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经济学,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何承金,21世纪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材新系,劳动经济学 (修订第二版)作者:何承金等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本课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法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贯穿其中,始终围绕劳动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劳动经济与劳动管理两个层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在宏观与微观领域内劳动经济与劳动管理的出现新动向、新趋势,课程安排,第1章 导论,本章要求,了解劳动经济学的发展沿革 明确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从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角度把握劳动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及其发展趋势 为系统学习全书奠定基础,1.1 劳动经济学的产
2、生,劳动经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说它古老,是因为古代和中世纪的思想家们,在研究哲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农学等时,已经触及到了劳动经济问题并作了很多精辟地论述;说它年轻,如果以世界上第一本真正以劳动经济学命名的教科书正式出版作为现代劳动经济学的标志,今年也不过才80年。,1.1.1 劳动经济学的起源 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在经济学发展的基础上分化出来的独立学科,其形成和发展与经济学密不可分。自古以来,劳动就是人们关注之最。但是,在市场经济确立之前,古代和中世纪的思想家们对劳动问题的论述与哲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农学等混杂在一起,内容十分分散。,1)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劳动经济思想
3、荷马史诗记载了原始社会末期的社会劳动,描述了劳动分工,歌颂了人的劳动能力 思想家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理想国都研究和表述了社会分工思想 古罗马时期的农学家们十分关注劳动经济管理的问题,2)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西欧封建社会的早期,既十分重视对于主要生产者的自由法兰克人的人身自由及个人财产的保护,规定劳动所得归农户个人所有,又把如何有效地剥削农奴作为核心,要求庄园管事充分利用土地和劳动力,督促农奴“勤于耕种”、不要“虚度工作日”,更具有劳动经济管理的倾向。 西欧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以行会制度为代表,劳动经济思想主要是男女平等、集体福利、对某些专业匠师人数以及取得匠师身份所需的公民资格、财产状况
4、、投资水平作出种种规定。,3)重商主义的劳动经济思想 贵金属是一国财富的主要形式,而财富源于天然的禀赋和劳动创造两方面 立法保护本国的熟练技工,培训本国技工和吸引外国技工都可以增加国家的财富 以高报酬刺激劳动的发展,增加国家的财富 低利率可促使技工勤劳以及熟练度的提高,物价上涨对固定收入者的危害最大,1.1.2 劳动经济学的形成 “古典学派” 亚当斯密系统地奠定了劳动经济的基本理论框架。 大卫李嘉图著名的工资理论,成为劳动经济学关于工资运动的规律以及劳动供给决定工资观点的直接基础。 让萨伊的市场法则论对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微观经济学及其后劳动经济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直接的基础。 斯图亚特穆
5、勒定型的工资基金学说促进了劳动经济学的成熟。,“制度学派” 埃利里查德美国劳工运动(1886),考察了工会运动的发展,分析了工会在劳动力市场、劳动条件的决定方面的地位与作用等问题,开创了系统地对劳动力市场现象进行制度与组织分析的先河。 布卢姆劳动经济学(1925)是第一本正式命名的教科书,系统地涉及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工资、劳资关系、劳工运动等内容。 制度学派主要侧重于对劳工运动的历史研究以及对当时劳工问题的调查研究。市场的力量“被软化、限制,甚至被社会及其他非经济因素所替代”,标志着该学派以制度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来解释市场运行的结果。,“凯恩斯学派” 凯恩斯对就业问题在一国经济发展中作用的高
6、度重视。凯恩斯用“有效需求不足”对资本主义国家所面临的经济萧条进行了解释,并进一步提出通过国家的干预的方式,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的理论开启了国家干预经济,推动充分就业目标实现的大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社会劳动和劳动管理活动作了全面研究,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劳动经济思想和理论。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关于价值、劳动二重性、生产价格理论;关于剩余价值的研究,关于利润、地租、工资理论和劳动与劳动力的科学区分;关于资本积累理论的研究,关于有机构成的理论、劳动力商品的存在而产生的劳动力市场社会关系问题的研究等等,实现了对古典学派经济学的一场深刻的革命。,中国劳动经
7、济科学的建立 20世纪20年代,出版了相关著作,如日本北泽新次朗的劳动经济论(译本),陈达的中国劳工问题,朱通九的劳动经济等。劳动经济学被认为是研究劳动者的经济行为的科学。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建立起劳动经济学科。1958年,在高等院校中设置了劳动经济专业,1982年正式出版了我国自己的第一部劳动经济学教科书(任扶善教授主编)。 1997年,我国调整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撤消劳动经济专业,设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劳动经济学成为该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 改革开放后,劳动经济学研究分为三个时期。根据时代特点,每个时期都有特定的关注重点。,1.2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2.1 劳动经济学的定义 劳动
8、力资源是一种稀缺的社会生产性资源 如何以最少的劳动费用投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是劳动经济学关注的焦点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的经济效率的科学,劳动经济学是以劳动力价格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心,研究劳动力资源如何通过劳动力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社会与个体利益的最佳结合,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关系和劳动力资源与其他生产资源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并对劳动力市场组织、运作及其结果,当前和未来的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的决策,以及与劳动力资源就业和收入分配有关的公共管理政策与制度进行研究,1.2.2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研究劳动力市场运行和结果? 2)研究劳动力资源投入与产出机理? 3)研究劳动关系
9、及其运行规律 ? 4)研究与劳动相关的问题 ? 以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劳动力的经济活动和劳动者自身福利的增加、生活质量提高为中心,研究各种劳动经济现象及其运动规律,涵盖劳动力市场及其变化、劳动力的投入与产出效率、劳动经济管理及其运作机制、劳动和谐关系的维护、社会劳动问题的处理等领域。,1.2.3 劳动经济学的地位 管理科学的基础 与其他经济科学的关系 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劳动经济学为这些学科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而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又促进了劳动经济学更深入发展。,1.2.4 劳动经济学研究体系 劳动经济学以研究劳动力为中心的资源利用效率和效果,涉及到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劳动力配置与再
10、配置、劳动力的成本与追加投资,以及劳动管理等诸多问题。劳动力市场成为劳动经济学科学体系的中心,劳动力 市场,市场主体,市场信息,市场规则,市场基 本要素,1.2.5 学习劳动经济学的意义 劳动经济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安定 劳动经济问题是影响企业效益的关键,1.3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3.1 劳动经济学的前提假设 1)经济学一般的假设前提 “经济人” 、“资源有限”、“产权明晰” 2)管理学一般的假设前提 人性多元化,1.3.2 研究劳动经济学应遵循的总原则: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3.3 研究劳动经济学的一般方法 1)实证研究方法 2)规范的研究方法 3)研究劳动经济学的具体方
11、法,1.4 劳动经济学的新发展,1.4.1 劳动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 1)新古典学派的劳动经济理论 三个发展阶段 2)制度学派的劳动经济理论 三个发展阶段,1.4.2 劳动经济学的若干前沿问题 1)关于家庭产出与时间配置的研究 2)劳动力市场寻访理论 3)关于工会的研究 4)利润分享理论 5)5)劳动经济效率与效果的衡量指标研究研究,关于劳动经济效率与效果的衡量指标,新的时代,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衡量劳动经济效率与效果 (1)衡量劳动经济效果的核心指标劳动生产率 。 三种表达方式 : 实物量表示法 时间表示法 价值量表示法,(2)衡量劳动经济管理效率和效果的指标 劳动生产率 宏观上:劳动力
12、幸福指数、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充分就业和劳动力的社会公平 微观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度”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由以下十大指标系列构成(这些系列指标的进一步分解和解释本书从略):,企业社会贡献(SA8000)指标系,企业的社会道德与责任 承担社会义务 维护商业信誉 资源利用可持续性 保护环境贡献等,经营者基本素质指标系,战略管理能力 知识结构 经营管理能力 决策水平 法制意识 廉洁自律 敬业精神 团结协作等,企业净利润增长率指标系,对技术及资产的有效使用率 企业资产使用管理质量 财务合理性 长期投资价值,发展创新能力指标系,企业技术和产品发明(研制、创新)领先率 制度创新 管理创新 服务创
13、新等,高质量产品市场占有率(服务满意度)指标系,品牌形象 产品更新速度 企业主导产品的技术含量 性能质量 竞争优势等 或者客户对商品及服务的满意程度,技术装备更新水平(服务硬环境),企业的技术装备情况、设备利用率等 或者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环境、设施等硬件水平,基础管理水平指标系,企业管理模式 制度建设 组织(部门)管理协调性 激励约束机制 劳动卫生安全事故发生频率等,员工工作生活质量提高度指标系,个人可支配收入水平及增长率 企业教育培训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比例及增长率 员工年平均培训费用与年平均受训学时数 员工患病率(尤其是职业病率)及病死率 员工职业规划实现率等,员工忠诚度指标系,员工缺勤率
14、离职率(流失率) 爱岗敬业与团队精神等,员工满意度指标系,领导与员工沟通频率 民主管理参与率 集体合同履约率 劳资纠纷频率,1.4.3 我国目前较为突出的劳动经济问题 1)劳动就业问题 2)工资分配和社会保障问题 3)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问题 4)建立人力资本的投资体制与制度问题,案例分析:“洋打工”抢走了谁的奶酪?,请问:“洋打工”抢走了谁的奶酪? 回答要点,本章小结,(一)本章重点 1)劳动经济学的定义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劳动经济学的科学体系 4)管理学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劳动经济学? 5)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劳动经济学研究和处理劳动经济问题 6)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劳动经济问题,(二
15、)本章关键概念 劳动经济学、体系、劳动经济管理、劳动力市场 (三)思考题 1)当前我国有哪些劳动经济问题应该特别引起注意? 2)“企业的经济效益,看劳动生产率指标就行了”,您觉得对吗?为什么?,第2章 劳动力供给,本章要求,掌握劳动力和劳动资源的概念 了解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了解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各因素对劳动力供给影响及其作用机制,2.1 劳动力供给概述,2.1.1 关于“劳动力” 劳动力或劳动能力,是指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注意五点: 第一,人所特有的一种在人的意识支配和控制下的、具有再生性的生物力 第二,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
16、第三,存在于活的人体之中的能力 第四,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第五,劳动力与劳动互不相同,现代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劳动力具有更具体的含义:它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强调: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范畴,注意:,劳动力具有时间、空间范围 劳动力同时具有量和质的规定性 劳动力质量有提高的趋势,2.1.2 劳动力界定要素 劳动年龄 劳动能力,2.1.3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所谓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2.1.4 劳动力供给的假设 劳动者作
17、为理性的经济人 劳动力供给市场结构既是竞争的,又是非竞争的 劳动力都是同质的,2.1.5 劳动力供给的类型 1)无限弹性的劳动力供给,O,L,W0,W,S,2)劳动力供给的正弹性,O,L,S,W,3)劳动力供给无弹性,O,L,S,L0,W,4)劳动力供给的逆变弹性,O,L0,L,W0,W,A,S,2.2 个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个人所有制 个人劳动力供给:劳动者可支配时间下的效用最大化决策,2.2.1 劳动力供给的时间约束和效用分析 1)劳动力供给的时间约束 2)效用及其特点,劳动时间分配的无差异曲线,O,H,ha,ha,hb,yb,b,v0,v1,ya,a,a,3)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 劳动
18、者个体预算约束线,O,Y,H,闲暇,劳动,2.2.2 劳动力供给决策的影响因素: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理论认为,如果工资率和偏好不变而收入增加,愿意工作的时间就会减少,相反,愿意工作的时间就会增加。经济学上把这种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收入变化而导致的闲暇时间需求的变化称之为收入效应。收入效应为负。,替代效应 收入不变,工资率提高,闲暇时间的成本也就因此而提高,闲暇需求减少而工作时间增加,这就是所谓的替代效应,即在工资率变化的情况下,工作时间和闲暇时间相互替代。替代效应为正。,3)个人劳动供给曲线,O,L,W,W*,4)收入、替代效应的年龄因素 劳动者个人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总量,是一生中每
19、个阶段劳动供给的总和。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个体需求的重点不同,从而导致收入及替代效应与年龄阶段有密切的关系。 研究这个问题的政策意义在于: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劳动力供给的特征、劳动者个人收入状况、劳动者个人对劳动和闲暇效用的判断等方面,制定不同的法律法规和规定,保障社会所需劳动力的有效供给,从而稳定社会劳动经济效率。,2.2.3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市场劳动供给曲线是个人劳动供给曲线之和。或者说,市场劳动供给曲线是市场工资率和提供给市场的劳动供给时间之间的一种总的关系。,2.3 家庭劳动力供给,2.3.1 家庭生产理论 家庭生产理论产生的背景:个体劳动力供给理论之不足 家庭生产理论的基
20、本内容,2.3.2 就业与非就业的选择 由于社会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及其它制度因素的影响,当市场上有受雇机会的时候,谁去就业、谁去承担家务,其优先顺序如何决定?这取决于就业后预期能得到的工资率和家务劳动的效率。 一般情况下,女性劳动力供给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而男性劳动力则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2.3.3 不同条件下的家庭劳动供给 1)收入效应:家庭就业人员收入增加,给家庭非就业成员参与劳动供给带来负面影响 2)家务劳动对劳动力参与具有负面影响 3)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制度劳动时间缩短,在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原则的驱使下,将刺激劳动力参与率提高。相反,制度劳动时间延长,从而对劳动供给产生负面影
21、响 4)其它条件不变,由于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预期回报较高,因此教育、培训等对劳动供给有负作用 各级政府应根据不同时期劳动力供给的特征,采取既有利于社会充分就业目标,又保持社会的劳动效率的政策,2.3.4 劳动参与的周期变动 1)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劳动者参与劳动的时间比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周期性变动 2)经济景气变动与劳动力参与 理论上,经济繁荣,工资率上升,家庭收入增加,造成家庭劳动参与下降;经济衰退,则劳动参与增加。当然,这些正、负面影响的真正体现,还必须同时受到来自市场的某些约束 3)政策含义,2.4 社会劳动力供给,2.4.1 社会劳动力供给的客观基础:人力资源状况 人口规模
22、与劳动力供给 人口自然结构与劳动力供给 个体身体条件与劳动力供给,2.4.2 社会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 (1)宏观经济状况:经济形势与产业结构 (2)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 (3)劳动适龄人口规模 (4)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和受不同教育程度的工资率差距 (5)人们的商品意识程度和社会分工程度 (6)劳动、工资与社会保障制度 (7)其他因素,2.4.3 社会劳动力供给的度量: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参与率=,就业人数+失业人数,潜在劳动力资源数,100%,案例分析:当个“全职太太”挺好的,请问:导致“全职太太”的因素有哪些? 回答要点,本章小结,(一)本章重点 1)劳动力的定义 2)劳动力与劳动力资源的联系
23、和区别 3)劳动力供给 4)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5)讨论劳动力供给的政策含义,(二)本章关键概念 劳动力、劳动力供给、劳动参与率、劳动参与率的生命周期、收入效益、替代效益 (三)思考题 针对当前我国劳动力供给的现状,您认为可以采取哪些对策?,第3章 劳动力需求,本章要求,掌握劳动力需求的涵义 了解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认识长、短期内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分析劳动力需求调整的原因 明确劳动力调整的方向,3.1 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概念,3.1.1 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劳动力需求是社会再生产吸收和容纳劳动力的能力和容量 劳动力需求的主体,1)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 2)劳动力需求与物质产品需求有本质
24、区别 3)劳动力的市场需求量大小与价格水平密切相关 4)劳动力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5)劳动需求的直接基础源于就业岗位的形成和扩大,3.1.2 劳动力需求的分析假设 (1)技术资本和劳动力资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替代 (2)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追求目标 (3)市场竞争性的,3.1.3 劳动力需求弹性 1)弹性与弹性系数弹性系数=宏观上,社会劳动力需求弹性与国民经济增长率有巨大关系。 微观上,所谓劳动力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数量的相对变动与工资相对变动之比。它显示劳动力需求数量对工资反应的灵敏程度。,因变量变动比例,自变量变动比例,2)劳动力需求曲线 表示企业愿意接受的工资率与其使用的相应劳动量
25、之间关系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需求量与工资率之间呈反向关系,W,O,L,D,3)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1)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用劳动力需求变动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表示 具体有五种情况 (2)影响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的因素 最终产品的价格 劳动力的替代程度 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 总成本中劳动力的比重,3)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特定商品需求量因其它商品价格变动而变动的程度。与其他商品市场一样,在劳动力市场上,一种劳动力与其它劳动力或与其它生产要素之间亦存在某种替代关系。由于劳动力具有质的差别特性,甚至
26、较大差别,因此企业生产中同时使用多种类别的劳动力;其中任何一种劳动力的需求都会受其它类别劳动力的价格影响,3.1.4 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1)微观因素 (1)生产规模 (2)技术和管理水平 (3)利润量 (4)法定劳动时间长短 2)宏观因素 (1)社会生产规模 (2)国家的经济体制 (3)产业与技术结构 (4)科学技术进步,3.2 企业劳动力需求及市场均衡,3.2.1 企业劳动力需求研究的初始条件 1)基本假设条件 2)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3.2.2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 1)产品决策与雇佣决策 2)短期中企业利润最大化要求的劳动力需求 3)完全竞争下的企业和市场劳动力需求曲线,O,L,w1,
27、w0,w,L0,L1,L2,I,A,dm,VMP=VMP=d=W,w,MPP0,MPP1,3.2.3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从长期来看,企业的资本量和劳动生产要素都是可以变动的。企业将在生产方法和劳动力配置方面进行多方面决策。 1)生产方法的选择 (1)等产量线:企业某一产量水平,在一定技术条件下,是资本和劳动力的函数。,0,L,La,Lb,a,b,Q1,Q2,K,Ka,Kb,(2)等成本线:在总支出和投入既定的条件下,企业所能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最大组合。,0,L,K,a,b,(3)最佳生产方法的选择 最佳生产方法,就是定量产出成本最小的方法,或者说,定量成本产出最大的方法。判断生产方法
28、是否最优,其标准并不是技术是否先进,而是投入产出的关系。 等产量线反映了各种产出水平劳动和资本投入的各种组合,等成本线规定了企业可能达到某一产出水平的成本约束。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的结合,才能分析劳动力需求。 有两种情况: 定量产出成本最低化 定量成本产出最大化,2)固定技术系数条件下劳动需求的决定 企业生产一定量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要素的投入组合比例,称为技术系数。要素投入组合比例可以改变的,称为可变技术系数;要素投入组合比例不能改变,称为固定技术系数。 固定技术系数条件下的等产量曲线是凸向原点的折线。,a,b,c,Q1,Q2,Q3,O,L,La,Lc,Lb,Ka,Kc,Kb,K,固定技术系数下的
29、等产量线,3)要素价格可变情况下的劳动力需求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资价格的高低成为决定劳动需求的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D1,D2,0,L,K,P,E,B2,B1,A1,3.2.4 劳动力市场均衡 劳动力市场均衡,表现为在特定的某一时点上,按照一定的工资率,企业实际雇佣的劳动量(数量和质量)与社会劳动力的供给量相等。 1)劳动力市场的静态均衡 2)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 静态均衡往往是点上的供给与需求均衡态势,而现实的状况是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时滞现象,且需求产生是随机的,变化速度快,而现实的劳动力供给变化却需要一段时间。 推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作用过程是政策的着力点。,案例分析:“民工荒”
30、是因为劳动力不足吗?,请问:产生“民工荒”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要点,本章小结,(一)本章重点 1)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2)为什么说劳动力需求是“派生”的需求? 3)劳动力需求弹性 4)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5)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二)本章关键概念 劳动需求、劳动力需求弹性、内部劳动力市场 (三)思考题 怎样全面理解劳动力需求概念?,第4章 劳动力市场,本章要求,学习劳动力市场的概念 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和类型 掌握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的有关理论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机制 政府行为与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关系,4.1 劳动力市场基本理论,4.1.1 劳动力市场及其构成 1)什么是劳动力市场? (1)劳动力市
31、场定义:广义与狭义 (2)劳动力市场形态:有形与无形 (3)劳动力市场要素:主体与客体 (4)劳动力市场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2)劳动力市场的构成 (1)劳动力 (2)用人单位 (3)工资 (4)劳动力市场组织者,4.1.2 劳动力市场的特征 1)劳动者只能被雇佣或租借,劳动者人身不能被买卖 2)劳动者对劳动力拥有不可动摇的所有权 3)劳动力市场的交易活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4)劳动者在市场上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5)劳动力市场歧视,4.1.3 劳动力市场的类型 1)按照劳动力市场范围划分 区域市场 、产业市场 、职业(工种)市场 、内部市场2)按照职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划分 公务员市
32、场 、职业经理市场 、专业技术人员市场、普通劳动力市场 3)按照市场的竞争自由度划分 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4.1.4 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 最重要的是劳动力供求对比状态,以及由此决定的劳动资源配置及其价格。劳动力价格杠杆和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 2)非经济因素 (1)工会、政府及大型企业等各类组织要素 (2)家庭背景、所属阶层、文化、歧视和习俗等社会要素,4.1.5 劳动力市场的功能 1)现劳动力资源的寻优配置 2)刺激人力资本投资 3)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4.1.6 内部劳动力市场 1)什么是内部劳动力市场?
33、2)为什么会产生内部劳动力市场? 3)内部劳动力市场特点 只限定在企业内部 基础是企业和雇员持续的劳动关系 提升内部资源使用的效率,4.2 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4.2.1 劳动职业 1)职业与职业活动 职业是相对稳定的,有报酬的,要求一定专业技术的具体劳动位置与活动。 职业与社会分工 职业与行业 职业分类 职业分类将伴随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深化、更新。目前我国职业划分为8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即职业。,2)职业寻求 求职是劳动者寻求职业的活动,是就业的具体途径。对劳动者的求职活动进行指导,不仅可以帮助求职者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岗位,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而且
34、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 (1)求职活动 (2)职业意向 (3)职业能力 (4)职业岗位,3)职业决策 (1)什么是职业决策? 在职业能力一定、职业岗位一定、职业意向一定的情况下,确定自己合适的职业位置的过程 (2)职业决策的方法 理性的方法:把职业选择看成一种经济行为,通过成本收益的计算,决定如何确定职业收益率、职业成功率、以及职业投资等等,4.2.2 劳动交易 劳动交易是发生在劳动者个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即有偿转让劳动力使用权的交易关系。这种交易的过程是平等互利的。,1)劳动权 (1)什么是劳动权? 基本含义是:为劳动者提供劳动条件,使其能够享有进行劳动的权利,以及为劳动者提供劳动
35、报酬,使其具有能够生存与发展的权利 (2)劳动权的实现 劳动者以一定方式与生产资料相结合 (3)劳动权的维护 主要内容是国家保护劳动者的就业机会,2)劳动力商品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4)劳动力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3)劳动交易 劳动交易就是劳动力商品的买卖 (1)劳动交易的特点 雇主必须通过影响劳动者的意愿才能行使对于劳动力的使用权,这就使劳动交易贯穿在劳动力购买和使用的全过程。这种购买过程和使用过程的统一,是劳动交易所特有的属性 (2)劳动交易的内容 市场交易及其内涵 管理交易及其内涵 雇主只有通过与劳动者之间的管理交易,才能
36、行使对于劳动力的使用权,4.2.3 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 1)劳动力资源市场配置的机制 (1)供求机制 (2)竞争机制 (3)价格机制 2)劳动力资源市场配置的原则 (1)公平竞争原则 (2)劳动者权益保护原则 (3)保护儿童原则 (4)残疾人就业原则 (5)最低工资原则 (6)反垄断原则 (7)非歧视原则,4.3 政府行为与劳动力市场,4.3.1 政府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 1)硬环境建设 2)软环境建设 3)直接需求者,4.3.2 最低工资保障,p0,p1,0,Q,Q1,Q0,P,最低工资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4.3.3 制度建设与劳动力市场发展 劳动力市场运行制度建设考虑因素: (1)通过
37、合理的报酬制度,刺激人们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 (2)劳动力必须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自由流动 (3)满足劳动力基本安全需要 此外,完整的信息,完全由市场决定价格也是必须的。,4.3.4 劳动力市场歧视管制 歧视是劳动力市场的一个普遍现象。消除劳动力市场歧视是政府劳动力市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消除的本质方法只有通过强化立法和执法来实现。同时,全面加强全社会的文化建设,推进公平就业机会的实现。消除劳动力市场歧视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案例分析:女大学生建网站 不忙就业忙征婚,请问:你如何看待该现象? 回答要点,本章小结,(一)本章重点 1)什么是劳动力市场? 2)劳动力市场的特征 3)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因素
38、 4)劳动力市场的功能 5)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 6)政府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二)本章关键概念 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均衡、职业、劳动交易、劳动权、劳动力配置机制 (三)思考题 1)我国劳动力市场有什么“中国特色”? 2)怎样认识和评价我国转轨时期的劳动力市场?,第5章 劳动力流动,本章要求,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各行业、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多种形式流动,反映了技术进步、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工作带来的改变 学习和掌握劳动力流动理论 认识今天劳动力流动的趋势、特点,5.1 劳动力流动理论,5.1.1 什么是劳动力流动? 劳动力流动,是指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为了与生产资料结合的需要
39、,在生产过程之外,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范围和不同的工作岗位之间的迁移和流动。它是劳动力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的基本现象。 本质上,劳动力流动是劳动力的自主寻优选择行为。劳动力流动会发生相应的直接或间接流动成本、付出心理代价。但流动者预期可以在长期内获得更高的收益。因此,劳动力流动是一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5.1.2 劳动力流动的条件 1)劳动力个人所有权的实现 劳动力变成商品 劳动力所有者和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相遇,彼此在法律上平等 劳动力所有者在让渡劳动力时不放弃自己对它的所有权 2)不同地区和工作之间存在着经济福利方面的差别 3)社会对劳动者就业的保障制度 4)社会分工造成的劳动技巧和工作能力的专门
40、化,5.1.3 劳动力流动的形式 1)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动 2)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从第三产业中含金量低的行业向含金量高的行业流动 3)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流动 4)农村的劳动力向城市流动,5.1.4 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劳动力合理流动有三层含义: 一是流量合理 二要流速合理 三要流向合理,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意义 1)实现活劳动的按比例分配 2)能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 3)避免劳动力的积压浪费 4)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地位,5.1.5 劳动力流动模型 1)刘易斯的二元结构模型 什么是“二元经济结构”?指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方面是以现代方法进行生产的、以现代化城市为代表的现代工业部
41、门,另一方面是以土著方法进行生产的、以落后的农村为代表的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状况。,传统农业部门劳动的边际生产率较低,工资率较低;现代工业部门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高,工资率较高。现代工业部门只要保持一种高于农村工资率的收入水平,就可以从传统农业部门获得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因而现代工业部门的劳动力供给是“无限的”。,0,L,L1,L2,L3,A,W,MPL,刘易斯的劳动力剩余模型,充分说明工业部门是吸引劳动力的源泉,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可以带来农业收入的提高和农业的进步。二元经济结构的分析符合发展中国家的特点 刘易斯模型的缺点是:认为农村有剩余劳动力,城市不存在失业;认为城市部门在吸收完农村的剩余劳动之前,
42、工资率是不变的等等,在很大程度上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客观实际,2)拉尼斯费景汉模型 他们认为,应该充分注意农业的进步。当农村的劳动边际生产率提高时,现代工业部门所需的农村劳动力的供给就不会具有完全的弹性,而是具有有限的弹性,因为随着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部门的工资率也在上升,农业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在增加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三个阶段:,拉尼斯费景汉模型示意图。 图中,WW、QQ代表农业劳动工资率。,QR,W,W,X,C,K,B,A,D,P,O,Q,Q,R,第一阶段(AP)为劳动力的生产率为零,他们“劳动”的“产品”为“XC”,即不生产任何产品,但他们得到的却是根据社会道德标准确定的“制度化工资
43、”WW。他们是农村绝对的剩余劳动力,把他们转移出农村不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任何损失。 这正是“刘易斯模型”研究的结论。,绝对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毕之后,进入第二阶段,这阶段的劳动力(DP)生产一部分农产品(CR),但是其产品不足以自己消费(因为他们的工资率仍然高于他们的贡献)。他们是农村中相对剩余的劳动力。他们向城市转移的先决条件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否则,他们转移出去之后,不仅不能向城市做任何贡献,甚至连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只有当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到留在农村的劳动力,足以保证农村和城市对于农产品的需要之后,这部分相对剩余的劳动力才能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第二阶段的劳动力完全转移出去后,进入了农村劳
44、动力转移的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农村的劳动力,实际上已经同城市现代工业劳动力一样,农业已经现代化,农业工人的工资已经完全同城市一样具有竞争性。这时,城市现代工业究竟能不能吸引农村劳动力,完全依靠现代工业竞争能力了。,3)托达罗的劳动力流动模型 劳动力转移决策不是取决于城乡实际收入差距,而是取决于城市就业率或失业率。当城市失业率很高时,即使城乡收入差距很大,农民也不会简单地做出迁移到城市的决定。 教育与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动机或倾向呈正相关关系。 超过基础教育范围,过分扩张中、高级学校,会加剧国内迁移,进而促使城市失业率上升。,一国经济由“农业部门”、“城市中的传统部门”、和“工业部门”(城市中的现
45、代部门)所构成。现实生活中,农村劳动力很少直接进入现代部门,他们大量进入的主要是城市传统部门。这些部门是使用劳动密集方式和简单技术小规模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它们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小私有制; 第二,资本有限; 第三,就业者文化技术水平有限; 第四,劳动生产率低; 第五,福利极差。 政策建议:发展中国家应注重小规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5.2 劳动力流动的类型及决定因素,5.2.1 劳动力流动的类型 1)企业内部的流动 2)行业之间的流动 3)地区之间的流动 4)在业与失业之间的流动 5)劳动力队伍本身的流动 6)国家之间的流动,5.2.2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 1)年龄因素 2)教育程度 3
46、)迁移距离 4)职业与技术等级,5.3 劳动力的区域流动,5.3.1 国际间劳动力流动 劳动力要素的输入和输出,是一种以寻求比较利益为目的的要素禀赋在国际间的转移或让渡,具有重要经济意义。 劳动力国际流动的本质:人力资本流动。 政策导向:输入高级专业人才和紧缺行业的熟练劳动力,输出一般性劳动力和非紧缺行业的熟练劳动力和紧缺行业的非熟练劳动力。,国际间劳动力流动的影响,(1)对劳动力输入国的影响 如果输入的移民若教育程度高,输入国不费投资,便增加了人力资本储备。 输入教育程度低的体力劳动者,在输入国的体力劳动市场上,有可能原有的供需均衡。 长远地说,体力劳动者移民对输入国的消费者是有益的。 这种
47、移民也使体力劳动的雇主受益。,(2)对劳动力输出国的影响 不利影响: 人力资本存量下降,陷入智力外流怪圈 有利影响: 第一,从国外流回的高收入外汇,增加输出国的国民收入和外汇储备; 第二,移民回归是将带来他们在国外积累的财富、技术和经验,以抵消出国时带走的人力资本,甚至可为本国增值人力资本; 第三,会传递消费示范,从其亲属开始改变本国居民的消费方式,是消费需求更有弹性。,5.3.2 国内劳动力的地区流动 劳动力地区流动:中国社会转型期一个重要而显著的特征 1)地区间劳动力流动的表现形式 2)投资对我国劳动力地区间流动的牵引 3)人力资本的地区转移 4)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案例分析:请为民工子
48、弟安放一张书桌,请问:民工子女上学成问题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回答要点,本章小结,(一)本章重点 1)什么是劳动力流动? 2)劳动力流动的条件 3)劳动力流动的形式 4)劳动力流动的三个理论模型 5)国内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二)本章关键概念 劳动力流动、区域流动、刘易斯模型、移民与迁移 (三)思考题 1)刘易斯模型、拉尼斯费景汉模型、托达罗模型各什么特点? 2)三个模型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在今天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这些模型有什么政策意义?,第6章 人力资本投资,本章要求,前面各章的分析都是建立在一个假设的条件下,即劳动力是同质的。这个假设有利于分析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但是缺
49、乏真实性。实际上劳动力是异质而非匀质的,劳动者在健康状况、知识背景、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来自人力资本投资差异 学习和掌握人力资本理论 认识人力资本投资对于提高社会和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探索人力资本理论的政策含义,6.1 人力资本理论概述,人力资本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领域中重要的理论研究成果。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人力资本理论对经济增长有十分重要贡献。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资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素。发展教育和培训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6.1.1 人力资本理论发展沿革 丘濬(14201495):触及“人力资本”思想的第一人 “三个杰出人物”:亚当斯密、H.冯杜能和欧文费雪,论证了人力资本的思想 威廉配第:1676年提出人力资本的思想 马克思:比较全面地论及了人力资本问题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 贝克尔、明塞尔: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