文的思路,把握演讲的语言特点。3热爱体育,用体育精神来激发自己生活、学习的激情。教学过程一 、 导 入 新 课奥 林 匹 克 精 神 的 内 涵 是 丰 富 的 。 国 际 奥 委 会 主 席 罗 格 在 其 就 任 宣言 中 指 出 : “奥 林 匹 克 的 格 言 是 更 快 、 更 高 、 更 强 。 ”奥 林 匹 克 精 神让 我 们 振 奋 , 今 天 我 们 就 来 认 识 一 下 现 代 奥 林 匹 克 运 动 的 创 始 人 顾拜 旦 先 生 。 倾 听
27、 他 对 现 代 奥 林 匹 克 精 神 的 内 涵 与 价 值 的 阐 述 。二 、 教 学 新 课目 标 导 学 一 : 了 解 作 者 , 熟 悉 背 景 知 识1 背 景 知 识 介 绍 。顾 拜 旦 在 为 现 代 奥 林 匹 克 运 动 创 立 与 发 展 的 奋 斗 生 涯 中 , 发 表 了1200 多 篇 著 作 和 演 说 , 内 容 涉 及 教 育 学 、 社 会 学 、 医 学 、 心 理 学 和美 学 等 方 面 , 其 中 闪 烁 着 他 的 体 育 思 想 。 庆 祝 奥 林 匹 克 运 动 复 兴25 周 年 是 顾 拜 旦 于 1919 年 4 月 在 瑞 士
28、 洛 桑 庆 祝 奥 林 匹 克 运 动 恢复 25 周 年 纪 念 会 上 的 演 说 , 是 奥 林 匹 克 运 动 的 重 要 文 献 , 顾 拜 旦 用诗 歌 般 的 语 言 阐 述 了 奥 林 匹 克 精 神 的 内 涵 与 价 值 。2 作 者 介 绍 。顾 拜 旦 , 法 国 教 育 家 、 社 会 活 动 家 , 少 年 时 代 酷 爱 体 育 , 对 古 希腊 灿 烂 文 化 饶 有 兴 趣 。 1896 年 创 办 现 代 奥 运 会 , 开 始 了 体 育 活 动家 的 生 涯 。 他 担 任 国 际 奥 委 会 主 席 之 职 长 达 28 年 之 久 , 终 生 倡
29、导奥 林 匹 克 精 神 , 被 誉 为 “奥 林 匹 克 之 父 ”。目 标 导 学 二 : 整 体 感 知 , 把 握 文 章 内 容1 “5 年 前 ”具 体 是 哪 一 年 ? 这 一 年 有 什 么 重 大 的 事 件 发 生 ?明 确 : 具 体 指 1914 年 , 这 一 年 爆 发 了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2 第 1 自 然 段 中 提 到 了 “恢 复 奥 林 匹 克 运 动 会 ”, “恢 复 奥 林 匹克 运 动 会 ”的 原 因 是 什 么 呢 ?明 确 : 主 要 体 现 在 第 5 自 然 段 中 。 一 是 : 现 在 , 我 们 正 处 在 历史 的
30、 转 折 关 头 。 人 类 渴 望 进 步 , 但 又 常 常 误 入 歧 途 。 二 是 : 青 少 年开 始 为 呆 板 而 复 杂 的 教 育 枷 锁 所 套 牢 , 被 在 愚 蠢 的 放 纵 和 不 明 智 的严 厉 交 互 作 用 下 的 道 德 说 教 以 及 拙 劣 肤 浅 的 世 界 观 所 束 缚 。3 顾 拜 旦 认 为 奥 林 匹 克 主 义 与 一 般 的 体 育 运 动 有 什 么 区 别 ?明 确 : 奥 林 匹 克 主 义 包 括 但 又 超 越 了 一 般 的 体 育 运 动 。 一 是 运 动员 非 常 享 受 努 力 拼 搏 的 乐 趣 , 二 是 体
31、育 带 给 人 的 是 美 感 , 三 是 体 育能 振 奋 人 心 。4 “奥 林 匹 克 主 义 的 完 美 实 现 ”具 体 指 什 么 而 言 ?明 确 : 必 须 要 面 向 大 众 , 让 社 会 底 层 的 人 们 接 触 到 现 代 工 业 所 塑造 的 各 种 锻 炼 形 式 , 达 到 强 身 健 体 的 乐 趣 。 这 就 是 完 美 的 、 民 主 的奥 林 匹 克 精 神 。5 请 你 用 一 句 话 , 结 合 全 文 概 括 一 下 奥 林 匹 克 精 神 的 内 涵 。明 确 : 奥 林 匹 克 精 神 包 括 又 超 越 了 一 般 的 体 育 运 动 , 它
32、 可 以 给 人带 来 愉 悦 感 , 带 来 美 感 和 荣 誉 感 , 它 可 以 让 大 众 参 与 , 促 进 社 会 和平 、 公 平 , 推 动 社 会 的 进 步 。目 标 导 学 三 : 理 清 思 路 , 体 会 语 言 特 色1 这 篇 演 讲 稿 思 路 清 晰 , 结 构 严 谨 , 请 你 梳 理 文 章 的 思 路 。明 确 : 第 1 自 然 段 , 总 领 全 文 , 指 出 奥 林 匹 克 主 义 在 经 历 战 争后 即 将 扮 演 崭 新 的 角 色 。 第 23 自 然 段 , 指 出 平 和 与 自 信 是 奥 林匹 克 精 神 的 有 力 支 撑 ;
33、 第 45 自 然 段 , 说 明 奥 林 匹 克 主 义 与 一 般体 育 运 动 的 不 同 之 处 及 恢 复 奥 林 匹 克 运 动 的 原 因 ; 第 67 自 然 段指 出 如 何 将 奥 林 匹 克 精 神 变 成 现 实 大 众 参 与 ; 第 810 自 然段 , 畅 想 美 好 前 景 , 确 信 奥 林 匹 克 精 神 必 将 如 阳 光 普 照 大 地 , 必 将拥 有 沉 甸 甸 的 收 获 。2 演 讲 稿 的 语 言 特 点 有 哪 些 ?明 确 : 准 确 性 。 演 讲 使 用 的 语 言 一 定 要 确 切 、 清 晰 地 表 现 出所 要 讲 述 的 事
34、实 和 思 想 。 简 洁 性 。 以 最 少 的 语 言 表 达 出 最 多 的 内容 。 通 俗 性 。 演 讲 的 语 言 要 口 语 化 ; 演 讲 的 语 言 要 个 性 化 ; 要 说自 己 的 话 。 语 言 要 生 动 感 人 。 好 的 演 讲 稿 , 语 言 应 该 是 生 动 感 人的 。 要 使 语 言 生 动 感 人 , 必 须 做 到 用 形 象 化 的 语 言 。 用 幽 默 风 趣的 语 言 , 能 打 动 听 众 , 富 有 感 召 力 。3 请 学 生 再 朗 读 课 文 , 说 说 本 文 的 语 言 有 什 么 特 色 。 试 举 例 说明 。明 确 :
35、 用 词 准 确 。 如 第 1 自 然 段 , “这 凸 显 了 它 即 将 扮 演 的 崭新 角 色 的 意 义 ”, “崭 新 角 色 ”把 “奥 林 匹 克 ”当 作 人 来 写 , 准 确 阐 明 了奥 林 匹 克 主 义 在 当 今 的 意 义 与 以 往 不 同 。 表 达 生 动 感 人 , 富 有 感 召 力 。 如 : 第 4 自 然 段 描 述 奥 林 匹 克主 义 带 给 参 与 者 的 快 乐 , “请 想 象 一 下 , 当 这 种 愉 悦 向 外 喷 涌 会 是 怎 样 的 情 景 ”, 最 后 一 段 , 畅 想 奥 林 匹 克 运 动 的 美 好 未 来 :
36、“待到 中 午 时 分 , 湛 蓝 的 天 空 必 将 万 里 无 云 ; 收 获 者 的 双 臂 , 捧 满 沉 甸甸 的 金 黄 麦 穗 。 ”4 尝 试 演 讲 , 揣 摩 下 面 的 句 子 , 应 用 怎 样 的 语 气 演 讲 呢 ?(1)“奥 林 匹 克 精 神 开 始 为 渐 趋 平 和 而 又 充 满 自 信 的 青 少 年 所 推 崇 ”应 用 怎 样 的 语 气 朗 读 呢 ?明 确 : 用 赞 颂 的 语 气 , 喜 悦 的 语 气 。(2)“奥 林 匹 克 主 义 包 括 但 又 远 远 超 越 了 一 般 的 体 育 运 动 ”, 找 出应 重 读 的 关 键 词 语 。明 确 : “包 括 ”“超 越 ”这 几 个 关 键 词 语 需 要 重 读 。(3)“请 允 许 我 详 细 阐 述 一 下 二 者 的 区 别 ”应 用 怎 样 的 语 调 朗 读 呢 ?明 确 : 运 用 平 和 的 语 调 。(4)“待 到 中 午 时 分 , 湛 蓝 的 天 空 必 将 万 里 无 云 ; 收 获 者 的 双 臂 ,捧 满 沉 甸 甸 的 金 黄 麦 穗 ”应 用 怎 样 的 语 调 语 气 朗 读 呢 ?明 确 : 语 调 逐 渐 上 扬 , 用 赞 美 的 语 气 。三 、 板 书 设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