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古代经济史.ppt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5375362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PPT 页数:248 大小:1.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经济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8页
中国古代经济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8页
中国古代经济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8页
中国古代经济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8页
中国古代经济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国经济史学,复旦大学经济系 孙大权 2011.9 密码:20102010,2,教材、参考文献,3,考核,期中考核:每位同学自选专题,写2000字左右的小论文(包括读书札记,参观历史遗迹后记,家乡经济变迁等);对古代、近代、当代各提一个问题;出勤率;三者占总成绩的30%; 期末考核:当堂开卷,占总成绩的70%。,4,教学内容概要,课程的基本内容: 以经济学理论分析阐述从远古到今天的中国经济发展史。 三大部分: 古代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 近现代被迫向世界开放格局下发展缓慢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 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5,教学内容概要,古代:公元前2000年左右:夏代

2、1840约3900年 近代:18401949,109年 当代19492009,60年 古代的辉煌(1700年,22%世界GDP,98%世界人均GDP ;1820,32%,90%),近代的衰败(1950,5%,21%),当代的崛起(2003,15.1%,73.7%)。? 经济发展与增长: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增长的四个轮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形成、技术变革和创新 经济制度的变迁:财政金融,产权,意识形态等。自然经济市场经济 产业结构的演变:狩猎采集农业农工商业现代化三次产业 经济中心的转移:西北中原江南沿海,6,教学目标,教学目的:了解中国经济发展与演变的特点,明确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3、,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能够初步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分析中国经济史,并能从中国经济史独特现象探究发展经济学理论。,7,复旦经济系中国经济史学,李权时、唐庆增、夏炎德 伍丹戈(19121982):明代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的发展,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 朱伯康(19072005):中国经济史纲,商务印书馆1946年出版。朱伯康,施正康:中国经济史(150万字)。 叶世昌:中国金融通史(第一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中国经济史学论集,商务印书馆2008年。 陈绍闻、李民立、吴申元、施正康等。 特点: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全国重要的经济史学基地。计量经济史学比较薄弱。 复旦大学经济思想与经济史

4、研究中心(李维森所长,2009.8成立) 有所法而后立,有所变而后大。,8,导论,一、经济史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色 (一)经济史的研究对象(二)经济史学的意义(三)经济史与经济学、历史学、经济思想史 二、经济史研究中的理论和方法(一) 历史学方法:文献学和考据学(二)经济学理论:马克思、历史学派、新古典宏观、计量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三)社会学方法(四)区域研究与比较研究方法(五)各家治学心得,9,一、经济史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色 (一)经济史的研究对象,经济发展的历史,是研究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经济是怎样运行的,以及它的运行机制和绩效。 诺斯:经济史的任务是解释经济在整个时期的结构和绩效

5、。 吴承明:研究我们不认识或认识不清楚的过去的经济实践。 具体内容: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供给、需求,结构、绩效,农业、工业、服务业,国家经济(财政金融)、国民经济,生产关系、生产力、上层建筑、经济基础。 各派选择的研究重点不同。,10,五朵金花,中国古代史分期、农民战争、土地制度、汉民族形成、资本主义萌芽这五大问题 ,四朵为经济史。 余英时:史观派“自始至终便不是从纯学术的立场来研究历史”,“他们的史学主要是为现实服务的,或者更具体地说,是为他们所从事的政治运动寻找历史的依据的”,“这种态度的本身是绝对无可责难的,相反的,一个人如果真是从爱国家、爱民族的纯洁动机去治史,他正是表现了一种高贵

6、的道德情操”。 中国的大部分史学家们纷纷浸淫于五朵金花及其相关命题的研究,这就不能不使得这些命题的研究深度,得到空前的发掘,从而形成这个时期中国史学成就的一个显著特色,尤其是中国古代生产关系史、农村社会经济史、商品经济史的研究,为后人的学术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1,中国经济史研究主题的转换,现代化史观阶级斗争史观 计量经济史学描述史学 新经济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史学 发展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新制度经济学、博弈论等唯物史观罗斯托、麦迪森、诺斯、格雷夫 等的研究,12,宏观经济学方法南开大学,刘佛丁、王玉茹等,刘佛丁主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特别强调计量研究, 总需求、总供给、经济增长、经济波动

7、等研究,使用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概念研究经济史。制度经济学方法上海财大,杜恂诚运用制度经济学方法,研究近代金融。经济增长理论(计量)中国历代GDP研究,北大管汉晖(明代),清华李伯重(华亭县),伦敦经济学院马德斌(古代),13,(二)经济史学的意义,1.路径依赖 2.历史惊人的相似 3.认识经济变化与周期 4,理解过去经济机制,检验理论假设。 新美国经济史第78页。,14,历史与现实,今日中国经济是历史中国经济发展而来,观史观澜,看变化,同时看历史基因遗传。审不变。 举例:汉文化即农业文明,勤奋、忍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农民意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地主意识;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农奴意识。 今日中

8、国经济区域与历史相关。上海、大连、重庆等 中国人的自傲(中国说不)与自卑(崇洋媚外),与经济发展的辉煌与衰败相关。 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人从事经济建设(生存、发展)能力超强,科学意识、民主意识差。,15,熊彼特:经济学家应该掌握三门知识,一、经济理论,二、统计学,三、经济史。 “在上述科学中,经济史是它造成了当前事实,它也包括当前事实乃是最重要的。我愿立即指出,如果我重新研究经济学,而在这三门学科中只许任选一种,那么我就选择经济史。”(经济分析史第1卷,商务1991版,第29页) 强调:历史感或历史经验;经济和非经济事实的联系对经济学家十分重要。,16,经济学大家与经济史,马克思资本论 诺斯、福

9、格尔,弗里德曼,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伯南克大萧条,美联储主席 钱德勒企业史,企业家重要读物。 林毅夫合作社,中国奇迹 杨小凯民国经济史, 文贯中:社会科学的实验场历史经验,特别是大灾难研究(大意)。,17,经济史学的过去与未来,学术的兴衰主要受制于时代,在中国政治影响大,现在经济影响亦大。 四朵金花,政治的需要。(中国古代史分期、农民战争、土地制度、汉民族形成、资本主义萌芽这五大问题 ,四朵为经济史。) 过渡时期,学术让位于生存,社会需要量小。(美国大学对经济史学也财政紧张) 学术供给方面,青黄不接,范式转型,投入大,收益慢。 新的需求,大有作为 重新解释中国的崛起。“用本土故事演绎经济学故

10、事”(卢锋、吴敬琏) “中国应该花大力气收集更多的跟中国经济问题有关的数据,并将其英文化,我觉得中国经济学教育跟国际接轨的突破口至于以国际认可的经济学方法来研究中国问题。”(方汉明) 新的供给,新一代学者,18,(三)经济史学与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经济史、经济思想史二级学科。经济史学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 经济史是经济学的源而不是流。经济学理论来自于实践,经济史为过去的实践。 希克斯:经济史学是过去时期的应用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是当代的经济史学。 经济史学是经济学与历史学的交叉学科,经济学是父,历史学是母,经济学殖民之果。,19,吴承明:经济史学为历史学分支。旧大陆模式(德法中) 陈振汉:

11、经济史学为经济学分支。英美模式。 美国经济学家金德尔柏格:(C.P.Kindleerger)经济史应是历史经济学 耶鲁大学经济史教授柏克(W.N.Parker) 经济学是经济史学家的双眼,以此可以发掘和组织史料;经济史是经济学家的双脚,据此立论,其内容才有现实基础。(转引自侯家驹中国经济史第11页),20,经济史能给经济学家提供什么 麦克洛斯基(1976):(1)更多的经济事实;(2)更好的经济事实;(3)更好的经济理论;(4)更好的经济政策;(5)更好的经济学家。 新经济史学更多的成功在计量方面,而不是解释方面。 马克思、诺思、福格尔、钱德勒、弗里德曼、熊彼特等等都从经济史研究中获益,取得了

12、重大成就。,21,杨小凯:民国经济史 韦森:皇权专制下传统中国社会内部市场经济的周期性兴衰 陆铭等:中国的大国发展道路 经济学家从中国经济史寻找依据。,22,经济学对经济史的贡献: 克拉夫茨:(1)更多的经济事实;(2)更好的经济事实;(3)更好的假设;(4)更好的数据解释;(5)更好的历史学家。(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2册,44页) 马克思、恩格斯;诺斯、科斯;等等对中国经济史学的深远影响。,23,(三)经济史与历史学,历史学(一级学科),专门史、古代史、近现代史、世界史(二级学科),社会经济史、经济史(三级学科、研究方向)。 名义上经济史学的正宗在经济系(二级学科),中国经济史主要的研

13、究人员却在历史学系(除中国社科院、上海社科院外),社会经济史在历史学为热门。清华大学李伯重、复旦大学吴景平、朱荫贵等、天津师大侯建新等。 历史学为经济史学提供研究方法。 历史学目的:求真,重建和理解消失的过去; 经济学的任务:解释经济现象,研究现象背后的因果机制。,24,(三)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理论经济学下面两个二级学科,都是历史(过去)的经济。 经济史:经济实践的历史,生产(劳动、土地、资本、企业等要素组合)、物质事实的演变。 经济思想史:经济思想的历史,经济思想家的思想的历史。观念、学说的演变。,25,二、经济史研究中的理论和方法,吴承明“史无定法”:任何一种经济学理论都能成为研究方法;

14、经济史是一门交叉学科,凡与经济学相交叉的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的学科领域的适当的方法也能应用于经济史的研究当中,要根据研究对象、观点、资料等实际的研究条件来决定适当的研究方法 具体到每一个研究者,则应形成自己的特点和主项,26,(一) 历史学方法:文献学和考据学,这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重历史过程,重历史事实 充分占有第一手资料,如档案资料、报刊资料、日记、书信、文契、帐册、租约等;搞古代史的还重视考古文物的发掘和考证;光用二手资料谈不上深入研究或创新研究,因为新的史料是与新的视角和新意联在一起的 要寻找、要读懂和要从资料中发现问题都是不容易的,是艰苦的研究过程 但要避免烦琐考证 杜恂诚,27

15、,傅斯年:史学就是史料学 “我们不是读书的人,我们只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 “我们反对疏通,我们只是要把材料整理好,则事实自然显明了。一份材料出一份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推论是危险的事,以假设可能为当然是不诚信的事。” 学术进步的标准:一、凡能直接研究材料,便进步;二、凡一种学问能扩张他研究的材料便进步,不能的便退步;三、凡一种学问能扩充他作研究时应用的工具的,则进步,不能的,便退步。 (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史料还不是史实,需要考订、分析。 史学的重要能力就是找资料。,28,原创的经济史研究,就是要找一手的原始数据。 利用别人的数据,受别人选择

16、的限制,且易以讹传讹。 这是艰苦的过程。,29,对历史主义的批评,1、事件罗列、缺乏分析 2、强调国家、人物、事件特殊性,不研究普遍规律 3、归纳法和实证论,缺乏公理原则,史家主观推理 4、一切受时间、地点、环境决定,无绝对善恶,相对主义。 5、为研究过去而研究过去,繁琐考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30,(二)经济学理论,1、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这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经济史的基本方法 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对英国等国经济史的深刻阐释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后者又有反作用 要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31,2、宏观经济学方法 研究过去经济的: GDP、CPI测量; 经济增长、经济周

17、期、总供给与总需求,国际经济等研究。 麦迪森、刘佛丁等的研究,32,3.计量经济学方法新经济史学历史经济学经济理论与计量,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的一场学术革命,即被称为“新经济史学” 一、复原那些一度有过,但已经不复存在的经济数据 二、注重如何重新组合原始数据,以便计量前人从未计量过的东西 三、设法计量不能直接计量的东西。 福格尔和恩格尔曼的反事实模式(奴隶制、火车的发明),目前所用多为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33,Robert William Fogel :The belief that the older economic history is solidly grounded in fac

18、t is an illusion. Actually, it is permeated with un-tested covert models and subliminal mathematical assumptions. Hence, all of the pitfalls of econometrics and econometric history are also present in the old economic history. Indeed, these pitfalls are more dangerous in the old work than in the new

19、 because they are more deeply concealed. The re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ew economic historians and their predecessors lies in the approach to the specification of models rather than in the frequency with which models are employed.,34,对新经济史学的批评: 1,计量方法所用的长时间序列的数据内涵不同; 2,非市场的制度因素在数量中看不出来.(哈佛大学经济学家Da

20、vid landes) 3,不认同只有数学推导才是“理性因素”的概念(美国金融史学家金德尔伯格),35,4、制度经济学方法 用产权理论解释西方世界的兴起(如诺思和托马斯的西方世界的兴起 历史的制度经济史学,A. Greif用博弈论研究中世纪晚期行业协会为建立稳定的社会经济秩序,而与城市的统治者进行博弈的过程.在政府不起主要作用时的自我约束机制.所谓集体主义社会.,36,5、发展经济学方法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盛行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先进工业和落后农业相对立,农业劳动力向工业转移,直到其边际生产率大于0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把一国的经济成长分为五个阶段,认为一国若要进入起飞阶段,其投资率须由

21、占国民收入的5%提高到10%以上 拉美经济学家阿明等所提出的结构主义,依附论,不等价交换理论等,认为南北对立,发达国家榨取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剩余,37,(三)社会学方法,法国年鉴学派,总体史观 将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人们心态都作为考察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 社会学重视”底层”即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研究,把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心理学等作为方法引入经济史研究,扩大了研究方法的领域 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积累了一套科学调查研究方法.,38,布罗代尔多元时间,39,司马迁:读万卷书,行万理路 费孝通:江村经济 张五常:卖橘者言 周其仁:参加杜润生指导的九年农村调查。,40,(四)区域研究与比较研

22、究方法,施坚雅(调查成都市三圣乡):中国九大经济区华北区、西北区、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东南远海、岭南区、云贵区、满洲区。 河流运输与市场联系;中心城区、二级市场、三级市场、乡镇集市。 经济史学的加州学派:挑战欧洲中心论王国斌、彭慕兰、李伯重 王国斌:相互比较以欧洲经验评价中国,以中国经验评价欧洲。 彭慕兰:以中国核心区江南,同欧洲核心区英国比较。 欧洲因发现新大陆开始起飞。,41,比较研究回答两大问题。 “李约瑟之谜”: 为什么中国科技水平和经济发展在历史上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文明? 为什么中国科技和经济现在不再领先于世界水平? “韦伯疑问”: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没有发生在曾经

23、孕育过资本主义胚胎的中国?,42,奇拉波:“我认为把经济史分为新的和旧的以及质的和量的意义并不大。”“基本的区别应是好的经济史和坏的经济史,而这种区别并不依据用的是那种符号,也不在于插入表格的多寡,而依据所提出的问题是否中肯,为解答问题所搜集的材料质量如何和分析方法选择和应用是否正确。分析方法必须适合提出的问题和获得的材料。”(欧洲经济史导言,商务19881991年版),43,(五)各家治学心得,林毅夫: 经济学家必须具备的四种能力一种心态1.知道经济学本体2.很快明白谁是决策者及其约束条件与选择特性3.构建内部一致的理论模型4.用计量方法检验“常无”的心态,44,林毅夫构建理论的方法:“一分

24、析、三归纳” 1.本质特性分析法 2.当代横向归纳法 3.历史纵向归纳法: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4.多现象综合归纳法,45,赵德馨: 三通:纵通(时间)、横通(空间)、内通(各要素) 章学诚:德、才、学、识,46,陈寅恪:一时代之学术必有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47,蒙文通:做学问犹如江河行舟,会当行其经流,乘风破浪,自当一泻千里。若苟沿边逡巡,不特稽迟难进,甚或可能吴入洄水沱而难于自拔。故做学问要敢抓、能抓大问题、中心问题,不要

25、去搞那些枝枝节节无关大体的东西,谨防误入洄水沱。(蒙文通学记,三联书店1993年) 逐鹿中原,与国际接轨。,48,胡适: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做官四字诀:勤、谨、和、缓。懒惰、粗心、脾气、快急。 聪明人加笨功夫。 小题大做 学问“为己”,兼及“为人”。孔子: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49,蒙文通:“前后左右法”,“烘云托月” 毛泽东:“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弱者取胜法。专一。 章学诚:专学独断,50,复旦如何找电子书籍和论文 图书馆一楼到顶楼,每个书库第一本书到最后一本书。 一、电子期刊 校园网,复旦大学公共服务图书馆电子期刊: 中文电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知

26、网主站)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外文电子期刊jestor-search-advance search 二、电子图书 校园网,复旦大学公共服务图书馆电子图书超星图书(下载阅览器后阅读下载),51,52,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资源、环境与生产方式(资源与人口),资源与人口概论 第一节 古代社会的资源与环境 第二节 人口的增长、分布与流动 第三节 古代社会的生产方式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古代社会生产主要是两要素:土地与劳动。即资源与人口。劳动与土地的结合方式即生产方式。 理解资源与人口变迁特点,即是理解古代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53,资源与人口概论,中国古代三大经济带:游畜牧经济农耕经济(旱地农业水田

27、农业) 中国北方、南方,北中国与南中国,北华与南华。长城线:游畜牧经济农耕经济 秦岭淮河线:旱地农业水田农业 橘逾淮为枳。南北差异大。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北方旱地粟麦一季为主,南方水稻二季为主。中国的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 从古代南北差距到近现代东西差距。 胡化汉化西化,54,胡焕庸人口地理分界线(瑷晖腾冲),55,1935年胡焕庸中国人

28、口之分布(地理学报2卷2期)提出,线东南面积占36%,人口占96%,线西北面积占64%,人口占4%。 人口图(1人每平方公里)、地势图(1000米)、雨量图(500毫升)、民族图(汉族与其他)吻合。 中国特点:人口最多,地势最高,雨量最少。贫瘠之国。 由此图可明了中国古代的威胁主要来自北方。 1990年,线东南面积占43%,人口占94.2%,线西北面积占57%,人口占5.8%。,56,“地大物薄”的中国资源,中国与其他面积大国的人均资源比较,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国土面积(万公里,2,),1708,997,960,937,855,768,人口密度,(,人,/,公里,2,)

29、,8.6,3.2,131.0,27.5,19.1,2.4,人均有生产能力土地,(公顷),1.39,2.50,0.21,1.64,1.47,25.0,人均水资源(米,3,/,人),30599,98462,2292,9413,42975,18963,资料来源:转引自蔡昉、林毅夫中国经济(2003年版),第29页。,57,中国与世界及主要国家资源对比 中国统计年鉴(1995年),58,59,第一节 古代社会的资源与环境,一、地理环境 (一)气候变化 从公元前2000年以来,经历了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 1.第一个温暖期:公元前30001100年,夏商及以前时期,黄河流域有象、犀牛、野猪等热带亚热带

30、动物。平均比现在高2C。 2.第一个寒冷期:公元前1100公元8世纪,西周时期,“江、汉俱冻”,现在江汉不冻。“驱虎豹犀象而远之”。气候寒冷,热带动物退出中原。,60,3.第二个温暖期:公元前8世纪中叶公元5世纪,春秋时期, 4。第二个寒冷期:战国、汉初。 5.第三个温暖期:西汉中期至东汉末年。 6.第三个寒冷期:魏晋南北朝至盛唐。 7. 第四个温暖期:宋元时期。 8. 第四个寒冷期:元后期至清末。 总趋势逐步变冷。农牧业靠天吃饭,气候对经济影响大。,61,竺可桢:五千年气候变迁,62,(二)生态环境的变迁 远古森林占国土面积二分之一, 2008年6月,通过持续不断的林业生态建设,我国森林覆盖

31、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提高到18.21;人工林保存面积达亿多亩,居世界前列。 我国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分别为世界的15和,森林覆盖率居世界第位。生态恶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63,生态环境的破坏 移民开荒、移民屯边、人口南迁等,向森林要土地,开发和环保的矛盾。 结果:水土流失,黄河改道。 汉唐长安城外的河流达8条之多,自古以来当地人就有“八水绕长安”的说法。 西安现在5水,常干。 泾渭清浊的变动,是农牧业交替的结果,泾渭两条河流比历史时期变得普遍浑浊,这是农耕扩大的结果。由渭清泾浊逐渐转变成了渭浊泾清,这与唐时对长安附近地区森林

32、的严重破坏加剧了渭河的泥沙含量有关,另外,还由于植被没能再恢复到保持水土的程度,使得在唐代后期,渭清泾浊逐渐转变成了渭浊泾清,并且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下来。,64,(三)自然灾害 世界灾害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史载:一片泽国,赤地千里,山崩地裂,饿殍载道等。 四大类:气候灾害(水、旱、风、雹、雪、霜)、地质灾害(地震)、生物灾害(蝗虫)、病疫灾害。 徐光启:“凶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中国古代三大自然灾害。 邓云特(邓拓)中国救荒史统计:从西周到清末2999年次,共发生灾害次数5168次,其中旱灾1056次,水灾1029次,蝗虫灾害473次,地震695次,歉饥(饥荒不明)405次,霜雪20

33、1次,雨雹546次,疫256次,风512次,地沸2次。,65,1.旱灾和水灾 古代最多的自然灾害。旱灾多于水灾,旱灾北方多于南方,西部多于东部,水灾相反。 如:16371643(明末)7年特大旱灾,波及陕西、山西、河南、江苏等13省,到处井河干涸、禾草尽枯,尸骸遍野。 18761878大旱灾,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10余省300多州县,统计死亡人口达1300万,为已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旱灾。山西省全无收成,人相食。 1662年(清初)黄河大水,最高洪峰达3万至5万秒立方米。暴雨持续17天。 清末(18401911)72年,全国共有9763个州县遭受水灾,平均每年135.6个州县受灾。,66,2.蝗

34、灾 徐光启:“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马幡帜皆尽,其害惨过水旱。” 黄河下游为多,河北、河南、山东三省。东南沿海几乎没有。 如:唐贞元元年,“夏,蝗尤甚,自东海西尽河陇,群飞蔽天,旬日不息,经行之处,草木牛畜毛靡有孑遗,饿殍枕道”。“蝗飞蔽天,人马不能行。” 1644年:河南飞蝗食民间小儿。每一阵来,如猛雨毒箭,环抱人而蚕食之,顷刻皮肉俱尽。”,67,3.低温灾害: 霜冻、大雪、冰雹等。 1879年,新疆喀什地区冻死10万人。 4.地震 7级以上频繁,8级以上也不罕见。1558年(明朝)陕西华县地震,死亡83万多。死亡最多的一次地震。 5.风暴潮灾。台风,明

35、清时期死亡万人以上特大风暴潮灾19次。1696年(康熙35年)农历6月初一,上海风暴。“大风,暴雨如注,-二更余,忽海啸,-冲入沿海一代数百里,-宝山-水面高于城丈许。”淹死10余万人,宝山、嘉定死亡最多。,68,6.瘟疫 鼠疫、天花、痢疾、霍乱、伤寒等传染病。 1417世纪欧洲黑死病,死亡三分之一。中国也受波及。 1643年“死者数百万”。 7.野兽 洪水猛兽。老虎,老鼠、野兔等。,69,自然灾害的影响: 灾与荒相连。“六岁一饥,十二岁一荒”(盐铁论水旱) 1845年,爱尔兰土豆因病减产,800万人死亡150万。 阿马蒂亚-森贫困与饥荒,1943年孟加拉饥荒,死亡150万以上。不是因为食品不

36、足,而是因为灾民穷苦,天灾加人祸。 社会动荡,改朝换代。游牧民族南下,如十六国。,70,减灾与防灾 救济:抗震(洪、旱)救灾,赈济、安抚、蠲免、放贷等。 预防:兴修水利,防治病虫害, 备荒仓储制度,礼记-王制,“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常平仓:贱买贵卖,调控市场,救荒济贫。 义仓:丰年交仓,荒年赈济。,71,二、古代社会的资源禀赋,(一)土地, (二)矿产, (三)水资源注释:当今中国土地资源数据来自:张风荣中国土地资源及可持续利用(国土资源部2000年)。,72,土地资源总体特征,73,74,75,耕地资源,1984年国家按土地利用对土地分类: 耕地(

37、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 园地(果园、桑园、茶园、橡胶园、其他) 林地(有林地、灌木林等) 牧草地(天然、人工等)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农村、城市等) 交通用地(铁路、公路、机场、码头等) 水域(河流、湖泊、滩涂等) 未利用土地(荒草地、盐碱地、沙地、沼泽地、裸地等) 国土资源部公布2006年10月国土资源:农用地98.58亿亩,占69.1%;其中耕地18.27亿亩,人均1.39亩。建设用地4.85亿亩,占3.4%;未利用土地39.17亿亩,占27.5%。,76,1952年,16.2亿亩,人均2.8亩。 1996年10月,19.51亿亩。 2004年10月,18.37亿亩,人均1.41

38、亩。 2006年10月, 18.27亿亩,人均1.39亩。梁方仲统计中国历代耕地面积图。 古代中国约10亿亩左右。,77,78,14世纪末(明初),全国耕地约3.7亿亩。 16世纪末(万历年间清丈),约7.4亿亩。 明末清初,因战乱荒弃土地,下降为6亿亩。 18世纪初,恢复至7.3亿亩。 18世纪中叶,将近10亿亩。 19世纪中叶,将近12亿亩。 最高20亿亩。 人口压力迫使土地资源更充分利用,人口由密区向疏区移动。,79,耕地的扩大 开垦一切可以耕作的土地,梯山航海,人口向山区和海岛移动。 梯田,向荒山要粮,过度则破坏植被,造成严重水土流失。 围田,也称圩田、垸田。盛行于江南水乡,与水争田,

39、内以围田,外以围水。 圩垸耕田往往低于堤岸外的河水、湖水。灌溉方便,多为高产良田。但由此造成河道不畅、湖泊缩小,生态环境遭受破坏。,80,地貌特征:山地之国,81,水资源,82,83,84,85,86,矿产资源,古代中国最重要矿产: 铁:农具 金银铜,货币材料。 银贫乏,明清后西班牙、墨西哥银元大量涌入,中国银多起来了,银才成为主要货币。,87,2000年国土资源部调查:中国矿产资源主要矿种开发利用水平与政策建议(2002年),88,三 古代社会的人文环境,经济制度的选择不仅取决于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也受到人们固有观念的影响。在物质环境相似的基础上,不同的观念、习俗便会直接影响人们在制度选择上

40、的偏好。“重农抑商”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统治观念,它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制约了中国对近代化经济社会模式的选择。,89,在特殊的资源禀赋下,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两者交互作用,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增长。 潘光旦译著中国人的特性。十五点: 易活难死;没有神经;耐性太好;不求准确;“寸阴是竞”(不珍惜时间);勤劳;撙节;知足常乐;有私无公;无恻隐之心;言而无信;尔虞我诈;爱脸皮;婉转;客气。 天灾人祸不断下的选择与淘汰。能力的正向选择与道德的逆向选择。经济能力的强大和法制经济的漫长。,90,罗素1924年中国之问题,中国人优点和气,忍耐等,缺点寡情、胆怯、贪财。 中国经济增长有许

41、多解释不清楚的原因,可从中国人的历史文化特性做出部分解释。 如勤劳(廉价劳动力),撙节(高储蓄)。 部分官僚、资本家、大地主的贪婪掠夺,如黑砖窑,毒奶粉,陈良宇等。与其残忍的掠夺资源能力有关。 部分民众的软弱无助,如黑砖窑工等,与其忍耐等特性相关。,91,(一)重农抑商思想的形成及演变 1 重农抑商思想的形成 管子模式与商君书模式 制度选择的人文因素(中国历史的悖论现象:商人有实无名,农民有名无实) 2 重农抑商思想的发展 古人对商业的理解:不创造财富,不劳而获。 重农抑商思想的转变(不彻底性,影响商业发展和中国的近代化转型),92,(二)重农抑商思想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制度选择 1职官设置与中央

42、集权 中央集权的产生(大司农-田赋,少府-工商税:政府分权影响经济制度) 中央集权制的加深(宰相制度的变化:由领袖制向委员制转化,到明代取消宰相等等),93,2 轻商与近代化转型 传统观念与近代关税的丧失 购买力束缚下的古代商业(不殖物产,勾通货贿。为后来小农家庭的贫困,影响中国经济转型产生的影响),94,第二节 人口的增长、分布与流动,一、古代社会人口的增长与数量波动中国古代人口数量四个台阶: 先秦:最高达3200万以上。 汉初到盛唐:汉初约6000万,唐天宝年间达8000万。 两宋时期:达1亿左右。 清代乾隆年间:达4亿。 梁方仲历代户、口统计图,见后面。 从图可知:汉到明,平均户数大致1

43、100万,平均人口大致6000万。,95,96,97,二、古代中国人口的分布与流动 农民的保守性:农民=人和地的结合,固守乡土,安土重迁,安居乐业。不愿背井离乡。 政府有严密的户籍、保甲制度,束缚在土地上。 人口流动为非常时期:战乱与灾荒。 主要趋势北方迁往南方。明清后,人地失衡:海外移民(广东、福建),向山区进发,向边区迁徙(走西口,闯关东)。 安史之乱前:人口中心在黄河流域。 之后至宋:人口中心长江流域。,98,第三节 古代社会的生产方式,1.中国古代生产方式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综合性的小农经济。 欧洲古代为封建庄园经济。一村一庄,领主农奴制,领主长子继承制。 2.中国小农经济特点

44、: 小生产与小私有的统一。地主自耕农所有制。诸子均分制。 家庭为生产与消费单位。每家为一经营企业。 社会分工不明显,农工商综合性生产,男耕女织,家畜、果园、桑麻等,自给自足,只有少量产品从市场购买。,99,3.小农经济形成原因 人多地少,灾害频繁,大农代理成本高,风险无法分担,促成家庭为单位的综合性精细农业。 政府制度与政策:土地私有制很早产生,诸子均分制等。,100,4.小农经济的影响 中国几千年古代文明的基础,适应当时环境的产物。 社会分工不明,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政治上一盘散沙,官僚制度的基础 只知道家庭,不知道国家和个人。国家意识和个人自由意识差。 5.小农经济的转型:近代到现在。

45、,101,儒家文化与家族经济 陈志武:市场经济是个人解放的必由之路.,金融市场的发展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是,将个人从各种权威组织如家庭、教会或政府的依赖中解放出来,不用为了生存而必须从属于这些组织的权力. 人与人之间关系、社会结构在改变。 儒家文化一直强调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来实现人际间的利益交换和互助,“血浓于水”,血缘内交易的违约风险小。像任何传统社会一样,传统中国社会里,市场不发达,与陌生人交易的违约风险太高,太容易受骗,所以,人与人间的经济交换、风险分担以及资源共享主要在亲属关系网内进行。儒家主张的“孝道”、“三纲五常”以及以名分等级建立的社会秩序,大致是为了最小化这些人际交易的违约风险。“孝

46、顺”、“还人情”等都是金融交易意义上还债的概念。在过去2500年里,儒家文化对血缘、家庭的强调,确保了中国人能够在农业生产能力低下的情况下有足够的生存几率,能够一代一代地繁衍下去。特别是,家族越大、越旺,族内资源共享、风险互担能力就越强,其繁衍下去的概率自然越高。但,这些年的市场化改革,尤其是市场交易范围的不断扩大,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中国。跨地区的人口流动,远离你的出生地到他乡去工作、生活,世世代代是左邻右舍的局面已成为历史,使社会结构完全变了。也就是说,儒家文化所依赖的社会结构土壤已破裂。你不能再依赖传统的大家族网络来保证你未来的经济需要,血缘网络离你越来越远,不能再靠它对冲自然灾难风险

47、或身体健康状况的不确定性。不过,在中国社会结构发生断裂的同时,保险业、养老基金业、投资基金业和银行系统正在快速发展,这些年的金融发展真的很快。非人格化的金融市场正在取代传统儒家文化维系的家庭、家族,为中国人的未来生活、养老、病残意外事件提供保障工具.,102,103,第二章 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经济,第一节 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及其成就 第二节 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地制度 与租佃关系 第三节 政府行为与 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104,古代农业的重要:基本产业,衣食来源 古代农业的风险: 自然风险风调雨顺?依赖自然 政治风险负担,治安? 传统农业的效率:有效率(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105,第一节 中

48、国传统农业的发展及其成就,一 中国原始农牧业的起源 1.人类的早期经济采集和渔猎 时间最长的经济状态,百万年以上,供求平衡,没有变革要求。 经济超长期停滞不前。漫长的原始社会。 考古证明:在通常情况下,原始人不仅食物充足,而且有大量闲暇时间。 当食物不足时,以堕胎、停止哺乳、杀婴等控制人口(非洲原始部落)。礼记-礼运:“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穴,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有巢氏巢;燧人氏火;伏羲氏畜禽、网;神农氏种五谷,尝百草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两脚羊和两脚狼。人类历史百万年,文明的历史一万年(非常短暂)。,106,2.农业的起源人类经济的重大突破。 中国原始农业源头大约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末期或新石器时代初期。 最初的农业生产是完全模仿野生谷物的生长过程,将采集的野生谷物撒在地上,让它自然生长,不做任何的施肥和田间管理,到成熟时摘取,这是最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 中国最早驯化和种植的粮食作物:北方粟(谷子)和黍(糜子),南方水稻。 五谷:粟、黍、麦、稻、麻(豆) 农业:驯化植物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经济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