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成才的阶梯教学设计柞水县杏坪中学 郭登奎教学过程环节一、故事感悟1.讲故事师:最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和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她们每人身上各背着一个画夹,手里提着一个剑桥英语字样的书包及一架古筝,定期到少年宫去。说到这里,大家一定会认为是奶奶领着孙女到少年宫来学习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原来奶奶和孙女是同一个班的学生。这祖孙俩已这样学习达 3 年之久,她们不但共同参加省、市、区书画大赛,而且还共同参加英语考级、古筝表演等。小姑娘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老奶奶也毫不示弱。故事说到这就完了,大家是如何评价老奶奶和小女孩的学习的?2.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对“学习”的理解。3.导
2、入新课:学习成才的阶梯。环节二、共同探究(一) 、渗透“学习可以增长才干我们”1 、教师引领:是呀,通过学习才有了知识,是知识让我们的人生更美丽。大家想想,从出生时我们的蹒跚学步,喉咙里喊出的第一声“妈妈、爸爸”这是我们学习的结果;从从第一次背起书包走人课堂,歪歪斜斜写下第一个“人”字 这不都是我们学习的结果?2 、点出主题一:人生就像一本书,惟有学习才使书中的内容变得更加精彩。所以说学习可以增长我们的才干。 (板书:学习可以增长才干)3 、分组交流、体会:(1)、 培根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出示)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论语使人有修养,逻辑使人善辩。 ”(2
3、) 、网上查询。出示播放第七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白雪霁热爱学习,广泛阅读,善于钻研的事迹。(3) 、同学们在平时都是怎样学习的?都有哪些收获呢?你们可以自由选择几个伙伴吧自己的体会交流一下,可以参考屏幕提示。出示:通过学习,我获得了( )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我掌握了( )方面的技能。通过学习,我学会了处理和解决( )方面的问题。通过学习,我( ) 。为了将来的发展,我还要学习( ) 。学生分组交流后,汇报收获、体会。4 教师小结:是学习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才干。还不仅仅是这样,她还能换来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举例或播放(申请专利的知识转化为效益的片段) 。祖国建设需要多种这样高素质
4、的人才,真希望你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成为社会最有用之人。(二) 、知道“学习可以提高品德修养”1、点明主旨:学习不断能增长我们的才干,而且是提高我们品德修养的源泉。 (板书:学习可以提高品德修养2、我们经常说的“好人、坏人” ,这里的好“好”与“坏”指的是人的品性或者品格。而品性与品德它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步培养起来的。你们青少年的心灵就好像是一块璞玉,需要用知识的刻刀来精心雕琢。校园中的求学学习,家庭中的亲情学习,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学习等等的这一切,才使我们分清了善恶,明辨了是非美丑。3、好的书籍、环境都是培养我们高尚品德的良师益友。举例 1:大家还记得小学六年级的一篇课
5、文吗?题目是:三克镭 ,它讲的是世界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的事迹。 (大屏幕出示居里夫人的事迹)她对科学的严谨与执着,对祖国的热爱,面对金钱和荣誉的高尚行为,深深得震撼着每一个人。举例 2:在现实中,也有不少人在后天的学习生活中迷失了方向,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播放失足青年案例)所以好的作品的榜样学习,好的环境的影响学习,才是我们良好品德形成的正确的选择。4、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1) 、你都读过哪些好书,对你有什么影响?(2) 、你打算读哪些对自己的品德修养有积极影响的书?(3) 、同学之间交流读书心得和打算。(4) 、汇报展示,介绍一些优秀作品。(三) 、明确“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1
6、、切入主题:前面我们已讲过:六十多岁的老太太拼命学习,又如现在有了老年大学等等。按说人老了,应该好好享清福,还学什么呀!其实不然,人道是:“活到老,学到老” 。意思就是只有坚持终身学习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2、不信大家看看, (出示手机)我刚买了有两个月,现在再去看,不断价钱掉了很多,内部设置与功能也先进很多。你说,这变化快不快?如今这信息时代是瞬息万变,正如有人说的, “现在会上说的,会后就过时了” 。那现在大家说,不学习能行吗?3、 (学生交流)大家还有什么新信息吗?(让学生畅所欲言)出示人类知识更新速度表,提出问题:我们该何去何从?4、拓展延伸,深化认识。(阅读相关链接)环节三、走进生
7、活设计活动表决心1、个人活动:(1)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打算:(2)为了增长自己的才干,我计划:(3)为了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我坚决:2 集体活动:(1) 先组内交流制定“决心书” 。(2) 再全班共同商讨制定“决心书” 。(3) 最后全班在共同制定的“决心书”上签名。 (达到高潮)教学反思学习成才的阶梯是一节以学生学习情感激发为核心的主题活动,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是这一活动教学设计的核心。这节课展示的是教师对学生生活体验的关注,没有强求学生获得多少知识,而是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情感,本节课的设计突出体现了这一点。从整节课看,设计目标明确,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体验性学习相伴,体现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关注,即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