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四章 年度决算及财务会计报告,第一节 年度决算,一、年度决算前的准备工作 年度决算是金融企业运用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对一年来的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所进行的数字总结和文字说明。年度决算是运用会计核算数据与资料,通过年度会计报告,对全年各项业务和财务活动进行总结反映。 决算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核对账务、清理资金、盘点财产、核实损益等几个方面。,(一)核对账务 1.为保证银行账务准确无误,应将各科目的分户账、登记簿、卡片账余额,与各科目总账余额核对相符。 2.检查会计科目的使用是否正确,检查内容是否符合总行有关规定。如有使用不当的,应及时调整,以真实反映业务情况。 3.全面核对内外账务,核对金融企业
2、内部账户与外部客户账,并做好银企对账工作。 4.核对同业及联行账务,及时处理未达账项。,(二)清理各项资金 1.清理各项信贷资产,应加强对信贷资产的管理,对有问题的贷款应抓紧进行清理,并组织力量及时催收,如不能收回要及时办理转期手续。 2.清理结算资金。年度结算前,应对发出的、代收的委托收款、托收承付、商业汇票、应解汇款等结算资金进行全面清理。该划出的款项要及时划出,应收回的积极联系,及时催收,该解付的应解汇款,及时解付,如确实无法解付的并超过规定期限的,该退回的办理退回。,3.清理存款资金。对各类存款中长期不发生收付活动的不动户,要逐户清理,并查明原因,与有关部门联系办理并户和销户手续。 4
3、.清理内部资金。决算前要清理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决算前要逐项清理,该上交的上交,该收回的收回,该报销的报销,该摊销的摊销,使内部资金减少到最低限度。经过清理,暂时无法解决的,要注明原因,以备日后查考和清理。,(三)检查库存现金,各类有价单证和重要空白凭证的库存实物和保管情况 确保做到账账、账款、账据、账表、账实、内外账六相符。发现问题应立即查明原因,并按有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四)认真清理财产物资 1.清查实物库存。对出售的凭证、有价单证和重要空白凭证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库存余额与实际库存是否一致。如发现溢耗余缺情况,应查明原因,按规定程序,调整账面余额,做到账实相符。 2.做好对房产,
4、器具设备,和低值易耗品的核对清理工作,做到账、卡、物三者一致。,(五)核实各项财务收支,检查各种收入与支出是否按规定全部纳入损益核算 (六)试算平衡。在资金、账务、财产、收支核实的基础上,应根据1-11月调整后的账面数字,编制试算平衡表。为决算日年度决算奠定基础。 二、年度决算日的主要工作 金融企业的年度决算规定在每年的12月31日的年度决算日进行。在决算日一天要办理当日账务、当月月结和年终决算三部分工作。,(一)决算日账务处理程序 1.登记各类账务。在决算日收到的凭证、往来报单,除特别规定以外,必须当日转账,不得跨年处理,各种往来资金应当日清算,不允许产生未达款项。 2.计提各项准备及税金。
5、对固定资产折旧、呆账准备、应缴纳的营业税及附加、所得税、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摊销等,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计提,列入当年损益。,(二)核实全年账务、库存和结转损益 1.检查库存。决算日营业终了前,应由金融企业有关领导和有关人员,对库存现金、金银、外币和其他有价物的实存数,进行一次检查核对,保证账实相符。 2.全面核实账务。在准备期核对账务的基础上,至决算日营业终了,当日的账务处理结束后,仍需把各科目总账和明细账全面核对,要求做到两者之间绝对相符。,3.结转损益。决算日营业终了,各基层独立会计核算单位对内外账务全部处理完毕后,应将财务收支各科目的总账、明细账的账面余额核对相符,根据各收入科目的分户账
6、余额按户分别填制转账借方凭证,结转到“本年利润”的贷方;根据各支出科目的分户账余额按户填制转账贷方凭证,结转到“本年利润”的借方。各收入和支出科目结转后,如果本年利润科目余额在贷方,说明该年度盈利:反之,本年利润科目余额在借方,则为亏损。,(三)新旧账务结转 待全部账务核对相符,并结出全年损益后,如有新旧科目结转,先办理科目结转。然后,按照账簿结转的有关规定,办理新旧账簿的结转,结束旧账,启用新账。 1.月度结转 总账每月更换新账一次,将旧账上的“上年底余额”、“自年初累计发生额”、“月终余额”,分别过入新账的“上年底余额”、“本年累计发生额”,及“上月底余额”栏。年初建立新账时,只过上年底余
7、额。 分户式复写账页每月更换一次新账,在旧账页的最后一行余额下加盖“结转下月”戳记,将最后余额过入新账页,新账页日期应写月1日,摘要栏加盖“上月结转”戳记。,2.年度结转 年度终了,各科目分户账均应更换新账页。在旧账页的最后一行余额下加盖“结转下年”戳记(对于余额已经结清的账户,应在账页上加盖“结清”戳记)。将最后余额过入新账页同方向,新账页日期应写新年度1月1日,摘要栏加盖“上年结转”戳记,销账式账页应在旧账页未销各笔的销账日期栏加盖“结转下年”戳记。将未销各笔逐笔过入新账页,并结出余额,在摘要栏加盖“上年结转”戳记,并填列旧账页的发生日期及摘要,以资查考。 结转完毕,应将各科目分户账新账页
8、的余额加总与各该科目总账旧账页余额认真核对,以保证衔接无误。 三、决算日日后工作 分行编制年度决算报表和编写决算说明书,上报总行和上级行;各行在决算日结出的损益,应于次年规定时间上划总行。,第二节 财务会计报告,一、财务会计报告的组成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二)财务会计报告的分类 金融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
9、告。 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是指年度终了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金融企业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至少应当包括条例和制度规定的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需要编制财务情况说明书的金融企业,还应当包括财务情况说明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是指在每个会计年度的前六个月结束后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中有关重大事项的说明,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重大事项的说明,如转让子公司等。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报出前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或有事项等,除特别重大事项外,可不作调整或披露。 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是指季度和月度终了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季度、月度财
10、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三)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金融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 金融企业向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利润分配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分部报表以及其他有关附表。,二、财务会计报告的报送 (一)在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要求上,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反映的会计信息应当真实、完整。 (二)在财务会计报告的报送时间上,金融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有关财务会计报告提供期限的规定,及时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月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月度终了后6天内(节假日顺延,下同)对外提供;季度
11、中期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季度终了后15天内对外提供;半年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年度中期结束后60天内(相当于两个连续的月度)以外提供;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对外提,(三)在财务会计报告报送的格式上,金融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依次编定页数,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封面上应当注明:金融企业名称、金融企业统一代码、组织形式、地址、报表所属年度或者月份、报出日期,并由金融企业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金融企业,还应当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此外,会计报表的填列,以人民币“元”为金额单位,“元”以下填至“分”。,(
12、四)在财务会计报告报送的对象上, 1.金融企业应当依照企业章程的规定,向投资者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2.国务院派出监事会的国有重点大型金融企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派出监事会的国有金融企业,应当依法定期向监事会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3.有关部门或者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的规定,要求金融企业提供部分或者全部财务会计报告及其有关数据的,应当向金融企业出示依据,并不得要求金融企业改变财务会计报告有关数据的会计口径。,4.非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的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要求金融企业提供部分或者全部财务会计报告及其有关数据。 5.国有金融企业、国有控股的或者占主导
13、地位的金融企业,应当至少每年一次向本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公布财务会计报表,并重点说明下列事项:,(1)反映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包括:管理费用的构成情况,金融企业管理人员工资、福利和职工工资、福利费用的发放、使用和结余情况,公益金的提取及使用情况,利润分配的情况以及其他与职工利益相关的信息; (2)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及纠正情况; (3)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情况; (4)国家审计机关发现的问题及纠正情况; (5)重大的投资、融资和资产处置决策及其原因的说明; (6)需要说明的其他重要事项。,6.金融企业按规定向有关各方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其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应当一致,不得提供编制基
14、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不同的财务会计报告 (五)关于财务会计报告的审计,财务会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金融企业应当将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随同财务会计报告一并对外提供。 (六)关于财务会计报告的保密,接受金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组织或者个人,在金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未正式对外披露前,应当对其内容保密。,三、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概述 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它的编制依据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包括表首标题、报表主体和注释三部分。表首标题列示资产负债表的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金额单位等;报表
15、主体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年初数和期末数,是资产负债表的主要部分;注释则用于进一步说明报表的主要项目和编制基础。 (二)金融企业(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格式,表14-1,1本表反映金融企业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本表资产总计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总计。 2本表“年初数”栏各项目,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数”栏所列数字填列。如果本年度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同上年度不一致,应对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表“年初数”栏内。,(三)资产负债表列示说明 1“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项目,反映金融企业的库存现金
16、及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本项目应根据“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科目的期末余额相加填列。 2“存放同业款项”项目,反映金融企业存放在境内、境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款项。应根据“存放同业”的期末余额填列。 3“贵金属”项目,反映企业期末持有的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的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价值。 4“拆出资金”项目,反映企业拆借给境内、境外其他金融机构尚未收回的拆出资金的款项。本项目应根据“拆出资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5.“交易性金融资产”项目,反映企业期末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根据“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所属有关明细科目期末余额分析填列。 6.“衍
17、生金融资产”项目,反映企业衍生金融工具成的资产的公允价值。根据“衍生工具”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填列。 7“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项目,反映企业按照返售协议约定先买入再按固定价格返售的票据、证券、贷款等金融资产所融出的资金。本项目应根据“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8“应收利息”项目,反映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放贷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等应收取的利息。企业拆出资金计提的利息,也在本项目反映。本项目应根据“应收利息”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9“发放贷款和垫款”项目,反映企业按规定发放的各种客户贷款,包括具有贷款性质的垫款。本项目应根据“贷款”和“贷
18、款损失准备”期末余额分析填列。 10“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目,反映企业期末持有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11“持有到期投资”项目,反映企业持有的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根据“持有到期投资”期末余额填列。 12“长期股权投资”项目,“长期股权投资”反映公司期末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 “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应根据“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3“投资性房地产”项目,反映企业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成本,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反映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根据“投资性房地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14.“固定资产”项目,反映公司期末在用、未用、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原价和
19、累计折旧。应根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 15.“无形资产”项目,反映公司已入账但尚未摊销的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本项目应根据“无形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6“递延所得税资产”项目,反映企业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17“其他资产”项目,反映企业持有的存出保证金、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长期待摊费用中将于1 年内摊销完毕的部分。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扣减相应的减值准备。 融资租赁出租方的“长期应收款”项目,账面余额扣减累计减值准备、未实现融资收益后的净额,应当在“其他资产”项目反映。,抵债资产减去跌价准备后,应当在“其他资产”项目反映。 “代理兑
20、付证券”减去“代理兑付证券款”后的借方余额,应当在“其他资产”项目反映。 18.“向中央银行借款”项目,反映企业尚未归还的中央银行借款的余额。根据“向中央银行借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9“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项目,反映企业吸收的境内、境外金融机构的存款。根据“同业存放”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汇总填列。 20.“拆入资金”项目,反映企业期末尚未偿还的未到期拆入资金的余额。本项目应根据“拆入资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21.“交易性金融负债”项目,反映企业承担的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根据“交易性金融负债”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2.“衍生金融负债”项目,反映企业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负债的
21、公允价值。根据“衍生工具”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填列。 23“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项目,反映公司已经卖出但尚未到期的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本项目应根据“卖出回购金融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4“吸收存款”项目,反映企业吸收的除同业存款以外的其他各项存款,根据“吸收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5“应付职工薪酬”项目,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职工薪酬。根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填列。,26“应交税费”项目,反映企业期末尚未交纳的税费。本项目应根据“应交税费”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应交税费”科目如为借方余额,以“-”号填列,反映企业多交或尚未抵扣的税费。 27.“应付利息”项目,反映企业期末应
22、付未付利息。本项目根据“应付利息”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8“预计负债”项目,反映企业已确认尚未支付的预计负债。本项目根据“预计负债”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9.“应付债券”项目,反映企业期末尚未偿还的长期债券摊余成本。本项目应根据“应付债券”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30“递延所得税负债”项目,反映企业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本项目应根据“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填列。 31“其他负债”项目,反映企业存入保证金、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递延收益等负债的账面余额。 长期应付款账面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后的净额,应当在“其他负债”项目反映。 “代理兑付证券”减去“代理兑付证券款”后的贷方余额
23、,也应当在“其他负债”项目反映。 32“实收资本”项目,反映企业实有的资本数额。本项目应根据“实收资本”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3“资本公积”项目,反映企业实有的资本公积。本项目根据“资本公积”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34“库存股”项目,反映企业持有尚未转让或注销的本企业股份金额。根据“库存股”科目的期末余额减项列示。 35.“一般风险准备”项目,反映公司一般风险准备的期末余额。本项目应根据“一般风险准备”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6“盈余公积”项目,反映公司盈余公积的期末余额。本项目应根据“盈余公积”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7“未分配利润”项目,反映公司期末尚未分配的利润。本项目根据“本年利润”
24、科目和“利润分配”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未弥补的亏损,在本项目内以“-”号填列。,四、利润表 (一)利润表概述 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因此,它是反映企业财务成果的动态报表。它的编表依据是“收入费用=利润”,利润表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它反映金融企业的收支状况,能够反映企业经营收益的情况。 (二)金融企业(商业银行)的利润表格式,1.本表反映公司在月份、年度内利润(或亏损)的实际情况。 2.本表“本月数”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月实际发生数。在编报年度报表时,“本月数”栏改为“上年数”,填列上年全年累计实际发生数。如果上年度利润表与本年利润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不相一致,应对上年
25、度报表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表“上年数”栏。 本表“本年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到本月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根据上月本表本栏数字与本月本表“本月数”栏数字合计数填列。,(三)利润表列示说明 1.“营业收入”项目,反映“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汇兑收益”、“其他业务收入”等项目的金额合计。 2.“利息净收入”项目,反映“利息收入”项目金额减去“利息支出”项目金额后的余额。 “利息收入”、“利息支出”项目,反映企业经营存贷款业务等确认的利息收入和发生的利息支出。 3.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项目,反映“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项
26、目金额减去“手续费及佣金支出”项目金额后的余额。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支出”项目,反映企业确认的包括办理结算业务等在内的手续费、佣金收入和发生的手续费、佣金支出。,4.“汇兑收益”项目,反映企业外币货币性项目因汇率变动形成的净收益。 5. “营业支出”项目,反映“营业税金及附加”、“业务及管理费”、“资产减值损失”、“其他业务支出”等项目的金额合计。 6.“业务及管理费”项目,反映企业在业务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电子设备运转费、安全防范费、物业管理费等费用。 8“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反映企业按规定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本项目应根据“营
27、业税金及附加”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9“营业利润”项目,反映金融企业实现的经营利润,本项目应根据营业收入扣除营业支出后的净额填列,如为亏损以“-”号填列。,10“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项目,反映公司与日常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分别根据“营业外收入”科目和“营业外支出”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1“利润总额”项目,反映公司实现的利润,如为亏损以“-”号填列。 12“所得税费用”项目,反映公司按规定从本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本项目应根据“所得税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3.“净利润”项目,反映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如为净亏损以“-”号填列。,五、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
28、概述 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主要目的是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金融企业的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信息的会计报表,以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价金融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金融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所以现金流量表在评价金融企业经营业绩、衡量金融企业财务资源和财务风险以及预测金融企业未来前景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金融企业(商业银行)现金流量表格式,1.本表反映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流入与流出的信息。 2.现金流量表所指的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取的存款,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清
29、算备付金。 3.现金流量表应当按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别反映。现金流量是指现金的流入与流出。 4.公司应当采用直接法报告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采用直接法报告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有关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信息可从会计记录中直接获得,也可以在利润表营业收入、营业支出等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的变动,以及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交易席位费摊销等项目后获得。,(三)现金流量表列示说明 除下列项目以外,其他项目比照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列示说明处理: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客户存款和同业存放款项净增加额”项目,反映金融企
30、业本期吸收的境内外金融机构以及非同业存放款项以外的各种存款的净增加额。 (2)“向中央银行借款净增加额”,反映金融企业本期向中央银行借入款项的净增加额。 (3)“向其他金融机构拆入资金净增加额”项目,反映商业银行本期从境内外金融机构拆入款项所取得的现金,减去拆借给境内外金融机构款项所支付现金后的净额。,(4)“客户贷款及垫款净增加额”项目,反映商业银行本期发放的各种客户贷款,以及办理商业票据贴现、转贴现融出及融入资金等业务款项的净增加额。 (5)“存放中央银行和同业款项净增加额”项目,反映商业银行本期存放于中央银行以及境内外金融机构的款项的净增加额。 2.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发行债券收到
31、的现金”项目,反映商业银行以发行债券方式筹集资金实际收到的款项,减去直接支付给其他金融企业的佣金、手续费、宣传费、咨询费、印刷费等发行费用后的净额。,知识联接:,金融企业会计报表分析 金融企业会计报表分析,是指在日常核算和年度决算的基础上,根据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状况的各项数据,采用各种分析方法,正确评价本企业在计划年度内经营管理、经济活动的成效,是发挥金融企业会计职能作用、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加强资金管理、实现金融宏观控制的重要方法。它对于促进金融企业会计工作由单纯核算型模式向经营管理模式转化,具有重要意义。,(一)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 进行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比较分
32、析法、因素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等。 1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也叫对比分析法,它是通过相关指标的可比指标对比,从中找出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原因,揭示矛盾,借以研究和评价经济活动的一种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法是实际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也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采用本方法进行分析时,选择对比指标时,必须注意指标的可比性。,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就是对某种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受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关系的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具体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因素分析,可以了解各个因素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因素分析,可以了解各个因素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所产生的影响程度,从而
33、可以为进一步查明具体原因和主要因素指出方向或提供线索。 3结构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也叫构成分析法或比重法,是将某一事物总体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计算各个部分在总体中所占比重的一种分析方法。采用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分析部分与整体的比例关系,根据比例关系的变化,揭示工作中的问题,以便查明原因,研究改进措施。,4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法,是银行用来研究资金价格、业务量、经营成本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的一种分析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本量利分析法主要运用于四个方面; (1)确定金融企业保本的业务量(存款或贷款业务量); (2)预测金融企业在一定业务量所获得的利润; (3)预测企业要达到一定的
34、目标利润时所需要的业务量; (4)为了使金融企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降低资金价格和增加业务量之间进行决策。,(二)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 现代的经营原则、经营方针、最终经营目标都是为了实现最优的资产负债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会计报表分析的目的是为金融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因此金融企业会计分析的内容就是对资产负债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对“三性”进行科学的、全面的分析和判断,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出正确评价,并以此作为本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和需要采取的经营管理的政策措施,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1资产安全性分析 资产安全性是资产保全的能力和程度,它是通过一系列指标来考核和评估的
35、。,(1)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是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充足率=资本总额加权风险资产总额100% 资本总额=核心资本+附属资本 核心资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附属资本=贷款损失准备金+坏账准备金+投资风险准备金+五年以上的长期债券,按照有关规定,将商业银行的资产划分为不同种类,按风险程度设定风险权数,风险权数划分为0、10%、20%、50%、100%五类,根据风险权数计算的资产称为加权风险资产。 商业银行资产安全程度的该的高低与资本充足率成正比。资本充足率在8%以上可以认定为资本充足,在6%至8%之间可以认定为资本基本充足,在6%以下就
36、应认定为资本不足,但不得低于4%,否则该商业银行资本不足,应增加资本,以避免可能造成的经营风险,危及银行经营安全。,(2)不同性质的贷款比率 不同性质的贷款比率就是信用贷款余额、抵押贷款余额、担保贷款余额、贴现贷款余额、固定贷款余额分别与贷款总额的比率关系。 信用贷款比率=信用贷款余额贷款总额100% 抵押贷款比率=抵押贷款余额贷款总额100% 担保贷款比率=担保贷款余额贷款总额100%,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贷款比率=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贷款余额贷款总额100% 固定贷款比率=固定贷款余额贷款总额100% 信用贷款比率、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贷款比率、固定贷款比率与资产安全性成反比,比率越小,安全性越好,固
37、定贷款比率不得超过30%。抵押贷款比率、担保贷款比率与资产安全性成正比,比率越趋向于“1”,安全性越好。,(3)存贷比例 存贷比率就是存款与贷款的比率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存贷比率=贷款总额存款总额100% 中长期贷款比率=中长期贷款余额一年以上存款总额100% 存贷比率、中长期贷款比率与资产安全性成反比,其中:存贷比率不得超过75%,中长期贷款比率不得超过120%。 (4)贷款分散比率 贷款分散比率就是金融企业对某一客户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以及最大十家客户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为了分散贷款风险,贷款不宜集中在少数几家企业。,(5)不良贷款比例 就是不良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关系。其中不良
38、贷款包括逾期、呆滞、呆账三种贷款。 (6)资产损失比例 资产损失额资产总额的比例。其中,资产损失总额包括呆账贷款、应收款项损失、出纳净损失等。 (7)资产负债率 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重。资产负债比例用来衡量商业银行的负债比重,资产负债比例越高,经营的风险越大,安全性越低。,2资产流动性分析 资产流动性就是资产变现或回收的速度和能力。流动性既是商业银行的生命之所在,又是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保证。商业银行保证资产的流动性的主要作用和目的就是随时满足存款人提现需求和资金清算需求。衡量资产流动性的指标主要有: (1)可用头寸 可用头寸是指商业银行既能满足客户支取现金和转账支付,又能
39、满足客户新增贷款的能力。可用头寸代表一个金融企业某个时期的支付能力,金融企业应科学地预测存款和贷款资金的周转,匡算头寸的高低。,(2)备付金比例 备付金比例就是各商业银行地随时满足存款人提现和清算需要的备付金存款和库存现金之和与各项存款平均余额的比例关系。备付金比率指标与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成正比关系,该比率一般不低于5%7%。 (3)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关系。流动比率指标将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对应起来评价和控制其资产的流动性,表明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证。流动比率与资产的流动性成正比关系。,3资产盈利性分析 追求最大限度的盈利,是金融企业经营活动的内在动力
40、。一般说来,盈利性是金融企业在正常经营状态下的盈利能力。主要指标有: (1)资产增长率 资产增长率是本期末资产比上期末资产增长的比例。由于金融企业资产规模的大小决定了该企业的规模甚至是盈利能力,资产增长的快慢决定企业的发展能力,所以该指标与盈利能力成正比。 (2)盈利资产率 盈利资产率是盈利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盈利资产是指能够获得外部收入的资产,包括各种贷款、投资、存放同业款项等。盈利资产率主要是考核金融企业对盈利资产和非盈利资产的控制能力和程度,该指标与盈利能力成正比。,(3)成本率 成本率是总成本与营业收入的比率。成本率表明金融企业为取得营业收入而耗费费用、成本的关系。该指标与盈利能力成反比。 (4)利润率 利润率等于利润额与营业收入的比率。该指标与盈利能力成正比:利润率越大,成本控制的越好,企业盈利能力就越强。 (5)全部贷款利息实收率 全部贷款利息实收率是实际利息收入与应计利息的比率,该指标与盈利能力成正比。 资料来源:银行会计习题与解答,温红梅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