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全).doc

上传人:春华秋实 文档编号:5384695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693 大小:2.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93页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93页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93页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93页
亲,该文档总共69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P20 练习三:指出下列各字在六书中的类别:象 爲 及 朝受 叶(葉) 眉大 (说文指天大地大人亦大)鼎 亦莫 行 高 (说文指象台观高之形)人趾.雷 象形 甲骨文 金文象形小篆为会意甘 问(说文:从口門聲)舌 (会意。从干,从口。说文:从干从口,干亦聲。 )寸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今为会意.年 穀孰也。从禾千聲。 【一说为“会意,人扛谷禾回家,表谷熟” 】曰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象口形,加上的短横表示声气。本义:说,说道)】耳朱 唱车辇 【会意。

2、从车,两“夫”(男子 )并行,拉车前进。 】共 【同也。从廿廾。 】伐【从人持戈】更 【从攴丙聲。 】责 【求也。从貝朿聲。 】山.燕 鱼一、课 程 说 明(一)课程设置说明为培养学生阅读一般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初教本科学生的古代文化素养,增强学生从事小学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能力,提高小学语文课教学质量,特设立本课程。(二)课程性质古代汉语是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和主干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工具课。作为一门基础和主干课程,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古代文献的阅读能力;作为一门工具课,要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古代汉语字、.词、句及语法的一般常识和规律,提高对古代汉语语言现象的分析能力和文言文的讲解能

3、力。在考虑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的基础上,又要结合小学教育和学生的实际,注意基本常识、理论的应用和实践,使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阅读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三)课程任务参考中文系本科的教学要求,本学科教学应使学员掌握文言文的文字、词汇、语法构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规律,结合理论教学选读部分先秦两汉和后代模拟作品,理论教学与范文教学紧密结合,使学员获得古代汉语理性和感性基础知识,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古代文献资料,提高学员的小学语文教学能力,增强对源于古代的现代汉语的理解能力。.鉴于小教中文本科与中文系本科在教学目的要求(小教中文本科在该课程上的要求较低)以及课时设置时数(小教中文本科的课时相对

4、较少)等方面的差异性,教学的深度、知识点的广度和范文阅读的面不能与中文系本科同等看待,应着眼于理清古代汉语基本知识点,掌握古代汉语学习的基本方法。参读教材(上) “课程说明”P1-3 ,了解“ 知识讲授要点及重点”。二、 学习要求1.认真学习教材:选用易国杰、姜宝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 2006 重印)的古代汉语 。此教材为全国师范院校文科教材编委会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系列教材,具有较强的师范特色。.本教材分上下两册,上册为通论部分,分章讲述古汉语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和音韵、古代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下册包括文选和附录。文选部分包括“今注文选” 、 “有

5、标点文选”和“ 无标点文选” 、 “古注文选 ”和“诗词选 ”五类, “今注文选”和“诗词选 ”主要用于教学选读, “有标点文选”和“无标点文选 ”、 “古注文选”作为学生自读材料。2. 学会认读繁体字。此教材通论和附录部分为简体字版本,文选部分为繁体字。学习古代汉语应该能够阅读繁体字书籍,因此要把学习繁体字作为基本任务。3. 要求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古代汉语字、词、句及语法的一般常识和规律,认真对照注解阅读各部分例句,使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紧.密结合起来。4.认真做读书笔记(教材外的单独记录,含课堂记录和课外学习记录,倡导更多的课外学习记录) ,认真完成作业,读书笔记和作业情况将作为学期成绩的

6、重要依据。5.按要求读背古代文献作品。三、教学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绪 论区别古代汉语、文言文、古代白话三个基本概念,理解学习目的和方法。.掌握:古代汉语、文言文、古代白话三个基本概念1.古代汉语:文言文和古代白话文言文: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又为后代作家模拟、使用而发展起来的书面语言。古白话:六朝(三国吴、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都建都于建康今南京史称魏晋六朝,简称六朝)以后随着市民文学盛行而逐渐形成的以北方话为基础的古代白话文。古代汉语课程主要以文言文为研究对象学习方法:(1)注重语言阅读能力的培养。(2)理论知识学习与作品的阅读背诵相结合。以理论知识的学习形成理性知识;以作品的阅读背诵获得语感,

7、形成感性知识; .(3)加强自学。第一章 文 字本部分重点学习:汉字的产生和书写形体的发展流变;汉字的性质和特点;汉字的形体结构;古书的用字情况。要求学生重点掌握:1.汉字的产生和书写形体的发展流变;2.懂得汉字的表意兼表音功能(象形表意到符号表意兼表音) ;掌握“六书 ”说(四体二用) ;3.了解古书用字的基本规律,了解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产生原因,能够辨别常用古.今字、通假字,能够区分通假和假借;4.能够将文字学知识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第一节 汉字概说一、汉字的起源语言和劳动一道,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人类早期也如其他动物一样,没有语言。随着人类进化的过程,逐步出现了由简单到复杂的

8、有声语言(如鲁迅先生 且 介 亭 杂 文 门外 文 谈 所说:“ 假 如 那 时 大 家 抬 木 头 , 都 觉得 吃 力 了 , 却 想 不 到 发 表 , 其 中 有 一 个 叫 道杭 育 杭 育 , 那 么 , 这 就 是 创 作 ; 大 家 也 要 佩服 , 应 用 的 , 这 就 等 于 出 版 ; 倘 若 用 什 么 记号 留 存 了 下 来 , 这 就 是 文 学 ; 他 当 然 就 是 作.家 , 也 是 文 学 家 , 是 杭 育 杭 育 派 。 ”) 有声语言逐步由不成熟到成熟,原始社会早期,在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的背景下,社会关系非常简单,有声语言已经能够满足他们交际的需要

9、了。到原始社会后期,随着人类生活和交往的日益丰富和复杂化,生产力也逐渐提高,有声语言也不够用了,它仍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人们产生了对文字的需求,希望克服有声语言的时空局限,让信息固定下来,流传下去,或者把信息传到远方。人类进入奴隶制社会以后,社会对财富的占有出现了差距,阶级分化了,奴隶主阶级强烈需要使用文字来管理国家,于是文字快速发展起来,逐步趋于完善和成熟。经过人类漫长的摸索,从创制简单的记号开始,逐步 创制了既能帮助人们扩大交际范围,又.能将事件和思想流传下去的视觉符号系统文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世界上现存的历史最悠久、最具有活力的文字;也是世界上影响最大、使用人数最多的

10、表意文字。汉字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1.结绳说;2.契刻说; 3.八卦说; 4.图画说;5.仓颉造字说等。“结绳”和“契刻”是原始人用于帮助记事的重要方法。但“ 结绳 ”和“契刻”还不是文字,与汉字的产生也没有直接的关系。原始人类为了帮助记忆,曾采用各种实物辅助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结绳和契刻。周易系辞下说:“ 上古结绳而治。 ”许慎说文.解字叙说:“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至于具体的结绳办法,他们都没有谈及。郑玄在周易注中说:“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说的也十分简略。实际上,“结绳为治”不仅是远古华夏族人的做法,其他地区的民族也有相同的做法。南美秘鲁印卡人的结绳记

11、事方法记载得比较详细。他们用不同颜色的细绳在一根粗大的绳子上边打结,细绳所打的结的大小、数目及排列次序都表示一定的意义。比如:不带颜色的绳结是用做记数或记日,带颜色的绳结则表示复杂的信息,如黑色表示死亡、灾祸,红色表示战争,白色表示和平,黄色表示金子,绿色表示谷物等等。契刻也是原始记事的方法。在竹木、石头或兽骨等上边刻上记号或缺口,表示数目;或者当.事者双方各执其一,缺口对合以为凭信。释名释书契:“契,刻也。刻识其数也。” 礼记曲礼:“献栗者执右契。” 后世调兵的虎符,应当是契刻的遗风。但是,无论是结绳,还是契刻,都不是文字,而且都跟文字的产生没有直接关系。还有人认为文字起源于八卦。这种说法也

12、是没有根据的。周易系辞下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八卦是一套符号系统,唐兰认为,殷商人尚巫筮,八卦的起源,当在殷商之时。这些符号是巫人用做占卜吉凶的算筹的各种排列方式,用来象征世上的各种事物。用“ 一” 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gn)代表山,巽(xn) 代表风,兑代表泽。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乾:乾三连 坤:坤六断 震:震仰盂

13、 艮:艮覆碗 离:离中虚 坎:坎中满 兑:兑上缺 巽:巽下断 .有的学者认为卦形中的阳爻是数字“一” 变来,阴爻是数字“六” 变来。而商周时屡见的用三个或六个符号组成的符号都是周卦的卦形。殷商时期已经是汉字成体系的成熟时期,因此,八卦的产生是在文字产生之后,甚至是在文字相当发达的时候。八卦不是文字,与文字没有直接关系。至于“仓颉造字说” 也很牵强。文字不可能由.一个人一下子创造完成,而是经过了一个很长的时期由少到多逐步积累起来的(从仰韶半坡文化的记号(六千多年前)到大汶口陵阳河文化的早期文字直至殷商甲骨文成熟的文字系统,经历了两三千年)与文字起源有直接关系的应当是“刻划记号”和“原始图画 ”。

14、(一)刻划记号与汉字的起源刻划记号包含书契符号和陶符。书契是指刻在一些作为凭证的竹木片或甲骨等物体上的符号,现存的甲骨文最具有代表性。陶符是刻在陶器上的具有某种标志意义的符号。.陕 西 西 安 的 半 坡 村 陶 符 :.湖北省考古工作队在宜昌杨家湾发现的陶符:.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考古发掘出不少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面有一些刻划的符号。这些陶器上的符号,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在仰韶文化时期的西安半坡遗址等发现的,一类是在大汶口文化时期陵阳河遗址等发现的,还有在湖北杨家湾发现的陶符。仰韶半坡文化距今大约六千年左右。对这些刻画符号,郭沫若认为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

15、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但是,裘锡圭认为只是一些记号,用来记数及制陶者的标记。这些记号跟象形为基础的古汉字不是一个系统,但他们对古汉字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古汉字的数字就是从那里吸收来的。大汶口文化略晚于仰韶半坡文化,距今大约有五千年左右。唐兰认为,其主要刻画符号,文字整齐规则,已经规格化。更重要的是已经有简体字,说明他们是已经进步的文字。于省.吾认为,当时是原始文字由发生而日趋发展的时期。裘锡圭起初认为,大汶口文化的象形符号跟古汉字是一脉相承的,它们已经不是非文字的图画,而是原始文字了,因为图形已经跟语言里的词牢固地联系在一起了。后来裘先生改变了看法,认为把这些符号看作原始文字根据

16、不足。可以看作是原始文字的先驱。对原始社会晚期出现的这些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学术界存在着不同意见,应该是正常现象,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曾从古文字学的角度进行过探讨。郭沫若在 1972 年提出:距今 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陶器上的刻划符号是类似文字的刻符,应该就是汉字的原始阶段。于省吾于 1973 年认为半坡陶器上的刻划符号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他还.考释大汶口文化陶尊刻符“旦” 字,并认为当时已经有了由更早的简单独体字演化成的复体字。他们的这些研究,主要是探讨汉字的起源问题。而唐兰对大汶口文化陶器上刻划符号的考释与传统史学中传说时代的人物联系了起来,作为中国进入

17、文明时代的主要论据之一,则将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赫然地提了出来。 唐兰的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并针对其观点展开了一场有关大汶口文化社会性质的学术讨论。在讨论中,唐兰坚持其观点,主张大汶口文化时期已经有了文字,进入了初期奴隶制社会,中国的文明史应从黄帝开始,已有6000 年左右。这场学术讨论持续至 1979 年。通过这次讨论,加深了对约距今 55004500.年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尤其是距今48004500 年大汶口文化晚期的文化特征、社会性质的认识,以及大汶口文化晚期陶器刻划符号所体现的远古文明火花的认识。而这次学术讨论所产生的深远意义,则是在考古学界、史学界播下了开展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种

18、子,催发了研究者对中国文明起源时间与地域的深思。 通过以上论断,距今 6000 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陶器上的刻划符号是类似文字的刻符,应该就是汉字的原始阶段。而大汶口文化阶段,陶尊上的文化已经略微系统化,文字也开始逐渐复杂化通过讨论,会逐渐取得较为一致的看法。我们觉得,如果仰韶期半坡陶器上的刻划符号还.只是具有文字性质的记号,那么,大汶口期的陶器刻划符号,应该承认它是文字了。一是它具有与甲骨金文一样的象形意味;二是它已经出现合体会意字;三是不同的地方有共同的形体,这说明这个字形在不同的地域已经固定化。综上所言,大汶口文化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应该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汉字了。(二)原始绘画与汉字

19、的起源与文字起源有直接关系的应当是图画。沈兼士说:“ 余以为文字之起源,实由记事之绘画。”唐兰说: “文字本于图画。 ”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已经懂得简单的图画,这种图画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向艺术的方向发展,成为绘画;一是向文字的方向发展,就是所谓文字画。原始人类狩猎之后,可能采用图画的方式把狩.猎物的形象保留下来,也可能在向他人讲述狩猎情况的时候,用图画的方式帮助表述。这种图画,前者帮助记忆,后者帮助交际,具有辅助记事和交际的作用。文字画是通过画面表达画者的思想意图的,比如云南沧源发现的一幅崖画。据云南省历史研究所调查组的报告推测,这是表现一次战争凯旋的场面。各条道路上行走的人群,或持兵

20、器,或赶家畜,是出征归来的战士,各种家畜是战争中的虏获物。对于文字画所传达的信息,有不同经历的人,对画面的意义可能有不同的理解。这种文字画还是画,而不是文字。因为它没有跟语言发生直接的对应关系,它没有固定的读音,看画的人可以用各自所操的语言去解读。.文字画进一步发展,形成图画文字。这是一次人类文明史上的飞跃。图画文字是文字的雏形,或者称作原始文字。它与有声语言有直接联系,它记录了语言中词的声音和意义。比如纳西族东巴文经书古事记中有一段图画文字。这段文字虽然还保存着文字画的表达方式,但是它的图形已经固定化,已经与语言中的词.发生联系,有了相应的读音和意义,尤其是它已经知道利用谐声假借的办法代表语言中的词。这说明它已经脱离图画,是一种原始的图画文字了。.东 巴 文 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往来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