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王安石的经济管理思想.doc

上传人:微传雄起来 文档编号:5375335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王安石的经济管理思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王安石的经济管理思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王安石的经济管理思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王安石的经济管理思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王安石的经济管理思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论王安石的经济管理思想班级:104 学号:35 姓名:许雯摘 要 : 王 安 石 改 革 的 主 要 目 标 是 富 国 , 通 过 鼓 励 农 业 的 发 展 , 减 少 农 业税 , 不 耽 误 农 民 农 忙 季 节 , 从 而 保 证 劳 动 时 间 以 进 一 步 促 进 社 会 生 产 力 的 发展 , 最 重 要 的 事 能 够 增 加 政 府 的 财 政 收 入 , 有 助 于 解 决 政 国 家 积 贫 的 局 面 。但 是 变 法 触 动 了 大 地 主 大 官 僚 阶 级 的 利 益 , 遭 到 他 们 的 强 烈 反 对 , 司 马 光就 曾 经 多 次 上 书 皇

2、帝 取 消 新 法 。 同 时 改 革 的 最 主 要 支 持 者 宋 神 宗 在 关 键 时 刻发 生 了 动 摇 , 宋 神 宗 死 后 司 马 光 出 任 宰 相 , 彻 底 废 除 新 法 , 连 很 有 成 效 的 募役 法 也 被 废 除 。关 键 词 : 均 输 法 , 青 苗 法 , 方 田 均 税 法 ,市 易 法 。王 安 石 ( 10211086 年 5 月 21 日 ) , 字 介 甫 , 江 西 临 川 ( 今 江 西 抚 州东 乡 县 上 池 村 ) 人 , 字 介 甫 , 晚 号 半 山 , 北 宋 杰 出 的 政 治 家 、 思 想 家 、 文学 家 , 唐 宋

3、 八 大 家 之 一 。 他 出 生 在 一 个 小 官 吏 家 庭 。 父 名 益 , 字 损 之 , 曾为 临 江 军 判 官 , 一 生 在 南 北 各 地 做 了 几 任 州 县 官 。 因 生 性 倔 强 , 时 人 戏 称“拗 相 公 ”王 安 石 在 青 少 年 时 期 随 父 亲 到 过 许 多 地 方 , 对 宋 朝 的 社 会 问 题 有一 些 感 性 认 识 。 有 坚 强 的 意 志 和 较 强 的 社 会 责 任 感 , 在 变 法 过 程 中 矢 志 不 渝 。王 安 石 少 好 读 书 , 记 忆 力 强 , 受 到 较 好 的 教 育 。 庆 历 二 年 ( 1

4、042 年 )登 杨 寘 榜 进 士 第 四 名 , 先 后 任 淮 南 判 官 、 鄞 县 知 县 、 舒 州 通 判 、 常 州 知 州 、提 点 江 东 刑 狱 等 地 方 的 官 吏 。 治 平 四 ( 1067 年 ) 神 宗 初 即 位 , 诏 安 石 知 江宁 府 , 旋 召 为 翰 林 学 士 。 熙 宁 二 年 ( 1069 年 ) 提 为 参 知 政 事 , 从 熙 宁 三 年起 , 两 度 任 同 中 书 门 下 平 章 事 , 推 行 新 法 。 熙 宁 九 年 罢 相 后 , 隐 居 , 病 死 于江 宁 ( 今 江 苏 南 京 市 ) 钟 山 , 谥 号 “文 ”,

5、 又 称 王 文 公 。 其 政 治 变 法 对 北宋 后 期 社 会 经 济 具 有 很 深 的 影 响 , 已 具 备 近 代 变 革 的 特 点 , 被 列 宁 誉 为 是“中 国 十 一 世 纪 伟 大 的 改 革 家 ”。 庆历四年(1044 年)获得进士第四名及第,其后在扬州、鄞县(今浙江宁波)、舒州(今安徽潜山)、常州等地任地方官。多年的地方官经历,不仅使王安石深刻地认识到宋朝社会普遍性的贫困化,而且也使王安石认识到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由此王安石进一步认识到宋封建统治所面临的危机是:2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因此,嘉祐三年(1058 年)王安石在长达万言的

6、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分析了宋朝内忧外患交织,财政日益困穷,风俗日益败坏的形势,提出了变更天下弊法及培养大批适应变法革新需要的人才的迫切性。要求宋仁宗以汉、唐两代王朝的覆亡为前车之鉴,果断实行变法。他还提出了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财思想。这封言事书受到了一般官僚士大夫的称赞,却没有从最高统治集团中得到任何反应。王安石生活的北宋时期,内外矛盾已日趋激化。当时宋王朝与辽国之间,自订立“澶之盟”以后,朝廷不但每年要向辽方输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的所谓“岁币” ,而且因“恃侵略之不来”而逐渐形成边守空虚,甘心示弱的局面。对于西北方面党项贵族建立的西夏政权,它虽曾几度采取用兵的政

7、策,但因屡遭败绩,终于也不得不在公元 1044 年与之重订和约,按每年给予银七万两,绢十五万五千匹、茶三万斤的代价,以换取西北边陲毫无保证的“安定” 。这些情况发展到神宗朝,已使有识之士,其中甚至包括皇帝本人在内,都深深感到了危机的严重,而以图奋起,改弦更张。同时北宋政权建立后,阶 级 矛 盾 尖 锐 ,宋 朝 统 治 者 由 于 对 土 地 兼 并 采 取 “不 抑 兼 并 ”态 度 , 导 致 三 分 之 一 的 自 耕农 沦 为 佃 户 和 豪 强 地 主 隐 瞒 土 地 , 致 使 富 者 有 田 无 税 、 贫 者 负 担 沉 重 , 连 年的 自 然 灾 害 加 剧 了 农 民 苦

8、 难 , 因 而 造 成 各 地 农 民 暴 动 频 繁 。 同 时 统 治 集 团内 部 矛 盾 突 出 :改 革 派 与 守 旧 派 斗 争 激 烈 。 另 外 由 于 北 宋 政 府 采 用 分 化 事 权的 方 式 , 出 现 了 冗 官 , 冗 兵 , 冗 费 的 现 象 , 导 致 政 府 财 政 支 出 增 加 。 同 时因 为 北 宋 政 府 还 要 给 西 夏 和 辽 “岁 币 ”, 与 此 同 时 由 于 土 地 兼 并 现 象 严 重 , 富豪 隐 瞒 土 地 , 导 致 财 政 收 入 锐 减 , 因 而 造 成 了 北 宋 政 府 的 财 政 危 机 。面对上述严峻的

9、局势,王安石开始酝酿变法。熙 宁 元 年 ( 1068 年 ) , 新即 位 的 宋 神 宗 问 王 安 石 : “当 今 治 国 之 道 , 当 以 何 为 先 ? ”王 安 石 答 :“以 择 术 为 始 。 熙 宁 二 年 , 宋 神 宗 问 王 安 石 : “不 知 卿 所 施 设 , 以 何 为 先 ?”王 安 石 答 : “变 风 俗 , 立 法 度 , 方 今 所 急 也 。 凡 欲 美 风 俗 , 在 长 君 子 , 消小 人 , 以 礼 义 廉 耻 由 君 子 出 故 也 ”。 熙 宁 二 年 ( 1069 年 ) 二 月 , 王 安 石开 始 推 行 新 法 , 采 取 一

10、 系 列 改 革 措 施 。在 机 构 改 革 方 面 : 王 安 石 主 张 ( 1) 实 行 市 易 法 。 由 政 府 出 资 金 一 百 万3贯 , 在 开 封 设 “市 易 务 ”( 市 易 司 ) , 在 平 价 时 收 购 商 贩 滞 销 的 货 物 , 等 到 市场 缺 货 的 时 候 再 卖 出 去 。 同 时 向 商 贩 发 放 贷 款 , 以 财 产 作 抵 押 , 五 人 以 上 互保 , 每 年 纳 息 二 分 。 用 以 达 到 “通 有 无 、 权 贵 贱 , 以 平 物 价 , 所 以 抑 兼 并 也 。”市 易 法 的 实 行 有 效 地 增 加 了 政 府

11、的 财 政 收 入 。 ( 2) 制 定 保 甲 法 。 乡 村住 户 , 每 五 家 组 一 保 , 五 保 为 一 大 保 , 十 大 保 为 一 都 保 。 凡 有 两 丁 以 上 的 农户 , 选 一 人 来 当 保 丁 , 保 丁 平 时 耕 种 , 闲 时 要 接 受 军 事 训 练 , 战 时 便 征 召 入伍 。 以 住 户 中 最 富 有 者 担 任 保 长 、 大 保 长 、 都 保 长 。 这 项 措 施 有 利 于 防 止农 民 的 反 抗 , 并 节 省 军 费 。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也 增 加 了 政 府 的 财 政 收 入 。而 在 改 革 税 赋 方 面

12、: 王 安 石 主 张 ( 1) 制 定 方 田 均 税 法 , 分 “方 田 ”与“均 税 ”两 个 部 分 。 “方 田 ”是 每 年 九 月 由 县 长 举 办 土 地 丈 量 , 按 土 塙 肥 瘠 定 为五 等 , “均 税 ”是 以 “方 田 ”丈 量 的 结 果 为 依 据 , 制 定 税 数 。 方 田 均 税 法 清 出 了豪 强 地 主 隐 瞒 的 土 地 , 增 加 了 国 家 财 政 收 入 , 也 减 轻 了 农 民 负 担 , 同 时 却 严重 损 害 了 大 官 僚 大 地 主 的 利 益 , 遭 到 他 们 强 烈 反 对 。 这 也 是 变 法 失 败 的 一

13、个 重 要 原 因 。 ( 2) 实 行 均 输 法 。 此 法 早 在 西 汉 桑 弘 羊 时 试 行 , 唐 代 以 后 各郡 置 均 输 官 , 达 到 “敛 不 及 民 而 用 度 足 ”。 熙 宁 二 年 七 月 , 为 了 供 应 京 城 皇 室 、百 官 的 消 费 , 又 要 避 免 商 人 屯 积 , 在 淮 、 浙 、 江 、 湖 六 路 设 置 发 运 使 , 按 照“徙 贵 就 贱 , 用 近 易 远 ”、 “从 便 变 易 蓄 买 , 以 待 上 令 ”的 原 则 , 负 责 督 运 各 地“上 供 ”物 质 。 此 法 意 在 省 劳 费 、 去 重 敛 , 减 少

14、 人 民 的 负 担 。 ( 3) 实 行 青 苗法 。 规 定 以 各 路 常 平 、 广 惠 仓 所 积 存 的 钱 谷 为 本 , 其 存 粮 遇 粮 价 贵 , 即 较市 价 降 低 出 售 , 遇 价 贱 , 即 较 市 价 增 贵 收 购 。 其 所 积 现 钱 , 每 年 分 两 期 , 即在 需 要 播 种 和 夏 、 秋 未 熟 的 正 月 和 五 月 , 按 自 愿 原 则 , 由 农 民 向 政 府 借 贷 钱物 。 收 成 后 , 随 夏 、 秋 两 税 , 加 息 十 分 之 二 或 十 分 之 三 归 还 谷 物 或 现 钱 。 青苗 法 使 农 民 在 新 陈 不

15、 接 之 际 , 不 至 受 “兼 并 之 家 ”高 利 贷 的 盘 剥 , 使 农 民 能够 “赴 时 趋 事 ”, 但 具 体 实 施 中 出 现 强 制 借 贷 现 象 , 是 王 安 石 变 法 措 施 中 争 议最 大 的 内 容 。 ( 4) 实 行 免 役 法 , 由 司 农 寺 拟 定 , 开 封 府 界 试 行 , 同 年 十 月颁 布 全 国 实 施 。 免 役 法 废 除 原 来 按 户 等 轮 流 充 当 州 县 差 役 的 办 法 , 改 由 州 县官 府 自 行 出 钱 雇 人 应 役 。 雇 员 所 需 经 费 , 由 民 户 按 户 分 摊 。 原 来 不 用

16、负 担 差役 的 女 户 、 寺 观 , 也 要 缴 纳 半 数 的 役 钱 , 称 为 “助 役 钱 ”。 使 得 农 民 从 劳 役中 解 脱 出 来 , 保 证 了 劳 动 时 间 , 促 进 了 生 产 发 展 , 也 增 加 了 政 府 财 政 收 入 。4王 安 石 改 革 的 主 要 目 标 是 富 国 , 通 过 鼓 励 农 业 的 发 展 , 减 少 农 业 税 , 不耽 误 农 民 农 忙 季 节 , 从 而 保 证 劳 动 时 间 以 进 一 步 促 进 社 会 生 产 力 的 发 展 , 最重 要 的 事 能 够 增 加 政 府 的 财 政 收 入 , 有 助 于 解

17、决 政 国 家 积 贫 的 局 面 。但 是 变 法 触 动 了 大 地 主 大 官 僚 阶 级 的 利 益 , 遭 到 他 们 的 强 烈 反 对 , 司 马光 就 曾 经 多 次 上 书 皇 帝 取 消 新 法 。 同 时 改 革 的 最 主 要 支 持 者 宋 神 宗 在 关 键 时 刻 发 生 了 动 摇 , 宋 神 宗 死后 司 马 光 出 任 宰 相 , 彻 底 废 除 新 法 , 连 很 有 成 效 的 募 役 法 也 被 废 除 。 从 各 项 经 济 上 改 革 内 容 可 以 看 出 , 王 安 石 的 新 法 规 模 甚 大 , 其 中 理 财 方面 最 为 重 要 ,

18、受 到 时 人 抨 击 。 王安石变法,最多只能在细节上有所作为,从根本上,它并非是所谓的在一千多年前就朝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而是朝着所有中国人,一个根深蒂固的情结发展:均田大同。虽然从具体措施中,并没有明显的把均田大同列出来,但其内在精神,无疑是如此。从青苗法来看:熙宁二年九月,颁布青苗法。规定以各路常平。以所积存的钱谷为本,其存粮遇粮价贵,即较市价降低出售,遇价贱,即较市价增贵收购。这项举措,目的是为了保护下层农民,但实际上却伤害了整体农业效率,毁坏了农业自我调节的功能。因为有国家粮仓的调控,农民或地主就缺少针对性生产的动力,也不会进行自我调节和转运,这跟古代历来把灾荒和饥民归结到不法商贩

19、的囤积居奇行为是出自同一种思路。王安石变法归根结底来说还是通过保护农民婢女等弱小群体,限制贵族地主强权,以此来达到大同盛世。王安石变法确确实实的击中了商人的要害,打击了上层阶级,但是农民也不会因此而得利,所以说新 法 并 王 安 石 的 经 济 管 理 思 想 虽 然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促进 了 国 家 社 会 市 场 的 发 展 , 但 是 它 并 没 有 触 及 社 会 的 根 本 问 题 , 他 只 是 一场 地 主 阶 级 内 部 针 对 北 宋 统 治 危 机 的 制 度 改 良 , 没 有 根 本 触 及 核 心 , 不 可 能从 根 本 上 解 决 封 建 社 会 的 矛 盾 。 这 也 就 是 其 变 法 失 败 的 根 本 原 因 。参 考 文 献 : 论 王 安 石 疏 见 宋 文 鉴 卷 六 十 。 通 鉴 长 编 记 事 本 末 中 国 六 大 政 治 家 王 荆 公 5大变法北宋文人与党争 资 治 通 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经济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