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社会学课件详尽版(依据周长城老师教材)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什么是经济社会学第二节:经济社会学的发展历史及学术思想一、什么是经济社会学 1、名称由来经济学: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前提:资源的稀缺性对象:理性选择行为。经济人假设(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 )目标: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研究对象:包括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人口变动、民族、城市、乡村、社区、婚姻、家庭与性、信仰与
2、宗教、现代化等领域。社会学 经济学经济学:个体、理性、利益社会学:整体、感性、责任经济社会学: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经济问题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社会经济学: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社会问题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 2、定义什么是经济社会学:斯梅尔塞:狭义:同稀缺物品及服务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有关的复杂行为。广义:在狭义的理解的基础上,还包括经济组织、经济制度、经济发展以及与经济有关的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等许多方面。 斯廷施凯姆:经济社会学是通过审查制度的类型和社会谋求生计的技术限制把经济力量的巨大运动和个人行为连接在一起的。 富永健一:经济社会学是把经济行为及经济体系分别看作社会行为及社会
3、体系中的一种形态或下属部门。 汪和建:经济社会学是以经济和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把经济现象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分析和研究,既研究经济政策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后果,也要研究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第二节经济社会学的学术思想渊源及发展历史一、学术思想渊源经济学家的经济社会学思想社会学家的经济社会学思想一、 阿弗里德马歇尔 阿弗里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剑桥学派的创始人。他曾先后在剑桥大学攻读数学和物理学,1868年,为了研究康德哲学去了德国,同年回国,任剑桥大学道德学讲师。 1875年因研究保护政策而
4、远渡美国。在剑桥大学期间,由于和哲学、经济学界人士的往来,他的兴趣由物理学转向哲学和经济学。 1877-1882年,马歇尔任布里斯托尔大学的政治经济学教授,兼任学院主任。 1883年马歇尔担任牛津大学经济学讲师。 1885年回剑桥大学任经济学教授。 主要代表作是经济学原理(1890年)。(一)偏好的产生偏好的产生在马歇尔构建的理论大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很显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都对这一问题感兴趣,同时,这一问题使经济学和社会学两门学科进行合作成为可能。 根据马歇尔的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需求水平将越来越高。活动产生偏好,当然,这里的活动是广义的活动,包括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的活动。实际
5、上,若限定在经济活动方面,马歇尔所说的活动是生产(production) 或者供给(supply) 的另一种说法,需求则只是消费(consumption)和需要(demand) 的代名词而已。这样,马歇尔将生产和消费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不仅体现在其著名的供需曲线上,也体现在活动产生需求的一般思维方法上。根据他的观点,生产和消费是强烈相关的,这被看成是对李嘉图强调生产重要性观点的批判。虽然马歇尔认为活动产生需求,但他区分了两种不同的需求,即舒适的标准(standard of comfort)和生活的标准(standard of life),而且只有生活的标准与活动相关。他指出舒适标准的增加仅会导
6、致“虚假需求“ 的增加。有时需求的增加是由于其他过程而不是活动所致,但进步则是活动的结果。 (二)行为理论马歇尔偏离主流经济学,分两步剖析了行为:首先,他认为货币是人类行为的主要动机,然后,他讨论了产生这一动机的理由,或者说动机的动机。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假定人是功利主义的和原子化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行动不受其他行动者行动的干扰。马歇尔的观点与此相反,他认为人的行为在多数情形下是基于行动者对其他行动者行动的认识。换言之,一个人的偏好,或者动机,与其他行动者的偏好是相关联的。显然,马歇尔关于行动的理论与韦伯的行为理论是一致的,即当一个行动者考虑其他行动者的行为时,这一行动具有社会性特征。(三)组织
7、作为生产的第四要素 马歇尔认为生产要素通常三类:土地:指大自然在各方面所赋予的物质和力量。劳动:指人类用手或脑进行的经济工作。资本:指为了生产物质货物和获取收入利益而准备的一切储备。马歇尔最先把组织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并强调它在发展生产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马歇尔在四个分析层面上讨论了组织和知识:第一层面是社会层面,有时,他也称之为“社会群体” ,如一个民族、宗教;第二层面是社会的经济层面,如经济制度、经济组织;第三是产业层面,如行业协会;第四是单一的公司层面,如公司的组织结构。保证工业组织有效性的首要条件是,使每个受雇者担任最合适的工作,并供以最好的机械和其他工具。在对手工技能有很大需要的
8、低级工作中,劳动的专业化能大大提高效率,但在高级工作上则不尽然。 作为生产组织者的企业家,需要具有对自己行业中的物质要素的透彻知识,又应是人的天生领导者。很少有人具备这种理想的全部才能。他认为,经营才能是组织要素得以发挥作用的重大手段,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经营管理日趋复杂,必须对它加以重视。二、约瑟夫熊彼特 约瑟夫A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ter,1883-1950年),原籍奥地利,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01-1906年就读于维也纳大学,随后两年游学伦敦。 1909-1918年在奥匈帝国的捷尔诺维茨和塔拉兹大学任教。 1921年任维也纳私营皮达曼银行总经理。 1925-193
9、2年间曾应邀任日本客座教授,并在德国的波恩大学担任教授。 他不仅是著名经济理论家,而且还是经济计量学家。他是国际经济计量学会的创立人之一、第五任会长(1937-1941年) ,1948年“美国经济协会“ 会长。 所谓“经济社会学”,即对与经济相关的制度的描述和解释 -或称解释性的描述-如政府机构、财产继承、私营企业、习惯性行为或“理性” 行为;所谓“经济学”,即对经济组织的解释性描述,这种经济组织存在于任何给定的制度之中,如市场组织。熊彼特不仅清楚地解释了经济理论的历史(定义为“经济结构“ 的分析),而且还回顾了经济社会学的历史(定义为“经济制度 “的分析)。经济学理论与社会学确有根本方法的区
10、别,两者不能混用,重要的是每门学科要保持自己的方法论。那种认为经济学处理经济现象,而社会学处理除经济现象以外的其他人类活动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熊彼特认为社会学对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是十分有用的。他在经济分析史一书中说明了经济社会学在分析经济现象中的作用,他指出:“( 科学的)经济学”由“ 四个领域” 构成,即“ 经济理论”、“经济历史” 、“统计学与统计方法” 和“经济社会学”。经济社会学与经济史一道研究应用于各种经济理论的制度框架。经济社会学不同于经济学的是,它采用更规范、更典型、更设计化的方法看待行为。具体分析主要反映在帝国主义的社会学和税收国家的危机。 经济分析的任务是研究人们在给定的时间如
11、何行动,以及该行动导致何种结果;经济社会学的任务则是研究人们为何恰好在经济活动被卷入其中的、更大的制度脉络中进行行动。 企业家功能是熊彼特的发展理论中的关键要素。他将其界定为革新-促成生产(和劳动)诸因素的新结合,当这种结合与信贷联系在一起时,它便打破了经济生活循环流动的静态均衡,把经济生活提高到新的水平。企业家改变了供应条件,以新的方式把现存资源结合在一起,因而建立了新的生产特色。 企业家的特质和作用:企业家是勇敢的领导者,乐于打破平常的束缚,这使得他不同于业务经理。创新、抓住本质、抛开琐事、迅速行动和凭直觉理解。凭借其意志和个人权威来行动。乐于摒绝异常和危险的时候总会提出的批评。在更受限制
12、的领域中工作,在社会中处于更不稳定的地位。企业家角色的心理:企业家行为是理性要素与情感要素的混合。一方面,他因需要大规模的预测和计划方案而是理性的;另一方面,并不因为依赖于为自己获取和创造的自主驱力及最终建立家族王朝的企业家梦想而是狭隘的功利主义者。三、卡尔波兰尼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1886-1964年),经济历史学家。 1886年出生在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 1933年波兰尼移民到英国,并成为一名家庭教师。 1940年到美国演讲,并在伯林顿学院接受教席。 1944年,完成了著名的伟大的转变一书。 1957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完成了第二本著作早期帝国的贸易与市场。中心论点:经济“
13、嵌入”于更大的社会之中。社会有优先权并控制着经济。在历史和比较视野中,经济总是嵌入在社会关系之中,经济行为者的活动并非旨在最大限度地扩大其物质利益,而是为了维护其社会地位、身份和社会优势。市场和工业资本主义看作是一种过程的结果,通过这一过程,经济已使自身摆脱了社会的控制,使社会生活的所有其他方面服从其自身需要。核心问题:市场经济及其矛盾;作为基本制度的自我调节的市场;对古典和新古典经济理论范式普遍效力的要求的限制 经济整合原则的类型学:互惠意指对称群体之间的相互关联的交易(如礼品交换);再分配指到“中心”和从“ 中心” 的适当交易(如从行政上组织食品的分配,即慈善事业);交换涉及市场系统中“诸
14、手 ”之间的交易(买与卖)。这种分类的必然结果是,在具有这些结构群体种类(如对称组织起来的亲缘关系)的社会中,将依此形成不同的经济转让方式。 波兰尼的类型学是不完善的,似乎没有包括对用于集体行动的经济物品和服务(如战争用品)的政治动员。静态的分类方案,缺乏经济动态原则感或从一个体制向另一个体制转变的感觉。高估了市场原则的分裂和非整合层面,低估其他层面的相反的可能性第二节 社会学家的经济社会学思想埃米尔迪尔克姆马克斯韦伯乔治齐美尔一、埃米尔迪尔克姆 埃米尔迪尔克姆(Emile Durkheim,1858-1917年)是法国第一位学院式社会学家,也是欧美最著名的社会学家之一。 1879年迪尔克姆在
15、两次落榜后,终于通过了享有盛誉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入学考试,从而进入这一培养法国知识精英的摇篮。 29岁时受聘于波尔多大学,在该校文学院教授教育学和社会科学。 1896年迪尔克姆被提升为第一位法国的社会学教授。 1899年,他应聘到巴黎大学,1906年被聘为教育学正教授。 代表作:社会分工论、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自杀论:社会现象的探讨。文化应整合于经济分析之中:有关这种关系的分析主要体现在迪尔克姆对社会秩序的讨论,也就是“社会是怎样整合起来的“ 在传统社会中:机械团结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分工对机械团结的磨蚀作用 ,在经济方面 ,劳动分工和职业专门化在社会分化中的重要性。对自由经济观点的态度:反对
16、:对个体利益的追求 接受:反对经济与社会的过度社会 微观的交易层面上 : “契约的非契约性基础“ 在有机团结中,分化的过程(包括劳动分工和个体分化)被承认差异的契约所控制,但同时又使其从属于更高级的统一。在经济与社会分析中,信任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作为处于经济关系中心地位的经济文化的一个方面,而不是作为一种文化表达方式,也就是说,在经济之外作用于经济而存在的。 宏观层次上的秩序问题 :第一种尝试:在超越“契约的非契约性基础 ”上对这一论点深化分析时,迪尔克姆将注意力放在作为有机团结基础的劳动分工上。接受了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即经济生活比政治生活更能控制人口。政府的政治事务过于远离日常生活,不
17、能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因此他将注意力转向日常经济生活。劳动分工的整合作用 :与生产者之间的相互依赖有关-每个人都要靠他人来满足个人需求如果这种相互依赖感被制度化,而不是仅作为个人表达,那么它就足够能将社会维系起来由于促进职业发展的特殊职业的生产者组织的存在,他把这个制度化过程看作是对整个社会凝聚力的贡献 。但职业凝聚力和相互依赖性的论述有一个更严格的实践范围,它被限定在对顾客负责的职业道德范围内,而不是所有职业的范畴内。在服务性行业之外,很少见到这种责任感,而更多的是将工作视为达到目标的手段,持一种工具理性态度。当经历的工作关系以一种矛盾的发生,与因工作计划和管理而造成的机会封锁相关时,这种倾
18、向性就十分重要了。这表明工作活动的突出性在个人生活里减少了,并且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即是否存在另一个可供选择的社会秩序建立的一般性基础。 另一尝试 :恢复了政治和政治文化作为社会秩序建立的基础。经济生活和职业秩序本身不能产生充分的超越于差异和个体利益的一般性道德准则并不是放弃了对中介性的经济制度的强调,而是将它们归结于政治文化的象征性最高权力之下。 二、 马克斯韦伯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 年),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1889年以论中世纪的商业企业史一文获法学博士学位,1891年获得柏林大学法学教授职务。 1894年转入弗莱堡大学教授政治经济学。 1896年在海德堡大
19、学教授政治经济学。 1910年与滕尼斯、齐美尔等一起创立德国社会学学会。1920年6月14日逝世。 代表作有经济与社会(1921年) 、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1905年)等。 (一)从传统经济行为到理性经济行为 经济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这是经济行为的第一个精确的社会学概念。 经济行为的概念在经济社会学中和在经济理论中一样,都是以经济为取向,或者以设法满足对有用效益的欲望为取向。 韦伯经济行为的社会学概念在两方面不同于经济理论中的经济行为概念: 其一,在行为影响因素的问题上,韦伯指出,行为总是以人的行动为取向,总是参考其他行动者的行为; 其二,在经济行动与权力的关系问题上,韦伯认为,“经济行为
20、“ 应该叫做一种和平行使以经济为主要取向的支配权力,而“合理的经济行为“ 应该叫做目的合乎理性地 (即有计划地)行使以经济为取向的支配权力,这种权力通常就是指“经济权力“ 。人类的经济倾向可以是传统式的或是目的理性的:传统的行为倾向曾经普遍地存在于各个社会和文化中。在政治、经济、宗教、法律等领域里,根深蒂固的保守性压抑着人们的创新潜能。这种传统倾向在经济领域具体体现为束缚于本能反应的觅食活动,以及局限于固有技术和社会关系的传统习性。对具体处境的理性决策几乎与此类传统经济行动无缘,即使有,也只是一些依稀可辨的萌芽而已。理性经济行动具有以下特征:(1)经济行动者有计划地分配他一切可以运用的现有与未
21、来资源;(2)他能把资源按其重要性分配到不同的可能用途;(3)当经济行动者本身拥有对必要生产工具的支配权时,他能以有计划的生产方式获得利润;(4)当事人可以有计划地通过结社的手段,取得对有限资源的共同支配权。(二)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理性的经济行为。资本主义是一种世界历史的基本运动,而存在随着时代和国家而变化的形形色色的资本主义。 合理的近代资本主义只遵循一个法则:合理计算(成本、风险、利润)。 与各种形形色色的资本主义相比,近代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在于: (1)私人的独立生产企业自由占有所有的物质手段,如土地、设备等; (2)市场交易自由; (3)合理技术导致了合理的预测,以及生产
22、和流通领域的大规模的机械化; (4)合理而可精确估价的法律; (5)劳动自由,即个人出卖劳动力不是迫于政治、法律义务,而是出于经济考虑; (6)经济的商业化,即企业股份公司化,促进了资本主义投资与投机。 近代资本主义是西方文明理性化不断增长的结果 影响其发展的具体因素是多重的: 西方历史上特有的基督教新教伦理 合作社衰落导致家与职业分离,进而导致专业化的产生 文艺复兴之后意大利城市经济中货币的使用和银行的出现 中世纪城市里市民阶级的出现也许是近代资本主义产生的一个关键因素。正是市民阶级倡导和拥护基督教改革,从而发展出资本主义精神。韦伯认为,近代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体系已根深蒂固,以至人们不可能
23、通过一种革命摧毁它,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在某些方面体现了经济理性化的必然性;而且资本主义经济的合理性会促使其不断地更新社会结构,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三)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 人类将面临两种理性经济类型: 市场经济:以财政预测、家庭预算与企业预算三者之间的明确分野为基础的,经济实体依市场价格确定经济行为取向,因而生产者与消费者会始终面临风险; 计划经济:根据以独裁为基础的行政管理指令来确定经济行为取向,倾向于提倡实物津贴以取消生产与消费的对立 理论上:市场经济本身包含着不合理性,而计划经济则具有最大的合理性。 实际上:计划经济无法解决社会需求预测的合理性问题,因而会阻碍经济理性化。 无论何种经济类
24、型,都必须正视劳动分工问题及趋向于获取财富的活动的协调问题,行政手段无法替代经济实体自身的理性选。(四)经济与文化确立了文化对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过程的重要性。 强调行动的意义,文化不可能脱离经济生活而单独存在。提出了一种历史的文化社会学,用来解释基本历史进程中追求自我利益的影响。 宗教观念中上帝的召唤与个人事业和工作伦理之间的紧密关系: 在上帝的召唤中,个人的生活和行为都应对上帝负责。宗教活动将理性解释和原则注入经济生活之中: 第一,现代资本主义中最重要的经济生活已被纳入到与理性相矛盾的文化活动中去; 第二,文化实践活动的变化是经济生活向分化的理性化经济系统转变的先决条件之一。 理性资本主义的
25、到来并不能因此理解为个体利益对文化(指传统文化)的胜利,而应是经济活动和文化两方面的转变。 理性化的过程破坏了文化实践,正是这种文化实践通过理性资本主义的发展把理性带进现实。一旦形成制度,理性经济行为就不再需要宗教支持。相反,它是在寻求工具理性或目标理性的世俗个人主义的环境里起作用的。这引起了对价值明显关注的破灭,同作为理性中根深蒂固的非情感方面的文化意义之间的矛盾。 韦伯经济社会学中存在的矛盾:其一,有助于建立内含文化的经济与社会理论可用下面的命题表述:所有的社会行动都在它们体现的文化意义范围内与文化相关;文化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不仅仅包含社会秩序和整合,还包含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因而,文化不但
26、具有维护现存秩序的功能,也可能是改变现存秩序的动力。 其二,韦伯对“理性化会毁灭文化吗 ”这一问题的回答是矛盾的: 一方面,在对价值明确关注的意义上,他似乎是在说,正是理性化赶走了理性。理性的“铁笼”完全压制了文化的独立发展,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感到他们对于自身行动已不再有选择权。 另一方面,韦伯却让我们将理性化和工具理性看作文化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对于达成既定目标的技术和最好方式本身的关注已成为目标,因此而成为一种价值观。 价值观看重不带感情色彩的计算手段,而并不因此降低其自身价值。因此,现代西方社会可以说是创造了一套新的价值观念,如形式效率、科学推理和知识化等,这些给予经理、技术专家、科学家
27、和专业人员等社会角色以身份和地位,也就是说,重视正式的教育证明而不是依靠财产所有权的职业身份和地位。三、 乔治齐美尔 乔治齐美尔(Georg Simmel,1858-1918年)生于德国柏林,又译成格奥尔格西梅尔。 1881年获得柏林大学哲学博士。 1885年,齐美尔成了柏林大学的一位私人讲师。 1914年,就任于时属德国的阿尔萨斯的斯特拉斯堡大学哲学教授,但那里的学术也正是一片凋敝。 1918年9月28日因肝癌逝世。 “形式社会学”的创始人,也是德国社会学学会的创始人之一。 主要代表作:货币哲学(1900年) 、社会学(1908年)等。齐美尔认为,可以把经济交换看作是社会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
28、 货币已取代了宗教象征(如上帝),成为一种新的、世俗的、普遍的可用来表示其他所有物品价值的等价物。这种普遍的世俗等价物的发展又将个人从仅对细分社会的特殊忠诚中释放出来,投入到一系列瞬时即逝的偶然的交换活动中。 对现代的诊断:在与自由主义相关的方面,齐美尔认真地将个人主义和经验的分裂看作是现代社会真正的文化特征在与政治经济学相关的方面,齐美尔将货币看作是一个崭新的文化世界的象征强调经济交换和消费在现代分化的世俗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齐美尔将文化符号化应用于经济与社会的构成中,这一特殊做法并没有体现经济生活中符号主义的所有方面,特别是它没能解释涉及到工作、技术、科学和发明其文化意义的生产中心性符号主义
29、的持久存在。 工作中心性价值观的不断发展甚至神化,以及它们的个人典范,都没有进入齐美尔的研究框架。 二、经济社会学的发展历史第一阶段: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代表人物:韦伯、涂尔干第二阶段: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代表人物:帕森斯,斯梅尔瑟第三阶段:二十世纪 七八十年代(新经济社会学),代表人物:怀特、格兰诺维特第一阶段(创立阶段):韦伯研究了许多经济社会学主题: 如中世纪的贸易公司、股票交易、古代经济史、经济学的历史学派和主要宗教的经济伦理等等。 在他的后半生中,韦伯一直试图建立经济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在经济与社会的第二章“经济行为的社会学基本范畴” 中阐述了他的经济社会学理论。 韦伯的经济与社会和经
30、济通史是韦伯经济社会学思想的精华,也是德国经济社会学走向成熟的标志。德国经济社会学家:最为关心的是资本主义以及资本主义斗争;试图在经济学理论中为经济社会学寻找一席之地;法国经济社会学家:热衷于“工业社会”以及工业社会的黏合问题。与经济学家作斗争,试图用经济社会学替代经济理论。 第二阶段: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学科化) 20世纪50年代,经济社会学在美国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创立了包括社会理论在内的一般行为理论,旨在以最抽象的分析术语展示社会面临的迫切需要,划分出以满足这些需要为取向的分化子系统的主要类型,以及识别出这些子系统之间的重要关系; 帕森斯和斯梅尔塞的分析是在功能主义理论框架内进行的,从
31、而远离了他们的先驱; 与第一阶段的先驱们相比,帕森斯和斯梅尔塞接受了大量的形式经济理论的范畴和关系,如生产因素、供给和需求、信贷和货币理论以及均衡分析法,并把它们作为合法的理论框架,甚至将某些方面作为社会科学理论化的模式。第三阶段: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全面发展) 自帕森斯、斯梅尔瑟时代以后,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分离达到了高潮。原因: 经济学家迷恋经济学的技术分析手段,而忽略了社会学的方法; 社会学本身的理论水平没有提高。 70年代以后,经济社会学又复活了原因: 石油危机和西方经济的“滞胀 ”动摇了经济学的自信心,经济学家对自己的经济视野以及经济学理论产生了怀疑; 新马克思主义的复苏和新韦伯思想的影
32、响; 美国国内民权运动和女权主义的盛行,导致了经济生活中的性别问题研究。 社会学家怀特开始了有关市场的一系列开拓性研究 格兰诺维特经济行为与社会结构:嵌入问题一文,被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公认为经济社会学发展盎然的决定性文章 后来,格兰诺维特把这种注重网络的分析方法称之为新经济社会学第二章 经济社会学及其研究第一节 经济社会学的概念第二节 当代美国经济社会学第三节 当代欧洲经济社会学第四节 中国经济社会学恢复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第一节 经济社会学的概念经济社会学的定义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新经济社会学主流经济学与经济社会学的比较一、经济社会学的定义 1976年斯梅尔塞:“经济社会学就是运用社会学的基本框
33、架、变项和解释模型,研究同稀缺物品及服务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有关的复杂行为。 美国康奈尔大学社会学系:经济社会学是借助于已有的社会学概念和方法分析经济现象。市场、网络、公司、产权、性别、工作和许多经济现象都是经济社会学研究的内容。 从斯梅尔塞的经济社会学定义看,经济社会学应研究两个重点: 第一,研究经济背景中的社会学变量同非经济背景中的社会学变量之间的关系。换言之,研究经济与其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经济与文化、经济与政治、经济与社会群体、经济与社会分层等。 第二,研究经济行为本身,即经济行为如何把不同的角色和集体结合在一起。换言之,对经济过程进行社会学分析,研究包括地位体系、权威关系
34、、权力系统等对经济行为的影响。日本经济社会学家富永健一认为:“经济社会学,是把经济行为和经济体系分别看作社会行为及社会体系的一种形态或下属部门。从这种观点出发,使用社会学的概念工具及理论体系,说明经济行为及经济体系的经济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外延的独立分支。“ 中国社会学界1985年在天津召开了第一次经济社会学研讨会,并形成了中国学者的经济社会学定义:经济社会学以经济和社会现象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经济社会学应该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把经济现象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进行研究。既研究经济政策、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后果,也要研究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 二、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0世纪70年代:
35、斯梅尔塞: 一是从社会系统的角度将经济视为一种社会结构,来考察经济结构与其他社会结构的关系,如经济与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经济与政治等结构之间的关系; 二是从经济过程的角度进一步考察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之间的静态关系,如商品生产与服务、分配、交换和消费等; 三是从经济变迁与社会变迁的角度考察经济变迁和社会变迁之间的动态关系。 苏联学者:社会学长期以来集中致力于发展社会结构及其组成部分,而忽略了对经济关系的研究。没有一个分支是把经济学发展本身作为反映社会阶级、阶层和群体的特殊行为和相互作用的一种社会过程来加以研究的。而经济社会学正是要弥补这一漏洞。 20世纪80年代前期: 揭示政府管理经
36、济活动与进步的经济行为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前者是刺激,还是阻碍了后者; 分析各社会群体的社会地位、经济利益与其对社会经济改革的态度有何联系,以发现新经济机制的采纳将以何种方式影响各群体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 设计经济及社会政策和相关措施,以此形成广大的主观上对改革有兴趣的社会主体,并遏制对改革没有兴趣的群体的作用。 1984年起,经济社会学确立了下列发展方向: 第一,确定那些从相互作用上有助于奠定经济发展社会机制基础的社会群体,并刻画出其质的特征; 第二,探讨社会群体经济行为的形式、方式和客观规律; 第三,分析群体经济行为的条件,如社会经济状况、国家组织对群体经济行为的调节; 第四,研究社会群
37、体的社会经济意识,尤其是群体的利益、需要、价值观、舆论、生活计划以及对完善社会关系的途径所持的态度; 第五,确立经济的社会调节体系,确保各群体之间及其同国家间利益的一致,开拓有效利用劳动力和生产潜力的具体途径,并在实践中对其加以检验。 1992年格兰诺维特和斯维德伯格经济生活中的社会学: 从社会学的视角审视经济,这是从理论层面来叙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经济社会学应该从历史的层面和比较的视角来研究经济,这主要从研究方法上来展示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经济社会学应该把经济制度研究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 经济社会学应该研究经济组织,包括公司研究、工业组织研究等。 1994年斯梅尔塞和斯维德伯格
38、: 用社会学的视角审视经济,这包括从文化的角度研究经济,以及从多学科的角度研究经济 研究经济的核心问题,如经济系统、经济制度和经济行为,一方面应从宏观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经济,另一方面应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行为; 研究公司、组织和工业; 研究社会与经济的关系,包括其他制度与经济的关系,也包括性别与经济、种族与经济以及环境与经济等。 1996年美国西北大学的经济社会学家布鲁斯卡鲁瑟尔斯 :经济社会学就是用社会学的观点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行为。经济社会学应该建立一套社会学概念和理论,用以解释市场、价格、公司、供给、生产、工作、交换、财产等经济现象 1997年格兰诺维特明确提出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应是:用社
39、会学的视角研究工业组织、商业联盟、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在物品生产和服务中的作用,物品通过非市场机制如何进行分配,非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权力关系以及像法律和医疗中存在的专业组织。迄今为止对经济社会学研究对象较为权威的表述:宏观社会学视角下的经济经济制度和经济行为的社会学分析社会学视角下的公司、组织和产业经济与社会系统、政治系统的关系三、新经济社会学诞生:格兰诺维特1985年在美国社会学杂志上发表经济行为与社会结构:嵌入问题一文为标志。两个基本的社会学假设:行为总是被社会定位的,不能仅用个人的动机来解释行为;社会制度不可能自发形成,而是社会构建的 格兰诺维特把新经济社会学中所研究的经济现象
40、分为三个层次: “个人经济行动”(individual economic action),充分利用稀缺资源来满足自己需求的有目的的行动; “经济产出” (economic outcomes),指个人行动的规范模式,如稳定的商品价格的形成以及不同类工人之间工资的差异; “经济制度 “(economic institution),不同于经济产出,它是经济行动丛,指的是应该如何办事,如经济组织系统、资本主义制度等。 新经济社会学就是要研究经济行动、经济产出和经济制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核心概念是“嵌入”( embeddedness ):关系嵌入:经济行动、经济产出和经济制度受行动者个人关系的影响;结构嵌
41、入:经济行动、经济产出和经济制度受整个关系网络结构的影响 四、主流经济学与经济社会学的比较(一) 行为者 经济学:研究是以个人作为分析问题的基点的,同时认为行为者的行为不受其他行为者的影响,源于功利主义的个人分析方法被经济学家称之为“方法论的个人主义” 经济社会学:研究的基点是群体、 制度和社会,同时认为行为者是群体乃至社会的一员,其行为与其他行为者相关,并受其他行为者的制约。(二)经济行为对理性的理解 :微观经济学中的经济行为是一种理性的行为经济社会学家认为人有不同形式的行为经济学家将理性视为常量社会学家将理性视为变量 对经济行为含义的理解 :经济学家认为经济行为可以从行为的偏好和价格关系中
42、导出,也可以从物品和服务的数量关系上表现出来社会学家认为经济行为的含义具有历史意义,经济行为是一种历史与社会的构建,其含义必须经实践才能检验出来,不能简单地从假设和外部环境中推断得出 对经济行为中权力的理解:社会学家:在经济行为分析中往往充分运用权力这一因素,研究权力在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经济学家:经济行为是一种等价交换,在完全竞争中,买卖双方都没有权力影响价格和产量,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观点。(三)经济行为的约束 主流经济学:经济行为主要受稀缺资源、偏好和技术的限制,原则上,一旦了解这些因素,可以判断行为的宗旨是最大效用原则或最大利益原则,所以可以预测行为者的行事。经济社会学家:经济行为不但受稀
43、缺资源、偏好和技术的限制,同时还受社会结构和意义结构的限制。经济社会学家在分析经济行动时充分考虑到其他行为者和制度因素的影响。(四)经济与社会的关系经济学:假设常常以社会变量为先决条件经济社会学:把经济系统视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经济系统作为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与社会系统中的其他系统相互作用:()经济过程的社会学分析;()经济与社会其他制度的关系及其互动分析;()对构成经济的社会条件的制度和文化之间所发生的关系进行分析。(五)分析目的 经济学家:注重预测,而很少进行描述; 社会学家:注重描述和解释,而很少预测。(六)使用的方法 主流经济学:强调预测的分析目的,这决定了为什么主流经济学把用
44、数学形式所描绘的假设模型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 社会学家:依靠各种各样的方法,既使用人口普查资料的数据分析、独立的调查分析、参与观察和实地考察,也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与比较。(七)知识传统从思想渊源来看: 经济学家沿着斯密-李嘉图 -米尔-马歇尔- 凯恩斯-萨缪尔森这一主线; 经济社会学家则沿着马克思-韦伯- 迪尔克姆-熊彼特- 波兰尼- 斯梅尔塞帕森斯这一主线。 对思想传统的处理方式: 经济学家:对过于研究经济学理论兴趣不大(一些经典理论除外),相应地,经济学在经济理论和经济思想史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社会学界:理论与思想史的结合十分紧密第二节 当代美国经济社会学经济中网络的作用经济生活中的性别
45、研究经济生活中的文化作用不同经济组织的结构一、经济中网络的作用网络研究方法适用:研究个人、公司之间的关系,工业与经济的关系;定量分析;解释经济中的个人与组织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怀特运用网络分析市场格兰诺维特用网络理论分析了人们在就业时信息网络的作用;舒尔茨用网络理论分析银行与公司的连锁作用关系;埃柯勒斯用网络理论研究了买卖者之间的主动和公司内的互动;伯特用网络理论探讨了市场问题帕尔默(Donald Palmer)的“ 破碎法”研究贝尔的国家证券市场的买卖分析 二、不同经济组织的结构 埃柯勒斯建立了一种高度稳定的网络类型-“准公司”理论 鲍威尔称“准公司 “为“混合组织排列“ 随着市场研究的深入,
46、对经济组织的研究集中在对公司的研究。 威廉姆森的市场与等级制度 公司研究的内容集中在:公司与市场的区别、钱德伦巨型公司的影响、多头公司的发展是否是传统的经济理性等等 三、经济生活中的文化作用泽利泽尔:社会保险、儿童的社会价值以及货币的特殊形式。 研究者对经济社会学在多大程度上可用文化因素来解释还不明确,同时,历史上的文化因素也不易把握。经济社会学需要在研究中考虑文化因素 四、经济生活中的性别研究 内容集中在两个方面:雇用:主要涉及劳动报酬方面的性别差异、求职中的性别歧视以及工作中的性别隔离;家务:经济社会学关心的是为什么妻子在已有工作的情形下,还必须在家务中挑大梁,而丈夫则不乐意分担家务。 第
47、三节 当代欧洲经济社会学货币与货币系统市场与交换经济社会学及其研究范围一、经济社会学及其研究范围斯维德伯格经济社会学研究主题包括以下内容: (1)经济过程:生产、消费、技术创新、市场 (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工业品市场和消费市场)等等; (2)经济组织:银行、保险公司、公司和工业部门等等; (3)经济关系:经济组织与非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国家、工会等等; (4)经济阶层:企业家、经济分层、分层与流动、工作环境、职业分化、经济态度、经济理论与意识形态等; (5)其他:福利国家、国际经济、通货膨胀、合同、货币、正式经济与非正式经济等等 马蒂尼利阿尔伯特马蒂尼利经济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1)经济行为
48、; (2)市场与交换; (3)经济活动的构建,包括生产 (企业家、公司、劳资关系、文化、科学与新技术的发展 )、分配(财富与合同系统)、消费(影响消费的因素,如社会分层系统、教育、家庭等); (4)国家与社会的模式; (5)经济过程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如不平等与社会阶层、经济利益与配置、经济发展与结构变化、国际影响等。 采取什么样的理论来研究经济社会学; 中层理论 依附理论系统理论 新马克思主义理论 女权主义理论 网络理论 组织理论 数学社会学 历史社会学 民俗学 行为研究 政治经济学 制度主义 博弈论 新古典经济学 常用的概念:嵌入、网络、社会经济行为(理性与非理性) 、经济行为者、制度、累计变化、经济亚系统、生产模式、世界体系、经济阶层、意识形态、配置、帝国主义、商业化/脱商业化、信用、经济制度、职业、劳动力市场。基本解释变量:社会关系、文化、认知、规范、结构、权力和社会制度作为经济社会学解释经济结果的二、市场与交换 斯维德伯格 把市场作为特殊的社会结构,是代理行动者之间的一种互动,这种