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九天神眼从起初遥远的一点,到依稀模糊的轮廓,再到清晰可见的机身,减速、放下起落架、稳稳在某军用机场降落。 “奖状”飞机又一次执行特殊任务凯旋了。走近它, “小”是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机身长、宽不过数米,差不多一人多高。而让人很难想到的是,眼前这小小的“个头” ,竟能在 13,000 米的高空飞行,最大巡航速度 0.72 马赫,可连续飞行 6 个小时。一进入机舱,才发现这小小的“身板”还着实能“装货”:在直径不足 1.5 米、高只有 1.45 米的狭窄机舱内,就装有 3 个固定座椅,两个座椅在驾驶舱,1 个长椅在后舱,各型电子设备占据了
2、舱内大半个空间。而这也给驾驶“奖状”飞机的机组成员带来了麻烦,狭小的舱内空间,使得除两名驾驶员外,机组其他人员只能挤坐在一尺见方的小长椅上,蜷缩着直不起腰、伸不开腿,时间一长,腰酸背疼不说,想方便也找不着地方。但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他们每次执行任务都要连续飞行四五个小时。谈及飞行经历,机长张凯如数家珍, “自 1986 年配备奖状号 ,我们中队已先后7 次入藏,20 余次进疆,飞行面积超过 250 万平方公里,协助完成 10 余项重大科研攻关,完成抢险救灾任务 160 余架次” 。多年的飞行,让“奖状”中队满载殊荣,也使他们不少人患上了“职业病” 。副教导员孙文奎说, “每晚 7 点半要准
3、时守在电视机前看天气预报,不管有没有任务,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天。 ”“一有灾情,无论天气如何,我们都会自发处于待命状态。在那种情况下,灾情就是命令,我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一次,张凯机组飞往重灾区北川遥感航拍,电瓶温度指示灯突然报警,温度直线上升。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空中断电的危险。千钧一发之时,机长张凯脑海中掠过了一个个特情处置预案,一个个处置口令也脱口而出:“下降高度!”“跳开 X 号保险丝!”终于,飞机从 7000 余米下降到 6000 米,故障被机组成员镇服。让机组成员终身难忘的是 2011 年 7 月的西藏航拍任务。当时,西藏正值雨季,动辄狂风骤雨,天气
4、变化无常,气象条件非常恶劣;每个成员都出现了较强的高原反应,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体力飞行,大家只好边吸氧、边打点滴、边研究飞行计划,最后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飞险区、闯禁空、测山河、赴震区一次次的枕戈待旦,一次次的受命飞行,这支“奖状”中队屡建奇功,满载殊勋。在这光环的背后,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除日常的训练外, “奖状”飞行团队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外执行飞行任务,陪同家人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许多,有时接到紧急任务,还会和事先安排好的“家事”“撞车” 。或许在有些人的眼里,他们不是合格的父亲、丈夫和儿子,但在家人的心目中,却有着不同的答案。一位飞行员家属说道:“选择了飞行员,就是选择了寂寞,为了大家
5、,一点牺牲不算啥。 ”一个轻松的回答,一个灿烂的微笑,折射出的是一份包容与关爱。“总觉得平时亏欠他们的太多,在家的时候就多给老婆孩子弥补一点。 ”一机组成员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道出了这位飞行 30 多年、6000 余小时飞行员的氤氲柔情。(摘编自苏银成等探空测地的“九天神眼” )1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 “奖状”飞机虽“小” ,但“装货”能力不小;它的本领也不小,飞行高度高,航速不低,续航能力强。B “奖状 ”飞机舱内空间逼仄狭窄,机组成员的活动空间不到机舱的一半,这给机组成员带来了诸多不便。C “奖状号 ”机组 1986 年成立以来,飞行架次多,作业面积广;
6、多次参与导航工作,为社会作出了贡献。D文章写 2011 年 7 月西藏航拍一事,突出了“奖状号”机组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作风。E这篇通讯点面结合、以小见大,主要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来表现中国当代军人的阳刚之美。13. C E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与理解能力。C 项中“多次参与导航工作”于文无据,属无中生有。E 项中 “心理描写”在文中没有体现,亦为无中生有。14文中写北川航拍时排除险情一事,突出了机组群像的什么特征?请简要说明。(4 分)答:_14答案 要点技术精湛,临危不乱; 团结协作,配合密切。 (意思对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主要通
7、过细节描写,包括语言、行动、肖像、神态、心理等方面,以及侧面描写来实现。15请根据文本,探析“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这句话的含意。(6 分)答:_15答案 要点机组成员高度的使命感,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家属对机组成员的理解,对国家事业的支持;机组成员及其家属为“大家”而牺牲“小家” “小爱”的奉献精神。(意思对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探究能力。解答这道题,关键要抓住“大”字做文章。与个人、家庭的“小”相对, “大”表现出来的是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责任。解答这类题型还应该有分数意识,分值为 6 分,一般答三点比较妥当。三、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1 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落月的短短十
8、多分钟,耗费了研制团队惊心动魄的十年时间。落月指的是着陆探测器自距离月面 15km 高度的近月点开始,至降落到月面为止的全过程。由于月球周围几乎没有大气,因此在落月过程中不能依靠降落伞,只能依靠发动机反推,以达到制动减速的目的。由于地月距离远,测控延迟长,地面测控和人为干预基本“无能为力” 。探测器系统副总指挥谭梅甚至把这十几分钟称为“黑色 750 秒” 。这段过程需要制导、导航与控制(GNC 分系统)三方面的完美结合,需要 GNC 创造性地依次解决三大难题:认路、选路、辨路。具体说来,认路就是给着陆器自身定位,即依靠着陆器自身携带的设备来确定其相对于月面的位置姿态;选路就是要事先规划好路径免
9、走冤枉路,也就是说设计一条着陆轨迹,在满足姿态、光照等约束条件下尽量减少燃料的消耗;辨路就是要分辨并躲避路上的坑洼之处,自主分辨月面障碍并主动避开障碍,保证着陆器安全降落。关于认路,着陆器面临的是一个几乎未知的目标月球。因此,着陆器需要有自问自答的能力,要求着陆器对被测的月面目标有去粗取精的功能。为此,五院着陆器GNC 团队全新研制了激光测距敏感器和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两种不同谱段的相对导航敏感器,以适应不同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下对相对位置和速度测量精度的要求。多种测量信息融合导航算法也为落月过程的精确相对导航提供了保证。关于选路,与以往轨道设计不同的是,落月过程是一个集制导、导航、控制于一体的过
10、程。整个过程需要始终开启主发动机。嫦娥三号着陆器 GNC 在充分调研并借鉴阿波罗计划、航天飞机等成功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着陆过程不同飞行阶段的特点,形成了多制导律结合的优化轨迹设计方案,兼顾了各飞行阶段切换的平稳性和燃料的最优性。关于辨路,与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不同的是,阿波罗依靠宇航员识别月面障碍,而我国的嫦娥三号则采用无人软着陆,因此必须具有自主障碍识别能力。为此,GNC团队全新研制了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代替人眼,在距离月面较近时获得待着陆区域精确的三维高程图信息,可精确分辨月面上比较小的障碍。同时,在距离月面较远时还增加了一个光学成像敏感器,用于在较大范围内识别较大尺寸的障碍。如此一来,形
11、成了一套远近结合、粗精并用的接力避障策略,大大提高了着陆的安全性。2013 年 12 月 14 日晚上 9 点 11 分,嫦娥三号成功登陆;11 点 45 分,地面发出指令,嫦娥三号着陆器与玉兔巡视器开始分离;15 日凌晨 4 点 35 分,玉兔稳稳地站到了月球上。8下列不属于嫦娥三号卫星落月时“辨路”的一项是(3 分)( )A采用无人软着陆,不依靠宇航员识别月面障碍。B在距月面近时用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代替人眼,可精确分辨月面上比较小的障碍。C在距离月面较远时增加了光学成像敏感器,在较大范围内识别较大尺寸的障碍。D用激光测距敏感器和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形成了一套远近结合、粗精并用的接力避障策略
12、,大大提高了着陆的安全性。9下列对落月的短短十多分钟被称为“黑色 750 秒”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着陆探测器自距离月面 15km 高度的近月点开始,至降落到月面为止的全过程。B月球周围几乎没有大气,因此在落月过程中不能依靠降落伞,只能依靠发动机反推减速。C地球与月球距离远,测控延迟的时间长。D无人驾驶登月器的着陆瞬间,目前人类还不具备精确及时制导的能力。10有人说嫦娥三号登月着陆的瞬间是“黑色 750 秒” ,又有人说是“黑色 720 秒”,为什么会有数据上的不同?(5 分)答:_8D 【解析】 “激光测距敏感器和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是“认路”用的,本选项属于张冠李戴。9A 【解析】 此项不是原因,是解释“落月”的。10这只能是一个大概的数据,具体时间或因轨道而有所偏差,或因着陆时选路、辨路的难度而有所偏差,因目前人类还暂时“无能为力” ,最终的准确数据只能靠卫星传送的数据反推出来。(大意相符即可,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