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经济社会学.docx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5374984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社会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经济社会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经济社会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经济社会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经济社会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经济社会学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和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用。社会学:是对社会生活中的一切社会现象的系统客观的整体性研究。经济社会学:运用社会学的基本框架、变项和解释模型,研究同稀缺物品及服务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有关的复杂行为(斯梅尔瑟,1987) 本课程认为:是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来研究经济行为、经济结构、经济体系以及其关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经济社会学的产生:1、经济学与社会学各自对经济现象解释的局限 2、社会发展的需要 3、社会学与经济学的互动经济社会学研究对象是经济发展的具体社会机制经济

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宏观社会学视角下的经济 2、经济制度和经济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3、社会学视角下的公司、组织和产业 4、经济与社会系统政治系统的关系经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1、 “三结合”的基本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调查研究与科学研究相结合,2、常见方法:观察、实验、归纳、调查、比较分析(含文献研究)3、研究示例:斯梅尔瑟经济生活中的社会学 ;相关变量:经济现象中的生产、消费、交换等;自变量:经济现象的自变量供求关系;变量间的关系:价格、文化、政治与经济增长;“假定”的重要性:研究某个变量的影响就要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经济社会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第一、二、三产业的生产及其运作

3、,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 2、经济过程的分析(生产、交换、消费、分配)3、市场及其组织 4、网络和社会资本:组织和文化、经济与文化 5、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6、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关系:经济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新经济社会学:基于社会学的视角利用网络分析方法来分析人类经济现象的一种学科。新经济社会学的基本假设:行为的社会定位、制度的社会建构。新经济社会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社会网络、社会组织、文化 2、就是要研究“经济行动、经济产出和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新经济社会学基本方法:借助标准的社会学方法分析主要的经济过程,特别是网络理论、组织理论和文化社会学新经济社会学的中心概念是 “嵌入”

4、“经济制度的社会构建”嵌入性:是指经济行为嵌入社会结构的一种方式。而嵌入的核心就是网络机制中的信任。经济行动:一种对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的理性选择活动经济行动简化模式的缺陷:1、经济学假定:个人偏好是被给定的,行动目标在行动前就已经明确经济行动动机仅仅由经济刺激的行动的目标一旦确定,其实现经济利益的最有效手段就确立了2、但是,事实上:(1)但经济行动的目标并非在行动之前就已经确定个体的目标是一个过程个体(含组织)活动的动态性(2)经济行动的动力并非仅仅与利益有内在关联(3)大量经济行动的非理性决策活动。经济行动如何嵌入到社会结构中?途径一、社会结构以内化规范的形式贮存于行动者的思想中,并对行动者

5、的经济行动决策产生影响。途径二、社会关系及其结构对行动者具体经济行动过程的影响与制约经济行动的结构主要包括: 设定行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根据某些标准、原则来选择具体的行动方案与行动手段 按照选择的方案和手段来实施行动 行动后果的出现 对行动本身的反思与评估行为目标:是最大限度的获得个人经济利益,增加个人的效用。 行为目标的确立:行为目标的确立是行动者与环境互动的过程经济行动动机的复杂性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的评价:学者们对理性的概念提出了挑战,认为理性是有限的行动者的效用不一定都是为社会认可和激励的,甚至与行动者自身的整体或长期效用的最大化也是有区别的对“自我利益”的质疑对方法论个人主义的批判新古典

6、经济学的四个关键要素:方法论的个人主义行动者最优化原理社会优化社会均衡。社会学的四个关键要素:社会资本权力的社会来源制度让渡经济行动激励与制约:组织制度的完善(生产制度、管理制度、工资与奖励制度)外部法规的建立与完善市场与就业体系的完善利益调节与自律市场的传统分析;对“市场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市场空间、市场的结构、市场现象的核心、市场竞争与市场冲突、正式组织和非正式规则等。市场的现代分析;主要的标志是创立了“网络如何通向市场的理论 ”。交换行为:是指交易双方或者两者之上的交易者基于一定的规则获取其他行动者所拥有的“所有物”的过程交换行为的含义相关解释(1 )个体主义:交易者

7、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自利及理性的个体行动者【斯密,李嘉图,霍曼斯】(2 )结构主义:社会结构的影响(文化、社会、宗教、价值等) 【布劳,马林诺夫斯基】(3 )其他解释:资本的转移导致了交换的产生 【布迪厄 】有限理性选择理论【特纳】整合性观点:个体主义未能考虑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因而削弱了自身的理论解释力,而结构主义则过分强调结构的作用,从而忽视了个人的能动性。交换行为应当是者两种观点的整合。交换行为的类型:(一)经济交换和社会交换经济交换 正式的、脱离社会关系的契约性行为。 (主要在西方)社会交换 离不开社会关系的社会行为。 (主要在远离西方社会)经济交换与社会交换的异同主要集中体现在交

8、换对象的范围、交换规则、交换的时间以及交换的结果等方面上。(二)互惠、再分配与市场交换互惠经济:以社会义务作为物品和劳力交换的基础,其交换目的实非物质性的、非盈利性的。再分配经济:其交换的形式是“自上而下”和“ 自下而上”的双重结合形式。市场交换:其动机是以物质利益为最高目标,交换的过程是以物品和劳动的供求关系为基准。在这三种划分中互惠经济及其交换还可以分为普遍性互惠、平衡性互惠和消极性互惠。市场交换也可划分为操作性交换、决定性交换和一体化交换。(三)生产性、协商性、互惠性和普遍性交换生产性交换:即协调各部分力量或联合资源以产生一个共同的福利;协商性交换:即协商产生明确的合同或贸易条件;互惠性

9、交换:即长期的、连续的且通常是默许的利益赠予;普遍性交换:即对某一行动者或网络和集体成员提供单边利益而从其他个人或多人处获取回报、交换行为产生的条件:1、心理需求 2、资源 3、相似的价值偏好 4、互利原则不同学科视野中的交换行为一、经济学视野中的交换行为1、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亚当.斯密 提高生产率(物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引起社会分工市场制约社会组织及其发展2、交换动机与交换类型欧根. 庞巴维克认为:形成价格和促成交易均取决于一切参加交换的人的动机。交换动机有:利己(是引起交换的一般动机,并在交换价格的决定上具有支配性影响)和非利己动机之分。在利己动机的支配下引申出交换行动的三原则;由

10、各种不同交换行动构成了三种交换类型a、孤立的交换 b、单方面竞争 c、双方面竞争。二、人类学视野下的交换马林偌夫斯基认为:交换的动机视具有社会心理学意义,是社会和个人的双重需要。列维斯特劳斯认为:交换与互惠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原理之一。并将交换分为一般交换和限定交换。为此提出了一些基本的交换原则其主要的贡献主要有两点:分析交换的主要变量是社会界工的各种形式,而不是个人动机;社会系统中的交换关系并非限制在个体间的直接互动,而是在社会网中。三、社会学视野下的交换1、经典社会学家的交换理论齐美尔认为社会交换应包括:有获得某物品的欲望;能明确知道这个物品的所有者;能提供与之交换的另外物品;有能力接受这一物

11、品。也可表述为四个原则:吸引原则、价值原则、权力原则和张力原则。2、当代社会学家的交换理论霍曼斯的行为交换理论中的六个交换命题: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攻击/赞同命题和理性命题布劳的交换理论 从权力的角度来考察交换理论。 a、社会吸引; b、行动者相互揣测对方的想法;c、交换过程中难免会导致竞争;d、在对偶交换中,常常出现权力的分化;e、权力的分化造成两种相互冲突的力量。埃默森的交换网络理论 权力;权力的运用;平衡。他认为:在网络中交换可以有两种普通形态:a、行动者在资源的分配上谈判并讨价还价;b、行动者并不谈判,但连续地提供资源时存有接受回报的期望。交换行为的微观制约机

12、制一、交换中的理性(一)经济理性和非经济理性(二)作为中介的利益二、交换中情感(一)交换情景中情感(二)交换过程中的情感(三)交换结果中情感交换行为的宏观制约机制一、交换行为与社会规范(一)去中心化规范:交换双方自我利益的高度冲突;普遍的各种制裁强大义务支持(二)支配性规范:交换双方自我利益的一般冲突;强大的明确的制裁;较少的义务支持(三)合作性规范:交换双方自我利益的较低冲突;较少需要制裁;较少的义务支持交换行为研究的若干应用1、礼品经济、互惠与人情 2、交换中不确定性问题 3、交换中的社会困境与搭便车行为消费行为: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背景下消费各种产品及其服务的社会过程。在经济社会学视野

13、下消费研究领域有:对消费行为的研究、对消费文化的研究、对消费制度的研究和对消费问题和社会控制的研究。消费类型:生产消费与生活消费、群体消费和个体消费、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作为社会行为的消费行为1、消费行为与经济行为在我国层面上,经济学对消费行为的研究集中于理性计算。效用最大化和消费偏好等问题。2、消费行为与社会行为从社会人的观点出发,消费行为具有三重含义:首先,消费行为不仅反映一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而且也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其次,消费行为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最后,消费行为的结果具有社会性。3、消费行为的社会学分析:是社会行为的组成部分是嵌入社会关系以及结构的对社会的运行及其结构具有反作用影

14、响消费行为的个人特征:年龄、性别、性格、职业、收入、文化程度消费行为是人们消耗物质资料来满足和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吃、穿、住、行等物质资料的消费,而且也包括精神消费。消费者的权利:消费安全权利消费者获得信息权利消费者选择的权利消费者表达意见的权利家庭类型与消费行为 1、核心家庭 2、主干家庭 3、联合家庭 4、特殊家庭家庭生命周期与消费行为 1、单身阶段 2、新婚阶段 3、育儿阶段 4、成长阶段 5、空巢阶段 6、独居阶段社会阶层与消费行为一、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行为研究社会阶层基于某种社会标准而形成的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社会行为及其生活方式的人群或社会群体。在每个社会阶层成员

15、之间有共同价值观、态度和行为,以及由此导致与不同阶层成员不同的消费行为。社会阶层产生的直接原因:社会成员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与机会的差异二、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行为倾向1、不同阶层成员间的社会交往会受到无形的限制,这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消费行为。同一阶层的人往往具有相同的价值观,一个社会阶层的成员一般趋于赞成同一种行为,或持有相似的世界观。2、不同社会阶层对消费场所和品牌偏好的心理体验也是不同的。3、社会阶层决定了消费者休闲的方式。4、社会阶层决定了消费者的消费方向。5、社会阶层决定了获取商业信息的渠道不同。社会阶层的特点:1、社会阶层展示的是个人的地位(社会地位)2 、社会阶层是多维度的 3、社会阶

16、层是等级制的 4、社会阶层限定了人的行为 5、社会阶层是同质性的 6、社会阶层是变化的社会阶层的测量方法:主观测量、声望测量、客观测量文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文化是一个包括知识、信仰、价值、艺术、法律、伦理道德、风俗和通过信息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的整体。是特定群体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其成员对于生活的全部构想。 商品具有携带和传递文化意义的功能,商品经某种消费形式进入消费者的生活时,文化也渗入到消费者的生活之中。认同与消费行为1、作为一个社会人,消费者总是具有特定社会位置和群体归属感。这就是在特定条件下的认同。认同支配着消费,消费行为反过来又证明认同的存在。2、认同是一种感情移入的过程,是人们在

17、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存在于群体中的个人与他人的交往中。符号象征与消费行为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是一套系统地表达、显示、交流和传承意义的符号系统。 由于消费作为一种符号体系可以表达、体现或隐含某种意义、价值或规范,作为消费对象的物质产品体系就构成了某种符号系统,与文化和社会所构成的意义系统相适应。文化价值观与消费行为 文化价值观可以定义为一种广泛而特有的观点和信仰。即同一社会认为某种行为、关系、情感和目标的一致性。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属于文化,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习得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行为 生活方式是人们过去的经历、固有的个性特征和现在的情境决定的一种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 一般来说,消费行

18、为是以经济为基础的,对某种生活方式的接受、维护和选择,人们不会脱离自身的经济状况追求不切实际的生活方式。经济制度:社会用以调控人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行为的社会规范及其体系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对财产所有权的规定、对劳动分工的规定、对交换活动的规定、对市场运行的规定、对经济活动中相互承诺的规定。制度变迁:新制度(或新制度结构)产生、形成,并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或旧制度结构)的过程。制度变迁主要内容:制度路径依赖理论、制度变迁的动力、制度变迁的过程、制度变迁的效率评价等方面。路径依赖: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会产生一种依赖。 【保罗戴维】

19、制度的“路径依赖”:基于某种选择,制度一旦形成就会沿着一定的路径发展演进,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制度不断自我强化,很难改变这一制度的发展轨迹和方向。制度的自我强制机制:1、制度的路径依赖与其自我增强机制分不开【诺斯 1994】2、制度自我增强机制的主要表现:成本固定效应、学习效应、网络效应、预期效应制度变迁的动力1、社会环境的变迁;社会环境(文化、观念等)自然环境(地理、人口等)2、利益格局及其调整;市场规模、科技进步、利益的分布及格局、团体预期收入的变化3、社会需求的变化4、国家的作用;直接干预和调控制度变迁的过程1、变革动力及推动制度变迁的主要团队的形成2、提出有关制度改革的方案 3、方案的评

20、估与选择 4、社会推动制度的变迁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企业的产生企业,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团队生产方式,在生产中人们需要有两个以上的人进行合作,投入各自所拥有的资源来实现大于各自资源部分产出的总产出水平。 (经济学的观点)从中导出了,企业的产生和管理的出现,同时说明企业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产生的。经济社会学认为:企业的形成是与社会、文化结构有着较强的联系的。企业的组织形态 企业的组织形态可以分为组织形式和内部组织结构两部分。1、初期组织形式 简单(业主制)2、现代组织形式 企业开始从管理集中化向

21、多元化和多样性发展(合伙制和公司制)现代企业的特点是:资本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组织形式;同时还表现为企业规模较大,内部科层等结构较复杂。组织形态 U 型 M 型 E 型劳动分工 以产品生产所需的投入或者产出为基础同时依靠投入和产出 依据项目特性而定协调机制 等级监督、功能分工 分散决策、竞争机制 职能交叉、员工的企业家精神决策权 高度集中 分权 权力下放雇员要求 服从 合作(信息/权力) 信任(信息/权力)非正式结构 很重要,高稳定性 相对重要、相对稳定 很重要、低稳定性优势 规模经济、责任明确 适应性强 适应性强、基础设施投入较少劣势 基础设施投入大,变化不易,缺乏创新意识很贵的基础设施,协

22、调困难高层管理人员对结果负责,控制力较弱企业组织发展经历了从古典到现代、从家族企业到股份制企业的演变过程:“U、M、E”企业家族制企业股份制企业虚拟企业。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1、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复杂的企业内部等级关系、企业规模的扩大、按市场和社会需求组织生产经营。2、现代企业制度的四个特征:产权清晰(核心和基础) 权责明确(关键)政企分开(重要条件)管理科学(组织保证)企业的二重性 自然属性与社会性企业自然属性:指企业是由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特殊社会组织, (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 。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它与具体的生产方式和特定的社会制度无关。任何

23、一个企业都有其客观的生存环境企业的社会性: 1、企业所处的情境 2、企业所面对的外部环境 3、企业对于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使比较明确的企业间的关系:企业间的关系在当前已逐步呈网络化的趋势;企业通过彼此建立网络关系的方式加强协作,在避免组织规模带来的协调成本的同时,强化企业的弹性生产能力。在社会网络环境下,企业间没有市场的隐名性质,也没有等级控制特征,而是在长期互动中形成共同指数、互惠规范、信任和声誉之上的生产与交易的组织方式。市场:是人们基于某种媒介物进行各种交易的场所。 (市场是用货币交换的方式为顾客提供某些商品和服务的地方。 )市场的三个层面:空间区域、人群及习惯经济活动、权利义务市场主体

24、;在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 (市场的客体是各种商品和服务) 。市场规则;是有关机构(政府、立法机构、行业协会等)按照市场运行的客观要求制定或沿袭下来的,由法律、法规、制度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市场的演进:偶然交换集市店铺运输贸易交易会所市场类型 1、完全竞争市场 2、完全垄断市场 3、不完全竞争市场 4、寡头垄断市场市场体系;是指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市场社会学分析:市场是一个社会系统,其中不同的市场不仅在程度上不同,而且在社会类型上也不同,这取决于它在作为整体的社会系统中的位置。市场的传统分析;对“市场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市场空间、市场的结构、市场现象的核心

25、、市场竞争与市场冲突、正式组织和非正式规则等。市场的现代分析;主要的标志是创立了“网络如何通向市场的理论 ”。劳动力市场的社会学分析:1、基本构成要素:自由劳动者、使用劳动力的雇者和部门、供求关系、交换方式与规则、劳动价格。2、劳动力市场歧视:机会不平等、分配不公平。3 、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原因:科技进步、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社会进步及其发展。劳动力市场的社会功能1、实现社会分配和社会福利:劳动力市场也是一种再分配机制,它通过压缩或增加劳动力市场各方的利益而影响社会福利。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也有关系。2、促进社会流动:劳动者在工作中承担的职位,以及这些职位的变动实际上也是社会流动的主要方式。从劳

26、动者角度来看,这些流动给了他们有价值的社会机会;从社会整体来看,这些流动促进了社会成员与社会位置之间的匹配程度。3、帮助完成社会化:工作场所中互动不仅是劳动者获得技能、积累技能的途径,还能使他们习得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技巧。所以劳动力市场是劳动者的社会化场所。社会网:在某一群体中个人之间特定的联系,其整体结构可以称之为该群体中个人的社会行为的总和。网络结构观:是把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纽带关系看成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结构,分析纽带对行动者的影响市场网络观:市场是从社会网络发展起来的几种典型的劳动力市场及其特征1、官僚制劳动力市场:官僚制的核心是有社会位置组成的科层制,它是以理性和非个人化为特征。

27、2、专业劳动力市场:专业劳动力市场主要是指在非官僚制劳动力市场中供职的专业劳动者,进行劳动职位变动的市场。专业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是不可互换的,每一组专业劳动的价值很难测量。供需状况对劳动力价格的影响实际并不大。3、半熟练的体力劳动力市场:在这类劳动力市场中,供需状况对劳动力工资的影响最为显著,行业间的工资差异甚大。4、普通劳动力市场: 普通劳动力市场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很低,这使劳动者进入较为容易。劳动力最迟也是非常复杂。劳动力市场的分割1、内部劳动力市场和外部劳动力市场 2、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 3、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分割劳动力市场的职业流动1、个人背景与职业流动 2、组织环境与职业流

28、动 3、雇佣决策与职业流动 4、劳动力的国际流动社会资本:是指行动者(个体、组织、国家)基于“情感、信任、规则”等社会关系网络而形成的可利用的一切资源的总和。 (是个体基于关系网络调节稀缺资源的能力)社会资本的特征:生产性(再生性) ;不可转让性及不可让渡性;个体存储性;无形性、社会性;不确定性;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义务与期望;社会规范(奖励与惩罚) ;信息网络;权威关系;社会组织;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的类型:制度资本与关系资本;“微观、中观、宏观”的三位一体。社会资本的副作用:促使搭便车行为产业,抑制人们的创造性。福山的社会资本理论:1、文化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十分重要因素;2 、社会资本的大小是由

29、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程度的高低决定的;3、信任程度的高低决定现代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而可决定一国的经济状况;微观社会资本的功效:1、为个体提供各种支持 2、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并规范人们的行为 3、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 4 有利于职务和工资的晋升 5、增强个体的威望及其影响力 6、有利于金融也得发展,并降低风险。宏观社会资本的功效:1、维护经济秩序 2、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促进科技进步 4、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5、促进经济繁荣和发展。影响社会资本的因素:社会关系及其结构;网络的封闭性;意识形态文化:就是人化,指人们基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而创造的一切东西的总和。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

30、所决定,文化反映和反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与经济交融的表现(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A、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日益重要 B、文化产业,文化消费和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突出经济与政治交融的表现形式:(经济政治化,政治经济化)文化的经济功能:1、提供共同观念,促进社会整合; 2、提供经济行为框架,稳定行为预期; 3、有利于提高合作效率(限制机会主义)4、推动经济发展及其进步社会进步: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合乎规律和前运动社会形态的更替及社会的全面发展过程。经济进步的作用:社会发展及其现代化、科技发展、生产力发展、政治昌明等经济发展的后果:A、正面影响: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推动产

31、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带动整体经济结构的变化 B、经济增长的代价: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加大;城市化的负面影响;不同经济群体收入差距的日益扩大经济现代化的社会后果:1、家庭功能弱化,家庭形成多样化;2 、职业与亲缘关系的日益分离 3、传统生活方式和生育行为的变化 4、集中的专业化生产与规模化生产相结合社会转型:一是指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二是指社会结构变迁,即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度,而不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三是指社会形态的变迁国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市场经济中国家的作用:宏观经济的调控者,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这,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发展中国家在

32、经济发展中的地位:1、国家参与经济的必要性:后现代化的特征、市场失灵; 2、国家参与经济的作用: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通过宏观调控来实现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推行国有企业改革,造就微观经济主体;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促进国家经济合作。协调发展与社会控制:1、宏观决策科学化; 2、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3、有效治理“失业、贫困及通货膨胀”4、社会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完善一 、简述社会舆论在社会控制中的重要性。 答:社会舆论控制是众多社会成员对于某一特殊事件所抱的态度和所持意见的一致性反应,亦即是一种公意。它在非正式控制中表现最为突出:(1)社会舆论流行迅速,范围广,对当事人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借助与

33、大众传媒,其控制作用更强;(2)事实上,任何习俗控制,道德控制等都是通过一定形式的舆论控制来实现的。可见社会舆论在社会控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充分发挥舆论在社会控制中的作用。二、联系中国实际,论述中国社会构建分化的意义。答:社会结构分化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某一特定的功能主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分化成多种独立的功能主体的过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社会结构的分化显得尤为突出和影响社科,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条件,并有力的推动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目前,中国的社会结构分化重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个人角色的分化,个人角色分化有利于个体清晰理解和有效扮演

34、自己的主要角色,减轻个人因角色混乱带来的压力和苦恼,顺利实现人的发展;同时,有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削弱中国传统社会中初级关系的不良影响,对于防治腐败意义重大。二是社会组织的分化。社会组织的分化,不仅意味着组织数量的增加,也意味着组织功能的单一化和专业化,能极大的提高组织效率,有助于完成组织目标,满足社会需求。三是社会地位的分化。社会地位的分化能促进社会理性与社会竞争,为社会发展注入活力;有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流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但同时,社会结构的分化也可避免地带来诸如贫富差距拉大、个人之间组织之间冲突与矛盾加剧等负面影响,成为中国目前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社会问题。只有存在分化却

35、高度整合的社会结构,才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真正所需要的。三、请结合实例,论述商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答:在实际市场中,信息往往是不完全的,面对不完全信息意味着面对不确定性和风险,商标作为一种市场信号可以应对这种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首先,它通过弥补信息不对称的劣势而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从而使产品能够更好地销售。不仅对于已知产品是这样,对于未知产品也是一样。可以通过对品牌的信赖而产生晕轮效应。例如,消费者进入陌生的市场,在不知道该市场所有产品状况时,商标可以使之更好地选购商品,他会倾向于信任已知的信誉较好的品牌,无论其商品是否为他所熟悉。第二,商标也是一种占有标识,代表了一种产权,可以对企业的核心技术进行保护,有效地防止侵权盗版行为,为市场经济建立良好的秩序。例如阿迪的鞋被其他厂商仿制盈利,就会被检举惩罚。第三,商标可以淡化销售者的影响,使销售活动具有非人格化特征,例如,很多跑业务的人可以与消费者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如果产品有商标,则消费者认准的是一种品牌,而不是销售人员,这也就降低了企业中人员流失的风险。第四,商标作为一种符码,甚至可以代替产品本身,尤其是当它成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事,人们的消费行为更多地势在消费符码,例如,开劳斯莱斯的车,消费的不仅是一种质量好的代步工具,更代表了一种身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经济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